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7
中药炼丸方法
中药炼丸是一种将中药熬制成糊状、固化后制成圆形丸状的中药制剂形式。
下面是大致的制作步骤:
1. 配方选择:首先根据药典或传统秘方,选择合适的中草药配方,按照其比例准备好原料。
2. 熬制药汁:将选好的中草药原料混合加水煎煮,煮成糊状状态的药汁。
3. 滤去渣滓:将煎煮后的药汁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渣滓和杂质。
4. 调理成丸:待药汁冷却至适当温度后,由医师或药师按照传统方法,将药汁搓成一粒粒均匀的药丸。
5. 晾干成型:将搓好的药丸放置通风处晾干,直至完全成型。
6. 包装保存:晾干后的中药丸进行包装保存,以备后续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中药丸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和卫生标准,以确保成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炼丸是一个需要技术和经验的过程,因此如果需要制作中药丸,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药师进行指导。
制丸工艺流程制丸是一种古老的药物制备工艺,它是将药物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制成规格统一、质地均匀的药丸。
制丸工艺在中医药和中药制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方便服用,还可以增加药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制丸的工艺流程。
1. 药材的选择和准备首先,制丸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药材。
药材的选择需要根据药方的要求和药物的功效来确定,同时需要检查药材的质量和纯度。
选好的药材需要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杂质和异物,然后晾晒或烘干至适当的含水量,为后续的加工做好准备。
2. 粉碎和研磨经过准备的药材需要进行粉碎和研磨的处理。
这一步是为了将药材加工成细粉,使药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通常采用机械研磨或手工研磨的方式,将药材研磨成均匀的粉末。
3. 调配和混合将研磨好的药材粉末按照药方的比例进行混合和调配。
在这一步中,需要根据药方的要求,将各种药材粉末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确保每粒药丸的成分和药效都是一致的。
4. 加入辅料在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后,需要根据需要加入一些辅料,如蜂蜜、糖浆等,以增加药丸的黏合性和可塑性,使其更容易成形和包衣。
5. 成型将混合好的药材粉末和辅料通过成型机械或手工成型成丸。
成型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压力和温度,确保药丸的成型均匀和质地紧密。
6. 干燥成型好的药丸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增加药丸的硬度和稳定性。
通常采用自然风干或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7. 包衣经过干燥处理的药丸需要进行包衣处理,以增加药丸的稳定性和便于储存。
包衣的材料通常采用淀粉、明胶等,通过涂覆或滚动的方式进行包衣处理。
8. 质检和包装最后,制成的药丸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药丸的质量符合要求。
合格的药丸需要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销售。
以上就是制丸的工艺流程,通过以上的步骤,药材可以被加工成规格统一、质地均匀的药丸,方便服用,增加药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制丸工艺在中医药和中药制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药物制备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制中药蜜丸
自制中药蜜丸
1、把从药店抓来的中药打成粉
2、把蜂蜜放锅里,放一点清水(防止熬糊),小火加热,这叫炼蜜,炼制到蜂蜜冒出大量黄色的汽泡时(挑起拉丝的感觉),马上关火。
把药粉倒进锅里(药粉和蜂蜜比例是1:1.2或1:1.4),搅拌均匀。
3、晾到不烫手为止,在双手抹上香油,然后,然后像揉面那样把拌好的蜂蜜的药粉揉成面团,搓成一个个长条,用刀切成一个个小丸子,搓圆。
4、把做好的中药蜜丸,放在电饭煲里,开保温挡烘6小时,然后,装在瓶子里保存就可以了。
附:自制八珍丸(冬季气血双补)
(一)熟地24克川芎18克甘草12克当归18克
白芍18克党参18克白术18克茯苓18克
合计144克
(二)蜂蜜200克(按1:1.2或1:1.4比例,因蜂蜜稠稀不同,要准备至少半斤备用)
(三)芝麻香油1小碗
(四)凉水一小碗
最好配姜枣茶做药引,其它中药也可以这么做。
制作药丸的过程与方法
1、粉碎:制作中药药丸首先就需要把中药粉碎成细末,可使用适合家庭使用的中药粉碎机,然后准备80目筛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中药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或黏度,就不易被粉碎,那么最好先初步打碎,再放到一个高压锅内均匀加热,当手触碰药物觉得烫时就可以断火,但还是要翻动到药物温度明显下降,之后可重新反复开小火,直到药物彻底干燥。
