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史6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0.88 MB
- 文档页数:60
中国大学教学 2005年第10期18中国大学百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 陈平原家都知道,学校和时装相反,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老越好,可以说,一般而言,老大学,一个800年的大学,比一个18年的大学,一般来说都要强。
不否认有的大学江河日下,也不否认有的异军突起,但总的来说,大学的年龄和它的声望是成正比的。
可按照中国人的观念来定,也许我们中国大学不是百年,而是千年。
我今天晚上想从这个地方开端,就是说中国大学是百年,还是千年?两种大学史的叙述背后隐含了我们对大学的想象,什么是大学?大学应该怎么办?一百多年的中国大学之路,走得顺还是不顺?我先讲第一个问题,关于两种大学史。
外国人写中国大学史,一般来说都从西学东渐说起,这样一来,肯定是百年上下;可是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叙事,那就是中国大学不是百年,是四千年。
我读过很多中国教育家、教育史家写的关于中国大学的著作,大体上是后面这个叙述思路。
其中很有名的教育史专家毛礼锐先生,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写序,特别强调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高等教育居于世界教育史上的领先地位,而且批评别人把创立于11世纪末、有12 000学生的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学。
毛先生认为,这样说是不对的,中国大学应该从殷周算起,最少也应该从战国算起,再退一万步吧,也必须从汉武帝设立太学算起,那么,中国是公元前124年便无可置疑地有了正式的大学。
这是毛礼锐先生作为教育史家的思路。
我们这么说,我承认西周时中国确实有高等教育,从西周到现在,确实有很长的历史。
但是这样一来,假如这么叙述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大学”概念可能瓦解。
为什么呢,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都有属于自己的高等教育,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事业,都有高等、中等、低等之分,那这样以后,大学岂不成了一个伪问题?同样是高等教育,办学宗旨,教学体制,组织结构,以至发展方向,其实是不一样的。
,一般从中世纪说起,最多在精神university ,也不好意思把它追到西周。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迁的历程一、文化革命时期的高等教育文化大革命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大学和学院被关闭,教育体制遭到摧毁。
文化大革命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大量教师和学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这段历史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影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7年,高考恢复,为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得高等教育得以快速扩张。
1999年,教育部提出了“211工程”,将部分重点高校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高等教育自主招生改革,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同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三、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型。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持续增加。
同时,高等教育质量和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学科涌现出来。
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
中国大学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提高国际化水平。
同时,高等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高等教育的挑战和问题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线城市的高校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校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是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再者是高等教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些学校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另外,高等教育的营销化问题也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