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常用降糖成分功能研究(论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9
辅助降糖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多伴有并发症,但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WHO最近发表报告指出,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美国著名糖尿病专家很早就把它比作是驾驭一辆三匹马的战车,精辟地提出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和运动治疗的综合治疗原则。
我国学者又提出控制糖尿病的五套马车治疗原则,知识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就应该是这套车的驾辕之马,可见其重要性。
对糖尿病人有保健作用的食物资源,按照降血糖功能因子的不同有,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糖醇类,水溶性膳食纤维类,硫醚类等有助于降血糖的物质资源,以期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的同时能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有所帮助。
1.含有各种降血糖功能因子的食品所谓降血糖功能因子,是指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改善其症状的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发现的降血糖活性成分有黄酮类,糖醇类,皂苷类,膳食纤维类(水溶性),多糖类,硫醚类,糖醇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此外,还有生物碱,香豆精,甾体,多酚等。
1.1主要含黄酮类功能因子的食品目前,研究较多的为植物黄酮类物质,但近年也有动物黄酮类物质.黄酮类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机理比较复杂,观点不一,包括抗氧化,抑制a-糖苷酶,拟胰岛素作用,抗炎,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蛋白糖基化等。
1.1.1苦荞麦又称鞑靼荞麦,主要成分为芦丁,儿茶素等黄酮类,还含有苦荞多酮,膳食纤维,皮素,桑色素,三价铬,植物甾醇等.主要生理功能:①调节血糖.主要是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PMP)的功效。
②调节血脂.阻碍白血病细胞增殖,抗癌,防止大脑老化及老年痴呆症和抑制黑色素形成以达到美容等功效.目前,开发的功能食品有苦荞面条,苦荞保健茶等。
1.1.2蜂胶蜂胶,可调节血糖,本身为广谱抗菌素,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使患者三多一少症状逐步改善,可能是黄酮类,萜烯类,苷类以及Ca,Mg,K,P,Zn等协同作用的结果.还可调节血脂,辅助抑制肿瘤,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美容等.蜂胶的安全性较高.但要注意蜂胶制备过程中铅污染,故婴儿和孕妇不宜。
对具有降血糖功能的保健食品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1-13T02:08:28.85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6期作者:张永卓[导读]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降血糖之类的健康食品成了人们的首选营养品。
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对我国保健品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
首先,我国糖尿病患者增长速度迅速,但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却相当滞后。
西方国家的降糖保健食品已发展成为重要新兴产业。
张永卓临沂大学 276002一、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降血糖之类的健康食品成了人们的首选营养品。
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对我国保健品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
首先,我国糖尿病患者增长速度迅速,但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却相当滞后。
西方国家的降糖保健食品已发展成为重要新兴产业。
美国每年降糖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高达25亿~30亿美元,品种达上百种之多。
日本糖尿病发病率已接近4%,其相应的降糖保健食品产业也发展较迅速,其中降血糖/减肥保健食品约占1/2份额。
然而,我国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
虽然患病人群庞大,但保健意识相对国外来说较薄弱;可利用的资源多,但真正开发成降糖保健品的不多。
在已获批的保健食品中,调节血糖的有241种,仅占保健食品的4.2%,而且降糖类保健品无强势品牌。
此外,我国保健食品开发存在市场大,但企业小、质量差、产品寿命短等问题,有的刚刚上市就停产。
而且开发商大都作虚假宣传,任意夸大效果,产品价格定位也较高,这大大限制了我国保健品行业的正常发展。
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2018-2025年中国辅助降血糖保健品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我国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数量将继续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我国辅助降血糖保健品市场渗透率将逐年增长。
《2018~2025年中国辅助降血糖保健品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在多年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辅助降血糖保健品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中草药化合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糖尿病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慢性代谢病。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人,因此,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中草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研究表明中草药提取物和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本文就中草药化合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一、中草药化合物的降血糖作用1、黄芪素黄芪是中国常见的传统药材,其主要化合物为黄芪素。
黄芪素能够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此外,黄芪素也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肝脏和肾脏损伤,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2、鱼腥草素鱼腥草素是一种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鱼腥草中。
研究表明,鱼腥草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抑制肠道中的葡萄糖吸收和肝糖原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鱼腥草素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氧化应激的作用。
3、丹参素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素。
研究表明,丹参素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可以提高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敏感性,从而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此外,丹参素还具有保护肝脏和肾脏的作用。
