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 格式:doc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7课培养学习好习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学习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了解学习规律、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培养学习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
从学习习惯的培养入手,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3.实践行为目标:通过培养学习好习惯来掌握基础的学习方法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学习好习惯的关键,学生初次学习了如何养成好习惯,需要老师针对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预告(1)老师向学生提问:学习好习惯有哪些好处?(2)回答: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基础学习方法技能,提高学习成绩。
(3)新课预告:本节课就是要教大家培养学习好习惯,不但要做到自律,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2.学习好习惯的意义(1)解释:培养学习好习惯有益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不同角度对学习好习惯的理解。
3.养成学习好习惯(1)解释:养成学习好习惯包括自制力的培养、良好的站立、坐姿等,还要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和注意力的稳定等。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自己周围是否有自己不好的习惯,如何改变,共同千方百计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4.培养自制力(1)解释:自制力是指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按照确定的目标和原则,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行动。
教育者要关注和培养自制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发展。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自制力养成的?学习中有哪些情况会动摇自己的自制力?如何在学习中保持好的自制力呢?5.科学的学习方法(1)解释: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巧、策略和行为。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给学生举例科学的学习方法:土壤质量学的方法一直采用利用较大量的土样,获得精度较大的荧光X能谱(XRF)的微量元素分析数据。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教案(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自立的含义。
2)掌握自立的好处。
3)掌握提高自立能力的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自我认识,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任务。
3)能够与他人合作,提高集体效益。
3. 情感目标1)懂得独立自主,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人。
2)自信乐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3)善于沟通,能与人协调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二、教学重点1. 自立的含义,好处2. 自立能力的提高方法三、学习策略口头讲述、讨论、思考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个自立的视频(如小朋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等),引导学生一起观看,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大家看过这个视频后,你们对‘自立’有什么了解?”2. 新课内容的讲解和学习(1)学生思考自立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2)教师介绍自立的好处(如:独立自主,提升自信心,增强人际关系等)。
(3)教师给出提高自立能力的方法,如:学习自己掌握生活技能,养成生活习惯,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多问“为什么”“怎么做”等。
3. 引导性讨论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自立意义、好处和方法,加深学生对自立的理解和记忆。
4. 情感体验教师播放两个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自立的好处,并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自立。
5. 反思育人教师让学生回答:今天你学到什么了?你如何实践自立?6. 作业布置以“我如何提高自立能力”为题,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作文。
五、板书设计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自立含义:好处:提高自立能力的方法:养成好习惯多问“为什么”“怎么做”学习掌握技能勇敢表达自己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视频、动情的故事、引导性的讨论,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自立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提高自立能力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
另外,作业设计了一篇自立的主题作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立的关注,增强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做个自立的好孩子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立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自立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自立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立的概念和重要性;2. 自立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自立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主题:“谁是最快乐的孩子”,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任务。
任务是:从班级门口跑到教室门口,然后把一张纸片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
完成任务后,问学生们有什么感受?是否觉得很开心?引导他们认识到:做事情会让人感到愉悦。
2. 学习(30分钟)(1)自立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立,并介绍自立的重要性。
例如: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打扫房间、洗衣服等家务活,不仅能减轻父母负担,还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2)自立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自立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制定计划、分配时间、学会倾听、遵守规则等。
3. 实践(1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项家务活进行实践,例如:擦桌子、拖地板、洗碗等。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并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任务。
4. 总结(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实践,培养自立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自立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掌握了自立的方法和技巧;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家务活,并体会到自立带来的成就感;4. 学生表现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做个自立的好孩子第一篇:做个自立的好孩子7、做个自立的好孩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动的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难点:依赖的危害教学重点:自立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一、说一说(“说一说”中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早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是你自己做的吗?师:有这么多同学都自己穿衣、叠被,我们给这些同学鼓鼓掌。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出示春生头像),他的名字叫春生,今年也上一年级,请你们听听他的故事。
