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水利枢纽设计计算说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245.76 KB
- 文档页数:30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设计书平山水利枢纽设计说明书Ⅰ枢纽布置一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1水库枢纽建筑物组成根据水库枢纽的任务,该枢纽组成建筑物包括:拦河大坝、溢洪道、水电站建筑物、灌溉渠道、水库放空隧洞(拟利用导流洞作放空洞)、筏道。
2工程规模根据SDJ12-78《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以及该工程的一些指标确定工程规模如下:(1)各效益指标等别:根据枢纽灌溉面积为20万亩,属Ⅲ等工程,工程规模为中型;根据电站装机容量9000千瓦即9MW,小于10MW,属Ⅴ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小(2)型;根据总库容为2.00亿m3,在10~1.0亿m3,属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
(2)水库枢纽等别:根据规规定,对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电工程,各效益指标分属不同等别时,整个工程的等别应按其最高的等别确定,故本水库枢纽属于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
(3)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根据水工建筑物级别的划分标准,Ⅱ等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为2级水工建筑物,所以本枢纽中的拦河大坝、溢洪道、水电站建筑物、灌溉渠道、水库放空隧洞为2级水工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筏道为3级水工建筑物。
二各组成建筑物的选择1泄水建筑物的选择土石坝最适合采用岸边溢洪道进行泄洪。
在坝轴线下游300m处的两岸河谷呈马鞍型,右岸有垭口,布置正槽式溢洪道。
采用正槽式溢洪道可以节省土石方开挖量,若布置在基岩上,可以节省混凝土衬砌工程量,并有利于工程安全。
由于正槽式溢洪道全部是开敞的,正向进流,水流平顺,泄洪能力大,结构比较简单,运行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管理和维修。
2其它建筑物型式的选择(1)灌溉引水建筑物由于主要灌区位于河流右岸,但右岸坝区破碎深达60m的钻孔岩芯获得率仅为20%,岩石裂隙十分发育,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将溢洪道布置在右岸。
(2)水电站建筑物由于土石坝不宜采用坝式和坝后式厂房,而宜采用岸边引水式厂房,采用单元供水式引水发电较为合理。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平山水利枢纽指导老师:刘依松姓名:张勇强班级:20071015学号:2007101532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一基本资料及数据设计第一节基本资料1 概况平山水库位于G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平山河中游,该河系睦水的主要支流,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为556平方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431平方公里;沿河道有地势比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自南向东由高变低。
最低高程为、62.5m;河床比降3‰,河流发源于苏塘乡大源锭子,这个流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下游盛产稻麦,上游蕴藏着丰富的竹子、木材等土特产。
由于平山河为山区性河流,雨后山洪常给农作物和村镇造成灾害,另外,当雨量分布不均匀时,又易造成干旱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做了多次勘测以开发着棵的水利资源。
2 枢纽任务枢纽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并结合防洪、航运、养鱼及供水等任务进行开发。
据初步规划,本工程灌溉面积为20万亩(高程在102m以上),装机容量9000千瓦。
