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高一物理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302.9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测试卷B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的运动物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速度变化量相同的物体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运动快慢相同的物体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2. (亮点原创)篮球运动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之一,中国球星姚明更是球迷的偶像,若姚明在拍蓝球时,手离地面的高度为h,不计空气阻力,可以判断球落地所需的时间为()ABC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原创)一辆油罐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由于油罐车漏油,假如每隔l s漏下一滴,在第1、第2、第3、第4个油滴之间的距离分别是8米、6米、4米、2米,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的油滴分布,分析油罐车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减速运动 B.非匀减速运动C.匀速运动 D.非匀速运动4.(题干改编)在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前,进行了多次实验,假设一枚火箭由地面向上发射,其竖直方向速度—时间如图所示,有图象知 ( )A.0—t 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t b段火箭加速度B.0—t 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 b—t c段是下落的C.t 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t 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5.(亮点)2008年奥运会飞人刘翔因伤黯然退赛,给许多翔迷留下了许多遗憾,但在2008年大阪田径大奖赛110米栏,中国飞人刘翔曾以13秒19夺得冠军,实现了五连冠。
史冬鹏以13秒63获得亚军。
通过测量,测得5秒末的速度是8m/s,到达终点的速度是9.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8m/sB. 9.8m/sC. 8.34m/sD. 不能计算6.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2:3:2:1v :v :v :v E D cB =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DC B E t 32t 22t t ===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B v v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DE C D B C A B v v v v v v v v -=-=-=-7.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速度为v t ,如图所示,则关于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2tv v v +=B .02t v vv +<C .a 恒定D .a 随时间逐渐减小8.(改编)一人骑电动车从甲处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乙处时的速度为v ,到丙点的速度为4v ,则甲乙两地和乙丙两地的距离之比等于 ( )A .l∶15B .l∶16C .l∶5D .1∶139.(改编)一只气球以10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s 0=6m 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则下述正确的是(g 取10m/s 2,不计空气阻力)( ) A .石子能追上气球 B .石子追不上气球C .若气球上升速度为9m/s ,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 末追上气球D .若气球上升速度为7m/s ,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到达最高点时,恰追上气球 二、实验填空题10.(改编)某兴趣小组利用遥控电动小车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图所示安装;②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③使电动小车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在关闭小车电源前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所示。
检测一一、选择题1.两物体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A.谁的加速度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B.谁的初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C.谁的末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D.谁的平均速度越大,谁的位移一定越大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为多少()A.1.5s B.8s C.16s D.24s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B.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C.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t=t0时,s>0,v>0,a>0,此后a逐渐减小至零,则( )A.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B.速度逐步减小C.位移继续增大D.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5.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一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有图像可知()A.物体运动到t=2s时,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最远B.在t=5s时物体改变运动方向C.0~2s和5s~6s两段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相同D.运动到t=6s时,物体位移为3m,通过的路程为9m二、填空题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第1秒内通过5m,第2秒内通过10m,第3秒内通过20m,第4s内通过10m,第5s内通过5m,5s末停止.则最初两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最后两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5秒内平均速度为m/s.7.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是2m/s,加速度大小是0.5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那么,它在3秒前的速度大小为m/s。
3秒后的速度大小为m/s。
8.飞机着地时的速度V0=60m/s,着地后即以a=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则飞机着地后12s内的位移大小为米?9.A、B两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t=0时它们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的速度V A、V B的关系。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落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3.图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的a和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1 -6.某战车在伊位克境内以大小为4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则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5 s内战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A.1∶1 B.3∶1 C.4∶3 D.3∶47.图2如图2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 =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A.t1>t2B.t1=t2C.t1<t2D.不确定8.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它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x,它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10.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前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B.前10 s内甲在乙前,后10 s乙在甲前C.20 s末两车相遇D.相遇前,在10 s末两车相距最远二、填空与实验(本题2小题,共14分)11.(6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2 -- 3 -图412.(8分)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图5(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 x 2-x 1 x 3-x 2 x 4-x 3 x 5-x 4 x 6-x 5 Δx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2)根据a =x n -x n -33T 2,可以求出:a 1=x 4-x 13T 2=______m/s 2,a 2=x 5-x 23T 2=________m/s 2,a 3=x 6-x 33T 2=________m/s 2,所以a =a 1+a 2+a 33=______m/s 2.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6分)13.(10分)从地面同时竖直上抛甲、乙两小球,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比乙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多5.5 m ,甲球落地时间比乙球迟1 s ,不计空气阻力,求甲、乙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g 取10 m/s 2)14.(12分)一列长100 m 的列车以v 1=2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 2=1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10 m/s ;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20 m/s,共用了多长时间?15.(12分)从离地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16.(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取10 m/s2)- 4 -- 5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答案1.D [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CD [空气阻力对树叶影响较大,不能忽略;空气阻力对苹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当没有空气阻力时,苹果和树叶只受重力作用,它们将会同时落地,D 正确.]3.A [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4.ABC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A 对;第一个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0,第二个1 s 内的位移x 2=12g(2t 0)2-12gt 20=32gt 20,第三个1 s 内的位移x 3=12g(3t 0)2-12g(2t 0)2=52gt 20,则x 1∶x 2∶x 3=1∶3∶5,所以B 对;第1 s 末的速度v 1=gt 0,第2 s 末的速度v 2=2gt 0,第3 s 末的速度v 3=3gt 0,则v 1∶v 2∶v 3=1∶2∶3,所以C 对;通过三个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1)∶(3-2),所以D 不对.]5.D [二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 =gt 可知,下落时间相同,则速度相同,A 项对.