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八大教学原则识记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1、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4、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中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简单题必背5. 教师的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学习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6. 教师劳动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7. 教师的素养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②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③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能力④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8. 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9. 师生关系的内容、特点①内容:教育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②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③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10.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3)要发扬民主教育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1. 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2. 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发散型与辐合型1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5. 我国目前的主要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心里起源:——美国孟禄美梦成真批判教育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心理起源,认为教育起源日常生活儿童对成年人一种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生物的本能很犀利生物的本能(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很犀(沛西·能)利(利托尔诺)心理的模仿特别猛心理的模仿(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特别猛(孟禄)一起劳动就开撕一起劳动(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就开(凯洛夫)撕(米丁斯基)教育的发展:古代社会教育:一般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春夏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阶级、专制、刻板。
古代中国: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和弗教,教育的活动主要是北宋经典和钻研经义古代埃及:开设土文学校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体系即为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资产阶级为了魔球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帜,掀起反封建文化。
李玉叔叔射月李(礼)玉(乐)叔(书)叔(数)射(射)月(御)。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教育的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脚指头挑泡脚(角)指(掷)头(投)挑(跳)泡(跑)。
(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教育的内容:五项竞技,角、掷、投、跳、跑。
)基因下有头烈马基(击剑)因(吟诗)下(下棋)有(游泳)头(投枪)烈(打猎)马(骑马)。
(封建社会时期骑士教育的内容: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近代社会教育: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教育的世俗化,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执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主要特点表现为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二: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综主观题背诵口诀七十道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四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七、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九、课外活动的特点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十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十二、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十三、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十四、简述人本主义典型教学模式十五、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十六、简述布鲁纳结构教学观原则十七、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十八、简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十九、简述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二十、简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二十一、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十二、简述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二十三、简述德育的途径二十四、简述我国新时期师德规范的特征二十五、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二十六、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二十七、简述班集体具备的四个特征二十八、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二十九、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三十、简述班主任如何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教育三十一、简述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三十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三十三、古代教育的特征三十四、学习策略的原则三十五、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三十六、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三十七、简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三十八、简述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三十九、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四十、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四十一、简述教育的独特功能的表现四十二、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四十三、简述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四十四、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四十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四十六、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四十七、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四十八、教学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四十九、简述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概括五十、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五十一、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五十二、教学智慧的基本特征五十三、简述现代学生观五十四、简述现代教师观五十五、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五十六、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五十七、外铄论代表人物五十八、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五十九、个人本位论代表六十、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六十一、劳动起源说六十二、生物起源说六十三、课程分类口诀六十四、柏利纳-教师成长五阶段六十五、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六十六、学制记忆口诀六十七、心理学人物记忆口诀六十八、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根本区别六十九、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七十、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主观题背诵口诀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3. 苏格拉底主张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提出“美德是否可教”。
4. 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一般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步。
5. 西方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式的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6. 提出学习即回忆(理念回忆说)的是柏拉图。
7. 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的是柏拉图。
8. 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是柏拉图。
9.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古代欧洲教育理论的最高成就: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10. 昆体良提出的学习过程是什么?模仿、理论、练习。
11. 首次提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的教育家是培根。
12. 科学归纳法第一人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是培根。
13. 教育学之父是夸美纽斯。
14.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是欧洲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
15. 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大教学论》,运用的是自然类比的方式。
16. “今生是为了永生做准备”,体现的是宗教本位论。
17. 《大教学论》中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教育的作用。
18.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泛智教育,具体指的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19. 夸美纽斯教学原则的根本性指导原则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20. 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
21. 夸美纽斯教学原则的金科玉律是直观性原则22. 首次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是夸美纽斯。
23.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过程是模仿—偏差—修正。
24. 《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白板说观点体现的是外铄论。
25. 洛克倡导“绅士教育”,他主张家庭教育优于学校教育。
26. 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即德育、智育、体育做明确区分的是洛克,他主张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一)教师职业道德一、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二、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二)新课程改革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1、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的趋势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3、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趋势4、加强课程综合化与实践性的趋势5、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6、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四、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五、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六、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七、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八、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九、新型师生关系观1、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建立(1)树立教育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原则历年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教学直观性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学直观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B.教学中较多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C.直观教学主要由学生年龄特征决定D.直观教学不应该与讲解配合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三种。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
所以D选项是不正确的。
2.某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间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月。
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文章,此活动的展开体现了()。
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研究,这种活动应该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故选择B项。
3.“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说明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B.现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答案】C。
解析:学不躐等意为学习不能超越次第,不陵节而施也是指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所以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故本题选C。
4.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下列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不陵节而施之谓孙C.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D.温故而知新4.【答案】D。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D项指巩固性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此题为选非题故选择选项D。
5.古代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还说“闻之则不见,虽博必谬”,这体现了教学的()。
A.因材施教原则B.直观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5.【答案】B。