防洪方面,由于水库调洪作用,使平山河下游不致洪水成灾,同时配合下游睦水水利枢纽,对睦水下游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在流域规划中规定本枢纽通过设计洪水流量时,控制最大泻流流量不超过900m³/s。
在航运方面,上游库区能增加航运里程20公里,下游可利用发电尾水等航运条件,使平山河下游四季都能筏运,并拟建竹木最大过坝能力为25吨的筏道。
3 地形地质概况地形情况:平山河流域多为丘陵山区,在[平山河上游都为大山区,河谷山势陡峭,河谷边坡一般为60°~70°,地势高差都在80~120m,河谷冲割很深,山脉走向大约为东西方向,岩基出露很好,河床一般为100m左右,河道弯曲相当厉害,尤其枢纽布置处更显著形成S形,沿河滩及坡积层发育,尤以坝址下游段的平山咀下游一带及坝下陈家上游一嗲更为发育,其他地方则很少,在坝轴下游300m处的两岸河谷呈马鞍形,起覆盖物教厚,岩基产状凌乱。
课程设计平山水利枢纽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平山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及在我国水利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水利枢纽设计的主要参数,如库容、坝高、泄洪设施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合理性,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水利枢纽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水利枢纽工程的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他们为我国水利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责任和使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探究性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水利工程有初步的认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水利枢纽工程基本概念:介绍水利枢纽的定义、分类及功能,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水利枢纽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平山水利枢纽工程概况:详细介绍平山水利枢纽的地理位置、主要设施、工程规模等,关联课本第三章实例分析。
- 库容、坝高、泄洪设施等设计参数- 水利枢纽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3. 水利枢纽设计原理:讲解水利枢纽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流程,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使学生掌握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 设计合理性分析- 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措施4. 水利枢纽模型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设计简单的水利枢纽模型,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关联课本第五章实践操作。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第一章工程说明第一节工程概况某泵站工程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阴梯级站的单项工程,设计流量为100 m ³/s,该泵站作为第三梯级抽水站的组成部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的淮阴一站南侧,与淮阴一站并列布置,如图1所示。
拟建区北距淮安市区约30公里,南与洪泽县城高涧镇相距约10公里,西临淮沭新河二河段,原205国道与二河东堤共用。
工程建成后,使淮阴站入洪泽湖水量达300m³/s,通过河网和已建水利工程的联合运行调度,可实现向北调水的近期目标,同时提高供水区范围内的灌溉保证率、改善水环境,并提高输水河道航运保证率。
图1:拟建站地理位置图泵站工程包括:泵站及其引河、下游清污机桥、上游挡洪闸(设计流量260m ³/s),110kV/10kV、110kV/6kV室内变电所及管理设施。
泵站部分引河和挡洪闸工程、变电所工程、管理所及附属设施已先期实施完成。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泵站工程,包括站身及其上下游连接段、下游清污机桥、部分引河及堤防、机电设备安装等工程。