甲落地前,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B 项对.甲落地所用时间为t 甲= 2H g ,则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gt =g·2H g =2gH ,C 项对.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乙= 2×2H g =2·t 甲,故t 甲∶t 乙=1∶2,D 项错.]6.D [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 =v 0a =4 s ,所以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等于4 s内的位移x 5=v 202a =80 m,2 s 内的位移x 2=v 0t -12at 2=60 m ,x 2∶x 5=3∶4.]7.A8.C- 6 -[作出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 -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 <t a <t b ,所以c 种方式先到达.]9.AB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故有v 1=v 2.分别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讨论,可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定性分析法):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前边,故有v 1>v 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已超过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后边,故也有v 1>v 2.方法二(公式分析法):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v 1= v 20+v 22,v 2=v 0+v 2.因为v 21-v 22=(v 0-v )24>0,故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 1>v 2.方法三(图象分析法):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均有v 1>v 2.]10.ACD11.1.5812.(1)1.60 1.55 1.62 1.53 1.61 1.580.05 3.2 时间内 误差允许 匀加速直线运动(2)1.59 1.57 1.59 1.58解析 (1)x 2-x 1=1.60 cm ;x 3-x 2=1.55 cm ;x 4-x 3=1.62 cm ;x 5-x 4=1.53 cm ;x 6-x 5=1.61 cm ;Δx =1.58 cm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由此- 7 -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采用逐差法,即a 1=x 4-x 13T 2=1.59 m /s 2,a 2=x 5-x 23T 2=1.57 m /s 2,a 3=x 6-x 33T 2=1.59 m /s 2,a =a 1+a 2+a 33=1.58 m /s 2. 13.13.5 m /s 8.5 m /s解析 由最大高度公式H =v 202g有H 甲=v 2甲2g ,H 乙=v 2乙2g已知H 甲-H 乙=5.5 m可得v 2甲-v 2乙=110 m 2/s 2①又根据竖直上抛的总时间公式t =2v 0g有t 甲=2v 甲g ,t 乙=2v 乙g已知t 甲-t 乙=1 s可得v 甲-v 乙=5 m /s ②联立①②两式求解得v 甲=13.5 m /s ,v 乙=8.5 m /s14.160 s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 2-v 1a 1=10-20-0.25s =40 s .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x v 2=100+100010 s =110 s .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 8 - t 3=v 1-v 2a 2=20-101 s =10 s . 共用时间t =t 1+t 2+t 3=160 s .15.(1)10 s (2)5 m 95 m (3)125 m解析 (1)由x =12gt 2,得落地时间t = 2x g = 2×50010 s =10 s .(2)第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1=12×10×12 m =5 m ;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x 9=12gt 29=12×10×92 m =405 m . 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x 10=x -x 9=500 m -405 m =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 ′=5 s ,其位移为x 5=12gt ′2=12×10×25 m =125 m .16.(1)305 m (2)9.85 s解析 (1)由v 21-v 20=2gx 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 m /s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 22-v 21=2ax 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x 2=125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x =x 1+x 2=305 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v 1g =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v 2-v 1a =3.85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9.85 s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单选题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在1s末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1s~2s的平均速度大小大于3m/sD.该物体在0~2s内受到合外力的冲量一定为4N·s2.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飞机在某次试飞时,在跑道上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所用时间为t,该过程中飞机沿直线滑行的距离为x。
下列关于飞机起飞时的速度v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xvt=B.2xvt=C.2xvt>D.2xvt<3.2020年5月5日,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
假设发射的火箭某段时间内由地面竖直向上运动,该段时间内其竖直方向上的v t-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A.0~1t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1t~2t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在0~2t时间内火箭上升,2t~3t时间内火箭下落C.2t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3t 时刻火箭回到地面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第4s 末改变运动方向B .物体在1s 到3s 内的加速度为24m/s 3-C .物体在1s 到4s 内加速度方向相同D .物体在前3s 与后2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4∶1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 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 时间内的位移是3m ,3T 末的速度是3m/s ,则( )A .物体的加速度是1m/s 2B .1T 末的瞬时速度为1m/sC .该时间间隔T=1sD .物体在第一个T 内位移是1m6.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中,CD 段和DE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B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C .整个过程中,C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 .BC 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7.若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运动,则该物体在2t 末的速度大小与物体在这2t 内中间位置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A .1∶ 3B .1∶2C.3∶1D.2∶1 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大小为6 m/s 2的加速度刹车,经2 s 停止,则在停止前的1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 .6 m/sB .5 m/sC .4 m/sD .3 m/s二、多选题9.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v -t 图像作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确定了v -t 图像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B .作v -t 图像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C .作出的v -t 图线应该通过所有取定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D .对于偏离所作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大,应舍去10.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D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11.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物体A ,相隔时间Δt 后再以初速度v 0从同一地点竖直上抛物体B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B 只能在物体A 下降过程中相遇B .当Δt >2v 0g时,物体A 、B 可能相遇 C .当Δt >3v 0g 时,物体A 、B 在空中不可能相遇D .要使物体B 正在下落时与A 相遇一定要满足的条件是2v 0g <Δt <3v 0g12.列车出站时能在150 s 内匀加速到180 km/h ,然后正常行驶,某次因意外列车以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将车速减至108 km/h 。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带参考答案)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训练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8题,共32分)1.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情况可将物体看做质点来处理?A。
研究环绕太阳做公转运动的地球C。
研究在轨道飞行中调整运动姿态的宇宙飞船D。
研究汽车的过桥时间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B。
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量C。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是零D。
质点运动一段时间,路程不能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3.物体的加速度为2m/s²,表示这物体:C。
每经过1秒,其速度改变2m/s4.如图1所示,一同学沿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连续的位置的图片。
观察图片,在图2中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的是:图略5.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²,那么开始刹车后经多长时间停下来?C。
