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15.43 MB
- 文档页数:1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科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继秦汉之后,中国再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A.商周时期B.西晋时期C.隋唐时期D.北宋时期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XXX游江都的愿望B.完成南水北调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南方的控制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XXX.XXX.邗沟D.通济渠4、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上朝时,见以XXX向XXX皇帝进谏C.和XXX皇帝一齐讨论科举制度的事宜D.经常诵读XXX写的词5、《旧唐书》称:XXX“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XXX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在朝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6、战国时期的头脑家XXX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
它最得当作为以下哪部电视剧主人公的台词汇()A.《汉武大帝》B.《武则天》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7、继XXX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XXXB.XXXC.XXXD.XXX8、西藏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早在唐朝时期,就与中原有密切的联系,描绘XXX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求婚使节情景的名画是()A.《洛神赋图》B.《女史箴图》C.《天王送子图》D.《步辇图》9、下列人物被后世奉为“画圣”的是()A.XXXB.XXXC.XXXD.XXX10、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A有最大精美的彩塑和壁画B位于河西走廊C建筑具有独创风格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震惊世界11、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盛世特征。
高一期末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41.(10分)(1)作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方安定;维护封建统治。
(2分)(2)说明: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1分) 条件: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农业的发展;商品种类增加;交子的出现等。
(3分,任答其中3点3分)(3)变化:由侧重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2分)趋势: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
(2分)42.(10分)(1)时间: 1980年(1分);“特”: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2分)影响: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建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
(1分)(2)措施:解放思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
(1分)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或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贸组织的成立等。
(任答其中2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3) 举措:成立自贸区。
(1分)作用:深圳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等。
(任答其中2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43.(10分)(1)特征:第一阶段: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寻求贸易垄断;第二阶段: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第三阶段: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强国靠贸易致富。
(3分)机构:关贸总协定;(1分)(2)因素: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的推动;市场经济理念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世贸组织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等。
(任答其中3点3分)(3)认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于吸收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又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2分)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1分)44.(10分)(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分)经营模式:小农经济;(1分)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宿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康熙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为投其所好,特命宫廷画师以他自己为形象画了二十三幅耕图,以王妃们为原型画了二十三幅织图,亲笔题诗,组成《耕织图》进献。
下面是《耕织图》其中的两幅绘图。
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A. 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 男耕女织的基本模式C. 农业技术领先世界D. 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幅图是妇女在家纺织,第二幅图是男子在用牛耕田,这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生产方式、技术和工具的改进,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技术的地位和农民生活的状况,故CD项排除。
2. (宋)王柏《鲁斋集》中说:“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材料反映了A. 手工业商业获得高度发展B. 农村草市已出现C. 农民兼营农业之外的产业D. 农工商地位改变【答案】C【解析】材料“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说明宋代的农民在经营农业的同时,为了生计需要兼营其他行业,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民兼业的情况,没有反映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故AB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国家一直奉行的经济政策,因此农工商地位没有发生改变,故D项排除。
点睛:“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3. 《丝路山水地图》在戊戌年(2018年)春晚惊艳亮相。
据考证,此图绘制于明朝中后期,地理范围从中国嘉峪关到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B. 唐代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C. 明清时期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D. 宋代吸收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答案】A4.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命题学校:醴陵四中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C.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D.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2.图7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A.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B.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C.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4.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
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C.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5.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6.《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镑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阔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
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
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A. 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B. 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C. 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D. 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7.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材料和烧成温度。
阜蒙县第二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1.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4.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5.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6.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此“怪物”是指A.君主立宪制国家B.联邦体制的国家C.民主共和制国家D.邦联体制的国家7.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A.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8.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下列最有可能是诗中所咏工具是A. 曲辕犁B. 水排C. 翻车D. 筒车【答案】D【解析】A是唐代的耕地的工具,与材料不符;B为东汉时期鼓风冶铁工具,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为三国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呈链条状,以人力为动力,这与“转此大法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不符,排除;D为唐朝发明的利用自然水力进行灌溉的水利工具,以竹木为材料,呈车轮状。