拟建站中心线与一站中心线相距156m,泵站上下游引河轴线呈2°交角,泵站中心与站下清污机桥中心相距250m,与挡洪闸相距576m。
引河开挖方量共约100万m³,开挖坡度可取2.0~2.5。
设计泵站上游引河堤顶高程为15.50m,河底高程为5.00m,堤顶设置10.00m宽平台,填筑坡度不大于15°(可取为15°) ;站下引河堤顶高程14.20m,河底高程为5.00m,堤顶设置10.00m宽平台,填筑坡度不大于15°(可取为15°),上下游引河设计开挖高程同站塘,见站身纵剖面图。
(填筑方量约11万m³,引河开挖方量约为50万方)泵型采用四台直径3.2m的直联贯流泵(型号HP1-3200.340),泵站结构采用整体块基型结构,站身进出水流道布置于站身底板范围内,采用平直管进出水流道,快速闸门断流,油压启闭机启闭闸门。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指导书题目:平山水利枢纽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年级:2012级时间:2015年6月22日~30日指导教师:水电1班,佘成学水电2班,周伟水电3班,程勇刚水电4班,赖国伟水电5班,李民水电6班,何金平设计题目:平山水利枢纽设计几点要求(1)按时到设计教室进行课程设计。
不得迟到、早退,指导教师将随机抽查点名。
(2)独立完成。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但不得抄袭。
凡发现抄袭的情况,抄袭者和被抄袭者的成绩一律判为不及格。
一经发现,决不姑息。
(3)不得在设计室内进行与课程设计无关的活动,不得大声喧哗。
(4)按时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设计成果于2014年6月30日(第18周周二)下午4:00各班按班级收齐后交到水电系办公室,过期不候(也可与各班指导老师联系,统一交到各班指导老师的办公室)。
一律不得缓交。
课程设计的目的(1)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训练同学们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平山水利枢纽设计基本资料详见“平山水利枢纽设计基本资料”。
设计内容:(1)枢纽布置(2)土坝设计(3)溢洪道设计详细要求附后。
需要提交的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含计算)1份,不少于20页。
(2)完成设计图纸3张,其中:平面布置图一张,直接手绘在提供的平面图上;枢纽下游展视图和溢洪道纵剖面图绘在一张50×75cm的绘图纸或坐标纸上,或用CAD绘制在A3图纸上;土坝典型断面图和土坝及溢洪道的细部结构绘在一张50×75cm的绘图纸或坐标纸上,或用CAD绘制在A3图纸上。
时间安排本次课程设计从6月22日(第17周周一)开始,到30日(第18周周二)结束,共7天时间。
其中:熟悉设计资料和枢纽布置1天土坝设计及说明书编写2天溢洪道设计及说明书编写2天绘图及成果整理2天“平山水利枢纽设计”基本内容1.设计资料详见“平山水利枢纽基本资料”。
2.枢纽布置主要应完成枢纽组成、枢纽等别及建筑物级别确定、各主要建筑物型式确定、各主要建筑物位置确定(即枢纽布置的比较和选定)。
平山水利枢纽设计平山水利枢纽设计资料详见“平山水利枢纽设计资料”需要提交的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及说明书一份(15~20页)(2)完成设计图纸三张,其中平面布置图一张,直接绘在蓝图上;枢纽下游展视图和溢洪道纵剖面图绘在一张50×75cm的绘图纸或坐标纸上;土坝典型断面图和土坝及溢洪道的细部结构绘在另一张50×75cm的绘图纸或坐标纸上。
“平山水利枢纽设计”的基本设计步骤一、枢纽布置在枢纽布置阶段,主要要完成枢纽组成、枢纽及建筑物的等级确定、各建筑物型式的确定、各建筑物的位置确定(即枢纽布置的比较和选定)。
1.枢纽组成根据设计资料中本枢纽的任务来确定。
首先,要拦洪蓄水需要挡水建筑物;其次,为宣泄多余洪水,需要泄水建筑物;发电需要发电建筑物;灌溉需要灌溉引水建筑物;为满足检修要求,需要放空建筑物,等等。
2.枢纽及建筑物的分等分级根据所给资料(发电、防洪、库容、灌溉面积),对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确定枢纽等别(先按发电、防洪、库容分别确定分项等级,再按最大者确定枢纽等级)和建筑物级别(分清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
确定枢纽及建筑物的等级的目的是要确定设计和校核洪水标准,从而通过调洪演算来进一步确定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为减小同学们的工作量,省略了这一步骤,直接给出了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
但在明年的毕业设计中,需要同学们完成上述工作。
3.各建筑物型式的确定挡水建筑物:重力坝?拱坝?土坝?根据所给资料(地形、地质、建材等),宜选择土坝。
