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与交际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填空题1.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 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 和(价值取向)。
6.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初三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根据课文默写。
(8分)①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②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⑤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⑥,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其中“,”两句以花喻雪,新奇传神,成为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分)①shè级②nì烦③万hè藏云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 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 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 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 为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教师口语(原)y 过程性评测判断题:14道,每道2分,总分281.根据除阻后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塞音、塞擦音这两类12个声母再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
正确错误2.发送气音p、t、k、q、z、ch,纸片有明显振动。
正确错误3.z是浊音声母。
正确错误4.“巴结”是必读轻声词。
正确错误5.普通话的声母只有z、c、s是舌尖前音。
正确错误6.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
正确错误7.韵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正确错误8.下面这些词的第一个上声音节都应该由降升调变为低降调(或称“半上”,只降不升),调值由214变为21,北方、沈阳、椅子、整体。
正确错误9.“i”是舌面、前、低、不圆唇音。
正确错误10.去声,教学上也称为第四声,调值为31。
正确错误11.舌尖前韵母发音时声带都不振动。
正确错误12.普通话21个声母中,除了4个是浊音声母外,其余17个都是清音声母。
正确错误13.舌位的降低或抬高同口腔的开合有关,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大。
正确错误14.舌尖前音z、c、s的发音部位是舌尖顶住或接近上齿背。
正确错误1.调类是指()的种类。
声调声音调号2.普通话的全降调用五度标记法表示调值是()。
5535214513.音变就是()的变化。
声母韵母声调语音4.翘舌音zh、ch、sh发音时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
上齿背下赤背硬腭前端上齿龈5.普通话声母里的唇齿音是()。
mfnp6.普通话的上声是降升调,调值为()。
5521435517.声调,是音节的()的变化形式,它同声母、韵母一样,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高低升降高低升降抑扬顿挫8.舌尖元音韵母-i(前)的发音部位与舌尖前音声母()相同。
j、q、xz、c、szh、ch、shg、k、h9.下面不是后鼻韵母的是()。
领零邻铃10.普通话的降升调用五度标记法表示调值是()。
55352145111.普通话声母里双唇送气音是()。
bpmf12.普通话的高平调用五度标记法表示调值是()。
对外汉语《二语习得》题库及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习得与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割裂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2、单选题:最早发现习得与学习存在区别的是语言学家()选项:A:乔姆斯基B:斯蒂芬?克拉申C:洪堡特D:斯韦恩答案: 【斯蒂芬?克拉申】3、多选题:关于习得与学习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可以用两个三角形表示;B:这两个三角形是倒置的;C:这两个三角形是部分交叠的;D: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叠的。
答案: 【可以用两个三角形表示;;这两个三角形是倒置的;;这两个三角形是部分交叠的;】成人完全可以做到和儿童一样习得外语。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判断题:儿童习得外语的能力总体上高于成人。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6、判断题:传统语言课堂收到的质疑越来越多,我们应该遵循习得规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7、判断题:最早获得的语言一定是最熟悉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一个在外国出生的华裔儿童,他最早接触的是汉语,成长过程中主要说英语,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他的母语是汉语;B: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C:他的第二语言是英语;D:他的母语是英语。
答案: 【他的母语是汉语;;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他的第二语言是英语;】9、多选题:一个在外国出生的华裔儿童,他成长过程中只接触和说英语,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他的母语是英语;B:他的第一语言是英语;C:他没有外语;D:他的外语是英语。
答案: 【他的母语是英语;;他的第一语言是英语;;他没有外语;】10、判断题:第一语言是语言学的概念,母语更多的牵涉到民族学问题。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11、判断题:语言学多是理论研究,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多是实验研究。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关于大脑和语言习得,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分别是()。
语言学概论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语言B. 文字C. 文学D. 历史答案:A2. 语音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语言的物理属性B. 语言的社会属性C. 语言的心理属性D. 语言的逻辑属性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语言的任意性特点?A. 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对象没有必然联系B. 语言符号的发音与意义之间有必然联系C. 语言符号的书写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 语言符号的发音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答案:B4. 语言的组合规则指的是什么?A. 语法B. 语义学C. 语用学D. 词汇学5. 语言的演变遵循什么原则?A. 经济原则B. 复杂原则C. 简单原则D. 随意原则答案:A6. 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与什么的关系?A. 社会B. 心理C. 个人D. 文化答案:A7. 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通常被认为是在什么年龄之前?A. 3岁B. 6岁C. 12岁D. 18岁答案:C8. 语言的交际功能包括哪些?A. 信息传递B. 情感表达C. 社会互动D. 所有以上答案:D9. 语言的层级结构包括哪些?B. 词汇层C. 句法层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是谁?A.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B. 诺姆·乔姆斯基C. 罗曼·雅各布森D. 列昂·布隆菲尔德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______和应用语言学。
答案:理论语言学2.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______。
答案:语素3. 语言的最小音位单位是______。
答案:音素4. 语言的最小语法单位是______。
答案:词5. 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是______。
答案:词义6. 语言的最小语用单位是______。
答案:话语7. 语言的最小交际单位是______。
答案:句子8. 语言的最小社会单位是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与测试最后一面的最后一题答案一、基础知识1. 读拼音写词语。
biān pào ɡuāi qiǎo piězuǐwán qiánɡjīxiè2.比较字形、字音组词语。
瀑() 镇() 腊() 虑()爆() 填() 蜡() 滤()胖() 绣() 挣() 肢()绊() 锈() 筝() 织()3.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
( )的笑容( ) 的生活( )的火光( )地涌向河岸悄悄地() 得意地()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身强力壮”的“强”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强”的解释有:①力量大(跟‘弱’相对)。
②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
③使用强力;强迫。
④使强大或强壮。
在“身强力壮”这个词语中应选第解释;在“强身之道”这个词语中应选第种解释。
(2)“出其不意”的“意”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意”的解释有:①意思。
②心愿;愿望。
③意料;料想。
在“出其不意”这个词语中应取第解释。
在“词不达意”这个词语中应取第解释5、从下列词语中选择3个各造一个句子。
