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三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学习内容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第2课时)上课时间:总 12 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2.运用课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教学重难点重点: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丰富桑兰的形象。
难点:体会桑兰遭遇颈椎骨折,后半身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学情调查1.听写生字词:届疗套询荣誉敬佩大汗淋漓气喘吁吁2.回忆第一课时内容,交流收获。
3.这节课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引导质疑:“一切”指什么?桑兰为什么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是怎样承受的?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探究———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一节2.通过读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桑兰的运动生涯。
3.补充资料:桑兰曾为国家赢过许多荣誉,让我们来看一份桑兰获奖的履历。
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二)展示交流三、学习板块(二)(一)合作探究——自由朗读第二段,体会那次意外的事故彻底改变了桑兰的命运。
1.快速读课文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2.对于这位优秀的跳马选手来说——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请你联系桑兰的运动生涯和她受伤的情况,说说为什么说这是“天大的不幸”?(小组间互相讨论)3.面对这天大的不幸,假如你是桑兰的教练、父母、队友你会怎么想?(二)展示交流桑兰的教练会想---------------------------------。
桑兰的父母会想-------------------------------- 。
桑兰的队友会想-----------------------------------。
四、学习板块(三)(一)合作探究——自由朗读三至六节。
桑兰是怎样微笑着承受这一切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文中有关句子,同桌交流读后感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16岁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好人一辈子刚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但她没有失望,而是微笑着承担一切,坚强地与伤痛作斗争的事。
文章采纳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竞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表现出了一位小小姐面对重大打击的坚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勇气。
【学情分析】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形,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
学生可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搜集音像资料、书信专访等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文,有助于学生感受桑兰的坚强精神,最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重难点】明白得体会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刻】2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识写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交流预习,质疑问难。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示图)同学们,你们明白她是谁吗?2.介绍桑兰(同学们依照预习说)。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桑兰,板书课题——微笑着承担一切。
4.质疑。
谁?“一切”?如何样承担一切?什么缘故会微笑着承担一切?二、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标自然段号。
2.默读时勾划不明白得的词句。
3.摸索问题。
自读。
三、交流预习。
1.指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指读生词,齐读。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
四、将课文读流利。
五、试着解决默读时不明白得的词句。
六、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有关语句,自己解决问题;能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切躯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出真实感情,讲述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感悟。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散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学会微笑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散文《微笑着承受一切》的阅读理解;2.情感教育:微笑面对困难。
三、教学准备1.板书:《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目标;2.多媒体设备;3.散文《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复印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准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微笑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讨论微笑的意义和作用;2.打开教材第一页,板书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步骤二:阅读散文1.分发散文《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复印件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2.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散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3.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散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步骤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散文中所阐述的的“微笑面对困难”这一主题;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四:展示和总结1.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微笑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和作用。
步骤五: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微笑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为什么要微笑面对困难?–你有过微笑面对困难的经历吗?2.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微笑面对困难的经历或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散文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微笑面对困难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通过情感教育环节,学生不仅对微笑具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积极面对困难的品质。
同时,通过写作环节,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整节课形式活泼,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
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桑兰遭遇脊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
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
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1)提出读书要求:用6分钟时间准备,要求做到正确、通顺,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不随意停顿。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做到通过声音高低快慢的变化把课文读得抑扬顿挫,富有感情,那就更好了。
(2)学生按要求读书。
(3)交流读出成果。
指名读。
同学之间按照读书要求,互相评议。
3、精读感悟。
(1)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是什么?2分钟默读课文,理解一切具体指什么。
指名交流。
小结:作为一个常人,她受伤后,突然不能自己刷牙、穿衣、吃饭了,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瘫痪后,她的后半生也许要永远在轮椅上度过,她失去了生活的自由;年仅17岁的她,每天都要用两小时接受康复治疗,忍受剧痛,失去了生活的轻松。
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她再也不能在赛场上驰骋,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高高的领奖台,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失去了最心爱的运动事业。
