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C19 基因检测对药物的个体化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49
CYP2C19、ABCB1及PON1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目的:利用CYP2C19、ABCB1及PON1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12月收治的2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基于引物末端延伸的测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17、CYP2C19*3、CYP2C19*2、ABCB1及PON1)的基因型,臨床药师根据基因类型提出给药建议。
另选取1例反复缺血性卒中患者,测定氯吡格雷抑制率和血凝块形成的强度(MA)及上述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的基因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
结果:在23例患者中,CYP2C19*17检测结果均为CC的野生型,其中CYP2C19*3检测结果为AG的突变杂合型1人,CYP2C19*2检测结果为AG的突变杂合型10人,此11人为中间代谢型,CYP2C19*2检测结果为AA的突变纯合型3人,为慢代谢型,上述14人建议停用氯吡格雷;余9人为正常代谢型,其中无ABCB1基因突变纯合型,PON1基因突变型6人,建议按正常剂量服用氯吡格雷。
1例反复缺血性卒中患者2次检测氯吡格雷抑制率均为0,MA分别为66.4、68 mm,其ABCB1为突变杂合型,药物吸收减慢,CYP2C19*2为突变杂合型,PON1为突变杂合型,酶活性减弱,药物代谢减慢,建议停用氯吡格雷。
结论: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可达到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目的,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ABSTRACT OBJECTIVE:To utilize CYP2C19,ABCB1 and PON1 gene testing so as to guide individualized administration of clopidogrel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METHODS:Totally 23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during Nov.-Dec.,2016. Genotype of clopidogrel related gene (CYP2C19*17,CYP2C19*3,CYP2C19*2,ABCB1 and PON1)were determined by Sanger sequencing method. Clinical pharmacists provid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genotype. A patient with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was collected. Inhibitory rate of clopidogrel,intensity of blood clot formation (MA)and the genotype of above clopidogrel related gene were determined. The suggestions about individualized anti-platelet therapy were provided for patients. RESULTS:Among 23 patients,CYP2C19*17 was wild type of CC;among which CYP2C19*3 testing results were one person had mutant heterozygous type of AG;CYP2C19*2 testing result showed that 10 persons had mutant heterozygous type of AG,which were intermediate metabolic type;CYP2C19*2 testing result showed that 3 persons had mutation homozygous type of AA,which were slow metabolic type. 14 patients above were suggested to stop using clopidogrel. The remaining 9 patients were normal metabolic type,among which there was no mutant homozygous type of ABCB1 gene,and 6 persons were PON1 gene mutation type. It was recommended to take clopidogrel at normal dose. Inhibitory rate of clopidogrel was 0 in 2 times of testing for a patient with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MA were 66.4 and 68 mm,ABCB1 was mutant heterozygous type,and drug absorption slowed down;CYP2C19*2 was mutant heterozygous type,PON1 was mutant heterozygous type. Itwas suggested that clopidogrel should be stopped by the reduction of enzyme activity and slowing down of drug metabolism. CONCLUSIONS:Gene detection guide individualized administration of clopidogrel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so as to achiev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nd reduce waste of medical resources.KEYWORDS CYP2C19;PON1;ABCB1;Clopidogrel;Ischemic stroke patients;Individualized administration缺血性卒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不仅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
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患者氯吡格雷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依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为治疗指导依据,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片,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
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0%、出血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7.50%(P<0.05)。
结论 CYP2C19基因检测可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CYP2C19基因检测;安全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实质缺血导致脑组织坏死,继而发生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随着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式发展,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虽有所降低,但其复发率只增不减,而复发性脑卒中死亡率是首次脑卒中风险的2倍[1]。
目前研究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2]。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在随访中发现50%患者长期服用该药物的疗效会降低,需加强可靠用药剂量研究[3]。
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药物作用等因素,其中CYP2C19多态性是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氯吡格雷耐药性与CYP2C19突变基因有关,这意味着氯吡格雷药物作用受CYP2C19基因控制。
本研究旨在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0岁,平均(52.35±4.28)岁。