二、中草药化合物降血糖的机制1、调节胰岛素分泌中草药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黄芪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中草药化合物还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例如,丹参素可以促进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
3、抑制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吸收中草药化合物还可以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肠道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例如,鱼腥草素可以抑制肠道中的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草药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和肾脏损害,从而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三、结论中草药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且作用机制多样,包括调节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吸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等。
常用中药降糖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09-12-16T09:17:08.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7期供稿作者:徐俊[导读] 综述近年来中药中降糖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徐俊(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50000)【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043-02【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中降糖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中药里有大量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不良反应较少的天然化合物。
结论中药在预防及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及广阔发展前景,应重视其临床应用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近年来,糖尿病(DM)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对此,中医药以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下的丰富医疗经验在糖尿病(消渴病)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药来源广泛、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有着化学药所不可代替的综合优势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索。
近年来,中药单体成分抗糖尿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多糖、生物碱、皂苷、黄酮、萜类。
现将常用中药降糖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如下概述。
1 多糖类1.1 人参多糖人参多糖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其降糖作用可能与其增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以及反应呼吸链中段和末端活性状态的二个重要呼吸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加速糖的有氧代谢过程有关[1]。
1.2 黄芪多糖经动物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调节血糖、保护心脏保护肾脏和预防1型糖尿病的作用[2]。
通过改善1型DM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保护再生β细胞免受损伤,从而增加胰腺B细胞总质量[3]。
1.3 山药多糖山药多糖可明显降低DM大鼠血糖,升高C肽值,证明山药多糖对DM的治疗作用与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4]。
保健品常用降糖成分功能研究市面上的糖尿病保健产品良莠不齐,让糖友们无所适从。
功效必以成分为基础,本文将改善糖尿病的常见成分列举出来,并注明与之对应的主要功效。
希望能为糖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科普知识:醛糖还原酶是糖尿病并发症(DCC)的首要危险因素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
当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时,它并不激活,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此时葡萄糖很少转化为山梨醇。
在高血糖状况下(如糖尿病),磷酸己糖激酶被饱和,这时醛糖还原酶激活,促使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
然而,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的活力并未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山梨醇转化为果糖的效率没有提高。
山梨醇本身由于极性强不易通过细胞膜,最终在细胞内形成蓄积。
蓄积的山梨醇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并使细胞中Na+-K+-ATP酶活性下降,造成肌醇丧失,导致细胞代谢与功能的损害。
由于眼睛和神经细胞等组织内醛糖还原酶的含量较高,糖尿病病人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使这一通路很容易被打开,造成对这些组织的病理损害,如糖尿病、白内障、神经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糖尿病并发症(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DCC)。
以下参考文献均来自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如遇网址链接问题,请直接进入学术文献总库检索文献题目,即可查验文献结论部分。
三多易平调节血糖、促进胰岛细胞β细胞自愈、增加细胞β细胞数量,抑制醛糖还原酶、调节脂代谢紊乱,起到改善糖尿病作用,对糖尿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的效果最佳。
当然,DCC的发展还与糖基化终末反应、蛋白激酶C、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不过这三种DCC的致病因素可用一般药物和保健品控制,而抑制醛糖还原酶的化学药品有极大副作用,根本无法长期使用。
研究者在动植物寻找天然替代品时,发现蚕蛹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显著能力。
第一部分,生物降糖产品三多易平天然成分说明三多易平的天然成分包括:蚕素、蚕蛹黄酮、蚕蛹油,具有恢复胰腺功能、抑制糖尿病并发症、调节脂代谢紊乱。
天然药物中降血糖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查询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概况和总结后,综述了近十年天然药物中降血糖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的降血糖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生物碱、多糖、皂甙、萜类、不饱和脂肪酸等等。
标签:天然药物降血糖作用有效成分药理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DM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降糖药物通常包括口服西药、胰岛素注射液和中成药。
临床验证,西药和胰岛素注射液虽短期降糖作用明显,但治疗毒副作用大,容易导致低血糖,而且价格昂贵。
因此, 从天然药物中去筛选和研究有效、安全、方便使用的降糖药物,已为世界各国医药工作者所瞩目。
目前从天然药物中发现的降糖成分有黄酮、生物碱、多糖、皂甙、萜类、不饱和脂肪酸等等。
本文将近十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植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按化学结构分类进行综述。