这所有的一切,她必须承受!(2)桑兰是怎么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快速读读3至6小节,找找答案。
指名交流。
要求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3)小结。
引导齐读主治医生拉格纳森的话:这个小姑娘用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给所有的瘫痪患者做出了榜样。
我们相信,桑兰决不会向伤痛屈服,我们相信,早晚有一天,她能站起来!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更赢得了我们的崇敬!4、学习生字词(1)用3分钟时间准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领悟并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微笑着承受一切》。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情感教育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教师讲解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问:“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微笑吗?”2.引导学生谈谈微笑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步:预习新课1.让学生阅读课文,重点把握“战士父亲”、“轰鸣的战斗机”、“家园被毁”等词语的意义,大致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小组内讨论问题:“小男孩怎么对待家园被毁呢?”“为什么他会微笑着承受一切?”3.有1-2个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讨论情况。
第三步:阅读教学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让学生听录音,再次听懂故事情节。
3.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重点把握语言表述技巧和修辞手法。
第四步:课文分析1.教师带领全班分别赏析全文的标题、开头、结尾,使学生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语言的音、声、义各方面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的人性关怀和家国情怀。
第五步:学习课文核心句子1.教师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核心句子,比如“在我哭泣的时候,父亲微笑着说……”,并分析此句子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2.学生模仿造句。
第六步:情感教育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家园的美好,图文并茂展示美丽的家园,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
2.学生小组分别说出家乡、故乡、祖国各自的美好之处,学生个人写下自己对祖国的深情祝福和感谢之情。
第七步:课堂互动1.教师让学生以课文为基础,小组内展开讨论和思辨活动,如: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你怎么看待家国情感?2.学生小组首席代表回答问题和小组思考结果。
第八步:课堂反思1.教师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反思,比如:本次课讲述了什么故事?你收获到了什么?你对家乡的看法变化了吗?2.让学生自评学习效果,并找出自己“优点”和“缺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三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意思和内涵;2.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枯萎、束缚”;3.初步了解“抒情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4.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到的“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意义。
2.情感态度1.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的态度和精神;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对生字词“枯萎、束缚”进行讲解和拓展应用;2.生动形象的讲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微笑着承受一切”所表达出来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对于“抒情诗”这一文学形式的兴趣。
三. 教学过程1.预习 5分钟1.让学生把课文听几遍,并预习课文。
2.导入 5分钟1.引导学生说两句自己对于《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文章的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生活态度。
3.讲解 15分钟1.生字词“枯萎、束缚”的讲解和拓展应用。
2.解释“抒情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练习 20分钟1.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到的“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意义。
2.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朗诵比赛”,每组选手都要朗读文中的一段,比较谁更好的体现了“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生活态度和精神。
5.作业布置 5分钟1.课后每个学生自行朗读文中的一段,并在家里写一篇日记,表达的主题就是“微笑着承受一切”。
四. 教学评价1.评价表现出色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以及与组员之间的互动等等。
2.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情况,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五. 教学后记此次课程的设计旨在激励学生改变消极的态度,学会乐观积极面对生活。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自主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让他们真正明白了“微笑着承受一切”这样一种生活态度。
同时对于“枯萎、束缚”这样生字词的讲解和拓展应用,也是加深学生对于汉语语言的理解以及增加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细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总体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微笑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积极影响,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微笑来应对困难和挫折,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心态。
教学重点1.理解微笑的力量,认识微笑的积极影响;2.学会用微笑来化解矛盾、缓解压力;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心态。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微笑的力量;2.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微笑来应对困难和挫折。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引述名人名言、人生感悟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微笑的认知和感受,如“微笑着面对人生,便能承受一切。
”、“人生犹如苦涩的咖啡,加上一笑就变得香浓可口。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有人悄悄地给你一个微笑”。
2.认知环节(15分钟)通过观看生活中有关微笑的案例或影片,或者向学生讲述与微笑有关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对于微笑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和升华,并且让学生了解微笑的积极影响。
3.实践环节(30分钟)通过拓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微笑来应对困难和挫折,例如:在教室内开设“微笑罐”,每天大家把与微笑相关的好事或好心情写在纸条上放进罐子里,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或者开展“微笑日记”活动,鼓励学生在自己每天的生活中记录下与微笑相关的事情,形成微笑习惯;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微笑墙,搜集与微笑相关的图片、文章等,增强学生对于微笑的认知和体验。
4.总结环节(10分钟)通过班级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在全班师生面前分享。
教学评估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同学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成效,并针对不同的评估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1. 通过本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人生中要学会承受挫折和痛苦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微笑的态度,正确处理问题。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重点:1. 描述主人公在一次比赛中输了后的感受和态度。
2. 分析主人公在面对挫折时的思考和行为。
3. 通过主人公的行为和言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人生中不会一帆风顺,要学会承受挫折和痛苦,保持微笑的态度面对人生。
2. 对学生进行思考,我们该如何正确的面对挫折,正确处理问题。