3s6.在某场足球比赛中,足球以6m/s的速度朝球门飞来,守门员以1m/s的速度反向踢出,已知球与脚接触的时间为0.2s,设接触过程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球朝守门员飞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获得的加速度为:B。
-20m/s²7.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末的速度达到4m/s,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是:B。
6m8.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1∶2,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D。
2∶1二、双选题(每题6分,共4题,共24分,漏选得3分,错选不给分)9.下列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C。
不同地区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不一定相同10.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
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C。
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加速度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11、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经过10秒速度达到5米/秒,则在这10秒内汽车的位移是50米。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对任意1 s 来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B.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3 m/sD.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初的速度大6 m/s 2.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自由落体第5个0.5 s 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0.5 s 经过的位移的倍数为A.5B.9C.10D.254.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A.1∶1B.1∶2C.1∶3D.1∶4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A.1 sB.1.5 sC.2 sD.(2-1)s6.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A.av n 2)1(202- B.a v n 2202 C.a v n 2)1(20-D.a v n 2)1(20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A.5 m/sB.5.5 m/sC.4 m/sD.3.5 m/s8.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比甲运动的快B.2 s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9.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A.5sB.7sC.9sD.3s10..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变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1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经过的位移是s,则它的速度从v增加到3v时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__.1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 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13.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 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9 m.,问这车是否违章?14.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点需要______s.(g取10 m/s2)15.一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h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等于______.三、实验题(10分)16.(4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17.(6分)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0分)18.(8分)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18.(12分)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 cm ,s BC =20 cm ,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 球的速度v B =?(3)拍摄时s CD =?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参考答案 1.B 2.A 3.B4. C 由v t 2-v 02=2a s ,知:v 2=2as 1,4v 2-v 2=2as 2,s 1∶s 2=1∶35.D6.A7.A8.D9.A 10.B11.38s 12. 5 m/s -2.5 m/s 213.违章解析:由于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20t v v v +=,又因为s =v t 所以9=200+v ×1.5解得v 0=12 m/s=43.2 km/h >40 km/h ,此车违章.14.115.4H 16.解析: 方法A 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 实际上也是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的v -t 图象,才能充分利用各次的数据减小偶然误差.故C 方法正确.B 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的分度可以任意选取,根据同一组数据,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可以做出倾角不同的图象.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只有在同一坐标系中,才能通过比较倾斜程度的方法,比较加速度的大小,但不能用tan α计算加速度.17.解析: 1.0103031-⨯==T s v m/s=0.3 m/s 因为s 4-s 1=3aT 2,所以a =32214101.0330483-⨯⨯-=-T s s m/s 2=0.6 m/s 2 18.解析:(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s 1=v A T +21aT 2 s 2=[v A ·2T +21a (2T )2]-(v A T +21aT 2) 将s 1=24 m,s 2=64 m,T =4 s 代入两式求得21所以a =2.5 m/s 2,再代入s 1=v A T +21aT 2可求得v A =1 m/s. 点评:运动学中的不少题目可有多种解法,但首先应熟练掌握基本的、常规的解法,熟能生巧,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根据题目的条件选用合适的公式求解.19解析:(1)由a =2ts ∆知小球的加速度 a =221.01520-=-t s s AB BC cm/s 2=500 cm/s 2=5 m/s 2 (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1.0220152⨯+=t s AC cm/s=1.75 m/s (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即s CD - s BC = s BC - s AB 所以s CD =2s BC -s AB =(40-15)cm=25 cm=0.25 m(4)设A 点小球的速率为v A因为v B =v A +at v A =v B -at =1.75-5×0.1=1.25 m/s 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t A =525.1=a v A s=0.25 s ,故A 球的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两个. 【答案】 (1)5 m/s 2;(2)1.75 m/s;(3)0.25 m;(4)2个。
高一上学期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9-12为多选题,多选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的得0分。
)1.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刻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A. 20 sB. 0.30 sC. 0.10 sD. 0.04 s2.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6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当t=4 s时两车相遇B.当t=12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C.两车有两次相遇D.两车有三次相遇3.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v0=20 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a=4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经8 s汽车通过的位移为( )A. 50 m B. 32 mC. 288 m D.以上答案都不对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由图可知( )A.t=0时刻,甲的速度大B.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相等时间内乙的速度改变大D.在5 s末之前甲质点速度大5.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到达C点.已知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是到达C点的速度的,AC间的距离是32.0 m.则BC间的距离是( )A. 8.0 m B. 6.4 m C. 24.0 m D. 25.6 m6.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穿过第三块木块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且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相等,则第一、二、三块木块厚度之比为( ) A.1∶3∶5 B.3∶2∶1C.5∶3∶1 D.4∶2∶17.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制作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 )A. B.C. D.8.如图所示描述了一位骑自行车者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此人在下列区间中,行驶最快的是( ) A.区间ⅠB.区间ⅡC.区间ⅢD.区间Ⅳ9.(多选)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B.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C.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10.(多选)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 s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电杆相距60 m,车经过电杆Q时的速率是15 m/s,则正确的是( )A.经过P杆时的速率是5 m/sB.车的加速度是1.5 m/s2C.P、O间的距离是7.5 m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是9 s11.(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地点从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在0~t1时间内运动的x-t图线是抛物线,在t1时刻后的图线平行于时间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0~t1时间内做减速运动B.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C.