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1全册基础知识填空
- 格式:doc
- 大小:654.50 KB
- 文档页数:22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第一章化学基础概论一、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
2. 研究对象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包括天然物质、人工合成物质、生物物质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指具有一定质量的纯净物质,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和原子量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剩下的26种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的化学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形成的新物质。
化合物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组成和结构与所组成的元素有关。
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数量极其庞大,已超过百万种。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热力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变化的过程,以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加成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达化学反应的分子式。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用“+”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量变化,用“→”符号表示反应的方向,用“↓”表示有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规则。
四、分子和化学键1. 分子和分子式分子是指同种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最小结构单位。
分子式是指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如H2O表示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2. 氢键氢键是一种削弱化学键相互作用的作用力,是由于氢原子与分子表面化学键中束缚电子产生相互作用而形成。
氢键对于结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的折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由核部和电子部分组成。
核部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部运动,电子的轨道分为K、L、M、N四个层次,电子轨道次序和进入次序规律性很强。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填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后续学习更深入化学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的填空讲解。
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
物质是_________组成的。
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元素构成的,在化学中,将物质由基本粒子构成的最小单位称为_________,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原子核由_________和中子组成。
化学元素是指具有_________的纯净物质,如氢气、氧气等。
二、离子与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发生电子交换,形成带电荷的粒子,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正离子是指电子数_________,形成具有正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H+。
负离子是指电子数_________,形成具有负电荷的离子,如氧离子O2-。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
在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产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方程式中使用的化学符号表示不同的元素和化合物。
三、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元素经过长期的研究,被归纳整理为了周期表。
周期表上的元素按照_________的原则排列。
周期表上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_________。
周期表上第一周期元素是_________,它们共享相同的化学性质。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称为_________。
四、化学键与化合价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根据原子间电子的_________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当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化学键时,原子与其他原子能够结合的最大数目称为_________。
价层是指原子中位于外层电子层的电子数目,原子通过电子交换形成化学键时,外层参与键的电子数目称为_________。
五、化学物质的分子式与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精心整理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化学元素:一种由原子数目相同的原子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化合而成,具有稳定性质的最小化学单位。
原子:化学元素的最小粒子,包括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
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各种化学元素名称的符号,通常为拉丁文或拉丁文缩写。
化学式:用来表示物质成分和构成的符号、数字和字母写出的组合。
物质量:物质所包含的粒子数,或物质质量除以相应的质量单位(如摩尔)。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所含有的质量,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描述化合物最简化学单位的一组化学符号,揭示物质分子中元素的数量和种类。
离子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物质电离成离子的组成式。
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某种元素在分子中所占的重量比例,以百分数表示。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中各类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加和数,通常取相对质量与化学元素符号相乘的方式进行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以12C碳的相对质量为12进行比较的元素相对质量。
原子质量单位:以克为基本单位,表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质量单位。
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以化学方式发生的物质的转化过程。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达到稳定状态,使得反应速率所达到的值等于与之相反反应速率所达到的值。
化学反应速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物被转化成生成物的速率。
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物质从一个活化状态转化成为另一个物质的反应热变化。
活化能:化学反应中物质由其稳定状态到达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
实验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定量反应关系,进行精确测量的化学分析方法的总称。
3、物质的量与分子中的元素数目物质量: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或物质质量除以相应的质量单位。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所含有的质量,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MnO2+ 4HCl(浓) =△= MnCl2+ Cl2↑ + 2H2O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可得氧化性 Cl2> S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3)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4)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2、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3、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4、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OH-和HCO3-等。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S2-、I-,Fe2+与NO3-(H+)等6、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5)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1.3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 2 -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 2 -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 2 -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 5 -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 - 9 - 第1课时物质的量...................................................................................................... - 9 -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 12 -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 16 -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 19 -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9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9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26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31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37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37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40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3 -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 44 - 第一单元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 44 - 第1课时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 44 - 第2课时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 47 - 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 51 - 微专题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 55 - 第二单元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 - 56 - 第1课时钠的性质与制备........................................................................................ - 56 - 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 - 62 - 第3课时离子反应.................................................................................................... - 65 - 微专题4离子推断..................................................................................................... - 70 - 第三单元海洋化学的综合应用.......................................................................................... - 71 - 第1课时粗盐提纯从海水中提取溴.................................................................. - 71 - 第2课时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 73 -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 - 77 -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 77 - 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 77 - 第2课时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 82 - 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85 -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 89 - 微专题5利用比较法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 92 -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 94 - 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94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94 -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99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 105 - 第1课时离子键...................................................................................................... - 105 - 第2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 109 -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 114 - 微专题6“位—构—性”在元素推断题中的应用 ............................................................ - 118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念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1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1.2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 H2SO4、 KMnO4等;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S、 Cl2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 Cl-、 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1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1.2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 H2SO4、 KMnO4等;2+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S、 Cl2等;-2-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 、 S 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1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1.2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 H2SO4、 KMnO4等;2+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S、 Cl2等;-2-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 、 S 等。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3+、HSO、KMnO只有氧化性,如最高价态——Fe等;4242+、S、Cl等;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中间价态——Fe2-2-等。
