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地理七年级:图例与注记
- 格式:docx
- 大小:19.52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东(E)、西(W )、南(S )、北(N )。
①一般定向法 ②指向标定向 ③经纬网定向。
(1)一般地图判断方向。
规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步骤:①确定中心地点 ②对中心地点做出东西南北。
③判断中心地点与各点位置关系。
举例:A 在B 的什么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判断方向。
右图指向标: 规律: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N ) 方法: 指向标平移法。
步骤:① 确定中心地点②将指向标平移到中心地点,补全指向标。
③判断中心地点与各点的位置关系。
注意:指向标只能平移,不能旋转。
(3)经纬网判断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野外辨别方向:①指南针定向 ②太阳定向③北极星定向 ④植物定向(年轮、树枝的疏密程度) 2.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公式: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应用注意事项:①统一单位,图上距离常用厘米(cm )做单位,实地距离常用千米(km )做单位。
(1km=100000cm km →cm 加5个零) ②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③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
变型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数字式 线段式表 示 方 法文字式110 000 000 或1:10 000 000 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比例尺规律总结: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①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②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应用规律:大范围地区地图多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地图),小范围地区地图多用较大比例尺(如学校平面图)。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不同表示方式比例尺的比较方法:统一化成数字式再比较。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例: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等的数字。
2.熟记课本的各种图例和注记。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1.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月食、帆船远航、登高望远、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图片。
2.地球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3.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图片。
4.地球数据: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越地心的假想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交点。
北极:地球最北端。
南极:地球最南端。
3.两极方向:站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南方。
南极:站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二、经纬网1.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2.区分经线与纬线: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纬线相互平行。
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圈。
3.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以西为东经、以东为西经)。
4.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围成的经线圈。
判断东西半球:小小为东,大大为西①西经小于20°W、东经小于160°E为东半球;西经大于20°W、东经大于160°E为西半球。
②经度小于20°都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其他的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 ·上(湘教版)让我们走进地理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怎样学地理学会使用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开展地离考察身边的地理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千米²平均半径 6371千米赤道周长 4万千米地球仪经度、纬度、赤道、本初子午线、回归线、南极、北极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洋与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世界的地形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海陆变迁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世界的居民世界的人口人口数量与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的人口问题世界的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2000多种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世界的聚落聚落的形态城市和乡村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的气候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天气的特点-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合气温和降水气温:指空气的温度世界气温的分布主要降水类型:雨雪冰雹等世界降水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形状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茂密的热带雨林(板状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湿季多雨(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疏林草原(猴面包树)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全年高温,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气候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和大陆的西岸,全年炎热干燥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性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四季较分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 夏季高温炎热, 冬季气温比热带沙漠气候低稀树草原温带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湿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夏季炎热多对流雨、冬季寒冷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亚寒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寒带极地冰原气候寒带极地苔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类型的国家面积、人口、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织。
2.1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
2、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
3、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4、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能够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树立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
2.熟悉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学情分析:学生小学时学习过分数、比例尺,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有遗忘或不理解,多练习,随时巩固。
图例和注记的知识需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教学媒体:地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地图上的方向复习,回答问题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引入新课:提出疑问当我们拿着我们画的图时,可以看出到哪里去,应该往那里走,但是走多远呢?思考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第二周第一课时讲授新课: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分数来讲解比例尺,总结归纳比例尺的定义公式。
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通过分数的性质引申出比例尺的大小。
(分子不变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回忆,讨论,练习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
举例练习:利用不同的地图观察总结地图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
当图幅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如何测量距离计算比例尺,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也需要反复练习理解熟练计算换算反复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熟练掌握知识的应用总结归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分组讨论总结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多读图多熟悉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对比例尺有个整体、系统认识利用地图,熟悉识记主要常见的图例,以及应用方法. 利用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讲解当堂检测:利用书、填充图册检测阅读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结合地图,落实在图上,加深形象直观印象修改平面图用这节课学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修改平面图合作完成学生上节课已修改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平面图。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确认方位、天气变化)
地理与生产建设(农业生产因地制宜、乳品加工厂可靠近奶牛场、荷兰抽水风车)
地理与风土人情(种族与民族、语言与服饰、阿拉伯人传统服饰长袍与地理环境)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
需要记住的常用的图例(课本P10):
2、比例尺三种表示(P9):①数字式(1:100000)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米)③线段式 0 100米
3、方向
确定地图方向的方法:
①一般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野外定向:指南针定向(指南)、北极星定向(指北)、太阳定向(太阳东升西落)
4、两点方向判断技巧
①首先确定中心点(如A 在B 的什么方向,就选择B 为中心点) ②在中心点上画出十字方向标
③连线,读出方向
5、
6、比例尺口诀
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如:世界地图) 分子为1,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如:学校地图)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又回到)大西洋。
地球大小:地球表面及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
初一上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1.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1)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地图上箭头指向为北方③经纬网法:经线南北,纬线东西(2)图例和注记:各种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叫注记。
