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69 KB
- 文档页数:3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朗诵文学作品,体会文学的精神魅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2.了解文学社团,激发学生鉴赏文学、以文会友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你顺利学完中学语文课本的几个单元后,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打动?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情感使人着迷,令人陶醉。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之《文学部落》。
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探究活动,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广阔天地之中。
活动一:感受文学的魅力1.解读名言,了解文学内涵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法)福楼拜我压根儿对文学没什么认识,不知道什么是文学,自己想自己写。
说实在文学的认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什么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王朔2.共读诗歌,思考文学意义《人,诗意的栖居》作者:德国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荷尔德林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
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人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
神本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3.听读故事,感受文学价值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叶嘉莹她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确实无处可逃。
1945年,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第八年。
敌寇占领下的北平,人们吃又酸又臭的混合面,穿打补丁的旧衣裳。
师生在课堂上用诗句相互慰勉。
顾随在课堂上将雪莱《西风颂》里的诗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改写成中文诗句“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叶嘉莹模仿顾随的风格,用这两句诗写成了一阕《踏莎行》。
她要把“自己亲自体会到的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一. 教材分析《文学部落》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既有古代文学作品,也有现代文学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文学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一些文学作品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3.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2.制作课件,展示文学作品和文学形式的特点。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文学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属于哪种文学形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一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文学形式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文学部落》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
2.组建自己的文学兴趣小组,搭建进行文学交流的平台,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组织策划的能力。
3.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形式,培养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
4.搜集整理学习成果,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利用文学角、校园网络和刊物展示成果,交流分享文学带给我们的诗意与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搭建进行文学交流的平台,建设一个发布成果的园地,尝试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教学难点:拟定自己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自主阅读、主动探索,互助合作,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交流分享。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活动目标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设计,活动过程由学生组织策划。
2.自主阅读、搜集资料中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过程中进行师生、生生和自我评价。
3.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文学阅读和创作兴趣,引导鼓励合作探究,交流分享,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
四、教学过程(一)成立文学兴趣小组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
(1)师生共同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包括前言、后记,查找有关作者资料以及本部作品的相关评价。
老师要关注同主题、同作家和同时期的相关作品,以及与教材内容的关联。
(2)通过活动,能够结合选材、构思、人物、主题或语言等方面,初步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学会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并且尝试进行剧本、诗歌、对联、评论、仿写、续写等多种样式的文学创作。
(3)学习中由个体自主阅读到分组创作交流,丰富阅读体验,拓展阅读思维。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总体构思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活动前指导,活动中帮助,组织好活动结果的展示,其他事情放手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设计采风计划,进行采风实践和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能力。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作为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流程】(一)活动前指导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由学生民主推举出小组长,由小组决定文学采风的地点和形式。
下面推荐几种形式:(1)景点采风法:如果学校附近有旅游景点,可在景点设免费茶水供应点,询问游客所知道的俚语、传说、民间歌谣等等,因为旅游的人一般都有空闲时间,而且来自不同的地区,这样就可以从他们那里比较容易收集到更为广泛地域的资料。
还可以向当地导游询问有关景点的传说或者神化故事。
(2)农村采风法:即深入某农村,寻找比较有空闲的老人,询问他们知道的民歌、民谣、传说、谚语、歇后语等等。
一般来说,年岁较大的人都有比较丰富的阅历,而且比较乐意和年轻人交流,所以这种方法一般可以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3)亲族采风法:每个学生都可以面向自己熟悉的人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向自己家中的长辈,收集有关家族的传说、故事,当然,还可以收集他们所熟知的俚语、歇后语等。
(4)工厂采风法:如果当地有比较大的外来人口聚居地,比如工厂、集市等,可以选择一个比较空闲的时间段,去调查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歌、传说等。
(5)民族采风法:如果当地有少数民族聚居,可以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说、民歌等。
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民歌等,只要有耐心,一定可以收集到比较满意的资料。
2、根据小组决定的地点和形式,决定出去进行活动的时间,比较远的地方,须利用假期,就近的场所,可以利用双休日。
3、小组长写好具体活动的计划,计划内容要包括活动的地点、时间、方式、分工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备好录音机、照相机等设施,如果去较远地点,还要注意带好行李。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思辨,了解栏目设置的总体要求;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确定专栏的主要内容,感知名著的魅力。