专心致志无缘无故震耳欲聋张灯结彩恍然大悟闻所未闻造句:(1)造句:(2)造句:(3)二、积累与拓展1、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写出自己积累到的3个成语。
语心长美不收天海角司见惯精益精成语:2、默写古诗《石灰吟》。
3、学习了《为人民服务》你一定了解了文中不少相关的知识,请完成下列练习。
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地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的意思是:三、综合性学习在《难忘小学生活》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请完成下列练习。
1、请把自己对某位老师、某位同学的毕业赠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对老师的赠言:对同学的赠言:2、本次综合性学习使我懂得了四、阅读能力(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完成练习。
语言学替代测试题及答案1. 语言学中,“音位”指的是什么?A. 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B. 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C. 语言中最小的语法单位D. 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答案:B2. 请解释“词汇”和“词汇学”的区别。
答案:词汇是指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而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构成、发展、变化以及词义的学科。
3. 什么是“句法”?A. 研究语言中词与词之间关系的规则B. 研究语言中词的发音规则C. 研究语言中词的意义D. 研究语言中词的形态变化答案:A4. 语言学中的“转换生成语法”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B. 诺姆·乔姆斯基C. 爱德华·萨丕尔D. 罗曼·雅各布森答案:B5. 请简述“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语境、交际功能以及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理解。
6. 在语言学中,“方言”和“语言”有何区别?A. 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而语言是更广泛的交流系统B. 方言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一种方言C. 方言和语言是同义词D. 方言是书面语,而语言是口语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A. 语言与社会阶层的关系B.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C. 语言与年龄的关系D. 语言的发音规则答案:D8. “历史语言学”主要研究什么?A. 语言的历史演变B. 语言的地理分布C. 语言的词汇构成D. 语言的句法规则答案:A9. 请解释“语义学”中的“同义”和“反义”。
答案:同义是指两个或多个词在意义上相同或非常接近,而反义是指两个词在意义上相对或相反。
10. 在语言学中,“语料库”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语料库是语言学研究中用于分析语言数据的大型文本集合,它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语言模式的发现和语言变化的追踪。
被称为现代语言学的“圣经”的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2、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第一个标志是1984年9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
3、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4、1987年到现在是我国机器翻译研究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是以(译星一号)的问世为标志的。
5、国家规定从1998年起,9月的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发生关系的学科。
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它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说说《马氏文通》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地位。
答:《马氏文通》的作者是马建忠,出版时间是1898年,历史地位:是中国形成独立的语言学学科的标志。
为什么说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答:推广普通话不是禁绝和消灭方言。
因为我们要消除的是方言在语言交际中的隔阂,而不是消灭方言本身;方言有一定的交际价值;方言是普通话的重要营养;应该主张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结合。
4、为什么说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比“匡谬正俗”更重要?答: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就是及时积极地规范。
语言时刻在显现新的好的语言现象,这是语言生命力所在和调节功能所在的重要方面。
“匡谬正俗”是因为长期以来片面地受到语言是共时的、静态的语言观的影响,对新的好的语言现象没有予以重视,使得规范工作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比“匡谬正俗”更重要。
5、什么是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计算语言学指的是面向机器的,为了解决人与机器的交际问题的学科,是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研究和处理。
计算语言学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元语言的形式化;二是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具有工程性;四是注重语言研究的全局性和一般性。
一、论述题为什么说语言文字不搞纯而又纯?答:语言文字搞纯而又纯,就是过分强调规范,认为规范就是规则,就是划一,就是不要风格色彩,就是不要发展,而这与语言文字的本质是相违背的,因为语言是活的东西。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幼儿语言教育》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1、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对的理解和产生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2、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3、是由布伦姆和莱希提出来的儿童语言学习理论。
4、近年我国幼儿语言教育改革的趋向之一是强调儿童的培养。
5、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可分为和。
6、讲述活动往往有一定的。
7、游戏与活动的基本区别主要在于、和三方面的程度不同。
8、是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9、幼儿教师语言的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应当充满情感的色彩。
10、儿童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语言的发展现象通常被称为现象。
11、是由乌尔福克和伦奇提出来的语言学习理论。
12、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包括、和。
13、依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可分为、和情景表演讲述。
14、为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而专门设计的用游戏形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是。
15、完整语言教育观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16、教师语言的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能够诱发儿童思考并让他有所领悟。
17、语言的发展是幼儿的一个重要标志。
18、学前期是儿童语言获得的时期。
19、人类的交际形式有交际与交际两种。
20、对于幼儿来说语言既是使用的工具,更是的对象。
21、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积累的经验。
22、幼儿获得语言是幼儿历程中的里程碑。
23、听和说是得基础,是儿童入学后顺利过渡的必要条件。
24、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最早是于年发现的。
25、1874年国神经学家威尔尼克又发现另一个语言中枢。
26、幼儿言语表达的顺序性、完整性、逻辑性在岁时发展较快。
27、完整语言教育观的理论依据是。
28、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是指教育目标的组合构成。
29、选择教育内容时,应注意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0、语言教育活动的落脚点是。
31、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
32、教师语言的,是指教师的语言能够诱发儿童思考并让他有所领悟。
33、儿童在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表现主要在于儿童对语言结构的创造性运用。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语用与交际》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本科