cyp2c19基因突变CYP2C19基因突变是指在CYP2C19基因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突变,导致CYP2C19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CYP2C19是一种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的成员,主要参与药物的代谢和解毒过程。
这篇文章将探讨CYP2C19基因突变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临床意义。
1. CYP2C19基因突变的分类CYP2C19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三类:正常代谢活性(野生型)、降低代谢活性和无代谢活性。
正常代谢活性是指没有突变的CYP2C19基因,能够正常代谢药物。
降低代谢活性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突变的CYP2C19基因,导致CYP2C19酶的代谢活性降低。
无代谢活性是指存在特定的突变型CYP2C19基因,完全失去代谢药物的能力。
2. CYP2C19基因突变与药物代谢CYP2C19酶参与代谢多种临床常用药物,如氯磺丙脲、氯吡格雷、奥美拉唑等。
CYP2C19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的代谢速度。
降低代谢活性突变的患者,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而无代谢活性突变的患者,则无法代谢某些药物,使其在体内蓄积,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毒性。
3. 临床意义CYP2C19基因突变与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根据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可以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可将患者分为快速代谢者、中等代谢者和慢速代谢者,快速代谢者使用标准剂量,而中等代谢者和慢速代谢者使用调整剂量,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CYP2C19基因突变的检测检测CYP2C19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进行。
在临床上,常常利用基因芯片或快速PCR方法进行筛查。
通过检测CYP2C19基因突变,可以指导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并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总结:CYP2C19基因突变是一种影响药物代谢的遗传变异,导致CYP2C19酶活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药物的代谢速度。
cyp2c19基因型分型【最新版4篇】目录(篇1)1.CYP2C19 基因的功能和作用2.CYP2C19 基因的多态性3.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重要性4.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方法5.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应用正文(篇1)CYP2C19 基因是肝脏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主要负责许多临床药物的代谢,例如,抗肿瘤药物、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因此,CYP2C19 基因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体药物代谢具有极大的影响。
CYP2C19 基因存在着多态性,即在不同个体中,CYP2C19 基因的序列存在差异。
这种多态性导致了 CYP2C19 酶活性的不同,进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浓度。
因此,CYP2C19 基因型的分型对于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技术,另一种是基于基因芯片的技术。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能够准确地进行 CYP2C19 基因型的分型。
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应用广泛,除了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外,还在药物研发、药物基因组学、疾病诊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CYP2C19 基因型分型,可以预测患者对某种药物的反应,从而指导药物的研发和改进。
目录(篇2)1.CYP2C19 基因的功能和重要性2.CYP2C19 基因的多态性3.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方法4.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临床应用5.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未来展望正文(篇2)CYP2C19 基因是肝脏细胞内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之一,它对许多临床常用药物的代谢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对 CYP2C19 基因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YP2C19 基因具有多态性,目前已知有多种等位基因,其中最常见为CYP2C19*1 和 CYP2C19*2。
CYP2C9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治疗CYP2C19 和CYP2C9 作为CYP450 家族中的重要药物代谢酶,可影响到许多重要临床应用药物的代谢,本文对CYP2C9 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进行概述。
赵冠人等丨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CYP2C9的基因多态性CYP2C9 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0q24.2,全长约50.71 kb,有9 个外显子和8 个内含子。
迄今已发现CYP2C9存在CYP2C9*2 ~ CYP2C9*35 多种突变等位基因,以野生型CYP2C9*1和突变型CYP2C9*2和CYP2C9*3最为常见,其他突变型除CYP2C9*13外,其他均只在单一民族中发现,相关研究较少,目前研究最多的是CYP2C9*2和CYP2C9*3。
CYP2C9*2突变是3 号外显子上发生C430 > T的突变,造成Arg144 >Cys144 氨基酸置换,CYP2C9*3是在7 号外显子上发生A1075 > C 突变,造成Ile359 > Leu359 氨基酸置换。
不同人群CYP2C9*2 和CYP2C9*3 基因突变频率不同,且差异明显,如白种人突变发生率高于黄种人和黑种人,其在不同人种和不同民族间的频率见表1。
CYP2C19基因多态性CYP2C19 酶又称S- 美芬妥英羟化酶,存在于肝微粒体中,位于染色体10q24,由490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55.933 kd,包含9 个外显子和5 个内含子。
CYP2C19除了野生型等位基因CYP2C19*1 外,存在CYP2C19*2 ~ CYP2C19*28等多种突变等位基因,其中CYP2C19*2 和CYP2C19*3 为CYP2C19基因的主要突变体。
CYP2C19*2是由于外显子5 第681 位碱基发生G > A突变,形成一个异常剪切位点,使得在转录时外显子5 起始端丢失40 个碱基对,从而在核糖体翻译时丢失了第215 ~ 227位氨基酸,导致第215位氨基酸起始阅读框架发生移动,由此在第215 位氨基酸下游第20 个氨基酸处提前产生1 个终止密码子,使得蛋白质合成过早被终止,导致这一段的蛋白质丧失了催化活性;CYP2C19*3是由于外显子4 第636 位碱基发生G > A突变,提前产生的终止密码子使得蛋白合成也提前终止,最终导致酶催化活性降低。
利用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中药物代谢酶CYP2C19不同基因型患者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作用。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且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12名,检测其CYP2C19基因型,定义为EM组、IM组、PM组,对比随访结果。
结果在EM组中,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用药组(P<0.05);在标准化治疗患者中,EM基因型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率明显低于IM、PM基因型患者(P<0.05)。
