《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共10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6.39 MB
- 文档页数:102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省自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外国近现代的部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要教育论著。
开设本课程,旨在促使学员们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教育名著,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其思想实质和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二、先修课要求本课程为选读类课程,学习时应有相应的教育学、教育史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现代教育原理》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名著选读课,大纲框定的阅读篇目有限,但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很大。
各篇目往往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教育思想流派。
因此,要较好地理解各篇中的教育思想或观点,除应认真阅读原文外,还应了解教育史,尤其是教育思想史。
应了解和理解各篇作者(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全貌和其所属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全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在学习中,应以学生自己阅读原著及与原著相关的一些教育史资料为主,并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的指导应着重于介绍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特点和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并进行一些比较,以帮助学生理解。
要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分析各家教育理论的得失,力求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两个层次,即了解和理解。
了解层次主要是针对各篇论著及其作者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理解则是对各篇论著反映的重要教育思想或观点的理解、领会,对一些较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思想的背景知识也要求理解。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54,现对各篇目学时分配作如下建议: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孔子:《论语》(节选)(一)教学内容1、《论语》一书的概况。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省自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外国近现代的部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要教育论著。
开设本课程,旨在促使学员们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教育名著,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其思想实质和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二、先修课要求本课程为选读类课程,学习时应有相应的教育学、教育史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现代教育原理》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名著选读课,大纲框定的阅读篇目有限,但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很大。
各篇目往往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教育思想流派。
因此,要较好地理解各篇中的教育思想或观点,除应认真阅读原文外,还应了解教育史,尤其是教育思想史。
应了解和理解各篇作者(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全貌和其所属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全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在学习中,应以学生自己阅读原著及与原著相关的一些教育史资料为主,并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的指导应着重于介绍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特点和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并进行一些比较,以帮助学生理解。
要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分析各家教育理论的得失,力求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两个层次,即了解和理解。
了解层次主要是针对各篇论著及其作者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理解则是对各篇论著反映的重要教育思想或观点的理解、领会,对一些较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思想的背景知识也要求理解。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54,现对各篇目学时分配作如下建议:序号教学内容课时数1 5 孔子:《论语》(节选)2 3 荀子:《解蔽》(节选)13 3 《学记》4 2 王守仁:《教约》5 2 黄宗羲:《学校》6 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节选)7 2 洛克:《教育漫话》(节选)8 3 卢梭:《爱弥儿》(节选)9 4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节选)10 2 斯宾塞:《教育论》(节选)11 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节选)12 3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节选)13 2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节选)14 3 科南特:《知识的堡垒》(节选)15 2 赫钦斯:《普通教育》16 2 布贝尔:《品格教育》17 2 斯金纳:《学生的动机》18 2 皮亚杰:《教育原则与心理学的论据》19 2 布鲁纳:《教育过程》(节选)20 3 奥康纳:《教育哲学引论》(节选)54 总计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孔子:《论语》(节选)(一)教学内容1、《论语》一书的概况。
黄淮学院《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及代表性作品有所掌握;2.了解中外教育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其中的主要教育思想,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3.通过有选择的名著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牢固其专业思想。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教育经典著作的品读、鉴赏和评析,了解作者生平及名著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名著的教育思想,重点掌握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学会使用教育专业文献的研究方法,养成钻研教育名著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的能力。
总之,这门课程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提高其专业素养。
(三)素质目标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名著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增强教育的革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做到了解、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中外教育名家生平、写作背景,掌握教育名著的主要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判断能力,为后续的小学教育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学支持。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科研训练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课程教学条件(一)网络教学环境1.授课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及时展示各种补充资料、图片等配合教学。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在学前教育领域,有许多经典的名著值得我们去阅读和研究,从中汲取教育智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外学前教育名著,帮助读者了解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一、中国名著选读1. 《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明代教育家李时中所著的一部儿童教育经典。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教育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它强调培养儿童的德、智、体、群、美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以教为乐”、“观察教育”等重要观点。
2. 《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之一,由清代大儒李毓秀所编撰。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包括尊敬父母、师长和长辈,爱护兄弟姐妹,诚实守信等。
它通过朗朗上口的诗句和简洁明了的文字,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品行修养。
二、外国名著选读1.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所著的一部儿童文学经典。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奇幻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爱丽丝在梦中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与各种奇特的角色展开了冒险的故事。
它寓意深远,引发了读者对自我认知、人生意义和想象力的思考。
2. 《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一部儿童文学名著。