(3)比例尺:①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比例尺的分子、分母单位要统一)②比例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⑤画小范围,选大比例尺,内容详细;画大范围,选小比例尺,内容简略。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3.经纬线的划分①纬线:赤道以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指示东西方向,以赤道为界限,北增北纬(N),南增南纬(S),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的弧线,每条经线均相等(约为赤道的一半,约2万千米。
),指示南北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增大,各为180°,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5.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6.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地图一、地图1.地图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2.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N)下南(S),左西(W)右东(E)”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①1:1000和②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_____,较小比例尺是_______。
②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P10练习:1.火车站位于学校方向,火车站和学校之间的实地距离米。
2.读图回答问题(1)在甲、乙、丙三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它表示的范围比其他两幅,但表示的内容要些。
(2)在乙图中,可以看出杭州位于上海的方向,上海位于苏州的方向。
3.当你到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你应选择()A.世界气候图B.世界政区图C.中国地形图D.城市旅游交通图二、世界的地形1.五种地形类型: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2.地形高度的表示方法: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200米以下),地面平坦广阔;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不大,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丘陵:海拔不高(500米以下),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湘教版)一、地图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判别方向: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1)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2)表示意义: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4.图例和注记:(1)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地图上的文字说明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等的数字,叫做注记。
5.地图的分类:地图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另外,还有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等。
6.等高线地形图:(1)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2)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地形类型:等高线闭合且由外向里升高表示;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顶;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山脊;等高线重叠的部分表示陡崖。
二、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经纬线特点:(1)形状:纬线是圆圈,经线是半圆。
(2)长度:纬线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3)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4.南北纬和东西经的判断:(1)向北度数增大的是北纬(N),向南度数增大的是南纬(S)(纬度范围)0°~90°。
(2)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E),向西度数增大的是西经(W)(经度范围0°~180°)。
(3)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位置。
5.半球的判断: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自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地球与地图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30°——60° 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运动: A自转与公转的比较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 ,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用来抵挡风沙,反射阳光。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5、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6、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7、比例尺的三种方式: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 10千米8、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9、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表示内容中国地图小大略北京市地图大小详10__较大____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较小___的比例尺。
11、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④大海归航,先看到桅杆⑤登高望远。
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5、课本P19图2-7地球仪图片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极:90°N;南极:90°S6、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7、纬线特点:形状—圆(两极除外);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8、纬度:赤道的度数是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向北、向南各有90°。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笔记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形状。
- 地球可不是方方正正的哦,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就像一个有点被压扁的皮球,不过这个“扁”和“鼓”的差别非常小呢。
- 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有趣啦。
古代人觉得大地是平的,后来有了很多证据才发现地球是个球体。
比如麦哲伦环球航行,他的船队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最后又回到了原点,这就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呀。
还有海边看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也是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 大小。
-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这个数字可一定要记住哦。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这就像给地球系了一条超级长的腰带。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想象一下,这是一个超级大的“家”,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家”里呢。
(二)地球仪。
1. 经纬线。
- 纬线。
- 纬线就像地球仪上的腰带一样,是横着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从赤道往两极,纬线越来越短,到了两极就缩成一个点啦。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就像你沿着腰带走,是在东西方向上移动哦。
- 低纬度地区是0° - 30°,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比较炎热,像热带地区就在这个范围内。
中纬度地区是30° - 60°,这里的气候就比较多样啦,有温带的四季分明。
高纬度地区是60° - 90°,那可是非常寒冷的地方,有极地气候呢。
- 经线。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它们指示南北方向。
就像地球仪上从北极到南极的一条条竖线。
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它可是划分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哦。
2. 经纬度。
- 纬度是用来表示纬线的度数的。
赤道是0°纬线,北纬是用“N”表示,南纬是用“S”表示。
比如说北京大约在北纬40°,这个纬度就决定了北京的一些气候特点和地理位置的大致情况。
- 经度是用来表示经线的度数的。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地图是一种用来表现地球表面地理信息的图形化工具。
它由三个重要的要素组成: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和注记。
方向是指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一般有三种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法,即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以及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有关系,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解释。
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的文字解释,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点有很多证据。
例如,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此外,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大小可以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
平均半径是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是一种用来模拟地球表面的球体,它由经线、纬线和经线圈组成。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On a globe。
XXX to the lines of XXX-South n。
and all meridians are of equal length.XXX of latitude: XXX opposing meridians (the sum of their degrees equals 180°。
with opposite East-West ns)。
Any meridian circle can divide the Earth into East and West hemispheres.Longitude and latitude: Longitude is divided by the Prime Meridian (0°) into East and West。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上方向的确定: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线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三种表示方式。
4、在图幅相等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5、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3、地轴是指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级。
北极(90°N)表示地球的最北端,南极(90°S)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4、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0°)。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5、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6、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20°W,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7、全球海洋(71%)和陆地(29%)的面积比例大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8、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