解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没有听闻不如去听一听,听到不如去见到”;“闻之则不见,虽博必谬”的意思是“所以听说了而不去见一见,虽然渊博却会有谬误”。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必背两大“原则”66小“原则”两大原则教学原则我国目前基本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直观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序列原则);巩固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强化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德育原则我国中小学基本德育原则:社会主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66个小“原则”1、墨子教育思想之教学原则主动(强说人),创造(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强力而行(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志不强者智不达)。
2、董仲舒教育思想之教学原则和方法“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必仁且智”、“重义轻利”3、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的人:亚里士多德4、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5、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6、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7、杜威论课程与教材:在活动课程中提出了“做中学”的原则,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8、蔡元培: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9、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0、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1、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12、集体主义教育:社会道德原则的核心。
13、班级管理的原则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师招聘考试常考教育综合知识点汇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研究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规律。
我国春秋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问题的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包括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与归属。
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以及偏义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具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书”和“五经”,贯穿了儒家思想。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其中,“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的任务包括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惯,同时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18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原则——从涵义巧记贯彻要求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招将已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原则一直是常考察的知识点,涉及的题型也比较全面,一直都是以全题型进行备考,广大考生对于简单但略有混淆选项的单选题,经过理性判断不难找到正确答案,但在分析论述题中对于知识点的准确掌握能力有更高的考察要求,造成了考生在这一知识点的备考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第二,出题的侧重考察点也较为灵活,尤其是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作答需要考生明确每一条原则的内涵,甚至一些题目侧重考察每个原则的贯彻要求。
接下来我们从教学原则的内容以及要求方面,简单介绍在备考中可以帮助记忆的一些小技巧。
二、知识点概览巩固性原则(巩) 因材施教原则(因)量力性原则(量) 循序渐进原则(循)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性=思想性)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直观性原则(直) 启发性原则(发)可以简单概述为: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三、记忆技巧以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例,教学工作既要把先进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这是科学性的体现,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整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这是教育性的体现。
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而贯彻此原则才可以达到教师教学的天职,贯彻此原则,从教师角度出发,考生可以根据以下思路记忆:(1)双基(教学的科学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思想教育(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以启发性原则为例,教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和积极性,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质疑情况的出现。
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2口诀: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3过度学习150 ,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45(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6(2)深度加工材料、7(3)有效运用记忆术。
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
8(4)进行组块化编码。
9(5)适当过度学习。
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101112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口诀标材容程策1314⑴科学精选教学材料;15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16⑶合理编排教学程序;17⑷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15.合理确立教学目标181920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21口诀:三个教学过程一学科结论221.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232.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243.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254.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2627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口诀:上课布置作业学习反馈奖惩归因2829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上课)30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布置作业)31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32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惩)33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归因)3435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2口诀:教师直接掌握传授3637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38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940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1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口诀:双量双练加思考42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43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44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454647七、学习动机的培养口诀: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48491.设置榜样50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513.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524.利用直接转化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3535.培养学习兴趣54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5556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57口诀:一增强二掌握三减少四培养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5859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60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614.培养良好的记忆规律6263九、课外活动的特点64口诀:组织上形式上内容上过程上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6566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67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684.过程的实践性6970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4口诀:导向选择激励评价7172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732.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743.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754.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76十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7778口诀:全面个性要兼顾,创新实践要全体79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802.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全体)81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创新实践)824.素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并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835.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84十二、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85口诀:双导二施三结合861.导向性原则872.疏导性原则53.因材施教原则88894.长善救失原则905.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6.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91927.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9394十三、简述教师职业道德95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基本)96972.爱岗敬业(本质)3.关爱学生(灵魂)98994.教书育人(根本)(载体)1005.为人师表)(内在)1016.终身学习(动力)102103十四、简述人本主义典型教学模式104口诀:开放题自由做1.开放课堂教学模式10561062.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1073.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108109十五、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110口诀:培健生中的团精上情感型的人性课程111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1122.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1133.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14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1155.提倡情感型师生关系116117十六、简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118口诀:超越过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1.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1191202.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1213.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和和谐的社会1224.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1235.终身学习的方式-自我导向学习7十九、简述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124125口诀:依靠自我意识规划专业发展126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127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1283.以日常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完善129二十、简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教师招聘职业道德中的核心考点针对教师职业道德,大家多数熟练掌握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而对一些需要识记的内容很是头疼,以下对教师职业道德需要识记的内容作出总结。
1.道德起源: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2.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实现。
4.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教师威信等。
5.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平。
6.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
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和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道德责任。
7.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精神。
这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
8.教师要处理好多种人际关系,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9.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
了解学生也是教师公平地评价学生的需要。
10.教师公正地对待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11.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
12.依法执教既要遵循法律规则,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13.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标志。
14.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教师招聘八大教学原则识记指导
1.直观性教学原则: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
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
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八大原则速记口诀:
口诀:支(直)起(启)弓(巩),努力(力)寻(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鳕(科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