1多糖类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 中提取得到2种多糖,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7×105和1.83×105。
以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为对象,对黑木耳多糖的降血糖功能进行研究, 使用剂量为100,200,400mg/kg。
结果表明: 当质量分数在200mg/kg以上时,黑木耳多糖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且黑木耳多糖能够增加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其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值没有影响。
其作用机理可能为减弱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或改善受损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使血糖降低[1]。
用当归多糖(angelicapolysaccharide, AP) 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wister大鼠腹腔注射给药(20, 60, 200mg/kgAP),连续28天,结果显示,AP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且给药4周时AP高剂量组的降糖效果与阳性药物对照物(二甲双胍)相当;AP给药2周后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相当,然而给药各组的胰岛素水平在实验前后没有统计学变化。
保健品常用降糖成分功能研究市面上的糖尿病保健产品良莠不齐,让糖友们无所适从。
功效必以成分为基础,本文将改善糖尿病的常见成分列举出来,并注明与之对应的主要功效。
希望能为糖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科普知识:醛糖还原酶是糖尿病并发症(DCC)的首要危险因素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
当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时,它并不激活,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此时葡萄糖很少转化为山梨醇。
在高血糖状况下(如糖尿病),磷酸己糖激酶被饱和,这时醛糖还原酶激活,促使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
然而,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的活力并未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山梨醇转化为果糖的效率没有提高。
山梨醇本身由于极性强不易通过细胞膜,最终在细胞内形成蓄积。
蓄积的山梨醇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并使细胞中Na+-K+-ATP酶活性下降,造成肌醇丧失,导致细胞代谢与功能的损害。
由于眼睛和神经细胞等组织内醛糖还原酶的含量较高,糖尿病病人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使这一通路很容易被打开,造成对这些组织的病理损害,如糖尿病、白内障、神经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糖尿病并发症(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DCC)。
以下参考文献均来自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如遇网址链接问题,请直接进入学术文献总库检索文献题目,即可查验文献结论部分。
三多易平调节血糖、促进胰岛细胞β细胞自愈、增加细胞β细胞数量,抑制醛糖还原酶、调节脂代谢紊乱,起到改善糖尿病作用,对糖尿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的效果最佳。
当然,DCC的发展还与糖基化终末反应、蛋白激酶C、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不过这三种DCC的致病因素可用一般药物和保健品控制,而抑制醛糖还原酶的化学药品有极大副作用,根本无法长期使用。
研究者在动植物寻找天然替代品时,发现蚕蛹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显著能力。
第一部分,生物降糖产品三多易平天然成分说明三多易平的天然成分包括:蚕素、蚕蛹黄酮、蚕蛹油,具有恢复胰腺功能、抑制糖尿病并发症、调节脂代谢紊乱。
学术论文第一部分一、蚕蛹含有蚕素(IGFs)的学术论文:《家蚕蛹粉对高血糖动物模型的降血糖作用及试食试验》论文摘要:1990年美国《科学》杂志上石崎的论文表明,存在于家蚕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由脑分泌的:PITH (脑素)是蛋白质多肽.又称为蚕素,它与人类、哺乳动物的胰岛素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族(IGFs)结构上相似,功能上相同,称为昆虫胰岛素。
二、蚕素(IGFs)保护胰岛细胞,恢复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学术论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高糖条件下对大鼠胰岛功能及凋亡影响的研究》论文摘要: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高糖条件下对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对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结论:IGF-1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并有抵抗细胞凋亡作用,这种功能可能与诱导抗凋亡因子Bcl-2高表达有关系。
学术论文第二部分一、测定蚕蛹黄酮含量的学术论文:《家蚕蚕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测定》论文摘要:为推进家蚕蛹体的药用开发,研究家蚕蛹体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
将蛹体用研钵研碎,选用80%乙醇溶剂在60℃下抽提4 h,1次即可,可有效提取家蚕蛹体黄酮类化合物;以1%AlCl3显色在TU-1800SPC紫外光分光光度计420 nm波长下比色,可测定出家蚕蛹体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家蚕蛹体含黄酮类化合物,其质量比达到0.362 mg·g-1左右。
二、蚕蛹黄酮抑制醛糖还原酶的学术论文:《家蚕体主要药用活性成份的研究》论文摘要:家蚕体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可促进胰岛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改善糖耐量,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从而产生降低血糖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醛糖还原酶,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
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DCC)首选药物的学术论文:《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摘要:该研究建立了糖尿病人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测定方法,该方法为判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情及评估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疗效提供了一项重要指标。
该研究指出,醛糖还原酶(AR)活性升高可促进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的发生,提议尽早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能有益于DCC患者的治疗。
四、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内源性NGF水平及生理功能的影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内源性NGF水平及生理功能的影响》论文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e neuropathy,DNP)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多数文献报道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并发DNP占30%一40%,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有所提高。