由图象可以求出甲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在0~t2时间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12.(多选)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M、N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和3v,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经过MN中点时的速度为2vB.物体在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2vC.物体经过任意时间t,速度的增量均为2vD.物体在后时间所通过的距离比前时间所通过的距离大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一、选择题v 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1.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不相同C.前 4s内的平均速率为0.625m/s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2.图示为甲、乙两辆电动汽车的速度图像,它们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它们在t=5s时相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加速时的甲乙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B.t=0时刻甲车在乙车后方30m远处C.分析知t=15s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D.分析知t=30s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3.如图所示,左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 -t图像,右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丙、丁的位移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B.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C.丙的出发点在丁前面的x0处D.丙的运动比丁的运动快4.关于某质点的x-t图像(如图甲所示)和另一质点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质点在3s 内速度的方向都没有变化B .两质点在3s 内的位移大小都为3mC .图甲中质点在3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质点在3s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图甲中质点在前1s 内与后2s 内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图乙中质点在前1s 内与后2s 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 .质点甲前2s 内的位移为20mC .第2s 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 .第2s 末质点甲、乙相遇6.一辆汽车以速度v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正前方距车x 处,有另一辆汽车以速度2v 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刹车(不考虑反应时间),为使两车不相撞,则刹车的加速度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 .24v a x> B .24v a x < C .28v a x > D .28v a x< 7.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驾驶员发现有一位乘客未上车,于是急忙制动,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结果汽车从开始启动到停下,共用20s ,前进了40m ,则在此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 A .1m/s B .2m/s C .3m/s D .4m/s 8.某同学为了估测某“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他从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下落,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落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3.图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的a和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6.某战车在伊位克境内以大小为4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则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5 s内战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A.1∶1 B.3∶1 C.4∶3 D.3∶47.图2如图2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 =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A.t1>t2B.t1=t2C.t1<t2D.不确定8.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它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x,它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10.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前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B.前10 s内甲在乙前,后10 s乙在甲前C.20 s末两车相遇D.相遇前,在10 s末两车相距最远二、填空与实验(本题2小题,共14分)11.(6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图412.(8分)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图5(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 x 2-x 1 x 3-x 2 x 4-x 3 x 5-x 4 x 6-x 5 Δx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2)根据a =x n -x n -33T 2,可以求出:a 1=x 4-x 13T 2=______m/s 2,a 2=x 5-x 23T 2=________m/s 2,a 3=x 6-x 33T 2=________m/s 2,所以a =a 1+a 2+a 33=______m/s 2.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6分)13.(10分)从地面同时竖直上抛甲、乙两小球,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比乙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多5.5 m ,甲球落地时间比乙球迟1 s ,不计空气阻力,求甲、乙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g 取10 m/s 2)14.(12分)一列长100 m 的列车以v 1=2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 2=1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10 m/s ;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20 m/s ,共用了多长时间?15.(12分)从离地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16.(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取10 m/s2)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答案1.D[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CD [空气阻力对树叶影响较大,不能忽略;空气阻力对苹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当没有空气阻力时,苹果和树叶只受重力作用,它们将会同时落地,D 正确.]3.A [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4.ABC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A 对;第一个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0,第二个1 s 内的位移x 2=12g(2t 0)2-12gt 20=32gt 20,第三个1 s 内的位移x 3=12g(3t 0)2-12g(2t 0)2=52gt 20,则x 1∶x 2∶x 3=1∶3∶5,所以B 对;第1 s 末的速度v 1=gt 0,第2 s 末的速度v 2=2gt 0,第3 s 末的速度v 3=3gt 0,则v 1∶v 2∶v 3=1∶2∶3,所以C 对;通过三个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1)∶(3-2),所以D 不对.]5.D [二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 =gt 可知,下落时间相同,则速度相同,A 项对.甲落地前,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B 项对.甲落地所用时间为t 甲=2H g ,则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gt =g·2H g =2gH ,C 项对.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乙= 2×2H g =2·t 甲,故t 甲∶t 乙=1∶2,D 项错.]6.D [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 =v 0a=4 s ,所以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等于4 s 内的位移x 5=v 202a =80 m,2 s 内的位移x 2=v 0t -12at 2=60 m ,x 2∶x 5=3∶4.]7.A8.C[作出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 -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t a<t b,所以c种方式先到达.] 9.AB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故有v1=v2.分别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讨论,可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定性分析法):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前边,故有v1>v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已超过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后边,故也有v1>v2.方法二(公式分析法):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v1=v20+v22,v2=v0+v2.因为v21-v22=(v0-v)24>0,故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1>v2.方法三(图象分析法):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均有v1>v2.]10.ACD11.1.5812.(1)1.60 1.55 1.62 1.53 1.61 1.580.05 3.2时间内误差允许匀加速直线运动(2)1.59 1.57 1.59 1.58解析(1)x2-x1=1.60 cm;x3-x2=1.55 cm;x4-x3=1.62 cm;x5-x4=1.53 cm;x6-x5=1.61 cm;Δx=1.58 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采用逐差法,即a1=x4-x13T2=1.59 m/s2,a 2=x 5-x 23T 2=1.57 m /s 2,a 3=x 6-x 33T 2=1.59 m /s 2,a =a 1+a 2+a 33=1.58 m /s 2. 13.13.5 m /s 8.5 m /s解析 由最大高度公式H =v 202g有H 甲=v 2甲2g ,H 乙=v 2乙2g已知H 甲-H 乙=5.5 m可得v 2甲-v 2乙=110 m 2/s 2①又根据竖直上抛的总时间公式t =2v 0g有t 甲=2v 甲g ,t 乙=2v 乙g已知t 甲-t 乙=1 s可得v 甲-v 乙=5 m /s ②联立①②两式求解得v 甲=13.5 m /s ,v 乙=8.5 m /s14.160 s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 2-v 1a 1=10-20-0.25s =40 s .