2、炼蜜:制作中药药丸应该选择上好蜂蜜,同时要注意比重,一般来说药粉重量:蜂蜜重量=1:0.7-1,如果想让药物较硬如黄豆大小,可把比例改为1:0.7,做较软的大中药丸可用1:1的比例。
炼蜜的时候把蜂蜜放到锅内使用小火慢慢加热至沸,出现小而密集的小泡,小泡变成大泡。
3、药蜜混合:应该趁热把蜂蜜倒入药粉中,并用筷子等器皿不停搅动,等大块团块变小时可以用手团和,把所有药粉和在一起,并保证药粉的软硬一致。
4、分丸:需要注意趁药粉和蜜等没有发冷的时候尽快分丸,如果需要分成大丸,应该按买药时安排的剂量分,均匀分好每天的剂量,及早算好也利于操作起来方便快速。
中药丸的加工方法中药丸是一种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后再与粘结剂混合并制成丸剂的中药制剂。
中药丸的制作方法一般分为下述几个步骤:草药研磨、调制药丸膏、制作药丸、晾干和包装。
1.草药研磨:首先,将草药原材料进行研磨。
草药可以选择新鲜或者干燥的材料,根据具体的药方要求进行选择。
研磨的方法有手工研磨和机械研磨两种。
手工研磨要求将草药用石臼或研钵捣磨成细粉末,而机械研磨则可以使用研磨机具进行。
2.调制药丸膏:将研磨好的草药粉与粘结剂混合调制成药丸膏。
粘结剂可以选择蜂蜜、糖浆等。
将草药粉末逐渐加入粘结剂中,并不断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膏状物。
3.制作药丸:将调制好的药丸膏按照一定的重量分割成小块,然后通过手工操作或者药丸机具进行制作。
手工操作时,将药丸膏分割成小块后,用手或者器具将其捏成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药丸机具则是利用机械力将药丸膏压制成特定形状的药丸。
4.晾干:制作好的药丸一般需要进行晾干处理,以便去除残留的水分。
晾干的方法包括风干和晒干两种。
风干是将药丸摊放在通风处进行干燥,需要注意避免灰尘和杂质的污染。
晒干则是将药丸在阳光下晒干,但注意不要曝晒时间过长,以免药材的活性成分被破坏。
5.包装:晾干后的药丸需要进行包装,以便保护药丸的质量和使用方便。
常见的包装材料有塑料袋、铝箔袋和瓶罐等。
将药丸按照一定的数量进行包装,并标明药丸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等信息。
中药丸的加工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优质的中药材作为原材料,确保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其次,草药的研磨过程需要细心、耐心,确保研磨成细粉末,以便于药丸的制作。
同时,调制药丸膏时要注意粘结剂的选取和搅拌的均匀程度,以确保药丸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药丸的制作要注意操作的卫生和药丸的保护,避免药丸受到污染和损坏。
总之,中药丸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其加工方法包括草药研磨、调制药丸膏、制作药丸、晾干和包装等步骤。
每一步骤都需要精心操作和重视药材质量,以确保中药丸的质量和有效性。
中药丸药制作方法
中药丸药制作方法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三种:
方法一:塑制法
1. 将药材细粉中加入适宜的黏合剂,如蜂蜜、糊精或胶凝剂等,使其混合均匀。
2. 将混合后的药材和黏合剂揉捏均匀,制成软硬适宜和可塑性较大的丸块。
3. 将丸块分成适量的丸条,然后逐一分粒,并用手掌在平面上搓圆。
4. 将制成的丸粒放置通风干燥处晾干,以增加稳定性。
方法二:泛制法
1. 在转动的适宜的容器或是机械中,将药材的细粉与赋形剂交替润湿和撒布,并不断翻滚,使药丸逐渐增大便可。
2.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以及微丸等药丸。
方法三:研粉法
1. 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可以使用石臼、研钵等工具进行研磨。
2. 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不同的中药粉末,使得配方达到所需的药效。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选用、比例的搭配、操作的规范性等,以确保制作出的中药丸药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制作,以确保安全有效。
中草药加工成药丸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草药准备:选择高质量的中草药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烘干处理。
确保草药的纯度
和质量。
2.研磨草药:将干燥的草药材料研磨成细粉。
可以使用研钵、研钓或者机械研磨设备。
3.配方调整:根据草药的配方比例,按照特定的配方将不同的草药粉末混合在一起。
确保
每种草药的比例准确。
4.混合和粘结剂添加:根据需要,可以添加适量的混合剂或粘结剂,例如蜂蜜、植物胶囊
壳等,以便将草药粉末固定在一起。
5.制作药丸:将混合好的草药粉末放入药丸机或者手工制丸器中,用适量的压力将其压制
成固定大小和形状的药丸。
6.干燥和贮存:将制作好的药丸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干燥,确保药丸完全干燥后再
进行包装和贮存。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加工成药丸的方法可能因草药的特性、配方要求以及个体的制丸工艺而有所不同。
为了确保药丸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制作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指导,并与专业人士进行合作或咨询。
中药制丸流程中药制丸是将经过炮制加工的草药制成丸剂的一种制剂形式。