出图1(背景:春生家中。
春生的动作图,随讲故事贴上。
)师:这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四周静悄悄的,春生在被窝里甜甜地睡着。
过了一会儿,他家的大公鸡叫了起来,春生被惊醒了。
他揉揉眼睛,坐了起来(出示坐起的春生),撩开窗帘(演示撩窗帘),啊!窗外,一轮红日已经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正昂头叫着,原来起床的时间到了。
1.说一说:春生现在该做什么了呢?(出示衣服,并贴春生穿衣图)他等着别人帮忙了吗?板书:不等帮忙自己穿(衣服图)春生为什么不等别人帮忙,自己穿衣服呢?如果奶奶要帮春生穿,他该怎么做呢?看!他穿得又快又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小结:穿衣服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
春生每天起床后都自己穿衣,已经养成习惯了。
过渡导语:还有许多事情也是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来做,比如系鞋带。
下面就来看看春生的鞋带开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图2(活动图)师:这天,春生正在上体育课,踢着踢着球,他发现鞋带开了。
1.提问:他用别人帮忙了吗?板书:不用帮忙自己系(鞋带图)他为什么不用别人帮忙呢?那如果鞋带开了,春生不会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师:我们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用别人帮忙,这样在生活中会感到很方便。
就在春生系鞋带的时候,从远处飞来两只小鸟(出示小鸟图)。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7课培养学习好习惯通用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自我反思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培养学习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 学习习惯的种类:介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良好习惯,如时间管理、笔记记录、预习和复习等。
3. 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讨论和分享如何坚持做笔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主动参与课堂等。
4. 自我监控与调整:教授学生如何自我监督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在遇到困难时进行调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 学习并掌握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
- 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习惯的能力。
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学习习惯问题。
- 引导学生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 让学生学会如何持之以恒地执行学习计划。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展示、故事卡片、教学视频。
- 学具:笔记本、学习计划表、自我监控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关于习惯影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学习习惯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学习习惯的种类和重要性,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每组分享一种方法。
4. 实践演练:学生现场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互相监督执行。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反馈学习计划和自我监控的感受。
板书设计- 培养学习好习惯- 副良好习惯,助力学习- 1.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 学习习惯的种类- 3. 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4. 自我监控与调整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制定一份为期两周的学习习惯养成计划,并记录每天的执行情况。
- 小组作业:小组成员互相监督,每周进行一次学习习惯养成的分享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以下方面:- 学生对学习习惯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2.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时间: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暖身阶段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二、转换阶段今天,我们用大组互学的方法学习《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我们这个大组是文明组,老师是文明组的组长,全班同学是组员,组长主持学习活动,组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你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吗?三、工作阶段1.心情话吧:听《小冰的故事》。
2.心海导航:自立最浅显的意思就是不依赖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立,是一种生活的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立,要求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能够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立能力需要从小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
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大人的监督、催促,需要从时间、内容上安排好作息,自动学习,这样,就是一个自立的好孩子。
3.活动在线:活动一:故事分享。
活动二:想一想。
4.加油站:自立是人成长的一个过程、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理能力,自立意味着脱离了心理的依赖,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如何培养自立能力?①要有自立的意识。
②从小事做起。
③对自己要有信心。
④大胆实践。
5.亲子分享:给父母背诵陶行知的《自立歌》,然后跟父母讨论一下哪些实践可以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做。
四、结束阶段1.记住老师的话:自立是人成长的一个过程、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理能力,自立意味着脱离了心理的依赖,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如何培养自立能力?①要有自立的意识。
②从小事做起。
③对自己要有信心。
④大胆实践。
2.板书设计:3.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自立是人成长的一个过程、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理能力,自立意味着脱离了心理的依赖,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如何培养自立能力?①要有自立的意识。
②从小事做起。
③对自己要有信心。
④大胆实践。
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设计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是学生走向自理自立的较大阻碍。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
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从心里产生危机感。
同时,借助于典型人物帮助学生树立学生榜样,唤醒学生自主的意识,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拒绝家长的包办代,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自立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喜悦。
【教学目标】1.认识走向自立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自立自理的方法。
2.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提高自立意识。
3.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乐趣,能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生活和学习。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父母的依赖,走向自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理解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你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吗”?你会自己收拾房间吗?能自己去学校吗?可以独自出去买东西吗?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才能“自立”。