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x v 2=100+100010s =110 s .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t 3=v 1-v 2a 2=20-101s =10 s . 共用时间t =t 1+t 2+t 3=160 s .15.(1)10 s (2)5 m 95 m (3)125 m解析 (1)由x =12gt 2,得落地时间t = 2xg = 2×50010s =10 s .(2)第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1=12×10×12m =5 m ;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x 9=12gt 29=12×10×92m =405 m . 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x 10=x -x 9=500 m -405 m =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 ′=5 s ,其位移为x 5=12gt ′2=12×10×25 m =125 m .16.(1)305 m (2)9.85 s解析 (1)由v 21-v 20=2gx 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 m /s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 22-v 21=2ax 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x 2=125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x =x 1+x 2=305 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v 1g =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v 2-v 1a =3.85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9.85 s .。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
2.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v均为2m/s,AB间的距离x1=3m,BC间的距离x2=5m,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1m/s2B.2m/s2C.3m/s2D.4m/s2【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速度变化量相等得知两段过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详解】因为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B 点的速度1242B x x v T T+==;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2212B A v v ax -=即22442()(2)23T T T--=⨯⨯ 解得:T =1s则加速度222m/s 2m/s 1v a T ∆=== 故选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 ,位移为x ,其21x t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t =0时,物体的速度为abC .0~b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 2D .0~b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2b 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12x v t at =+加得 02112x v a t t =+加即21x t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必修一第二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小明同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的一端,向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点迹分布如图所示,请你由此判断纸带的运动情况是()A. 先匀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B. 先加速直线运动后匀速直线运动C. 先减速直线运动后加速直线运动D. 先加速直线运动后减速直线运动2.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3.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 乙比甲运动得快B. t=2秒时,乙追上甲C. 0~4s,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4.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为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在t2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t1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C. t1~t2时间内,a、b位移相同D. a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5.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0s内的位移比第9s内的位移多1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B. 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C. 第10s内的位移为500mD. 第10s内的平均速度为50m/s6.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位置A,B,C,其中A、B之间的距离l1=2m,B,C之间的距离l2=3m。
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l等于()A. 1mB. 4/3mC. 9/8mD. 8/9m7.“礼让行人”是城市文明交通的体现。
【高一】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检测试题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每一练我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设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误差最小的是()a、 a=(s2-s1)/t2b.a=(s4-s1)/3t2c、 a=[(s3-s1)+(s4-s2)]/4t2d.a=[(s4-s1)+(s5-s2)+(s6-s3)]/9t2分析:逐差法的优点是,每个数据都被平等地考虑,每个数据只使用一次答案:d2.对于点计时器打印的纸带,每6个点是一组数字。
对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正确判断是()a.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b、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c.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为0.12sd、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60秒答案:b3.点播计时器播放的纸片上的点播不清楚,原因可能是以下哪一个()a.通的是直流电b.没有用复写纸c、针尖太长D.针尖稍短答案:d4.通过观察某一运动拍摄的频闪照片,发现照片中相邻物点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以下关于物体运动的判断是正确的()a.物体当时一定做匀速运动b、物体可能以匀速移动c.物体是先加速,再减速运动d、物体先减速,然后加速解析:频闪照相时相邻两物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所以当相邻两个点间的距离加大时,物体当时一定是在做加速运动;而后间距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回答:C二、非5.电磁点阵计时器是一种用途-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答案:低压交流计时4~6 0.026.图3-12显示了使用频率为50 Hz的点定时器“测量均匀加速线性运动的加速度”时获得的纸带。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A .1∶1B .1∶2C .1∶3D .1∶4 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3s 末的速度是4m/s3.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C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0.625m/s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4.一辆摩托车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5s 时间经过甲、乙两个标记位置,已知甲、乙间的距离为60m ,车经过乙时的速度为16m/s ,则( ) A .车从出发到乙位置所用时间为10sB .车的加速度为25m/s 3C .经过甲位置时速度为5m/sD .从出发点到甲位置的距离是40m 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 .质点甲前2s 内的位移为20mC .第2s 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 .第2s 末质点甲、乙相遇6.2017年4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进行首次高速滑行实验,在某次试验正常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经时间t 停下来,则在最后t 0(0t t <)时间内位移为( )A .202t t vB .2002vt tC .202vt tD .202vt t7.如图所示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情景,他设计并做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实验结果表明,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若斜面倾角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C .在倾角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测量时间更容易D .伽利略用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8.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从地面上某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考虑物体落地后的反弹),已知A 的质量是B 的质量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之樊仲川亿创作(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几种情况,不成能发生的是( )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落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克不及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克不及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3.图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的a和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6.某战车在伊位克境内以大小为4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则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5 s内战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1∶1 B.3∶1 C.4∶3 D.3∶47.图2如图2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 )A.t1>t2 B.t1=t2C.t1<t2 D.不确定8.