泄水建筑物:对土坝,可考虑溢洪道和隧洞。
本工程坝址右岸有一垭口,故可选择在垭口处修建溢洪道。
发电建筑物:可采用引水式水电站。
放空建筑物:可与导流上隧洞相结合。
4.枢纽布置与比较根据教材第七章的枢纽布置原则,主要确定各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并绘制平面布置图。
在枢纽布置图中,要求土坝和溢洪道严格按设计尺寸绘制,其余电站建筑物、放空建筑物绘示意图。
《坝工课程设计》平山水利枢纽设计计算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1 基本资料及设计数据 (1)1.1基本资料 (1)1.2设计数据 (2)2 枢纽布置 (4)2.1 枢纽的组成建筑物及等级 (4)2.2各组成建筑物的选择 (4)2.3 枢纽总体布置方案的确定 (5)3 土石坝设计 (6)3.1坝型选择 (6)3.2坝体剖面设计 (7)3.3防渗体设计 (8)3.4 坝体排水设计 (9)3.5 反滤层和过渡层 (9)3.6 护坡设计 (11)3.7 顶部构造 (11)3.8 马道和坝顶、坝面排水设计 (11)3.8 地基处理及坝体与地基岸坡的连接 (12)3.9 渗流计算 (12)3.10 坝坡稳定计算(只作下游坡一个滑弧面的计算) (14)4 溢洪道设计 (16)4.1 溢洪道路线选择和平面位置的确定 (16)4.2 溢洪道基本数据 (16)4.3 工程布置 (16)4.4溢洪道水力计算 (17)4.5构造设计 (2)4.6地基处理及防渗 (2)5 设计成果说明 (8)附图一:枢纽布置平面图 (8)附图二:坝轴线处地质剖面图 (8)1 基本资料及设计数据1.1基本资料1.1.1概况平山水库位于G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平山河中游,该河系睦水的主要支流,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为556平方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31平方公里;沿河道有地势比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比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自南向东由高变低.最低高程为62.5m左右;河床比降3 ‰,河流发源于苏塘乡大源锭子,整个流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下游盛产稻麦,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木材,竹子等土特产.由于平山河为山区性河流,雨后山洪常给农作物和村镇造成灾害,另外,当雨量分布不均时,又易造成干旱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作了多次勘测规划以开发这里的水利资源。
1.1.2枢纽任务枢纽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并结合防洪,航运,养鱼及供水等任务进行开发。
平山水利枢纽设计计算说明书1.基本资料1.1概况平山水库位于G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平山河中游,该河系睦水的主要支流,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为556平方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31平方公里;沿河道有地势比较平坦的小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由高变低最低高程为62.5m左右;河床比降3‰,河流发源于苏塘乡大源锭子,整个流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下游盛产稻麦,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木材、竹子等土特产。
由于平山河为山区性河流,雨后山洪常给农作物和村镇造成灾害,另外,当雨量分布不均时,又易造成干旱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作了多次勘测规划以开发这里的水利资源。
1.2枢纽任务枢纽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并结合防洪、航运、养鱼及供水等任务进行开发。
根据初步规划,本工程灌溉面积为20万亩(高程在102m以上),装机9000千瓦。
防洪方面,由于水库调洪作用,使平山河下游不致洪水成灾,同时配合下游睦水水利枢纽,对睦水下游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在流域900m3/s。
在航运方面,上游库区能增加航运里程20公里,下游可利用发电尾水等航运条件,使平山河下游四季都能筏运,并拟建竹木最大过坝能力为25吨的筏道。
