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例子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8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1. 名词作动词呀!你看“驴不胜怒,蹄之”,这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蹄子”,现在却变成了动词“踢”,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好像一个物品突然活过来能行动啦!
2. 形容词作动词真好玩呢!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却表示“使……变绿”,就像是给江南岸施了魔法让它变绿了,多有意思呀!
3. 动词作名词也很特别哟!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原来是动词奔跑,在这里就变成了名词“飞奔的马”,这就好像是一个动作突然变成了具体的东西一样,很奇妙对吧?
4. 名词作状语真的绝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原本是名词,却来作状语表示“用箕畚”,这就如同给动作增添了独特的方式,超酷的啊!
5. 使动用法也很带劲呀!“苦其心志”,“苦”就让“心志”变得痛苦,仿佛有股力量在驱使着一样,太有意思啦!
6. 意动用法也值得一提呢!“渔人甚异之”,“异”就是觉得奇怪,把……当作奇怪的,是不是感觉很奇特呀?
总之,文言文词类活用真的是丰富多彩,让我们能看到文字如此多变而有趣的一面呀!。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常见例子
词类活用
名活用动,例(1)数目项王(2)非能水也
形活用名,例(1)此皆良实
形活用动,例(1)素善留侯张良(2)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活用状,例(1)斗折蛇行(2)吾得兄事之(3)南取汉中(4)日削月割
使动,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2)宁许以负秦曲(3)会盟而弱秦
意动,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父利其然也
数活用动,例(1)四海一
特殊句式
(1)判断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省略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
(3)被动例(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徒见欺
(4)倒装
①定语前置,例(1)无丝竹之乱耳(2)蚓无爪牙之利
②宾语后置,例(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2)不余欺(3)不吾知(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状语(介词结构)后置,例(1)而寒于水(2)具告以事
④主谓倒装,例(1)甚矣,汝之不惠。
属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以下是属词类活用的几个例子:
1. 名词作状语: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句中的“发”是“从”的意思,名词“发”活用为动词。
2. 名词作动词: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王”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作为王”。
3. 形容词作动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句中的“坚”和“锐”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使……坚固”和“使……锐利”。
4. 使动用法: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其中“知”是形容词,意为“智慧”,在这里活用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明智”。
5. 意动用法: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句意为“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其中“侣”和“友”是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和“以……为朋友”。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情况外,词类活用还包括形容词作名词、数词活用为动词、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等。
需要注意的是,词类活用是由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词性活用的情况。
同时,由于不同词性的词语在语言功能上的差异,我们还需要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和语法规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文言文。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词类活用是指词汇在句子中根据语法功能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词汇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介词六大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六类词的活用类型,并且给出相应的例子。
一、名词(Noun)的活用类型:1. 单数形式(Singular form):表示一个人、物或概念,如:book (书)、dog(狗)、love(爱)。
2. 复数形式(Plural form):表示多个人、物或概念,如:books (书籍)、dogs(狗)、loves(爱)。
3. 所有格形式(Possessive form):表示所有权关系,如:book's (书的)、dogs'(狗的)、love's(爱的)。
二、动词(Verb)的活用类型:1. 一般现在时(Simple Present Tense):表示经常性的或普遍性的动作或状态,如:I play(我玩)、He eats(他吃)、They dance (他们跳舞)。
2. 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 Tense):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I played(我玩过)、He ate(他吃过)、They danced(他们跳过)。
3. 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如:I am playing(我正在玩)、He is eating(他正在吃)、They are dancing(他们正在跳舞)。
4. 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 Tense):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如:I was playing(我当时正在玩)、He was eating (他当时正在吃)、They were dancing(他们当时正在跳舞)。
5. 一般将来时(Simple Future Tense):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I will play(我将要玩)、He will eat(他将要吃)、They will dance(他们将要跳舞)。
词类活用活用概念:指一个词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词类活用几种主要类型:一.名词用作状语二.意动用法三.使动用法四.名词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除专有名词外,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
)(一).时间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例: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2)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2.“岁”、“月”、“日”的用法,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意义复杂:1).岁,月,日+行动性动词。