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 )A.a种方式先到达 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 D.条件缺乏,无法确定,它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x,它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10.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前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B.前10 s内甲在乙前,后10 s乙在甲前C.20 s末两车相遇D.相遇前,在10 s末两车相距最远二、填空与实验(本题2小题,共14分)11.(6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图412.(8分)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丈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丈量结果.(单位:cm)图5(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2)根据a =xn -xn -33T2,可以求出:a 1=x4-x13T2=______m/s 2,a 2=x5-x23T2=________m/s 2,a 3=x6-x33T2=________m/s 2,所以a =a1+a2+a33=______m/s 2.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6分)13.(10分)从地面同时竖直上抛甲、乙两小球,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比乙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多5.5 m ,甲球落地时间比乙球迟1 s ,不计空气阻力,求甲、乙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g 取10 m/s 2)14.(12分)一列长100 m 的列车以v 1=2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 2=1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10 m/s ;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20 m/s ,共用了多长时间?15.(12分)从离地500 m 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 m/s 2,求:(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 s 内的位移和最后1 s 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16.(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扮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 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 ,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干到达地面?(g 取10 m/s 2)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答案1.D [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更,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CD [空气阻力对树叶影响较大,不克不及忽略;空气阻力对苹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当没有空气阻力时,苹果和树叶只受重力作用,它们将会同时落地,D 正确.]3.A [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4.ABC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A 对;第一个1 s 内的位移x 1=12gt20,第二个1 s 内的位移x 2=12g(2t 0)2-12gt20=32gt20,第三个1 s 内的位移x 3=12g(3t 0)2-12g(2t 0)2=52gt20,则x 1∶x 2∶x 3=1∶3∶5,所以B 对;第1 s 末的速度v 1=gt 0,第2 s 末的速度v 2=2gt 0,第3 s 末的速度v 3=3gt 0,则v 1∶v 2∶v 3=1∶2∶3,所以C 对;通过三个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1)∶(3-2),所以D 分歧错误.]5.D [二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 =gt 可知,下落时间相同,则速度相同,A 项对.甲落地前,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B 项对.甲落地所用时间为t 甲= 2H g,则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gt =g·2H g=2gH ,C 项对.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乙= 2×2H g=2·t 甲,故t 甲∶t 乙=1∶2,D 项错.]6.D [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 =v0a=4 s ,所以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等于4 s 内的位移x 5=v202a=80 m,2 s 内的位移x 2=v 0t -12at 2=60 m ,x 2∶x 5=3∶4.] 7.A8.C[作出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 -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 <t a <t b ,所以c 种方式先到达.]9.AB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故有v1=v2.分别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讨论,可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定性分析法):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前边,故有v1>v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已超出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后边,故也有v1>v2.方法二(公式分析法):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v1=v20+v22,v2=v0+v2.因为v21-v22=v0-v24>0,故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1>v2.方法三(图象分析法):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均有v1>v2.]10.ACD0.05 3.2 时间内误差允许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1)x2-x1=1.60 cm;x3-x2=1.55 cm;x4-x3=1.62 cm;x5-x4=1.53 cm;x6-x5=1.61 cm;Δx=1.58 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采取逐差法,即a 1=x4-x13T2=1.59 m /s 2, a 2=x5-x23T2=1.57 m /s 2, a 3=x6-x33T2=1.59 m /s 2,a =a1+a2+a33=1.58 m /s 2. 13.13.5 m /s 8.5 m /s解析 由最大高度公式H =v202g有H 甲=v2甲2g ,H 乙=v2乙2g已知H 甲-H 乙=5.5 m可得v2甲-v2乙=110 m 2/s 2①又根据竖直上抛的总时间公式t =2v0g有t 甲=2v 甲g ,t 乙=2v 乙g已知t 甲-t 乙=1 s可得v 甲-v 乙=5 m /s ②联立①②两式求解得v 甲=13.5 m /s ,v 乙=8.5 m /s14.160 s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2-v1a1=10-20-0.25s =40 s .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x v2=100+100010s =110 s .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t 3=v1-v2a2=20-101s =10 s . 共用时间t =t 1+t 2+t 3=160 s .15.(1)10 s (2)5 m 95 m (3)125 m解析 (1)由x =12gt 2,得落地时间 t = 2x g = 2×50010s =10 s . (2)第1 s 内的位移: x 1=12gt21=12×10×12m =5 m ;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 x 9=12gt29=12×10×92m =405 m . 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x 10=x -x 9=500 m -405 m =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 s ,其位移为 x 5=12gt′2=12×10×25 m =125 m . 16.(1)305 m (2)9.85 s解析 (1)由v21-v20=2gx 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 m /s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22-v21=2ax 2 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x 2=125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x =x 1+x 2=305 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v1g=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v2-v1a=3.85 s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9.85 s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之马矢奏春创作(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几种情况,不成能发生的是( )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 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 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落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克不及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克不及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3.图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的a和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6.某战车在伊位克境内以大小为4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则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5 s内战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1∶1 B.3∶1 C.4∶3 D.3∶47.图2如图2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 )A.t1>t2 B.t1=t2C.t1<t2 D.不确定8.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 )A.a种方式先到达 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 D.条件缺乏,无法确定,它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x,它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10.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前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B.前10 s内甲在乙前,后10 s乙在甲前C.20 s末两车相遇D.相遇前,在10 s末两车相距最远二、填空与实验(本题2小题,共14分)11.(6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图412.(8分)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丈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丈量结果.