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汇编专题2物质的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6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物质分类(一)基本概念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
举例:空气、溶液和合金等。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举例:蒸馏水、氧气和冰水混合物。
3、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金、金刚石、氢气和氧气等。
注意:(1)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有可能是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
5、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举例: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和醋酸等。
注意:但是CO、CO2、H2CO3和碳酸盐具有无机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6、无机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举例:碳酸钠、硝酸银和硫酸钡等。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举例: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等。
注意: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8、酸: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注意: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9、碱: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等。
10、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举例:硝酸铵、碳酸钙和硫酸钡等。
(二)、物质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根据所含单质元素种类非金属单质根据所含稀有气体单质物质物质种类根据所含有机物纯净物元素种类根据氧化物化合物有无C 酸无机物碱盐二、原子(一)原子发现史1、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专题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12讲物质的分类一、考情分析:考点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物质的分类省题4省题6省题5省题6、15省题16省题16省题7、16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省题3省题11省题7省题8省题4省题11二、考点归纳必考点1 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如(H2)、水(H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如空气、合金、等。
2.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铁(Fe)、氮气(N2)等。
(3).化合物: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①有机化合物是指含元素的化合物,如(CH4)、乙醇( )、蛋白质等。
②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3.氧化物、酸、碱、盐1.氧化物:由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的化合物,如CO2、H2O等。
2.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的化合物,如HCl、H2SO4等。
3.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等。
4.盐:由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HCO3、K2MnO4等。
4.易错点(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CO和C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而不是混合物,而洁净的空气为。
(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如H2SO4是酸而不是氧化物。
(4)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考点突破】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MnO2C.NaOH D.H2SO4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酱油B.蒸馏水C.碘酒D.洁净的空气3.下列物品只含一种物质的是()A.自来水B.大理石C.氮气D.过氧化氢溶液4.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C.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排序的是()A.氮气液氧稀盐酸B.水氧化钙空气C.铜海水不锈钢D.C60干冰石油6.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做价类图,下图为铁的价类图,图中物质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为单质B.b点所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Fe2O3C.FeSO4的化学名称是硫酸亚铁D.铁粉与稀盐酸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C137.下列各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8.归类整理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归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单质:石墨、铜绿、水银B.常见的白色固体:碳酸钙、碳酸氢铵、高锰酸钾C.常见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氢气、一氧化碳D.常见的金属材料:金刚石、赤铁矿、青铜必考点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判断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可知【考点突破】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氮气用作保护气C.氧化钙用作干燥剂D.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用作电极B.氧气用于气焊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氧气用作助燃剂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一)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考点梳理】考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表现为发光、放热或吸热、产生沉淀、放出气体。
(只可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但不能作为依据)2.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新的粒子,而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不发生改变,只是微粒之间间隔以及速率发生改变。
考点2: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脱水性等;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考点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有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1)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成热能)①燃烧:如:C+02点燃CO;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02点燃CO2+2H20;②生石灰与水反应:Ca0+H2O=Ca(OH)2③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I=MgCI2+H2↑。
★缓慢氧化:如:呼吸、铁生锈、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等。
(2〉吸热反应:(热能转化成化学能)例如:CO2+C高温2C02.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1)水通电分解:(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方程式:2H2O通电2H2↑+02↑(2)光合作用:(太阳能能转化成化学能)方程式:6CO2+6H2O光照C6H1206+602(3)呼吸作用:(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方程式:C6H126+60酶6CO2+6H2O考点4:催化剂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
2.证明某物质是某反应的催化剂,设计角度:①改变反应速率;②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证明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可以待前次实验停止时再重复实验,也可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入手进行实验设计。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题型专练专题二: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分类1.意大利科学家近年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是4O ,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 .4O 是一种化合物 B .4O 是一种单质C .4O 是由2O 构成的D .一个4O 是由2个2O 构成的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 钻石(C )B.水晶(2SiO )C. 食盐(NaCl )D.钟乳石(3CaCO )3.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稀有气体、过氧化氢 B .液氧、冰水混合物 C .氮气、高锰酸钾D .水银、清新空气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氢气、干冰、冰水共存物 B.天然气、煤、石油 C.液态氧、氯化氢、洁净的空气 D.稀有气体氖、酒精、纯碱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C.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D.氧化物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 6.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 A.一定是化合物 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7.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8.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代表氧原子。
下列模型可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A. B. C. D.9.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均为混合物B.只有③是单质C.①④均是化合物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10.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
下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氯酸钾D.食盐水11.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 ①单质、③氧化物B.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C. ①单质、③化合物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12.化学概念有交叉、并列和包含等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13.数学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利用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物质类别与化合价的关系。
物质结构专题复习物质结构是物理学和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本文将复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建单元,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的,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轨道方式绕核心运动。
是物质的基本构建单元,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的,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轨道方式绕核心运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由化学符号表示,如氢气的化学符号是H。
元素可以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由化学符号表示,如氢气的化学符号是H。
元素可以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化学式表示,其中包含了组成它的元素以及它们的比例。
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化学式表示,其中包含了组成它的元素以及它们的比例。
3.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特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可以用结晶结构来描述。
常见的结晶结构包括立方晶系、单斜晶系、正交晶系等。
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特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可以用结晶结构来描述。
常见的结晶结构包括立方晶系、单斜晶系、正交晶系等。
晶体结构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物质的特性,如硬度、导电性等。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粒子。
分子的结构可以用分子式描述。
分子结构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如极性与非极性、分子形状等。
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粒子。
分子的结构可以用分子式描述。
分子结构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如极性与非极性、分子形状等。
5. 导电性导电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指物质能否传递电流。
导电性与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有关。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总结与解题思路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化学中考试中,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分析解题的思路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进行总结,并提供解题思路,帮助读者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在核外环绕。