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改善DNP患者的生理功能,增加其NGF水平的作用机制将对DNP的临床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五、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
醛糖还原酶(AR)是多元醇通路中的限速酶,而多元醇通路是机体组织细胞葡萄糖代谢的重要途径。
多元醇通路中AR的激活与DR有着密切关系。
AR可通过减少一氧化氮(NO)的生成、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影响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信号传导及影响其他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活性等来促进DR的发生。
科普解释:醛糖还原酶(AR)通过减少一氧化氮、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加细胞损伤因素来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
醛糖还原酶(AR)是多元醇通路中的限速酶,会增加细胞内山梨醇的含量,而负责减少山梨醇的脱氢酶在高血糖环境中并未增加,导致细胞内积聚大量的山梨醇,最终破坏细胞。
由于眼睛和神经细胞等组织内醛糖还原酶的含量较高,糖尿病病人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使这一通路很容易被打开,造成对这些组织的病理损害,如糖尿病、白内障、神经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糖尿病并发症(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DCC)。
六、多元醇及肌醇代谢改变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多元醇及肌醇代谢改变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论文摘要:大血管中,高血搪的毒性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多元醇活性增加和肌醇含量下降,血管通透性改变等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血管壁中多元醇活性增强引起山梨醇和果糖在细胞内堆积,造成细胞渗透性肿胀和破坏。
山梨醇浓度增加直接或间接扰乱细胞内游离肌醇的利用。
肌醇的减少,使磷脂酰肌醇合成受限,胞膜上磷脂酰肌醇池更新出现障碍,同时膜上磷酸肌醇也减低,导致膜Na~+-K~+-ATP 酶活性减低。
在高血糖与醛糖还原酶的共同作用下,醛糖与醇糖均增多,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非解性糖化,加重动脉壁的硬化。
七、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其活性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其活性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摘要:结论醛糖还原酶(AR)的激活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学术论文第三部分一、蚕蛹油调节脂肪代谢紊乱的学术论文:《蚕蛹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载脂蛋白及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论文摘要:结果:给予蚕蛹油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ApoB和提高HDL-C、ApoAI、HL、LPL、LCAT水平。
二、蚕蛹油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的学术论文:《蚕蛹油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摘要:结果(1)蚕蛹油灌胃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症状有明显改善;血糖呈现逐渐下降趋势,GSP值亦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蚕蛹油高剂量组降糖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当。
(2)糖尿病模型组肝胰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GSH、T-AOC含量均显著降低;蚕蛹油治疗后可以提高肝胰组织中GSH、T-AOC含量,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蚕蛹油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血糖效果,并且能够提高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
蜂胶主要成分:蜂胶黄铜(天然抗生素)作用机制:抗菌消炎主要功效:改善糖尿病感染类并发症,如肺炎、肾炎、肠胃炎、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辅助降血糖。
参考文献:1、《蜂胶在炎症模型中的抑制作用》2、《蜂胶对食品致病菌抑菌作用研究》第二部分,“植物胰岛素”降糖产品苦瓜主要成分:“苦瓜植物胰岛素”的苦瓜降糖多肽-P ( P-polypeptide ),作用机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
主要功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辅助降血糖。
注意事项:因苦瓜水提物减少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所以体质瘦弱,脾胃虚寒的糖友勿用。
参考文献:《苦瓜降糖多肽-P的分离纯化及降糖机理研究》《苦瓜伤流液降血糖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苦瓜水提取物降血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桑叶主要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桑叶多糖、桑叶黄酮作用机制:抑制α-蔗糖酶,减缓肠道吸收糖分;维持胰岛的结构完整,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主要功效:降低餐后血糖,辅助降血糖。
参考文献:《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α-蔗糖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桑叶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研究》《桑叶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银杏叶主要成分:银杏叶提取物(含银杏叶多糖、银杏叶黄酮)作用机制:抑制α-蔗糖酶,减缓肠道吸收糖分主要功效:降低餐后血糖、减缓体重下降趋势、糖尿病冠心病、辅助降血糖、参考文献:《银杏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降血糖作用机制》《银杏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和降血糖功效研究》《银杏黄酮苷治疗冠心病53例》第三部分、菌类降糖产品虫草主要成分:虫草素(3’-脱氧腺苷)、虫草多糖、类胡萝卜素、虫草黄酮作用机制:虫草素是核苷类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虫草多糖可改善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降低血清胰岛素、TG、TC、游离脂肪酸水平。
主要功效:改善糖尿病肺炎、减轻胰岛素抵抗、辅助降血糖参考文献:《虫草素的研究应用进展》《人工虫草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桦褐孔菌主要成分:桦褐孔菌总三萜、黄酮、多酚类化合物。
作用机制:增强葡萄糖激酶的表达,进而加强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主要功效:增强糖代谢、辅助降血糖。
参考文献:《桦褐孔菌影响糖尿病豚鼠糖代谢机理的实验研究》猴头菇主要成分:猴头菇多糖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血栓形成。
主要功效:预防血栓形成、辅助降血糖。
参考文献:《猴头菇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猴头多糖和蛋白多糖对实验性血栓的抑制作用》灵芝孢子粉主要成分:灵芝多糖、灵芝三萜作用机制:显著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修复胰岛β细胞,增加葡萄糖激酶的活性,提高免疫细胞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