(单位:cm)图5(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2)根据a =xn -xn -33T2,可以求出:a 1=x4-x13T2=______m/s 2,a 2=x5-x23T2=________m/s 2,a 3=x6-x33T2=________m/s 2,所以a =a1+a2+a33=______m/s 2.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6分)13.(10分)从地面同时竖直上抛甲、乙两小球,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比乙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多5.5 m ,甲球落地时间比乙球迟1 s ,不计空气阻力,求甲、乙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g 取10 m/s 2)14.(12分)一列长100 m 的列车以v 1=2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 2=1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10 m/s ;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20 m/s ,共用了多长时间?15.(12分)从离地500 m 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 m/s 2,求:(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 s 内的位移和最后1 s 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16.(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扮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 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 ,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干到达地面?(g 取10 m/s 2)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答案1.D [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更,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CD [空气阻力对树叶影响较大,不克不及忽略;空气阻力对苹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当没有空气阻力时,苹果和树叶只受重力作用,它们将会同时落地,D 正确.]3.A [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4.ABC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A 对;第一个1 s 内的位移x 1=12gt20,第二个1 s 内的位移x 2=12g(2t 0)2-12gt20=32gt20,第三个1 s 内的位移x 3=12g(3t 0)2-12g(2t 0)2=52gt20,则x 1∶x 2∶x 3=1∶3∶5,所以B 对;第1 s 末的速度v 1=gt 0,第2 s 末的速度v 2=2gt 0,第3 s 末的速度v 3=3gt 0,则v 1∶v 2∶v 3=1∶2∶3,所以C 对;通过三个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1)∶(3-2),所以D 分歧错误.]5.D [二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 =gt 可知,下落时间相同,则速度相同,A 项对.甲落地前,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B 项对.甲落地所用时间为t 甲= 2H g,则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gt =g·2H g=2gH ,C 项对.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乙= 2×2H g=2·t 甲,故t 甲∶t 乙=1∶2,D 项错.]6.D [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 =v0a=4 s ,所以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等于4 s 内的位移x 5=v202a=80 m,2 s 内的位移x 2=v 0t -12at 2=60 m ,x 2∶x 5=3∶4.] 7.A8.C[作出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 -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 <t a <t b ,所以c 种方式先到达.]9.AB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故有v1=v2.分别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讨论,可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定性分析法):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前边,故有v1>v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已超出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后边,故也有v1>v2.方法二(公式分析法):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v1=v20+v22,v2=v0+v2.因为v21-v22=v0-v24>0,故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1>v2.方法三(图象分析法):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均有v1>v2.]10.ACD0.05 3.2 时间内误差允许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1)x2-x1=1.60 cm;x3-x2=1.55 cm;x4-x3=1.62 cm;x5-x4=1.53 cm;x6-x5=1.61 cm;Δx=1.58 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采取逐差法,即a 1=x4-x13T2=1.59 m /s 2, a 2=x5-x23T2=1.57 m /s 2, a 3=x6-x33T2=1.59 m /s 2,a =a1+a2+a33=1.58 m /s 2. 13.13.5 m /s 8.5 m /s解析 由最大高度公式H =v202g有H 甲=v2甲2g ,H 乙=v2乙2g已知H 甲-H 乙=5.5 m可得v2甲-v2乙=110 m 2/s 2①又根据竖直上抛的总时间公式t =2v0g有t 甲=2v 甲g ,t 乙=2v 乙g已知t 甲-t 乙=1 s可得v 甲-v 乙=5 m /s ②联立①②两式求解得v 甲=13.5 m /s ,v 乙=8.5 m /s14.160 s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2-v1a1=10-20-0.25s =40 s .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x v2=100+100010s =110 s .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t 3=v1-v2a2=20-101s =10 s . 共用时间t =t 1+t 2+t 3=160 s .15.(1)10 s (2)5 m 95 m (3)125 m解析 (1)由x =12gt 2,得落地时间 t = 2x g = 2×50010s =10 s . (2)第1 s 内的位移: x 1=12gt21=12×10×12m =5 m ;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 x 9=12gt29=12×10×92m =405 m . 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x 10=x -x 9=500 m -405 m =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 s ,其位移为 x 5=12gt′2=12×10×25 m =125 m . 16.(1)305 m (2)9.85 s解析 (1)由v21-v20=2gx 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 m /s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22-v21=2ax 2 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x 2=125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x =x 1+x 2=305 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v1g=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v2-v1a=3.85 s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9.85 s .。
高一必修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质量检测〝物理〞二字出如今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调查事物的形状和变化,总结研讨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引荐了高一必修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讨质量检测,请大家细心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以下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减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为零,减速度也一定为零C.速度变化越大,减速度越大D.速度变化越快,减速度越大2、在下面的图像中描画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有( )A.甲、乙B.乙、丁C.甲、丁D.丙、丁3、物体从运动末尾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0s末的速度为2m/s,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前10s内的位移为10mB.第10s内的位移为2mC.恣意1s内的速度的增量都是0.2m./sD.第6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0.4m4、A、B两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kg的A物体速度从0变到5m/s用了2秒,3kg的B物体速度从10m/s变到20m/s用了4秒,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的速度变化量比B的速度变化量小B、A的速度比B的速度小;C、A的惯性比B的惯性小;D、A的减速度比B的减速度小;5.物体从运动末尾以2m/s2的减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 ( )A 第1s内经过的位移是2mB 第1s末的速度是2m/sC 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D 第3s初的速度是4m/s6.一质点运动在坐标0处,从t = 0起末尾动身,沿x轴运动,其v- t图象如下图。
那么在2.5s内 ( )A.t = 0.5s时离原点最远B.t = 1s时离原点最远C.t = 1s时回到原点D.t = 2s时回到原点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把答案直接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7.一个钢球由某一高处自在下落,抵达空中的速度是40米/秒。