2. 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在周期表中,能够看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垂直列,即同一族。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单元。
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来自于共价键的强度。
4. 结构与性质关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密切联系。
例如,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决定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气体的沸点和凝固点。
5. 离子与化合物: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
6. 酸碱性:酸是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以及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二、解题思路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2. 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根据题目要求,分析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性质的要素。
3. 运用相关知识与规律: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 进行分析与计算: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或解答问题。
5. 检查答案: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解题过程和结果正确无误。
三、案例分析假设题目要求是分析硫酸铜溶液的性质和结构,请回答以下问题:1. 硫酸铜的分子式和结构是什么?为什么硫酸铜能溶解在水中?根据硫酸铜的名称可知,它的分子式为CuSO4。
硫酸铜分子是由一个铜离子(Cu2+)和一个硫酸根离子(SO4^-2)组成的。
硫酸铜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水分子可以与硫酸根离子形成氢键,使硫酸铜分子分散在水溶液中。
物质结构授课标题一轮总复习——物质结构学习目标课标要求考纲要求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2.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3.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AB重点难点【课前检测】1.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性质B、不同的性质C、相同化学性质D、不同化学性质2.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4.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5.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⑴单质⑵酸_____________ ⑶碱_____________⑷盐_____________ ⑸氧化物___________ ⑹有机物___________【考点梳理】◆考点一元素(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不同点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第二部分化学物质的构成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联系2.区别(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2)分子、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离子带正电或负电。
典题(2023·烟台中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B)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拓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E.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F.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G.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H.4 000 L氧气能压缩在40 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 变式(2022·威海中考)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D)A.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B.原子虽小,既有质量也有能量C.繁多复杂的物质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D.离子带电,所以不能构成物质考点2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及种类的判断依据(如图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X>2+8+18+Y(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X<2+8+18+Y(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X=2+8+18+Y(可用于求X或者Y的值)2.通过粒子(用M表示)符号求X的数值(1)若图2表示M n-:X=2+8+8-n(2)若图2表示M n+:X=2+8+8+n(3)若图2表示M:X=2+8+8典题(2023·武威中考)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原子。
(2)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相同。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汇编专题2物质的结构
一、【考试内容】:
1.认识微粒的基本性质。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的构成。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3.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重要区别,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
5.会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
二、【复习重难点】
1、原子的构成;
2、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重要区别,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
三、【复习过程】
【例题呈现】
例1:(xx )23.(2分)右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
(1)物质A 是(选填序号)。
a .浓氨水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2)该实验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例2:课堂上。
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金属钠熔化成小球,一段时间,金属钠燃烧起来发出黄色火焰。
小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钠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一般是_______。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阴离子(O 22-
)构成,则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A 紫色石蕊
(3)根据以上信息,请你帮小英将相关内容填写完整。
(4)小英幻想自己变成能进入了原子中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进入钠原子,我发现:a.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和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竟然那么小;c.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高速运动,能量越高的电子离核越远;d.我数了数,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居然是一样的;e.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都差不多;f.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钠原子的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有错误的一句是_______(填序号),正确的说法是____。
【知识梳理】
1.微粒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_______不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____、_____。
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的一种微粒,原子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4.用“H2O、H2、O2、H、O”填空:在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______没有改变;而在电解水的过程中,_______发生改变,生成新微粒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5.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
整个原子显电性因为电子的质量极微,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_______中。
(1)在原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2)在阳离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
(3)在阴离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
7.以一种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_______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_______(Ar)。
相对分子质量(Mr)等于_______的总和。
8.原子可以结合成_______,分子可以分解成_______,原子可以通过_______或_______
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_______或_______电子转变为原子。
【学生易错易漏点】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先分成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气体被压缩,体积变小,说明_______(a微粒之间有间隙,b微粒变小,c微粒减少)。
【体系构建】
【练习反馈】
1、(xx)23.(2分)右图表示某物质微观形成过程。
请仔
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形成的物质化学式为;
(2)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电子形成离子。
2、(xx.厦门)如图所示,装置的U形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
(1)若右侧管内挂的是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向小试管中滴加浓
氨水,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若先在小试管
中加入氧化钙固体,再进行上述实验操作,则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
到滤纸条有相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若右侧管内挂的是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
的,一条是晾干的。
向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写出
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要让气球明显变瘪,可用针筒向U形管内注入足量的_______溶液。
【备用练习】
1.【xx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 B.2H C.O2 D.Fe
2.【xx年江苏省盐城市】镆是近期刚确定中文名称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镆元素为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为115
C.镆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15 D.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
3.【xx年四川省成都市】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
不正确的是()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
A 电解水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
4.【xx年广州市】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5.【xx年安徽省】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6.【xx年江苏省扬州市】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7.【xx年江西省】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保存较好的玉器非常罕见。
对玉石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含有3个氧分子 B.钠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23:27
C.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4% D.相对分子质量为
8.【xx年四川省巴中市】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不同的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酸根离子不同
9.【xx年山东省淄博市】自然界里丰富多彩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化学就像一架“显微镜”,带领我们一步步地深入认识和研究物质,使我们学会了“用微观眼光看世界”。
(1)若“”表示一个甲烷分子,则“”表示
(填写化学符号),甲烷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以下图片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xx年湖南省邵阳市】如图是汽车尾气有害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该反应共涉及种分子。
(2)在中“”与“”的质量比是(填最简整数比)。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679 7FA7 羧26874 68FA 棺31786 7C2A 簪 37505 9281 銁%)37952 9440 鑀36782 8FAE 辮23302 5B06 嬆i,r29191 7207 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