二、教学过程(一)心情话吧。
1.阅读材料。
2.分享交流:你想和肖冰做朋友吗?为什么?肖冰为什么坚强又独立?3.归纳总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于他人,独立地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人自立的表现。
(二)心海导航1.组织讨论小学生自立的表现,明确身为小学生的责任。
2.归纳总结:自立是一种生活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承担责任,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立意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了解自立的表现及自身的责任,提高学生的自立意识。
三、活动在线(一)故事分享1.阅读材料。
分享交流:你希望她们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吗?为什么?是什么让她们有了如此大的差距?应分别给她们提哪些建议?2.组织讨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面对父母的包办代替,你准备怎么办?3.归纳总结: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靠自己的力量独立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17《做个自立的好孩子》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立。
2.学会如何自立。
3.掌握自立的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明白自立的定义。
2.让学生明白自立的好处。
3.让学生学会如何自立。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教学准备:PPT、小黑板、教具。
教学过程:Step1 自学转化1.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自立。
自立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它表明了一个人有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做事,不依赖他人,自己解决问题。
自立能极大地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2.向学生展示自立的好处。
自立的好处很多,比如说:(1)学会自己做事,做好事,不用依赖别人;(2)学会自我控制,不用依赖别人的指挥;(3)学会自我发展,不用依赖别人的帮助;(4)保护自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学会自我保护。
3.向学生介绍如何自立。
(1)尝试独立做事:小事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开始,比如自己洗衣服、擦桌子、整理书包等。
(2)有独立思考能力:要善于进行自我思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解决它们。
(3)学会自我控制:比如说不要随随便便语言攻击别人,要尊重他人的感受。
(4)学习自我发展:参加一些兴趣班,学习一些新知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Step2 自我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乐趣。
(1)让学生分成小组,两两合作完成一件事情。
(2)由一方先扮演助手,然后再互换角色。
(3)回答以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有哪些难点?需要怎样去克服?Step3 家庭联系请学生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自立知识,与家人共同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浓厚,对自立的概念和好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效果良好。
下一个教案中,需要加强学生对自立的实践训练,继续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立的好孩子。
Step4 自主练习1.将课堂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和分配小组任务。
2.小组任务包括:整理教室、制作海报、演讲比赛等。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七课-做个自立的
好孩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七课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设计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是学生走向自理自立的较大阻碍。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
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从心里产生危机感。
同时,借助于典型人物帮助学生树立学生榜样,唤醒学生自主的意识,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拒绝家长的包办代,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自立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识走向自立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自立自理的方法。
2.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提高自立意识。
3.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乐趣,能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生活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父母的依赖,走向自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理解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你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吗”
你会自己收拾房间吗能自己去学校吗可以独自出去买东西吗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才能“自立”。
二、教学过程
(一)心情话吧。
1.阅读材料。
2.分享交流:你想和肖冰做朋友吗为什么肖冰为什么坚强又独立
3.归纳总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于他人,独立地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人自立的表现。
(二)心海导航
1.组织讨论小学生自立的表现,明确身为小学生的责任。
2.归纳总结:自立是一种生活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承担责任,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立意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了解自立的表现及自身的责任,提高学生的自立意识。
三、活动在线
(一)故事分享
1.阅读材料。
分享交流:你希望她们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吗为什么是什么让她们有了如此大的差距应分别给她们提哪些建议
2.组织讨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面对父母的包办代替,你准备怎么办?
3.归纳总结: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靠自己的力量独立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二)想一想
1.情境训练:如果父母有事外出一周,你要独自在家,你该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指导学生四人一组,先从作息时间、吃饭、学习、卫生、安全等几个方面制定计划,再进行集体汇报。
比比看,哪一组的计划最全面的、最细致。
2.归纳总结:用自立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独立思考、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只有积极实践,才能让自己得到锻炼。
四、活动加油站
1.实践活动:整理书包比赛。
根据物品摆放整洁有序的情况进行打分,邀请得分高的同学介绍整理技巧,交流活动感受。
2.分享交流: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自立能力得到提高?
3.教学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锻炼中让自己更加独立。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立的方法,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乐趣,以自信自立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提高自立意识。
五、亲子分享
1.课后给家长背诵陶行知的《自立歌》。
2.与家长讨论一下,哪些事情有助于培养自立能力,确定目标并进行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