那么这个钢球下落时间为___________秒;钢球是从_________米高处落下的。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2020·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期中)如图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该质点在前4 s 内向东运动,则该质点( )A .在8~10 s 内始终向东运动B .在前8 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西C .在前8 s 内的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D .在4~1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24 m2.(2020·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高三月考)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长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长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A . 2112t t L a t t -⋅B . 2112t t L a t t +⋅C . 2121122t t t t L a t t --⋅-D .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3.(2020·上海高三二模)如图所示的一段圆弧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则物体的运动可能是( )A .匀加速直线运动B .匀减速直线运动C .变速直线运动D .圆周运动4.(2020·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一月考)某飞机起飞前在陆地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 末飞机速度变为40m/s ,则飞机在此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8m /sB .210m /sC .236m s /D .244m s /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运用公式0v v at =+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0v 、a 才可取正或负号B .在任何情况下,0a >表示加速运动,0a <表示减速运动C .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0a >表示加速运动,0a <表示做减速运动D .v 的方向总是与0v 的方向相同6.(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 =0时刻开始,x t 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0.5m/s 和-1s ,由此可知( )A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 27.(2020·乐山外国语学校高一单元测试)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从0t =开始,对原点的位移最大的时刻是( )A .1tB .2tC .3tD .4t8.(2020·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高二月考)下图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 、b 、c 三个物体的运动。
(长安一中2019高一检测)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时,振针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现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加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赫兹时,如果仍按频率为50赫兹的时间间隔打一次点计算,则测算出的某时刻速度数值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速度的值.(周期T与频率f 的关系:T=1/f)计时;0.02s ;大于
(包头一中2012高一检测)“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
A.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B.(s
6-s
1
)等于(s
2
-s
1
)的6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惠州市实验中学2012高一检测)⑴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6V或220V)的电源(填“交流”或“直流”);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6V或220V)的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⑵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
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 、B 、C、……4个
点进行研究,这4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图所示。
(1)由图可以知道,A 、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s
(注意小数点后应保留2位小数)
(2)可求出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注
意小数点后应保留2位小数)
⑴6V 交流 220V 交流⑵(1)0.10 (2)0.14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2012高一检测)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x1 =1.20cm, x 2 =1.60cm, x 3 =1.98cm, x 4 =2.38cm, x 5 =2.79cm, x 6 =3.18cm
(1)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除了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导线、小木块、长木板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2)根据纸带可判定物体做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
(3)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打点周期为________,图中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4)物体运动在B点的瞬时速度表达式为v B= (用题目所给符号表示),代入数据计算得v B= m/s(计算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采用“逐差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用题目所给符号表示),代入数据计算得a= m/s2
(1).交流电源刻度尺(2).匀加速(3)6V (4-6V)0.02s 0.1s (4)v B= 0.14m/s (5)a= 0.40 m/s2
(日照一中2012高一检测)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记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 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0 m/s, 4.00 m/s2。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2高一检测)(1)某同学要进行“测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的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交流电源
④直流电源⑤纸带⑥铁架台
⑦秒表⑧重物⑨刻度尺
(2)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
穿过打点计时器,,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
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有一段如右上图,纸带的哪端与重物相连?。
(填“左”或“右”)
(福建师大附中2012高一
检测)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
流电周期为0.02s.实验得到的纸
带如图所示,图中
A、B、C、D、E为所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现测得相邻计数点间距依次为:AB=16.10cm,BC=17.95cm,CD=19.81cm,DE=21.65cm.则:
(1)相邻计数点间隔的时间为_________s;
(2)所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cm;
(3)拖着纸带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4)计时器在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1)0.1 (2)0.1 (3)1.85 (4)1.7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2高一检测)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如图所示,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把它找出来。
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错误之处是使用了直流电源,应该使用低压交流
电源。
不妥之处是小车离打点计时器较远,应该让小车离开打
点计时器近一些,合理利用纸带的有效长度。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12高一检测)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单位:cm) 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C
.
(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12高一检测)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不能
..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B )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杭州市七校联考2012高一检测)甲、乙两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甲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如下实验步骤:
A.在桌面上放好长木板,在无滑轮的一端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将纸带固定的小车上,并使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B .用细线的一端拴住小车,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木板上的定滑轮挂上钩码,将小车放在
靠近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上。
C .用导线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到6V 直流电源上。
D .放开小车,合上电键,让小车运动后使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
E .打开电键,取下纸带,测量和分析纸带。
乙同学检查了甲同学拟定的实验步骤,发现有两处错误。
请你代乙同学纠正甲同学的错
误:
错误1: 。
错误2: 。
纠正错误后,两同学顺利得到了正确的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A 、B 、C 、D 、E 、F 、
G 是7个计数点,每相邻2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数据已标示在图上。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2;打点D 时刻小车的速度为 m/s ;打点G 时刻小车的速度为 m/s (以上三空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常熟中学2012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是电火
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
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
流”或“直流”)电源.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
如下:
A .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及时关
闭电火花计时器
B .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
插座
C .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打点计时器
D .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交流 (3分)CBDA
(无锡市洛社中学2012高一检测)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 B )
A.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 墨粉纸盘的大小
D. 纸带的长度
(单位: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