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放出一些什么样的图片,请学生们观察、认识它们,然后老师依次问学生:①、学生怎么样举办这张图片里面的比赛?②、比赛结果如何?③、同学们最后的心情如何?④、在生活中,我们在面对不足的时候,你有什么经历?让学生感受比赛失败后的心情,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怎样行动。
2. 让学生阅读文章《微笑着承受一切》并解决以下问题:①、主人公在比赛中输了后,他的感受和态度有哪些?(人生中不会一帆风顺,要学会承受挫折和痛苦。
)②、主人公在面对挫折时,有哪些思考和行为?(他想了很多,摆脱了伤心和失望,想要告诉大家:输赢并不重要,和平和友谊才是最宝贵的。
)③、你认为作者是想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给读者?(人生中不会一帆风顺,要学会承受挫折和痛苦,保持微笑的态度面对人生。
)3. 活动设计:(1)让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面对挫折的经历,并分享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2)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人说出一件生活中难以承受的事情,然后其他同学给他们鼓励和建议。
(3)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诸多挫折,以及这些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总结:教师可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再次回想,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你们有哪些启发呢?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了解了人生中不会一帆风顺,要学会承受挫折和痛苦,保持微笑的态度面对人生,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小学故事《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情节,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通过阅读故事,感知主人公在困难面前坚强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3.学习使用“承受”这个词语,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的情节及主旨的把握。
2.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准备1.《微笑着承受一切》故事的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承受这个词语的解释及例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方式播放有关乐观精神的视频或音乐,提前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2. 自主阅读(15分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个故事,观察学生的阅读有无困难,提出合理的辅导意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及主旨。
3. 课堂讲解(20分钟)解读《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个故事的主旨,认识主人公陈舜与命运的抗争,探究主人公微笑着面对逆境背后的坚强和勇敢。
点播视频,让学生再一次的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悲苦命运,并从中体会“承受”的意境。
4. 情景演绎(20分钟)仿写故事背景,让学生配合课文主角的角色模拟旁白,通过情景演绎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并使学生们在语言交际中掌握“承受”的用法。
5. 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故事中的主人公陈舜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品质?3.你学会如何使用“承受”这个词语了吗?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多方位的参与活动,深入认知了《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个故事的内涵及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
同时,以语言演绎为例,使学生们能更加熟练自如运用“承受”这个词语。
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的面对困难和挫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课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理解微笑的重要性和力量;3.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4. 提高学生讲故事和表达的能力;5. 积极参与文学阅读,增强语感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故事情节,并了解微笑的含义;2. 学生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3. 学生能够感受微笑带来的快乐。
难点:1. 学生能否充分理解微笑的意义;2. 学生能否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2. 课堂互动式的教学方式3. 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4.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3遍课文标题,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并谈一下自己平时什么时候会笑,什么时候会不笑。
2. 引导学生仔细看第一张图片,在思考一会之后,询问学生:“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微笑?”3. 教师向学生传达出一句话“五十步笑百步”并解释含义,让学生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Step 2:阅读理解(20分钟)1. 请学生看第二张图片,并简单介绍一下新的人物(大拇哥)和新的故事情节。
2. 进行小组阅读讨论。
组长先讲述整个故事情节,接着每个人再讲讲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3. 教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些轻松幽默的小短文,让学生感受微笑与快乐。
Step 3:活动设计(30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选出一个营长,其他成员依次模拟不同的情境,营长进行“微笑积分“评定,最后统计组内微笑总分,找出最有笑容的组员。
2. 联欢活动,每个小组根据选择的情景,给大家演绎一个小剧,主题是“微笑承受一切,愉悦渡过难关”。
3. 创作小品,几位学生(编排在三 / 四个人左右)穿着特制的衣服,站在舞台上,模仿不同的表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微笑着承受一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a、重点理解: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
并指名回答。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
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注意:
选:注意笔顺。
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
套:注意中间有三横。
疗:最后一笔为竖钩。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过渡: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
投影出示: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4、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5、指导朗读。
三、精读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声读第4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指名读最后一段。
2、再读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出示:队员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却表现的怎样?
指导用坚强的语气朗读,品味。
(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是什么意思?用康复造句。
当医生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桑兰总是怎样做?
指导朗读。
(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
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你觉得怎样读才感人呢?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桑兰大姐姐,她为所有的瘫痪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表率。
2、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完成填空。
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 ) 的毅力, ( ) 的精神,( ) 承受( )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
(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
(1)指导朗读。
]
(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
1、造句。
(1)康复
(2)意外
2、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桑兰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乐曲。
(2)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失声痛哭,桑兰没掉一滴眼泪。
(3)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