结论对于野生型(*1/*1)基因携带者,建议PCI术后使用抗血小板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而对于突变型CYP2C19患者,建议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为抗血小板作用不受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影响的其他药物。
标签: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PCI术后;个体化用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目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是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的标准化方案。
但近年有研究发现[1],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出现氯吡格雷抵抗。
CYP2C19酶作为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参与氯吡格雷体内生物代谢最重要的酶,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的存在与该酶活性密切相关[2]。
本研究通过检测入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而探讨其对冠心病PCI 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纳入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且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12名。
1.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冠心病;(2)均符合PCI手术指征,且均实施PCI 手术;(3)PCI手术后均实施抗血小板治疗;(4)均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排除标准:(1)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者;(2)冠心病发病时间超过1年;(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身体机能衰竭;(5)服用除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外的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
cyp2c19基因结果解读
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通常分为三类:正常代谢型、慢代谢型和快代谢型。
正常代谢型表示个体的CYP2C19基因没有突变,药物代谢能力正常;慢代谢型表示个体的CYP2C19基因突变,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要减量或者更换药物;快代谢型表示个体的CYP2C19基因突变,药物代谢能力增强,需要增量或者更换药物。
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药物进行分析,因此对于不同的药物代谢能力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
如果报告单展示的结果是正常型N/N,则表示此人CYP2C19基因不存在异常突变情况,人体药物代谢正常。
若报告单展示的结果属于突变型N/P或者多态性P/P,则表示存在突变或多态性,从而可能会影响个体某些药物的代谢,影响药物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正确解读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需要了解个体的基因型。
基因型检测可以通过唾液或者血液样本进行,样本采集后送往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在了解自己的基因型后,结合具体药物的代谢能力表,就可以进行个性化用药指导。
cyp2c19基因型CYP2C19基因型是指CYP2C19基因的不同变异形式,其中CYP2C19是编码细胞色素P450 2C19酶的基因。
不同的CYP2C19基因型会影响个体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和效应。
常见的CYP2C19基因型包括:1.正常代谢型(Normal Metabolizer,NM):个体拥有两个正常功能的CYP2C19等位基因。
他们通常能够有效代谢CYP2C19底物药物。
2.快速代谢型(Rapid Metabolizer,RM):个体拥有两个快速代谢的CYP2C19等位基因。
他们可以快速代谢CYP2C19底物药物,导致药物的代谢速度较快,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
3.慢速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PM):个体拥有两个不活化或功能受损的CYP2C19等位基因。
他们的CYP2C19酶活性较低,不能有效代谢某些药物,可能需要降低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
4.中间代谢型(Intermediate Metabolizer,IM):个体拥有一个正常功能和一个不活化或功能受损的CYP2C19等位基因。
他们的CYP2C19酶活性处于中间水平,可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其他较少见的CYP2C19基因型还包括超快代谢型(Ultra-Rapid Metabolizer,UM),表达增强型(Increased Expression,IE)等。
了解个体的CYP2C19基因型有助于个体化用药和预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在某些需要调整剂量的药物治疗中,医生可能会考虑个体的CYP2C19基因型,以指导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因此,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cyp2c19基因型分型(实用版)目录1.CYP2C19 基因简介2.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意义3.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方法4.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应用5.总结正文一、CYP2C19 基因简介CYP2C19 是一种肝脏细胞色素 P450 酶,属于药物代谢酶 CYP450 家族的一员。
它主要负责许多临床药物和内源性化合物的代谢,例如,对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和巴比妥类药物等都有重要的代谢作用。
因此,CYP2C19 基因型分型对于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意义CYP2C19 基因型分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对不同药物的代谢速度和效果。
根据 CYP2C19 基因型,可以将人群分为快代谢型(EM)、中等代谢型(IM)和慢代谢型(PM)。
对于快代谢型个体,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较低,可能需要增加药物剂量以达到疗效;而对于慢代谢型个体,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较高,可能需要减少药物剂量以避免副作用。
三、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方法CYP2C19 基因型分型主要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进行。
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如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等方法也被应用于CYP2C19 基因型分型。
四、CYP2C19 基因型分型的应用CYP2C19 基因型分型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服用华法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时,根据患者的 CYP2C19 基因型,医生可以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此外,CYP2C19 基因型分型也对新药研发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总结CYP2C19 基因型分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CYP2C19 基因型分型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 CYP2C19 基因型分型在我国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