中药制丸的制备过程通常分为以下步骤:草药配比、草药炮制、研末、调药、制丸、晾晒、包装。
下面将详细描述每个步骤。
1. 草药配比草药配比是中药制丸的第一步,根据处方或制剂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草药药材,并按照配方的比例进行配比。
草药的选择应遵循合理搭配、相辅相成的原则,确保草药的疗效最大化。
2. 草药炮制草药炮制是为了增加草药的疗效和稳定性,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温水浸泡将配好的草药用适量的温水浸泡,时间根据草药的性质和药材的大小而定。
2.2 水煎将浸泡好的草药加水煎煮,煎至一定时间后关火,静置片刻。
水煎的时间和火力需要根据具体草药而定。
2.3 温水再煎将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草药渣用适量的温水再次煎煮,以提取尚未完全释放的有效成分。
2.4 过滤将煎煮后的草药液通过纱布等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草药渣和杂质。
2.5 浓缩将过滤后的草药液煮至一定的浓度,使药液适合后续的研末、制丸等环节。
3. 研末研末是将草药制成细粉末的过程,可以通过手工研磨或使用机械研磨仪器完成。
研磨时需要注意保持草药的质地和颗粒度的一致性。
4. 调药调药是将研末和草药炮制得到的浓缩液配合混合,以便后续制丸。
调药需要根据制丸的要求和丸剂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调配和混合。
5. 制丸制丸是将调好的草药混合物制成丸剂的过程。
通常有以下几种制丸方法:5.1 手工制丸手工制丸是传统的制丸方法,将调好的草药混合物取适量,以指尖滚动压制成球状丸剂。
5.2 机械制丸机械制丸使用专用制丸机或丸剂机器,将调好的草药混合物放入机器中,通过机器的压制和挤出功能制成规格一致的丸剂。
5.3 梯形制丸梯形制丸是一种特殊的制丸方法,通过在制丸机中使用梯形丸模,制得丸剂上下两面不一样形状的丸剂。
6. 晾晒制丸完成后,需要将丸剂摊晒或放置通风处晾晒,使其适度脱水和稳定,以增强其质量和保存性能。
7. 包装晾晒完成后,将丸剂按照一定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和标识,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中保持品质和药效。
中药的丸手工制作方法中药丸是一种成型的中药剂型,是由中药粉末和粘合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球状物。
它具有精细均匀、容易服用、口感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的生产。
中药丸的手工制作方法如下:材料准备:1.中药粉末:根据配伍方剂的要求选择。
2.粘合剂:一般使用蜜糖、膏状药液、淀粉糊等粘合剂。
3.辅助剂:如白糖、蜂蜜、淀粉、五倍子粉等。
工具准备:1.研磨器:用于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
2.篩子:用于过筛,去除杂质。
3.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中药粉末和粘合剂。
4.勺子、碗、切割刀:用于混合和切割药丸。
制作方法:1.将中药材按原料比例取出,并进行粉碎:将中药材倒入研磨器中,通过手摇或电动的方式将其研磨成细粉末。
2.过筛除杂:将中药粉末通过篩子,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
3.称量标准剂量:根据配方,将所需药材粉末和相应的粘合剂精确称量,并分别放入碗中。
4.混合均匀:用医用级的勺子等工具将中药粉末和粘合剂混合均匀,直到形成均匀的状态,并具备一定的粘稠度。
可适量加入辅助剂,以增加药丸的性状和功效。
5.成型:用手将混合好的药料按所需的剂量分别取出,放在手心或桌面上,用力揉搓成小球状或圆盘状。
揉搓时要用手指和手掌充分施力,使药丸具备一定的韧性。
6.切割整形:将成型好的药丸放在干净的台面上,用切割刀将其切割成所需大小。
切割过程中要注意力度,以免切割时药丸变形。
7.晾晒保存:将切割好的药丸摆放在干净的盘子或容器中,放在通风的地方进行晾晒,使其迅速干燥。
晾晒后的药丸颜色应均匀,表面光滑。
8.包装存放:将晾晒好的药丸放入干净的密封容器中,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制作中药丸需要严格按照药方的要求进行,精确称量药材和粘合剂的剂量以保证药丸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制作中药丸需要技巧和经验的积累,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和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达到制作良好中药丸的效果。
中药丸药的手工制作方法中药丸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具有方便服用、易于保存等优点。
下面将介绍一种手工制作中药丸药的方法。
材料准备:1.中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所需的中药材,如黄连、黄柏、苍术等。
2.淀粉:采用红薯淀粉、玉米淀粉等。
3.辅料:砂糖、蜂蜜、麦芽糖等。
4.工具:研钵、研棒、丸药模具、火锅、瓷碗等。
步骤:1.中药材的处理:将选择的中药材按照丸药剂量比例清洗干净,晾干后用研钵和研棒研磨成细粉。
2.调配丸料:根据中药材的配方,将适量的淀粉和辅料放入瓷碗中,搅拌均匀,使之成为黏性丸料。
3.搅拌研磨:将研磨好的中药粉倒入丸料中进行搅拌,使药粉均匀分布在丸料中。
4.加水搓揉:逐渐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搓揉丸料,使其形成均匀的颗粒状。