例: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2)日月作状语,表示情况逐渐发展。
例: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三国志.诸葛亮传》)日:一天天。
3)“日”用在句首,表示对往事的回顾。
例: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
(《左传》)“日”表回溯4)表及时,按时,当时。
例:秋水时至,百川灌海。
(《庄子.秋水》)时:及时5)时间名词作状语,用“而”或“以”与谓语中心连接。
例: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二).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1) 伍子胥橐载而出韶关。
(《战国策·范雎说秦王》)2)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起义》)例一中“橐”本义是“口袋”,在这里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意思为“用橐载”。
例二中“法”是名词,在句中作“皆斩”的状语,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法律”2.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例子中“兄”是名词用作“事之”的状语。
表示“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去对待他”。
3.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1)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夸父逐日》)2)蜀太守以下郊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例一中“北”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饮”前面,作状语,表示方位。
意思是“向北”。
例二中的“郊”是名词,作“迎”的状语,表示处所。
意思为“在郊外”。
4.表示比喻。
例:1) 嫂蛇行匍伏。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可以临时改变其词性或用法,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等。
以下是一些例子:
1.名词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一些名词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用作动词。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这个成语中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欲穷千里目”中的“穷”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穷尽”,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使穷尽”。
3.数词用作动词:
数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三思而后行”中的“三”原本是数词,表示“三个”,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多次考虑”。
4.意动用法: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用作意动用法。
例如,“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原本是名词,表示“老师”,在这个句子中用作意动用法,表示“把……当作老师”。
5.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一个词语用作动词时,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而是
由宾语发出的动作。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原本是名词,表示“灭亡”,在这个句子中用作使动用法,表示“使……灭亡”。
以上是一些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这些用法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且这些用法的出现也增加了古汉语的复杂性和魅力。
词类活用的例子词类活用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词汇在语法和语义上的不同用法和变化。
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词可以在词性、形态和用法等方面发生变化。
本文将以一系列例子来说明词类活用的不同形式和用法。
1. 名词活用:名词作为一个词类,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者定语。
例如:The cat is sleeping.(这只猫在睡觉。
)其中,cat是名词,作为主语出现在句子中。
另外,名词还可以进行复数形式的活用,如:There are many cats in the park.(公园里有很多猫。
)在这个例子中,cat变为了cats,表示“猫”的复数形式。
2. 动词活用: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类,可以根据时态、人称和数目等要素进行不同的活用形式。
例如:I walk to work every day.(我每天步行去上班。
)这里的walk是动词,表示“走”的动作,而根据主语的人称,“walk”发生了变化。
另外,动词还可以进行时态的活用,如:I will walk to work tomorrow.(明天我将步行去上班。
)这里的will表示将来的时态。
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于描述名词的性质或特征,可以在句中起到修饰名词或代替名词的作用。
例如:The red car is parked outside.(红色的汽车停在外面。
)这里的red是形容词,用来描述car的颜色。
另外,形容词还可以进行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活用,如:This is the largest building in town.(这是镇上最大的建筑物。
)其中,largest是larger的最高级形式,表示“最大的”。
4. 代词活用:代词用于替代名词,可以在句中起到同一个代替名词的作用。
例如:John gave me a book. He is very kind.(约翰给了我一本书。
他很友善。
)这里的He就是代词,代替了之前提到的John。
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
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例: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
“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
这里作纠正讲。
用法令、法则纠正。
《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
”“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
“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
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
《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
衫:穿衣。
履: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
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
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
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
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
《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
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
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
