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 格式:pptx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35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案一:《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能背诵《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
2. 学会感受和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背诵《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
2. 学生能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
3. 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 通过简单的语言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听力和语言感觉,例:传声球游戏,每个学生朗读一句诗句,通过传声球的方式进行。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古诗三首》。
再请学生跟读一遍。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猜猜这三首古诗可能讲的是什么。
三、展开新课(30分钟)1. 教师放上《登鹳雀楼》,并让学生逐句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并感受其中的美。
2. 分组讨论《登鹳雀楼》中的关键词,进行个人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并汇报。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让学生对古诗中的关键词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教师放上《静夜思》,并让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宁静和美。
5. 教师放上《七绝·长恨歌》,并让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悲愤和豪情。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以最好的朗读效果朗读《古诗三首》。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效果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课学到的知识要点,并展示课件,让学生回顾所学。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背诵和欣赏古诗。
六、课后作业(2分钟)1. 背诵《古诗三首》。
2. 欣赏和记忆一篇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准备分享。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背诵多首古诗,并在课后可以进行朗诵比赛。
2.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组古诗,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古诗,学生可以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学生可以提升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增强语感。
同时,通过对古诗的欣赏,学生可以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提升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对古诗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我会提问:“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最喜欢的是哪一首?”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进而更好地展开教学。
2. 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我会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我会指名几位学生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尝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深入理解接下来,我会逐首讲解古诗的意思和内涵。
《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的思乡之情;《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豪情壮志;《望庐山瀑布》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的场景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3)诵读欣赏在理解了古诗的大意和内涵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欣赏。
我会播放配乐朗诵音频,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