1.3地形、地质概况1.3.1地形情况平山河流域多为丘陵地区,在平山枢纽上游均为大山区,河谷山势陡峭,河谷边坡一般为60°~70°,地势高差都在80~120m,河谷冲沟切割很深,山脉走向大约为东西方向,基岩出露很好,河床一般为100m左右,河道弯曲很厉害,尤其枢纽布置处更为显著形成S形,沿河沙滩及坡积层发育,尤以坝址下游段的平山咀下游一带及坝下陈家上游一带更为发育,其它地方则很少,在坝轴下游300m处的两岸河谷呈马鞍形,其覆盖物较厚,基岩产状凌乱。
1.3.2地质情况靠上游有泥盘五通砂岩,靠下游为二叠纪灰岩,几条坝轴线皆落在五通砂岩上面。
地质构造特征有:在平山咀以南,即石灰岩与砂岩分界处,发现一大断层,其走向近东西,倾向大致向北西,在第一坝轴线左肩的为五通砂岩,特别破碎,在100多米范围内就有三、四处小断层,产状凌乱,坝区右岸破碎深达60m的钻孔岩芯获得率仅为20%,可见岩石裂隙十分发育。
岩石的渗水率都很小,右岸一般为0.001~0.01,个别达到0.07~0.08,而左岸多为0.001~0.01。
坝区下游石灰岩中,发现两处溶洞,平山咀大溶洞,前者对大坝及库区均无影响,但后者朝南东方向延伸的话,则可能通向库壁,待将来蓄水后,库水有可能顺着溶洞漏到库外,此外,目前在加紧地质勘探工作,以便得出明确的结论和提出处理意见。
坝址覆盖层沿坝轴线厚达1.5~5.0m,K=1×10-4cm/s,浮容重V浮=10.7KN/m3,内摩擦角φ=35°。
1.4水文、气象1.4.1水文由于流域径流资料缺乏,设计年月径流量及洪水流量不能直接由实测径流分析得到,必须通过降雨径流间接推求,根据省水文总站由C城站插补延长得三天雨量计算频率;千年一遇雨量498.1mm,二百年一遇雨量348.2mm,五十年一遇雨量299.9mm,雨洪峰流量Q0.1%=1860m3/s,Q0.5%=1550m3/s,Q1%=1480m3/s,多年平均来水量4.55亿m3。
1.4.2气象多年平均风速10m/s,水库吹程D=9Km,多年平均降雨量430mm/年,库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9℃,年最高气温40.5℃,年最低气温-14.9℃。
1.5其它(1)坝顶无交通要求(2)对外交通情况水路:由B城至溪口为南江段上水,自溪口至C城系睦水主流,为内河航运,全长256公里,可通行3~6吨木船,枯水季只能通行3吨以下船只,水运较为困难。
公路:附近公路线为AF干道,B城至C城段全长365Km,晴雨畅通无阻,但目前C 城至坝址尚无公路通行。
铁路:D城为乐万铁路车站,由B城至D城180Km,至工地有53公里。
(3)地震:本地区为5~6度,设计时可不考虑。
2.设计数据2.1工程等级:根据规范自定2.2水库规划资料(1)正常水位:113.10m;(2)最高洪水位(校核):113.50m;(3)死水位:105.0m(发电极限工作深度8m);(4)灌溉最低库水位:104.0m;(5)总库容:2.00亿m3;(6)水库有效库容:1.15亿m3;(7)库容系数:0.575;(8)发电调节流量Qp=7.35m3/s,相应下游水位68.2m;(9)发电最大引用流量Qmax=28m3/s,相应下游水位68.65m;(10)通过设计洪水位流量(Q1%)时,溢洪道最大泄水量Qmax=1340m3/s,相应下游最高洪水位74.3m。
通过校核洪水位流量时,溢洪道最大泄水量Qmax=1680m3/s,相应下游最高洪水位75.0m。
2.3枢纽组成建筑物(1)大坝:布置在1#坝轴线上;(2)溢洪道:堰顶高程为107.50m;(3)水电站:装机容量900千瓦,3台机组,厂房尺寸为30×9m2;(4)灌溉:主要灌区位于河流右岸,渠首底高程102m,灌溉最大引用流量8.15m3/s,相应渠道最大水深1.75m,渠底宽3.5m,渠道边坡1∶1。
(5)水库放空隧洞:为便于检修大坝和其它建筑物,拟利用导流隧洞作放空洞,洞底高程为70.0m,洞直径为3.5m。
(6)筏道:为干筏道,上游坡不陡于1∶4,下游坡不陡于1∶3,转运平台高程115.00m,平台尺寸为30×20m2。
2.4筑坝材料枢纽大坝采用当地材料筑坝,据初步勘察,土料可以采用坝轴线下游1.5~3.5公里的丘陵区与平原地带的土料,且储量很多,一般质量尚佳,可作筑坝之用。
砂料可在坝轴线下游1~3公里河滩范围内及平山河出口处两岸河滩开采。
石料可以用采石场开采,采石场可用坝轴线下游左岸山沟较合适,其石质为石灰岩、砂岩,质量良好,质地坚硬,岩石出露,覆盖浅,易开采。
(1)土料:主要有粘土和壤土,储量多,质量尚佳,可作为筑坝材料,其性能见附表:1;(2)砂土:可从坝上下游0.3~3.5公里河滩上开采,储量多,可供筑坝使用,见附表:2;(3)石料:石质为石灰岩及砂岩,质地坚硬,储量丰富,性能见附表:3。
附表1土料特性表土壤类别干容重最优含水率孔隙率内摩擦角粘着力渗透系数(KN/m3)(%)n(%)φc(KPa)k(cm/s)粘土15.4254018°30′371×10-6壤土15.814.541.723°41′121×10-5坡土16.022.539.822°(湿)33°(干)(湿)7.51×10-3附表2砂土特性表土壤类别干容重(KN/m3)孔隙率n(%)内摩擦角φ浮容重(KN/m3)砂土1640.630°10.06附表3石料特性表干容重(KN/m3)孔隙率n(%)内摩擦角φ1.83338°3.枢纽布置3.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3.1.1水库枢纽建筑物组成根据水库枢纽的任务,该枢纽组成建筑物包括:拦河大坝、溢洪道、水电站建筑物、灌溉渠道、水库放空隧洞(拟利用导流洞作放空洞)、筏道。