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
形,形状。
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
后,方位词。
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
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1. 人 - 人们(复数形式)2. 学生 - 学生的(形容词形式)3. 家 - 家庭(衍生词)4. 狗 - 狗的(形容词形式)5. 城市 - 城市化(动词形式)6. 跑 - 跑步(名词形式)7. 吃 - 吃饭(名词形式)8. 学习 - 学习者(名词形式)9. 写 - 写作(名词形式)10. 看 - 看见(动词形式)11. 高 - 高度(名词形式)12. 快 - 快速(副词形式)13. 美丽 - 美丽地(副词形式)14. 聪明 - 聪明的(形容词形式)15. 幸福 - 幸福地(副词形式)16. 很 - 很快(形容词修饰)17. 非常 - 非常高兴(形容词修饰)18. 已经 - 已经完成(动词修饰)19. 随便 - 随便选择(动词修饰)20. 多么 - 多么美丽(形容词修饰)21. 学生 - 学生们(复数形式)22. 家庭 - 家庭的(形容词形式)23. 城市 - 城市化(动词形式)24. 桌子 - 桌子上(副词形式)25. 学校 - 学校里(副词形式)26. 跑 - 跑步(名词形式)27. 吃 - 吃饭(名词形式)28. 学习 - 学习者(名词形式)29. 写 - 写作(名词形式)30. 看 - 看见(动词形式)31. 高 - 高度(名词形式)32. 快 - 快速(副词形式)33. 美丽 - 美丽地(副词形式)34. 聪明 - 聪明的(形容词形式)35. 幸福 - 幸福地(副词形式)36. 很 - 很高兴(形容词修饰)37. 非常 - 非常快(形容词修饰)38. 已经 - 已经完成(动词修饰)39. 随便 - 随便选择(动词修饰)40. 多么 - 多么美好(形容词修饰)41. 动词:跑、吃、睡、学习、工作42. 名词:书、桌子、苹果、学生、老师43. 形容词:美丽的、高大的、聪明的、快乐的、困惑的44. 副词:慢慢地、快速地、仔细地、轻轻地、有时候45. 代词:我、你、他、她、我们46. 介词:在、上、下、里、外47. 连词:和、但是、因为、所以、如果48. 数词:一、二、三、十、百49. 冠词:一个、这个、那个、哪个、每个50. 叹词:哇、嗯、哈哈、喔、呀51. 感叹词:太好了、真棒、太难了、太简单了、好吧52. 助词:的、得、地、了、吗53. 量词:个、只、本、条、碗54. 语气词:啊、呢、嘛、吧、哦55. 反义词:高低、大小、快慢、多少、胜败56. 名词性词语:学校、医院、酒店、电影、音乐57. 动词性词语:行走、思考、歌唱、写作、绘画58. 形容词性词语:漂亮的花、高大的树、快乐的笑声、聪明的孩子、困惑的问题59. 副词性词语:慢慢地走、快速地跑、仔细地检查、轻轻地触摸、有时候会迟到60. 代词性词语:这本书、那个桌子、每个学生、你们中的一个、我自己61. 介词性词语:在房间里、上楼梯、下车、里面、外面62. 连词性词语:和你一起、但是他不同意、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们留在家里、如果你愿意的话63. 数词性词语:一只猫、二十张纸、三个苹果、十五个学生、一百块钱64. 冠词性词语:这个人、那个地方、哪本书、每个季节、一些水果65. 叹词性词语:哇,好漂亮啊!嗯,我明白了。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
(靠近)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名词做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表比喻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e.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二、时间名词“日”“月”“岁”做状语1、表示“每一”良庖岁更刀,割也;族疱月更刀,折也。
2、表渐进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3.表示“往昔”日吾来此,非一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蒙故业,因遗策,南区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西、东、北:向南,向西,向东,向北※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
(名词用作动词)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1.动词的使动用法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既来之,则安之。
e.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3.名词的使动用法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齐威王欲将孙膑。
c.舍相如广成传舍。
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认为……怎么样,觉得……怎么样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觉得……怎么样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e.太子迟之。
f.渔人甚异之。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孟尝君客我。
d.驼业种树。
e.越国以鄙远。
f. 吾从而师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且带了宾语。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2.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3.稍出近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将军身披坚执锐。
c.以小易大。
动词或用作名词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动词在句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和事物的意义,一般处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面有“其”或“之”。
a.问其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b.追亡逐北。
动词的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数词的活用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动词)二、数词用作形容词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形容词)③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综合练习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2、瓜分豆剖.3、自高其能.4、战而不知兵,是鼠斗耳。
5、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6、人皆苦之.7、其勇力不足惮.8、季文子相宣、成.9、曾饭友人处.10、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1、指出下例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亦以明死生之大。
3.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4.外连衡而斗诸侯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方法归纳首先,辨析词类的活用,必须要弄清该词原来的词性和基本义。
如“明”应为形容词,明白清楚的意思。
其次,弄清该词在文句中位置、成分和作用。
如:“亦以明死生之大”中的“明”应作谓语动词,为“表明,阐明”之意。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⑧少仲尼之闻闻:见识动词使动用法练习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4、令诸君知天亡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形容词使动用法练习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有口皆碑2、草木皆兵3、无所事事4、南征北战5、蚕食鲸吞6、不胫而走7、风餐露宿8、星罗棋布9、日理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