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分类与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4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期末总复习练习题一、基础题1、请你将下列物品按照用途进行分类:物品:铅笔、橡皮、书包、苹果、香蕉、尺子、帽子、足球分类一(学习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二(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三(体育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四(穿戴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将下列数字按照大小进行分类:数字:12, 5, 9, 2, 7, 1, 10, 3大于5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于5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应用题1、小明家有一些玩具,其中有红色的汽车、蓝色的卡车、黄色的飞机和绿色的火车。
请你帮助小明将这些玩具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列出每种颜色下有多少个玩具。
2、小红有一些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橙子和梨。
她想要按照水果的种类进行整理,但是忘记了每种水果的数量。
请你帮助小红数一数每种水果有多少个,并记录下来。
三、判断题1.将物品按照大小进行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
()2.将数字按照奇数和偶数进行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
()3.将动物按照是否能飞进行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
()四、综合题1、请你将下面的动物按照它们的生活环境进行分类:动物:鱼、狗、鸟、猫、老虎、海豚、兔子、企鹅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水中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按照以下要求,对下面的数字进行分类,并写出每类数字的总和:数字:10, 15, 5, 20, 25, 12, 8, 30(1)个位数是0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是_____(2)大于20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是_____五、附加题1.请你将以下形状按照它们是否有角进行分类,并分别写出它们的数量: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五边形有角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是_____没有角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是_____。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总复习》教案精品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总复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对常见图形的认识,学会找规律,以及进行分类与整理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认识,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图形,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规律和分类整理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和命名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图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找出图形的规律,并进行分类与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图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找出图形的规律,并进行分类与整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图形的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形的卡片、实物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或者实物,用于自主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讲一个关于图形王国的有趣故事,让学生跟随故事的主人公一起探索图形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四:图形、分类与整理一、数一数,填一填(共12分)1.(2022一下·)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答案】3;1;5;4;4;3【考点】平面图形的分类及识别,立体图形的分类及识别【解析】【解答】3个,1个,5个,4个,4个,3 个。
故答案为:3;1;5;4;4;3。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识别,根据图形的特征,按顺序数出每种图形的个数:正方形的特征是对边平行,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圆柱的特征: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将圆柱放倒,可以滚动;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二、拼一拼,选一选2.(2022一下·)A. B. C. D.【答案】C【考点】平面图形的切拼【解析】【解答】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图可知,已知一个直角梯形,要求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差一个直角三角形,据此选择。
3.(2022一下·)A. B. C. D.【答案】 D【考点】平面图形的切拼【解析】【解答】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图可知,已知图形还差一个半圆,即可拼成一个正方形,据此选择。
三、分一分4.(2022一下·)分一分(怎么分,写出图下面的编号就行)可以这样分:________也可以这样分:________【答案】①⑤、②⑥⑦、③④;①③⑥、②④⑤⑦【考点】平面图形的分类及识别【解析】【解答】可以这样分:①⑤、②⑥⑦、③④ ;也可以这样分:①③⑥、②④⑤⑦ 。
故答案为:①⑤、②⑥⑦、③④ ;①③⑥、②④⑤⑦ 。
【分析】观察图可知,可以按形状分成三类: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也可以按颜色分成两类:阴影和空白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沟通。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一下数学知识点汇总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角是直直的。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有一对边是斜斜的,角不是直直的。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角是直直的。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2)常见拼组:①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 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3】分一分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或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一个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或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或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七巧板七巧板是由(7)个平面图形组成,其中有(3)种平面图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
里面有两个相同的大三角形和两个相同的小三角形,七巧板中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方法:①想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先算:10-9=1则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13-4= 13-5= 12-4= 10-4=三、分类与整理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分类卡片形状数量水果种类数量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最好是十个十个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概念;2. 能够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归类和整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2.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整理。
四、教学难点:1. 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归类和整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物品;2. 学生课桌上准备白纸和铅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提前将不同类别的物品准备好,并将其分别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
然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观察物品,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 讲解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规律和特征,然后解释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将物品分类和整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方法。
3. 实践练习(15分钟)学生将教室中已经放置好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物品的特征,并帮助学生确定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分类和整理的图表,并标注好每一类的特征。
4. 讨论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整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总结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并运用方法对物品进行归类和整理。
教师通过观察物品的特征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示范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在讨论总结环节,教师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了分类和整理的要点。
整节课下来,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我还会加强课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