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体育教案 -双手投掷实心球 全国通用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第五课我运动我快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4.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运动项目的介绍与示范。
2. 运动技能的讲解与练习。
3. 团队协作运动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4. 运动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运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 运动项目的介绍与示范(1)教师介绍一些适合三年级的运动项目,如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等。
(2)教师进行示范,展示运动技巧。
3. 运动技能的讲解与练习(1)教师讲解运动技能,强调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团队协作运动游戏的组织与实施(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5. 运动习惯的培养与指导(1)教师讲解运动习惯的培养方法,如定时定点锻炼、制定锻炼计划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锻炼心得,互相鼓励。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团队协作运动游戏中的表现。
4. 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情况。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组建我们的运动队》教案一、标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组建我们的运动队二、引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本课程旨在通过组建一个运动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运动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
三、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是对于如何组建一个成功的运动队,他们缺乏经验和方法。
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运动经验和技能,学生可能会对运动队的组建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重点关注队列、体操、跑步、跳跃等基础体育技能的学习,同时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运动队组建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体育技能,如队列、体操、跑步、跳跃等,并能够在运动中运用这些技能。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在组建运动队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运动队组建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组建运动队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教学准备:1.体育器材:篮球、足球、排球、跳绳等。
2.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
3.教学场地:体育馆或户外操场。
七、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些运动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运动队组建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组建运动队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PPT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运动队组建的成功案例,增强学生的信心。
3.实践: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体育课教学设计课题 1.乒乓球 2.游戏水平段水平二课次34年级三年级人数40 教学内容:1.乒乓球:颠球与对墙击球。
2.游戏:点球比多。
学习目标1.复习正确的握拍方法,了解乒乓球的更多常用术语,基本学会行进间颠球和对墙击球的动作方法。
2.增强自信心,乐于在同伴面前展示自我,体验乒乓球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握拍方法连续颠球和对墙击球。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形式次数时间调动情绪激发兴趣阶段1.课堂常规:(1)整队,检查人数及服装。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2.徒手操。
1.教师示意集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学习内容与要求。
4.带领学生慢跑操场一圈。
5.组织学生进行徒手操练习。
1.体委整队,做到:快、静、齐。
2.师生问好。
3.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4.跟随老师绕操场慢跑一圈。
5.按老师要求完成徒手操练习,达到热身目的。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11114x8拍6’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阶段颠球与对墙击球1.组织学生集体复习握拍方法、原地持球平衡和原地颠球,并集体展示,鼓励学生温故而知新,自主探究更高难度的动作。
2.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原地持球平衡比久、原地颠球比快,比高练习。
3.组织学生分组尝试行进间持球平衡和行进间颠球练习。
4.示范讲解连续对墙击球的动作方法。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尝试练习。
6.集合讲评,并组织学生集体进行练习。
7.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展示。
1.积极参与练习。
2.练习时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并积极参与。
3.练习时能相互帮助、学习与纠错。
4.认真听看老师讲解示范。
5.练习时能相互观察、学习与纠错。
6.认真听讲。
7.敢于展示自己的动作并能客观的进行自评与互评。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5-63-45-63-45-63-45-624’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形式次数时间激活思维拓展能力阶段颠球比多1.讲解、示范游戏方法及规则。
水平二(三年级)——武术组合动作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次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课安排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中的组合动作(第二课时)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展示、分组教学、集体教学、分组展示等,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求知欲望较强烈,对武术学习充满了好奇心,有浓厚的兴趣。
通过本单元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动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复习已学的基本动作并学习简单的动作组合,预计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规范组合技术动作,能基本做到动作连贯、路线清晰、动作舒展,并能根据挂图及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完成简单的动作组合练习,进而树立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武术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经常进行武术运动项目的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各项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尚武崇德、尊师重道的道德情操。
