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系统解剖肌学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55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张桢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系统解剖学第三章肌学复习题【A型题】1. 腱鞘:A. 由腱纤维鞘和腱滑膜鞘组成B. 腱系膜由腱纤维鞘形成C.腱纤维鞘分内外两层D.腱位于滑液囊内E. 无上述情况2.胸锁乳突肌:A. 起自胸骨锁骨端,止于乳突B. 为颈部深层肌C. 由颈神经支配D. 双侧收缩时可使头后仰E. 无上述情况3. 使口张开的肌是:A. 咬肌B. 颞肌C. 翼内肌D. 颊肌E. 翼外肌4.关于膈正确的描述是:A. 收缩时,膈穹上升,助吸气B. 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呼气C.舒张时,膈穹上升,助吸人D. 舒张时,膈穹下降,助吸气E. 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吸气5. 使肩外展的肌是:A. 小圆肌、肱三头肌B. 冈上肌、三角肌C.冈上肌、冈下肌D. 冈下肌、三角肌E. 冈上肌、小圆肌6.能屈腕并屈第2~5指的肌是:A.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B. 肱桡肌和掌长肌C. 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D.旋前圆肌和肱桡肌E.旋前方肌和尺侧腕屈肌7.使第2、第4、第5指内收的肌是:A.蚓状肌B. 骨间背侧肌C. 骨间掌侧肌D. 尺侧腕伸肌E. 小指伸肌8. 伸膝关节的肌是:A. 股四头肌B. 半腱肌C. 半膜肌D.股四头肌、缝匠肌E. 股内侧肌9. 参与跟腱形成的是:A.比目鱼肌B. 胫骨前肌C. 胫骨后肌D. 踇长屈肌E. 趾长屈肌10. 使足外翻的肌是:A. 胫骨前肌B. 腓肠肌C. 跚长屈肌D. 腓骨长肌E. 胫骨后肌【名词解释】1. 肌腱与腱膜:肌腱是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
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
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
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2.浅筋膜由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3.深筋膜指所有与肌肉相互作用的排列有序的致密纤维层;深筋膜连接不同的骨骼肌系统成分,并将肌肉收缩力向远处传递。
4. 腱鞘腱鞘包于某些长肌腱表面,多位于腱通过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外。
1、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和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②内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4)一个临床症状: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
其大小由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
囊腔内含少量滑液。
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
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②眼轮匝肌: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张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和颊肌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和吸吮。
3、咀嚼肌(三叉N):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
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