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复习和整理(1)
- 格式:ppt
- 大小:240.50 KB
- 文档页数:11
六()班姓名:()书写:()等级:()第五单元—圆(13)一.想一想,填一填。
1.画一个直径是12cm的圆,圆规两脚尖的距离是()cm,这个圆的半径是()cm,周长是()cm,面积是()cm2.2.张老师想用一张长20cm,宽16cm的长方形纸板剪一些半径是2cm的圆(不能拼接),制作成小笑脸,最多能剪()个。
计算: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直径就扩大到原来的()倍,周长就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4.小明将一张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四份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如图)。
新组合的图形的周长是()cm。
计算:5.一个圆,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M,N),圆上一点的位置用数对(M,N+5).这个圆的面积是()。
(单位:cm)计算:6. 半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倍。
计算:7. 从直径2a cm的圆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面积是()cm2.图:(标数据)计算:二.选一选。
1.如图,从点M到点N有3条线路,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号路线最短 B.②号线路最短 C.③号线路最短 D.三条线路一样长2. 从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铁皮中,分别按照下面的三种方式剪成不同规格的圆片。
剪完圆片后,哪张铁皮剩下的废料多?()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一样多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B.半径决定圆的大小C.圆周率π=3.14 D.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二.解决问题。
(代入公式用递等式计算)1.李东以每分钟62.8m的速度绕一个圆形游泳池走了一圈,恰好用了5分钟,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城市绿化队准备在一个圆形湖的周围栽树。
湖的半径是200m,如果每隔8m栽一棵,那么一共要栽多少棵?3.设计师要制作一块直径为2.4m的圆形石屏风,她在屏风上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区域用来雕刻山水画,其他区域使用颜料。
使用颜料的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某市中心的圆形广场原来的直径是120m,扩建后的直径与原来的比的5:3.扩建后的广场比原来大多少平方米?5.小贤将面积相等的一块长方形纸和一张圆形纸部分重叠放在一起,然后给长方形中未重叠部分涂色(如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知识点整理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知识点整理在我们上学期间,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知识点整理篇1一、认识圆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8、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
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二、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π)。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和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间的梳理与沟通,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习题的变式变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
4、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通过对圆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系统化。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板书贴纸,课件学情分析:在整理和复习之前,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有关圆这一章节所有的知识,包括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求法,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以及一些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求法,但知识点较分散,缺乏整体性,因此,这一节课我们要对以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复习把重点放在由学生独立的构建知识体系,从而起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导入——整理和构建知识体系——有层次的练习。
在第二版块中,又分为:1、学生课前回忆整理知识点;2、师生合作梳理知识点,构建圆的知识大树-------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三大知识板块;3、根据知识体系,查漏补缺,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师:看老师带谁来了生:圆。
师: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来整理和复习圆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一)、跟学生一起回忆整理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
1、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翻阅了这部分内容,而且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你们做好了吗2、好,结合你们整理的内容,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关于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好吗3、师生共同总结相关知识,要抓住主要内容,并注意各部分联系。
4、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板书成一棵圆的知识大树)。
总结完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我便及时出几道题巩固知识以便查漏补缺:(1)、圆内最长的线段是()。
《圆的整理和复习》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1. 圆的基本概念(10.1)2. 圆的方程(10.2)3. 圆的性质与判定(10.3)4. 弧、弦、圆心角(10.4)5. 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的关系(10.5)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判定方法,能熟练运用圆的方程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的关系,圆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判定,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2. 例题讲解:(1)求半径为5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2)已知圆的方程,求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3)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3. 随堂练习:(2)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圆的方程,求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判定。
2. 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3. 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4. 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半径为10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2)已知圆的方程为(x3)²+(y+2)²=16,求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3)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答案:(1)周长:62.8,面积:314。
(2)半径:4,圆心坐标:(3,2)。
(3)见教材10.5节。
2. 拓展延伸:(1)研究圆与多边形的关系,了解圆内接多边形和圆外切多边形的性质。
(2)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圆周运动、圆的轨迹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判定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圆的整理和复习》主备人:弋小茜教学内容圆的知识复习内容包括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②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③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④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及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能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2、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圆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提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4、体会圆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圆的知识系统整理。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有关圆周长、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谈话: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圆是一切平面图形里最美的。
”圆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知识,把这方面知识学习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圆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组讨论: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汇报:3.重点交流。
(1)出示图圆(课件1),抽一学生指出,师课件展示(2)提问:圆心确定什么?半径确定什么?圆中最长的线段是什么?(直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师强调:在同圆或等圆中, 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师板书:d=2r(2)提问: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周长=圆周率X直径圆的周长= 2X0周率X半径师板书:C= JI d, C = 2 Ji r圆的面积=圆周率X半径的平方师板书:S= nr2(3)你是怎样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n r2o (4)问: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什么变了?怎么变的?什么没变?(3)比较圆的周长与面积不同师:我们刚才回忆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那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7.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整理得很有条理,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综合应用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圆的整理和复习》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整理和复习教材第十一章“圆”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切线与割线、圆的方程、圆与三角形及矩形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熟练运用圆的切线与割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圆的方程。
难点:圆的切线与割线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圆与三角形及矩形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和美感。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回顾圆的基本概念,强调圆心、半径、直径等要素。
(2)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介绍圆的切线与割线定理,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阐述圆的方程,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别针对圆的周长、面积、切线与割线、方程等知识点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2. 圆的周长和面积3. 圆的切线与割线定理4. 圆的方程5. 例题解析6.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半径为5cm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2)已知圆的周长为31.4cm,求该圆的半径。
(3)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求切线的长度。
(4)已知圆的方程为(x3)^2 + (y+2)^2 = 16,求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2. 答案:(1)周长:31.4cm,面积:78.5cm²(2)半径:5cm(3)切线长度:待定(4)半径:4cm,圆心坐标:(3,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讨圆与三角形、矩形的关系,如圆的内接三角形、外切矩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