这本书通过小王子的旅行经历,展示了关于友谊、爱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纯真而富有哲理的故事世界,引发了读者对人性、人际关系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学前教育名著的价值1. 深入了解教育原理和方法学前教育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原理和方法,通过阅读这些著作,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和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2. 启发教育思维和创意学前教育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创造力,通过阅读这些著作,教育工作者可以受到启发,激发自己的教育思维和创意,为儿童提供更富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教育。
3. 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学前教育名著中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中外教育学名著中外教育学经典名著提要(李天凤编列)一、精读部分(一)中国教育名著精读1.四书(1)《论语》(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第一手材料。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经典著作,又称“东方圣经”,是中国一部伟大的圣书,作者是孔子的弟子。
)(2)《孟子》(研究孟子的第一手材料,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经典著作。
作者是孟子的弟子。
)(3)《大学》(先秦儒家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经典论文。
作者不详。
)(4)《中庸》(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的一篇经典论文。
作者不详。
)2.《学记》(先秦儒家的教育论文,中国最早的一篇教育文献,是中国教育的雏形。
作者不详。
)3.《老子》(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的经典著作。
老子的后生所作。
)4.《墨子》(中国古代的第一本科技教育的著作,墨子的弟子所作。
)5.《春秋繁露》(汉代教育家董仲舒著,封建教育的奠基作。
)6.《颜氏家训》(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家颜之推著,中国的第一本家庭教育的专著,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
)(二)西方教育名著精读1.《理想国》(古代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的代表作。
该书诞生于公元前370年。
)2.《爱弥儿》(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
发表于1762年。
)3.《民主主义与教育》(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的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
出版于1916年。
)(以上三本是世界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即现代教育发展的渊源。
)4.《雄辩术的原理》(古代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称为古代西方教育学的雏形。
该书诞生于公元96年。
)5.《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标志教育学的诞生。
该书诞生于1632年。
)6.《普通教育学》(德国19世纪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标志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科学。
该书出版于1806年。
)(以上三本是世界教育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也称“西方教育的三大名著”,也即是传统教育的渊源。
)二、泛读部分(一)中国教育名著泛读1.中国古代经典教育书籍:五经《诗经》、《尚书》、《周礼》、《周易》、《春秋》。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1.课程编号:317(选修课)2.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外国、中国两部分)3.开课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开放本科4.开课时间:2003年9月——2004年元月、每学年滚动开出。
5.上课地点:举办教育管理开放本科教育的各市县电大:2002级有:张家港、宜兴、无锡、锡山、金坛、南通、海门、通州、盐城、大丰、徐州、楚州、直属学院。
6.主持教师:张存库7.课程导师:各教学班课程主任教师、辅导教师8.先修课程: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
二、教学方式在教学大纲推荐教材的教育名著范围内,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自己进行泛读和精读。
通过课程主持教师导修课、课程导师的导学课(缺课者网上自学)、完成指定作业,撰写读书笔记。
学习小组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活动,就近组织学习参观活动、(陶行知展览馆、张謇展览馆等)。
三、总学时和学分本课程共54学时,3学分,一学期内开设;导学:8学时,导读12学时,自学和撰写读书报告共24学时;小组学习讨论8学时,考查3学时。
四、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平时作业2份,读书报告2×15%为30%;教学活动和参加小组活动2次为10%;考查(撰写读书报告等内容)为60%;60分为及格,70分为良好、80分为优良、90分为优秀;考前没完成作业和平时成绩不及格者取消考查资格;待补齐读书报告后参加下一轮考查。
五、课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撷取在世界教育史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中外教育名人名著24篇。
在课程导师导读基础上,自主阅读,网上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参观学习,在泛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外教育名人名篇的概况,有重点地精读相关篇章,写出读书报告。
培养学员的读阅学习能力、分析、批判和创新能力(通常要求一个学分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把握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了解中外教育发展史;理清中外教育重要流派教育思想;了解教学理论并能在实践中应用;把握素质教育内涵和终身教育发展方向。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中外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总结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培养有开阔的教育眼界、丰富的理论素养的学校教育工作者。
一、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集思广益,借古明今,对当今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3.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理解其现实意义。
4.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5.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先修课程本课程以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等课程作为先行课。
三、课程教学重、难点如何将名著中的教育思想放在特定历史时期去考察,同时思考其现实意义,这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方法:第一,讲授法。
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重要教育家教育。
第二,小组讨论法。
鼓励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综合分析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自学指导法。
名著阅读是专业发展重要基础,但课时有限,自主阅读要很好地与课程教学配合。
因此,布置课后阅读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并要求其做好读书笔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第四,研究法。
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手段:第一,图书资料。
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
中外教育名著中外教育名著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内容,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探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些著作通过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力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发展教育。
其中一部经典的中外教育名著是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民主与教育》。
这本书强调了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联性,主张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教育模式。
杜威提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去。
这本书对于今天的教育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在追求个性化、全面发展和培养创造力的教育目标方面。
另一个中外教育名著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论语》。
这本书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对话和言行,集中表达了他关于教育的思想和原则。
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仁爱、诚信、谦虚、忍耐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德性和人格,以及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论语》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英国教育家罗宾逊的《改变教育,改变世界》也是一部受欢迎的教育名著。
罗宾逊认为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标准化和功利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他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他的观点影响了许多教育改革者和教育者,引发了对教育体系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革。
这些中外教育名著都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探索适应不同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同时,这些著作也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