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题复习问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教育学:
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P76
1.教学的任务P156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84页
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P226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41
5.学校文化的特征p60
6.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93
7.教师职业的特点P107
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平110-116
9.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P120
10.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p142
11.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p150
1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原则p160
13.教学原则p166(着重看启发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1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P172
15.上好课的具体要求P180
16.德育的意义P191
17.德育过程的规律p198-201
18.正面教育原则p202
19.榜样法p207
20.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p228。
教育学常考的29个问答题及答案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范要求。
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内容:(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
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
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39.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
40.简述师生关系。
41.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
42.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
43.简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45.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46.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
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教育学之问答、论述题l、什么是教育?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答:因为:(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
(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
(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
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
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答:(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
(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
(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答:(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答:(l)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小学教育学复习知识点(问答)第一章教育★1、教育的起源有哪几种?(一)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和沛西能,他们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教育活动的界限,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仍然不能科学地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
(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全面而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特点。
★2、试阐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生产性现代教育生产性的主要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和平等性上。
(3)科学性现代教育从内容到手段越来越想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4)革新性现代教育不断创新推动着教育不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答:(一)全民性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
(二)义务性全体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三)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4、试述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答:基础地位:(1)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富有直接的重大责任。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启蒙作用:(1)在身体方面的启蒙作用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
(3)在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5、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是什么?答:(一)贯彻“三个面向”(二)实施“科教兴国”(三)推进素质教育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以“三个面向”为重点,抓住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思想、实践能力、崇高理想的一代6、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那些方面?答: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7、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8、为什么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如何相互配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既有“指引者,师之功也”的箴言,又有“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谕,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 )的规律。
A、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B、学生认识的简约性C、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D、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正确答案:C2、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
A、传播统治者的意志B、促进人自身的发展C、促进经济发展D、确立社会主流思想正确答案:B3、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教育的神话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正确答案:A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爱弥儿》D、《教育漫话》正确答案:D5、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劳动的( )。
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D、综合性正确答案:D6、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文化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正确答案:B7、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表象的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 )。
A、感知阶段B、巩固阶段C、理解阶段D、运用阶段正确答案:A8、《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正确答案:C9、(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教育政策正确答案:A10、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近代课程体系的最主要的观点是( )。
A、课程是经验B、课程是游戏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知识正确答案:D11、课堂提问中,“请用自己的话解释”“有何根据”“何以见得”一般属于( )提问。
教育学复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9题,每题1分,共59分)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正确答案:D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B、古代教育形式简单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确答案:C3.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什么来编班?A、知识经验B、发展水平C、年龄D、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正确答案:D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创造性B、示范性C、主体性D、复杂性正确答案:A5.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谁得到发展?A、优秀生B、后进学生C、每个学生D、特长学生正确答案:C6.“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提出者是:A、秦始皇B、李斯C、墨子D、董仲舒正确答案:D7.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哪个德育目标的要求?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大学阶段D、高中阶段正确答案:D8.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文化传统B、家长C、政治经济制度D、学校正确答案:C9.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B、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C、综合课程理论D、实用主义课程理论正确答案:A10.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A、教育专业素养B、学科专业素养C、人格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正确答案:A1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是:A、教育计划B、教学目标C、教育目标D、教育目的正确答案:D1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正确答案:C13.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B、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C、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正确答案:B1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什么教育目的论?A、神学的B、个人本位C、科学本位D、社会本位正确答案:A15.根据主要教学任务来分,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和什么课?A、新授课B、综合课C、复习课D、练习课正确答案:B16.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最初由谁提出,后经柯尔伯格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道德发展理论。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育通过引导个体学习和成长,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教育帮助个人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它给予人们知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同时,教育也培养了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一员。
从社会的层面而言,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创新。
教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教育目的的理论多种多样,以下为您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1、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注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认为教育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来进行,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自我实现。
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强调教育应该以社会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使个体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教育无目的论:这一理论认为教育本身没有固定的目的,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让教育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不同的教育目的理论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既符合个人发展又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目的。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个体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基础,例如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方面都受到遗传因素的一定影响。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条件等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则对个体的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专题复习:问答题
1、简述教育的起源学说。
2、现代教育有哪些基本特点?
3、小学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4、略述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5、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6、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7、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8、为什么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如何相互配合?
9、我国小学管理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方法?
10、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
11、历史上有哪几种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12、正确的儿童发展观是什么?
13、阐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14、为什么说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5、教育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16、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论述题)
17、怎样正确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
18、试阐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9、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0、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21、教师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22、教师的教育素质有哪些?
23、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能力?
24、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怎么改变?
25、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6、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学生观?
27、什么是教育目的?它有哪些功能?
28、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教育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
29、确定教育目标的主、客观依据是什么?
3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1、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32、我国教育目的有哪些基本特征?
33、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34、什么是德育?德育有哪些功能?
35、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6、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有哪些?
37、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什么?
38、运用实际锻炼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9、运用奖励与惩罚应该主要哪些问题?
40、小学智育的任务是什么?
41、美育的功能有那些?
42、美育的任务有哪些?
43、试述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存在着哪些观点?
44、试阐述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有哪些?
45、落实小学课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6、试述人文主义课程的特点。
47、试述科学主义课程的特点。
48、阐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重要作用。
49、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50、为什么说教学活动的本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5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各有什么要求?
5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53、讲授法的优点和缺点
54、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的要求。
55、试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56、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57、布置作业有哪些要求?
58、小学教学工作实施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59、课外活动有哪些特点?
60、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有哪些?
61、课外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62、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63、班集体的功能有哪些?
64、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65、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66、班主任应该如何转化后进生?
67、如何组织和开展主题活动?
68、通过教学创建班集体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69、什么是测验的信度?如何提高测验的信度?
70、良好测验的标准有哪些?
71、测验的类型
72、测验的功能
73、我国小学教育评价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改进?
74、测验的编制和实施的步骤:
75、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76、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
77、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7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79、好课题的标准是什么?
80、研究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结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