3.1.2工程规模根据SDJ12-78《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以及该工程的一些指标确定工程规模如下:(1)各效益指标等别:根据枢纽灌溉面积为20万亩,属Ⅲ等工程,工程规模为中型;根据电站装机容量9000千瓦即9MW,小于10MW,属Ⅴ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小(2)型;根据总库容为2.00亿m3,在10~1.0亿m3,属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
(2)水库枢纽等别:根据规范规定,对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电工程,各效益指标分属不同等别时,整个工程的等别应按其最高的等别确定,故本水库枢纽属于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
(3)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根据水工建筑物级别的划分标准,Ⅱ等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为2级水工建筑物,所以本枢纽中的拦河大坝、溢洪道、水电站建筑物、灌溉渠道、水库放空隧洞为2级水工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筏道为3级水工建筑物。
3.2各组成建筑物的选择3.2.1挡水建筑物型式的选择在岩基上的挡水建筑物主要有三种类型:重力坝、拱坝、土石坝。
(1)重力坝方案从枢纽布置处地形地质平面图及1#坝轴线地质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坝址基岩为上部为五通砂岩,下面为石英砂岩和砂质页岩,覆盖层沿坝轴线厚1.5~5.0m,五通砂岩厚达30~80m,若建重力坝清基开挖量大,目前C城至坝址尚无铁路、公路通行,由B城至溪口为南江段上水,自溪口至C城系睦水主流,为内河航运,全长256公里,可通行3~6吨木船,枯水季只能通行3吨以下船只,水运也较为困难。
修建重力坝所需水泥、钢筋等材料运输不方便,且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筑坝材料,故修建重力坝不经济。
(2)拱坝方案修建拱坝理想的地形条件是左右岸地形对称,岸坡平顺无突变,在平面上向下游收缩的河谷段;而且坝端下游侧要有足够的岩体支撑,以保证坝体的稳定。
该河床一般为100m左右,河道弯曲相当厉害,尤其枢纽布置处更为显著形成S形,1#坝址处没有雄厚的山脊作为坝肩,左岸陡峭,右岸相对平缓,峡谷不对称,成不对称的“U”型,下游河床开阔,不适宜建拱坝。
(3)土石坝方案土石坝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低,几乎在所有的条件下都可以修建,且施工技术简单,可实行机械化施工,也能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覆盖层也不必挖去,因此造价相对较低,从筑坝材料来看,在坝轴线下游1.5~3.5公里的丘陵区与平原地带的土料储量多,一般土质尚佳。
砂料可在坝轴线下游1~3公里河滩范围及平山河出口处两岸河滩开采。
石料可利用采石场开采,采石场可利用坝轴线下游河岸左岸山沟,其石质为石灰岩、砂岩,质量良好,质地坚硬,岩石出露,覆盖浅,易开采。
通过对各种不同坝型进行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综合效益等因素,最终选择土石坝方案。
3.2.2泄水建筑物的选择考虑到土石坝不能从坝身溢流和大量泄流,除开土石坝挡水外,需另设溢洪道或泄洪隧洞。
在坝轴线下游300m处的两岸河谷呈马鞍型,其覆盖层较厚,可以考虑布置正槽式溢洪道,采用正槽式溢洪道可以节省土石方开挖量,若布置在基岩上,可以节省混凝土衬砌工程量,并有利于工程安全。
由于正槽式溢洪道全部是开敞的,正向进流,水流平顺,泄洪能力大,结构比较简单,运行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管理和维修。
若采用侧槽式溢洪道,其适用条件为两岸山坡陡峭,无适当的天然垭口,基岩完整坚实,从该工程可以容易看出,不适宜采用侧槽式溢洪道。
3.2.3其它建筑物型式的选择(1)灌溉引水建筑物由于主要灌区位于河流右岸,但右岸坝区破碎深达60m的钻孔岩芯获率仅为20%,岩石裂隙十分发育,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将溢洪道布置在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