在练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练习空间,并强调学生之间不准对打等课堂纪律,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快乐足球之足球球性练习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事物好奇、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快乐足球的教学理念,将足球球性练习渗透在有趣的游戏当中,通过游戏创设的快乐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游戏环境下去接触足球、体验足球,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校园足球系列教材《快乐足球》水平二三至四年级第一章熟悉球性,教材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既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又从教学实际出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足球球性是足球运动中最根本的元素,也是学习和把握好足球技能的前提条件。
学生进行球性练习既能提升球性球感,又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水平二三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习起来容易乏味。
此阶段学生进行球性练习所面临的难题主要不能很好的控制住球,对枯燥的球性练习容易失去兴趣。
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法刺激其视觉、触觉来逐渐熟悉球性,并结合游戏使其在快乐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目标。
四、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足球球性练习并能说出一二,体验踢球的乐趣。
2、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球性,发展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触球部位的准备把握。
难点:完成动作的协调连贯。
六、教学流程本课首先通过游戏进行导入,一方面进行热身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
随后是原地静态的几种球性练习,让学生初步熟悉球性。
然后在初步熟悉球性的基础上结合游戏进行动态的球性练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熟悉球性。
最后是进行柔韧素质练习和放松小结。
七、运动指数运动密度:50%左右运动心率:120-140八、场地器材15*20m方形区域一块、3号足球40个、战术板一个、标志碟和标志桶若干快乐足球之足球球性练习实践课教案。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坚持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学生在愉快的练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本课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在课堂当中引导学生掌握篮球的技术动作和技巧,合理运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篮球是学生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能够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对球体的感知能力以及人与球的距离感、空间感、速度感等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果敢、机敏、顽强等心理品质,提高抗挫折意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本课的学习内容为篮球——行进间运球,在学习和掌握运球技术时,重点把握三个要素:触球位置、落球位置、手脚配合。
课时计划:此单元安排了两学时,本课为第一学时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和生长发育期,他们力量不强,可塑性大,好胜心强,勇于克服困难,喜欢参加活动性的游戏,对很多篮球的简单运动知识、技能都能有所了解。
因此,我积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在练习中去思考,去发展他们的体能和智力。
在欢快的氛围练习中穿插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并以挑战和竞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拓展课堂教学,我再以激励性的语言及时的进行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行进间运球,难免动作不够规范,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1.运球过程中用手掌拍球。
2.控制不住球的方向与高度。
因此,我在课中会有针对性的纠错。
教学重难点:重点:手指控制球时的部位与运球方向,按拍球的力量和身体协调配合。
难点:跑动与运球协调配合。
教学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目标1.参与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篮球,在学习活动中展示自我。
越秀区体育课评选教案足球—脚内侧传球(第1次课)单位:建设大马路小学执教人:小学三年级足球教学设计越秀区建设大马路一、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通过各种趣味小游戏,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教材难点与趣味点的结合设计练习内容。
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讨、竞争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在练习与游戏活动中,提高足球射门的能力,发展学生奔跑、跳跃、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
2、运动技能:通过小足球射门与游戏的教学,向学生传授脚内侧射门技术。
3、身体健康:能利用足球进行运球和射门。
4、心理健康:充分促进个性的发展,体验足球射门的乐趣。
5、社会适应:培养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由于学生比较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特别这阶段的小孩最爱足球运动。
但受学校的场地的限制和课余时间基本没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等因素,只有利用课堂的学习和练习来提高自己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体验到足球运动的乐趣。
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参与练习,提高足球技术;课余时间,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免费的辅导,让他们更加喜欢足球运动。
四、教材分析足球是学生特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有很强的集体性和趣味性,通过足球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
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足球技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中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足球的简单运动动作,知道简单足球动作术语。
在教学中主要强调突出“游戏”二字,在游戏中熟悉球性,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养成不用手而用脚触球的意识和习惯。
脚内侧部位对学生来讲不是很清楚,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在这一位置贴上标注物,通过多种游戏强化,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下,体验脚内侧传球、射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