I.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your own words (每题2分) 1.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is to help listeners to narrow down their choi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utterances. 2.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ixis and context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deixis and context. 3. What is the gestural use of place deixis If the understanding of a place deixis must rely on gestures, then it is the gestural use. 4. How doe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explain language in terms of meaning It explains language from functional, communicative and contextual aspects. 5. How many maxims are there in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what are they Four. They are quality maxim, quantity maxim, relation maxim and manner maxim. 6. Who invented the term “Pragmatics” Charles Morris, an American philosopher 7. What are the three sub-branches of semiotics They are syntactics,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8. What is Carnap’s understanding of “Pragmatics” Basically Carnap understands Pragmatics as what Morris has pointed out, but specifically speaking, Carnap thinks that Pragmatics should study indexicals in language. 9. 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studying Pragmatics One advantage of studying language through pragmatics is that we can talk about people’s intended meanings, their assumptions, their purposes or goals, and all kinds of actions (for example, requests) that they are performing when they speak. 10. Is grammatical mistake equal to Pragmatic failure Pragmatic mistake is not equal to Pragmatic failure. 11. Why pragmatists study motion verb under place deixis Because motion verbs contain a kind of built-in direction 12. Why don’t people say what they mean in communication Because they want to be co-operative, polite and save their own and other’s face. 13. What does CP stand for in Pragmatics In Pragmatics, CP stands for co-operative principle.
14. What is positive face Positive face is the need to be liked by others, or the need to be accepted and treated as social equals. 15. What is on record On record is a technical term, referring to utterances not directly addressed to others. 16. What is the disadvantage of studying Pragmatics One big disadvantage of pragmatic study is that all these concepts related to human beings ar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analyze in a consistent and objective way. 17. Is semantic mistake equal to Pragmatic failure No. Semantic mistake is not equal to Pragmatic failure. 18. What are the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hrase “Jane’s car”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are the car owned by Jane, the car kept by Jane, the car rented by Jane etc. 19. Is time part of context Yes. Time is part of context 20. What is the general role of personal deixis in communication Its role is to indicate who participates in communication 21. Is grammatical mistake equal to Pragmatic failure Pragmatic mistake is not equal to Pragmatic failure 22. What is the role of context in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The role of context in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is to help listeners to narrow down their choices in understanding. 23.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deixis and context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deixis and context. 24. How do you understand gestural use of place deixis If the understanding of a place deixis must rely on gestures, then it is the gestural use 25. How doe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explain language in terms of meaning It explains language from functional, communicative and contextual aspects.
I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briefly. (每题4分) 1. inference 2. linguistic context 3. Pragmatics 4. appropriacy 5. indirect meaning 6. politeness 7. face wants 8. non-linguistic context 9. deixis 10.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11. context 12. co-operative principle 13. presupposition 14. calendric use of time deixis 答案: 1. Inference means that we often infer or make guesses as to what the speaker intends to mean when he says something 2. It refers to the language that surrounds or accompanies a piece of utterance or discourse under analysis. 3. Pragmatics studies the factors that govern our choice of language i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our choice on others. 4. Appropriacy means that people should say the right thing to the right person with the right manner at the right place and in the right situation. 5. Indirect meaning is the meaning that people intend to convey. It is also termed as the communicative meaning or contextual meaning. 6. Politeness is showing awareness of other’s public self-image. Usually politeness can be understood as various means that people use in either situations of social closeness or situations of social distance. 7. Face wants refer to one’s face expectations. Normally people expect that others will respect their face in communication. 8. Non-linguistic context refers to the type of communicative event (for example, joke, story, lecture, greeting, conversation); the topic; the purpose of the event; the setting including location of day, time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the situation;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etc. 9. Deixis is a group of words indicating person, time, place, etc. It is originated from a Greek verb, meaning “point”, “show” and “indicate” 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