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历史
- 格式:docx
- 大小:40.04 KB
- 文档页数:3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下面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形成(618年-712年)唐朝初期,文人们开始借鉴古代文学的经验,形成了初唐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初唐诗歌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同时融入了汉乐府和魏晋乐府的元素。
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为特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二阶段:盛唐诗歌的繁荣(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致力于追求艺术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杜甫、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阶段:中唐诗歌的变革(755年-820年)中唐时期,唐朝遭遇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四阶段:晚唐诗歌的衰落(820年-907年)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他们的作品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总结: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诗歌形成于唐朝初期,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盛唐诗歌繁荣于唐朝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中唐诗歌变革于唐朝社会动荡的时期,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晚唐诗歌衰落于唐朝逐渐衰落的时期,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
这些不同阶段的唐诗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了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它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朝(618年-90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的时期。
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618年-712年)是唐诗发展的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个人命运的思量。
初唐时期的诗歌风格较为庄重,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
盛唐时期(713年-765年)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诗人以王之涣、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盛唐时期的诗歌表现形式多样,既有七言绝句,也有五言律诗,还有长篇叙事诗。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其深情款款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
晚唐时期(766年-907年)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人以李商隐、杜牧、李白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思量为主题。
晚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温婉细腻的作品,也有豪放洒脱的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李白的《静夜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情浪漫的意境成为了经典之作。
总体来说,唐诗的发展脉络呈现出初唐庄重、盛唐丰富多样和晚唐豪放洒脱的特点。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脉络不仅是文学史的一部份,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 个阶段。
1、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2、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虽然盛唐的时间在四个时期中是最短的,但是成就是最大的。
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十分繁荣,与此同时,诗歌也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3、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
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4、盛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顶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经历过这个时期。
如今,谈这个话题,着眼点也是从“诗歌”本身发展来展开审视。
这一点,比较唐代社会之历史进程;发展,起伏,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5、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
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唐诗常识知识点总结归纳唐诗常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就通过学习唐诗的历史、特点、作家等方面来对唐诗的常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唐诗的历史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灿烂的时期,有“唐诗盛世”之誉。
唐代的诗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数量庞大而且品质上乘。
唐代共出现了约五千多位诗人,涌现了诸如王之涣、杜甫、李白、王维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唐诗的创作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有律诗、绝句、七言诗、五言诗、田园诗、山水诗等多种类型,内容涉及政治、社会、家风、世故、哲理、感情等方方面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资源。
二、唐诗的特点1、对象广泛:唐诗主题广泛,内容丰富。
大量描写农村风光的诗篇赋予了诗歌更多的新意和新趣,表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独特鉴赏力。
另外,还有许多唐诗描写了宫廷生活、官场斗争、战争挣扎等各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表现技巧:唐诗在表现技巧上有着独特的韵致和技法,其中以五言绝句最为突出。
五言绝句在唐代到达了高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酬张少府》等。
这些作品在五言绝句的表现技巧上,体现了唐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魅力。
3、艺术价值:唐诗在艺术价值上有着很高的成就,由于形式严谨、内容深刻,唐诗成为了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标志和借鉴对象。
三、唐诗的代表作家1、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沉郁、浪漫著称,代表作有《登高》、《赤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以豪放、奔放、豪情、奔放而著称,代表作有《将进酒》、《早发白帝城》、《庐山谣》等。
3、王勃: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4、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代表作有《鸟鸣涧》、《渭城曲》等。
通过以上对唐诗的历史、特点和代表作家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对唐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唐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唐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唐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代,诗词成为了社交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流行度。
唐代诗词的出现,离不开其特殊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唐朝的社会背景十分繁荣,为唐代诗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相对和谐、稳定而又富有活力的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相对较小,人口大幅增长,人才辈出。
同时,唐代还与众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贸易,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这个时期的盛世景象使得人民不再受到战乱、饥荒的困扰,心灵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
这种社会背景的和谐与发达,自然也为唐代诗词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创作基础和资源。
二、文化背景唐代的文化发展极为繁荣,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文化背景并不是脱离全部历史背景的,它与其他背景之间互为因果,共同推动了文化领域的繁荣。
在唐代,汉族文化并不是唯一的存在,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得以自由发展,揭示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景象。
这种多文化交汇乃至融合的状态,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独特特征,并极大地刺激了诗人们创作的灵感和热情。
三、历史背景唐朝的开盛与衰落对唐代诗词的创作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西安的长安历时200多年,是唐朝的开盛之时,这一时期为唐代诗词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而黄巢起义后,唐朝逐渐衰落,不同的文学流派逐步形成。
唐朝的统治在衰落中不断失去控制,世风日下,春宫花月的生活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这种风气从另一方面激发了一些诗人的贬低和反叛之情,促使他们作品的口吻更加激愤抒情,具有了很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批判性。