5.丸药制作:将制作好的丸料取出,用手搓成小圆球形状,大小根据个人需要而定。
6.丸药烘干:将制作好的丸药放置在通风处晾干,或放入烘干器进行烘干,直至完全干燥。
7.丸药包装:将制作好的丸药放入干净的小药袋或瓶中,密封好,标明药名和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1.制作丸药时,丸料的湿度要适中,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丸药的质量。
2.制作丸药的手法要轻柔,以免损坏中药的药性成分。
3.制作完成的丸药要妥善保存,避免受潮、曝晒和异味污染。
制作中药丸药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料,并进行手工制作。
与市售的中药丸药相比,手工制作的中药丸药更加天然纯正,不含添加剂和防腐剂,对身体更加安全可靠。
手工制作中药丸药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调整药材配方和丸药大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制作过程中的手工操作也可以起到一种疗愈的作用,让人们更加亲近中药文化,增加对中药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手工制作中药丸药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人们传统药学知识传承的一种方式,将中药制作和使用的技巧传承给下一代,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总之,手工制作中药丸药是一种充分利用中药材的好方法,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配,并通过手工操作的过程获得身心的舒缓与治愈。
如何制作中药丸
手工制作中药大蜜丸,主要工艺如下:
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药粉,配备1200~1500g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炼蜜的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
炼蜜时先用武火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炼好了。
(如果蜂蜜炼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药丸,当然,太过火也不好,所以一定掌握火候。
炼蜜分为三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115℃,过滤去沫即成,其颜色变化不显著,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淀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中蜜”是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将嫩蜜继续加热至116℃~118℃,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纤维的药材制丸;“老蜜”是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丸。
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g蜂蜜大约能出炼蜜800g左右,1000g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1200g左
右。
)
4、调药与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搅拌,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药丸不易成形)。
如果开始时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
调好后,像和面一样将药和蜜在消毒盆和成团状。
5、搓条与和丸:为避免药团粘手或粘器具,搓条与和丸时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点于掌心进行,这样不仅不易沾粘,还能使丸药圆滑光亮。
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算,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
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即可,余皆准此。
6、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外形圆整光滑,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或其它异色点,待药丸发汗(3天),外表变硬,然后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图制作方法
制作水蜜丸
取好小米,选材要好,要求大小均匀,颗粒饱满
水煮,不要不到位,也不要过火了,
道出水后淋干
晒干
加水(或蜂蜜稀释液)和药粉
图2.3.4小米首先去除碎半,取尽量完整的用凉水煮开锅,小米《母子》不可过嫩,嫩则上面时不易沾药面,过老《大开花》则不能支架,药丸易扁。
图5.6.7.8.9.先以小扫蘸少许冷水或《药液;可浓缩不易粉碎的药物如,鸡血藤,海风藤,丝瓜络等》。
制作过程:用水刷于药签的一边,然后把母子放于药签撒少量药粉,双手旋转药签,再加药粉,刷水、旋转.反复操作《注:初期不可过急,防止母子粘连》直至大小合适《干燥后1克药丸25粒—32粒》。
泛水丸药签手法:推,拉,揉,摔,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