S Cl——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根据其活泼性判断:3(.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 Br I S222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 16HCl (浓) = 2KCl + 2MnCl + 5Cl↑+ 8HO24 22△MnO + 4HCl(浓) == MnCl + Cl↑+ 2HO2222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 > MnO 24(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 + 3Cl = 2FeCl 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 > S 223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_知识点全面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 物质的分类(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二、 物质的转化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性质(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定义物质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水结成冰,蔗糖的溶解,酒精的挥发,金属通电,活性炭的吸附漂白等化学变化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热效应、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
如:金属的腐蚀、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变质、铵盐受热分解等类型按反应形式可分为: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按反应的本质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参与反应的离子可分为:离子反应、分子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2.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Mg+Cl2MgCl2(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CO2=CaCO3(3)酸+碱→盐+水 2HCl+Ba(OH)2=BaCl2+H2O(4)盐+盐→两种新盐 AgNO3+NaCl=AgCl↓+NaNO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r溶液‘混合物|胶体i浊液J r有机化合物:酒精、蔗糖物质r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纯净物〈「非金属〔单质YI金属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一-失(电子)一-氧(被氧化、氧化产物、氧化反应)- 一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一得(电子)一-还(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反应) -------- 氧(氧化剂)。
表示方法:单线桥:2e- 双线桥:失去2xe-_ ~~~6 -12 KBr + CL====Bn+2KCl 2 KBr + CL ==== Bn+2KC1I ___________ 岑得到2xe-二、物质的量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单位:mol (摩尔)。
2.Imo 1的基准:0.012k*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NA表示,约为6.02x10* mol 'o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o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单位:g/mol;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oMV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o标准状况下,I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匕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pV=nRT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单位:mol/Lo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3)。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物质的分类(1)从物质的组成分类: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从物质的状态分类:。
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4)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物质的转化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碱→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盐→两种新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碱性氧化物+水→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碱+盐→新碱+新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酸+盐→新酸+新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1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盐是可溶性的、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新金属、金属活泼性不能太强(K、Na、Ca等与盐溶液接触立即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等条件。
)(12)金属+酸→盐+氢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规律应注意:一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氢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1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两性氧化物+酸→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性氧化物+碱→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摩尔是_________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
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
(3) 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 任何微粒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 表示,通常使用近似值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的关系:_________。
四、 摩尔质量(1) 摩尔质量 1mol 任何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
摩尔质量的单位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
(2)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_________. 五、 物质的聚集状态(1)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 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对于气态物质,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3)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影响其体积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_。
六、 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m ,单位为_________,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 ),气体摩尔体积Vm=________,这里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由此也可以推知:气体标况下密度=_________ (2)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不同表述:①若T 、P 、V 相同,则N(或n)相同;②若T 、P 、n 相同,则V 相同。
2.推论:①T 、p 相同21N N =21V V =21n n ②七、 物质的分散体系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溶液 胶体 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nm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质的分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提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和分离的主要区别在于除掉后的杂质可以不进行恢复。
①物质提纯的原则:不_________、不_________、易分。
②提纯的方法可以归纳为:“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杂转纯: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
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杂变沉: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成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则可加盐酸使CO32-变CO2逸出。
溶剂分: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
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2)常见阳离子的特性及检验:三、溶液的配制和分析(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_________,常用单位为_________。
(2)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_________。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主要配制仪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如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于容量瓶的使用(1)容量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仪器。
瓶上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
(2)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配制误差分析(1)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所使用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_______。
(2)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使n减小,结果_______。
(3)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对结果_______。
(4)俯视刻度线:V_______,_______。
(5)仰视刻度线:V_______,_______。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进行定容,则V偏小_______,_______。
四、规律总结物质的量(mol)与其他常用计量的关系: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指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____________的近代原子学说。
(3)____________的“葡萄干面包”原子结构模型(4)____________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5)____________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的________模型(1)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电性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N)(3)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
(4)符号X A Z的意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子。
三、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