四、美术背景唐代是中国绘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与唐代诗词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代绘画多为人物画,其精髓在于“似与不似,有相与无相”,即抓住人物的面部表情来表现个性。
这种特点显然不仅仅是绘画的,在唐代诗词中,舒展人物的情感和表现人物的内在世界,也有着相似的创作手法,唐代诗词和唐代绘画在形式、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上都有非常深刻的互动关系。
唐代唐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内涵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诗的风格兼容并蓄,汲取了先秦诗、汉乐府、骈文、诗经、楚辞等各个流派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诗风貌。
唐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是唐诗创作的重要源泉,而唐诗的内涵则涵盖了人生哲学、爱情意趣、山水胜景等多个方面。
一、唐代的社会背景唐代自开元元年(713年)至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是中唐的鼎盛时期。
盛唐时期,政治繁荣,经济发达。
官吏地位高昂,文人雅士则成为官吏的首选。
宫廷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士大夫文人的风范。
唐代文艺盛行,各种门类的文体得到了高度发展,唐诗最为出名。
二、唐诗的主题内涵(一)绮思妙想唐诗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意境的表现。
唐诗的艺术追求在于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把握,对事物的情感、联想、好奇心和幻想的表达。
例如崔护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现了人生的无常,情感的抒发。
(二)人生哲理唐诗主题中最常见的便是人生哲理。
唐诗正是通过对人生的思考与倾诉,更加巩固其艺术地位。
在唐诗中,尤其受追捧的是中国文化传统所代表的道德或伦理价值观。
望仙山(唐代陆游词)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表达了悲观的情感:“人生”如初见,没成好事,所以要想到“秋风悲画扇”。
(三)爱情意趣唐诗中的爱情主题,可谓是唐诗中的一大亮点。
它是一种令人心醉、产生美学享受且有情感价值的艺术形态。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春残花犹落。
你说你爱我,如山如海深情厚意”,抒发了一种深情厚意的爱情。
(四)求胜心理唐代社会竞争激烈,求胜的心理在唐诗中表现尤其明显。
伟大的人物总是用实际行动说话的。
唐诗家、文学家们也都是在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如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与力争上游的意象。
唐诗常识简介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期,唐代诗人们创作了大量经典之作,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以下是唐诗常识的简介:
1. 唐诗始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终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盛唐”。
2. 唐诗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时期。
其中“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时期,众多名家辈出,诗歌风格多样化。
3. 唐代诗人的创作主题广泛,包括山水田园、爱情、战争、政治、宗教等,其中以山水田园和爱情题材最为典型。
4. 唐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格律”、“押韵”和“意境”三个方面。
唐诗的格律严谨,押韵优美,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美;唐诗还注重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悟,创造出深刻的意境。
5. 唐诗的流传和影响非常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唐诗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诗的王国”。
以上是《唐诗常识简介》的内容。
了解唐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欣赏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1 -。
唐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诗歌风格以"唯美"和"豪放"为主,而唐诗的历史背景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歌中历史背景的分析,揭示唐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一、唐朝的政治背景玄宗之前,唐朝是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但到了唐玄宗时期,随着他的荒淫无道,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不断,导致唐朝开始走下坡路。
安禄山和史思明之乱也是唐朝在其后期时所遭遇的重大灾难之一。
因此,唐诗在这个背景下也反映了诸多政治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
二、诗歌中的战争与军事唐代的唯美派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内容。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篇典型的战争抒情诗,在诗中他描写了一夜春雨之后的悄闻,以及其心中的痛苦和哀怨。
而李白的《将进酒》中,则是把饮酒引入到战场,大力歌颂自己的好汉和勇猛,以及他们所经历的险恶。
三、罗马帝国的影响唐代的豪放派主要以李贺和李商隐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中强调的是诸如爱情、人生、自由等主题,这也反映了唐代文化与罗马帝国的文化影响。
李贺的《金缕衣》中就表现了这种影响,他用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罗马文化的自由和豪放。
四、天文历法的应用在唐代还发明了日晷、圭表、水钟等各种计时工具和天文仪器。
因此,唐诗中也有很多与时间和天文学有关的内容。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有这样的展现,他把白雪与日晷排比起来,表示时间的匆忙和流逝。
五、唐代的社会经济变迁唐代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对西域和东南亚的贸易活动,这一时期也是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一个时代。
因此,唐诗中也有很多描写商业、贸易的内容。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用自然景物寓意理想、愿景和远大志向。
总之,唐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人民的命运、文化的交融等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是理解唐诗的必经之路。
唐诗宋词年表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诗歌和词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表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唐诗宋词年表:
唐诗
* 初唐时期(618-7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诗歌以王勃、骆宾王等人为代表,主要风格为华丽、典雅。
* 盛唐时期(7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等人,他们的作品表现出豪放、奔放的风格,成为唐代zui伟大的诗人之一。
* 晚唐时期(约9世纪中后期以后):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开始发生变化,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一些著名诗人如温庭筠等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宋词
* 北宋初期(960年代至1023年左右):此时宋词主要以文人诗词为主,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苏轼为代表的自然派为主要流派。
* 南宋时期(12世纪下半叶):随着金朝的灭亡,宋词的风格发生了变化,更多强调个人的感情表达和人生的苦闷,如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 元明清时期:在元代,曲成为了新的文学形式,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词人如关汉卿等;而在明代和清代,虽然诗歌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词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出现了诸如纳兰性德这样的杰出词人。
以上仅为大致的时间线,具体时间点可能会因个别作品的创作时间等因素有所不同。
总之,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发展历程也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长卷。
第1 页。
唐诗的发展过程(摘自《唐诗欣赏词典》)唐诗的发展,经历了由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四个历史段落,五代则附在晚唐之后。
初唐,是从唐王朝开国到玄宗开元元年(618一712),共九十四年时间。
开头的三四十年,“梁陈宫掖之风”迷漫诗坛,连“一代英主”李世民和他的大臣虞世南也做宫体诗,只王绩等人诗风平实率真,能自拔流俗;后五六十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唐初四杰”,拉开了边塞诗的帷幕,试验创作了五言律诗的体式,发展了七言歌行,与其后的刘希夷、李峤、张若虚一起,迎来了长篇歌行创作的第一个丰收季节。
沈(佺期)、宋(之问)则继起并正式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工作;接着从四川射洪县冲杀出一位青年诗人陈子昂,他胸怀大志,推崇汉魏风骨,主张写诗要有寄托;他一扫齐梁倚靡之风,让五言古诗在他的手中闪烁出熠熠的光辉!活跃在诗坛艺苑的“吴中四士”,即:贺知章放达纵诞的诗风,张旭狂颠飘逸的草体书法,张若虚、包融诗的清丽婉畅、情景交织的格调,还有并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颋雍容闲雅的应用文体等等,都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个诗歌创作的新高潮就要来到了!盛唐,从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即位(712一762),共五十年,是唐的盛世时代,突现出所谓的盛唐气象。
