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山区学校风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0.26 KB
- 文档页数:2
一起风疹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91-01【摘要】目的查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来源,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早扑灭疫情。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对病例采集血清进行麻疹及风疹igm抗体的检测。
结果 2011年4月25日出现首例出疹病例,疫情历时35天,共发生病例102例,罹患率为7.09%(102/1438)。
疫情波及全校92.86%的班(26/28),均为学生发病,无出现教师患病。
在10份患病学生的血清标本中有6份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
结论此事件为一起风疹疫情的暴发。
【关键词】风疹;暴发;流行病学2011年4月25日至5月30日,佛冈县高岗中学发生一起群体性以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症状为主,部分伴有咳嗽、低热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症状的事件,共发生病例102例,经采血样检测确定为风疹暴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2011年4月25日以后学校内凡出现全身红疹的师生。
(2)临床诊断病例:有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者。
(3)确诊病例:有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有流行病学关联者;又或者是抽血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1.2 流行病学调查: 使用风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搜索到的所有疑似病例的患者逐一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等;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采集症状典型病例的血清,立即送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学的检测。
1.3 实验室检测: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首先考虑是麻疹和风疹,于是,对10份症状典型病例的血清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的检测。
检测方法按ws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和ws297-2008风疹诊断标准进行。
一起农村学校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高兴华;郑国庆;张瑞安;张玉军【期刊名称】《河南预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18)4【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风疹防治工作。
方法对爆发调查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风疹IgM抗体。
结果2006年3月16日至4月8日,通许县大岗李乡阳光学校发生风疹爆发,疫情持续24天,平均潜伏期为8.33天,累计报告病例63例,罹患率为9.74%,均为在校学生。
所有病例都有发热出疹症状,其中伴咳嗽45例,占总病例的71.43%(45/63),伴卡他性鼻炎17例,占总病例的26.98%(17/63),伴结膜炎56例,占总病例的88.89%(56/63)。
男女性别比为1.73:1,病例主要分布于6岁~9岁,罹患率为18.69%。
采集部分病例血清标本20份,麻疹IgM抗体全部为阴性,检测风疹IgM抗体10份,阳性8份,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80.00%(8/10)。
通过采取隔离传染源及风疹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结论风疹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本次爆发的根本原因。
疫情报告不及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造成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
【总页数】3页(P291-293)【关键词】风疹;爆发;流行病学调查【作者】高兴华;郑国庆;张瑞安;张玉军【作者单位】通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1.2【相关文献】1.一起农村学校风疹爆发调查 [J], 帅志红;李新荣2.一起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J], 王敏;李心伟;张玮玲3.一起学龄儿童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J], 许青;徐爱强;宋立志;肖作奎;张丽;王常银;王同展;李漫时4.一起学校风疹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徐鞍强5.一起农村幼儿园小学麻疹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张选民;金耀申;李劲松;李一航;黄银娟;韩梅;薛淑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起学校风疹爆发的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r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2-012011年4月21日至5月2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三小发生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爆发,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风疹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疑似风疹病例材料来源于县疾控中心流调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内容按照《甘肃省麻疹监测方案》中的《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填写。
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风疹(ws297-2008)诊断标准进行,血清标本送陇南市疾控中心用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及风疹igm特异性抗体。
2 结果2.1 基本情况该小学共有六个年级,24个班级,共有学生1356名,其中男生682名,女士674名,共发病24例,罹患率为1.77%。
2.2 分布特征2.2.1 时间分布首例病例出现于 4月21日,发病高峰集中在 4月23 ~29日,共发病21例,占发病总数的87.5%。
5月2日出现最后1例,疫情持续12d,共发病24例。
2.2.2 班级分布病例分布于学前班和一至六年级的 9个班中。
以首发病例出现的六(三)班相对集中,罹患率为12.5%(7/56),其他班级呈散在发病。
2.2.3 年龄、性别分布及免疫史发病年龄在5~13 岁之间,以10~12岁发病为多。
男生罹患率为1.32%(9/682),女生罹患率为2.23%(15/674),男女罹患率有显著性差异(x?=15.86, p<0.005)。
发病的24例中除1例外其余均未接种过含风疹成分的疫苗,但均接种过麻疹疫苗。
2.3 临床表现本次发病的24例中除3例出疹前无自觉症状外,其余21例在发病前1~2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16例,中度发热5例。
发病以面部、躯干和四肢突然出现的淡红色细点状斑丘疹为主要特点,手掌和足底无。
风疹的流行病学介绍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其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
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病人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二)传播途径
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
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特别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家庭成员,或引起婴儿室中传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胎儿被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风疹。
(三)易感人群
本病一般多见于5~9岁的儿童,上海1993年春夏风疹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451.57/10万其中10~14岁最高,次之为5~9岁。
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
我国自80年代后期至今有多处地方流行。
近年用血凝抑制抗体检测法测风疹抗体,杭州报告小儿和成人中抗体阳性率为98%,21岁以上女性100%;上海育龄妇妇女中为97.5%,北京为99.28%.世界各地抗体情况不一致。
6个月以下小儿因母体来的被动免疫故很少患病。
一次患病后大多有持久免疫。
风疹较多见于冬春近年来春夏发病
较多,可在幼儿园、学校、军队中流行。
8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均有较大的流行。
英国1978~1979年流行高峰时孕妇流产也最多,对该次流行中分娩的婴儿较长期随访,发现有些症状于生后2~3年时才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