这些符合题干中“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的描述,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解体的关键在于通过材料“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明确所述工具的特点,结合选项加以回答即可。
2. 《汉书·贡禹》里记载:“故时齐三服官(汉官名,主作皇帝冠服)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汉少府属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材料中“三服官”和“三工官”是属于A. 官营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工场手工业【答案】A【解析】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三服官”中的“官”就是官营手工业的意思,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中的“官费”,也能证明“三服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官营手工业,A符合题意;BC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3. 唐代越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匣体,巧妙地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占釉、火刺等缺陷。
烧制的产品器型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滑,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
由此可见唐代制瓷业A. 形成“南青北白”系统B. 出现五大名窑C. 采用技术创新推动发展D. 种类极其丰富【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唐代越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匣体”、“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制瓷业的两大系统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没有五大民窑的信息,且五大名窑出现在宋代,B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不是强调种类多,D不正确。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编:李敏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2.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
这些边疆民族政策A.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 B.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C.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 D.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3.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9%,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
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A.实现了社会公平B.增加了官员数量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统治基础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5.柏拉图曾说:“父母不能随意令子女去还是不去国家指定的老师家读书,因为儿童与其说属于父母,不如说属于城邦。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A.公民教育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B.公民的城邦属性高于个人自由C.民主制度不断优化达到了顶峰 D.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受到限制6.雅典民主制是一次性的瞬时决策机制,决策往往未经深思熟虑便付诸表决。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答案
1---5CCDCD 6—10CACDC 11---15 CDADC 16---20 BDDDC
21---25 AACCD
26.1.契丹2.金3.党项族4.铁木真 5.鲜卑6.清
27、1.西周2.秦朝3.东汉4.唐朝5.北宋6.明朝7清朝
28. 1)1.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2.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推恩令;3.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4.军机处;
5.隋唐;
6.两宋;
7.明朝
(2))矛盾:君权和相权矛盾、中央和地方矛盾(2分),
趋势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分)
趋势2: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1分)
(3)
任意三点
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④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
⑤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
(也可以从积极和消极方面进行评价)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清楚。
3.选择题选好答案后,用2 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35*2=70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 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B.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 劳动者积极性提高2.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 井渠 B. 都江堰C. 灵渠D. 郑国渠3.“……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 A. 自给自足 B. 精耕细作C. 男耕女织D. 家庭经营4.《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A. 苛捐杂税 B. 重农抑商C. 休养生息D. 朝贡贸易5.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 灌溉工具 B. 冶铁工具C. 播种工具D. 纺织工具6.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 B. 均田制C. 屯田制D. 摊丁入亩7.唐诗《田家》云:“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雇佣关系的出现C. 富裕安逸的生活方式D. 工商皆本的政策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 邸店 B. 柜坊 C. 飞钱 D. 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的时间是()A. 汉朝 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3分)B 寥若星辰: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根据语境,有才华的女子少,选用寥若星辰;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悲惨的境遇。
风雨如晦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
根据语境“上下两千年”,强调社会环境,所以选用风雨如晦。
心酸:内心悲痛。
心酸指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指令某人伤心难过。
辛酸是对生活状态以及经历的一种描写,根据语境,是一种心理感受,选用心酸。
2.(3分)C其他三项都是采用拟人修辞手法,C项采用借代修辞手法。
3.(3分)A ①④⑦宾语前置句,②③定语后置句,⑤判断句,⑥⑧被动句4.(3分)C(“赋、比、兴”中的“比”是比喻。
)5.(3分)A6.(3分)D(巡视)7.(3分)B(考是对已过世的父亲的称呼)8.⑴(3分)(周济叔)晚上回来,(周封君)就点燃灯烛,让(济叔)在旁边读书,到半夜才睡。
(辄,夜分,句意各1分)⑵(3分)他为人真诚朴实,儿子显贵之后,他还是吃粗劣的食物,穿粗布衣服。
(贵,淡食布衣,句意各1分)⑶(3分)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在道路上背负重物头顶东西了。
(谨,孝悌,负戴,各1分)9.(4分)答案:教子严格;博览群书;精通医术;敬重祖先;真诚朴实;精通命数。
(答到4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周封君是广东按察司副使周济叔的父亲。
他的祖先是海虞人,后来迁徙到昆山的茆泾。
周济叔幼年的时候,周封君就亲自传授知识。
连续数年之后,让他拜师学习。
晚上回家,就点燃灯烛,让他在旁边读诵文章,到半夜才睡,习以为常。
等到济叔进入郡学读书,认为他自已已能努力进步,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管束。
周封君天天取医卜、地理、星命之类的书学习,尤其精通小儿痘疹,判断病人的死生,片刻也不会差错。
早晨起床,就焚香拜神。
到亲人的忌日祭祀,总是感伤悲泣。
他为人真诚朴实,儿子显贵之后,还是坚持吃粗劣的食物,穿粗布衣服,与人们交谈都是平生常说的话,人们尤其因为这点尊敬他。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判断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10分)
(1)运动:洋务运动。
(1分) 共同点:采用机器大生产。
(1分)
(2)政策:创办国家资本工业(制订政策发展重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
(2分)特征:较快发展。
(1分)
(3)战略:制订“一五”计划。
(1分)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分)
(4)因素: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政府政策(社会制度)。
依据本国国情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42.(10分)
(1)安徽、四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2)1984年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建立经济特区。
(3分)
(3)标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1分)重要步骤: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分)
(4)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1分)
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1分)
四、问答题
43.(10分)
(1)闭关锁国政策(1分);新航路开辟(1分)
(2)工业革命(1分);殖民扩张和掠夺(1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出现资本主义性质企业;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分,答出任一点2分);
(4分)
(3)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分);法国(1分);世界工厂(1分);
(4)制定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任意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