即:诗的形式完备,五言、七言,律诗、绝句,近体、古诗,歌行、乐府,短篇、巨制,佳作如云,各尽其妙;诗的题材、内容广泛丰富,山水田园、边塞风情、送行赠别、羁旅行役、友谊爱情、人情世态、咏史怀古等等无所不包,举不胜举;诗人层出不穷,名家辈出,流派并立,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最突出的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同一诗派中的诗人诗风又各有千秋。
王、孟之外,山水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刘眘虚、祖咏、綦毋潜、常建等人,其诗风与王、孟相近,又各有特色;边塞诗派倾向于运用七言尤其是七言歌行,其一致的风格是趋向豪迈雄健,被誉为商适“第一大篇”的《燕歌行),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同为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唐诗的历史
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
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
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
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
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的结果。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
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
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
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
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
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
尤其
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
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
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诗歌。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
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
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
诗中比重很大。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
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这派
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
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
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
是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
动先声。
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
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
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
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
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
此期较杰出
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
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
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
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
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韩
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
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
崛见长。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
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
格是异常突出的。
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
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
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
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
落感。
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
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
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
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
唐人古体诗既
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
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
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
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
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
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
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
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
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
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
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
兴诗体。
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
七律兴起较晚,至沈、
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
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
此后,五七
言律平行发展。
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
至晚唐李商隐,
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
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
矜奥,夸多斗靡。
少有佳作。
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就较高。
唐人绝句用来和乐歌唱,创作之盛,终唐之世未衰。
盛唐前绝句,兴象玲珑,语意浑成,情景单纯,韵味悠长;以李白、王维、王昌龄最为擅场。
中晚唐绝句含思婉转,笔意
曲折;杜牧、李商隐是其代表。
此外,杜甫开绝句中议论一体;刘禹锡、白居易仿民歌作
《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风趣活泼,音调往往拗中取峭,添绝句新格。
唐代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奉为典范。
后人的编选、笺注、品评、研究未曾间断。
唐
诗总集有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彭定求等的《全唐诗》。
选集方面,唐代有《唐人
选唐诗十种》,宋朝李昉等的大型诗文合编选集《文苑英华》保存了大量唐诗资料,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对绝句一体辑录详备,都是影响较大的选本。
历代评论、研究的专著也
极为丰富。
唐孟棨的《本事诗》、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敖
陶孙《臞翁诗评》、严羽《沧浪诗话》,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明王世贞《全唐诗说》、胡应麟《诗薮》等都是有名的专著。
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则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全面研讨唐诗,为建立唐诗学作出巨大贡献。
今人的研究专著,有闻一多《唐诗杂论》、
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任中敏《唐声诗》等。
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
唐人古体诗既
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
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
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
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
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
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
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
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
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
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
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
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
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
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
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
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矜奥,夸多斗靡。
少有佳作。
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就较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