3、能理解一本完整的刊物需要包含的各个板块要素,合作设计一份详细的班刊策划书,做好创建班刊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了文化部落的综合性学习,万向初中710班的同学筹划创设自己的班刊,遇到了一些困难,希望同学们帮忙解决。
二、牛刀初试,设计刊名1、通过课件展示班刊编辑部收到的刊名投稿,请同学读一读,想一想,选择其中最喜欢的刊名,并说明理由。
迎曦励行逐梦少年足迹我们青葵朝露野雏菊(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2、通过分析探究刊名的共性,总结出刊名取名时应注意的要求。
参考: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具有文学性(有诗意);内涵丰富(有象征意味);积极向上,符合中学生形象;创新创意等3、教师小结,明确并展示刊名评价标准表,可视情况自评、互评。
三、眼观六路,设置栏目1、出示适合设置在班刊中的栏目名称,2、给出“时事热评”和“幽你一默”两个栏目的取舍问题,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对栏目设置标准加以思考。
出示具体内容(PPT显示)3、教师小结:一份好的刊物,既要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可读性,又兼顾趣味性。
4、出示栏目设置评价表四、合作探讨,优化内容1、设置情境,在规定情境中,深入探讨“名著推介”栏目。
2、关于《朝花夕拾》中的“成长”小组自选任务,合作探究,并以思维导图呈现探究成果,并由一位同学分享展示。
A、鲁迅的童年趣事B、纷呈的人物形象C、穿越时空的对话学生小组合作,教师逐一引导。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3、教师小结五、完善细节,班刊初成1、班刊初具雏形,但仍需完善各个细节,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刊物阅读体验中去思考。
参考:封面卷首语目录编委成员插图呈现方式多样化(纸质、电子)宣传途径六、课堂总结,班刊创建的意义不仅是文学上的提升,更是一次学科的实践检验。
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习题教案《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自己的文学部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世界充满好奇,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定的文学作品,对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同时,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体裁、文学元素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文学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难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批评,文学创作的手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
2.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文学知识和作品的资料,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文学作品的片段,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引导学生关注文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体裁、文学元素等,让学生对文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筹建文学兴趣小组,自主阅读并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在活动中提升组织能力。
2.选定班级文学角主题,并与同学进行文学角活动策划,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策划中提升创造力。
3.了解文学刊物的编辑方法,学习如何设计班级刊物,包括班刊名、目录、板块内容,在合作中提升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筹建文学兴趣小组,自主阅读并做摘录式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在活动中提升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选定班级文学角主题,并与同学进行文学角活动策划,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策划中提升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把读书喻为往水塘里注水,比喻深刻恰当。
人之所学,好比一个水塘,如果没有活水的注人,不但会腐,还会有干涸的一天,这也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文学即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筑就属于我们班的文学部落。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诗句导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活动展示(一)读书感悟互分享过渡:同学们,我们上周成立了文学小组,相信大家都找都了志同道合的同伴,这种欣喜如鲸向海,似归鸟投林。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学部落,感受文学带给我们的诗意和美,分享成长带给我们的快乐。
首先分享的是诗歌小组,他们将为我们带来集体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正式分享之前,老师提几点发言须知。
∙在正式场合发言,要准备充分,满怀自信,克服胆怯心理。
∙讲话时,声音要洪亮,发音要清晰。
尽量说普通话,有地方口音的同学,平时可以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多和发音标准的人进行交流。
∙要注意用语规范,不用或少用方言土语,避免使用生造词语。
1.成果展示(1)诗歌朗诵预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审美体验,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案
教学要求:
明确我国是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活跃着新的民间创作.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总会听到在群众中流传的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等.通过文学采风,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民间吸取文学营养.
教学内容:
一、有关知识:
民歌民谣:民间文学的一种.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在口头流传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种类繁多,按内容和功能分类,大致有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等.常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双关语等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家和诗人创作的源泉之一,中国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体裁,也大都来源于民歌.民谣指民间歌谣,多指时事政治有关的.民歌和民谣的区别在于:可以唱的为歌,只说不唱的为谣.如陕北的“信天游”:《东方红》:说东方你就一个红,说太阳你就一个升.说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青海的“花儿”:《花儿与少年》: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
呀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贵州民歌:《摘菜调•幺妹儿进菜园》:清哎早起来,轻轻儿把门开哎.幺妹儿走出来,幺妹儿去摘菜也.走哎进幺妹儿的菜园
中塞,咿呀呀嚯塞,哎呀呀嚯塞.青的青的青菜,硬是逗人爱.青菜白菜韭菜菠菜,冬瓜南瓜黄瓜苦瓜,茄子豇豆莴笋海椒.哎呀七呀哎呀八呀,咿……也……吃都吃不完!传说: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相貌的故事.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大都是颂扬、赞美的,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自然景物的传说,则近于优美的叙事散文.例:《冬笋的来历》
:冬笋是现在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菜肴,然而大家却不知道,以前的人们不知道有冬笋这种东西.传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孟忠,他是一个大孝子.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母亲得了重病,躺在床上有好多天没吃东西了.一日,母亲对孟忠说,想吃笋子,这可难住了孟忠,大冬天的,天上还飘着雪花,上哪儿去弄笋子呢?孝顺的孟忠来到楠竹林里,看见一棵棵高大的竹子,一愁莫展,哪有什么笋子啊!没办法,孟忠急得抱住竹子哭了起来.孟忠的孝心感动了一位路过竹林的仙人,仙人于是告诉孟忠,要他扒开脚下的土,就会有笋子.孟忠听了仙人的话,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扒土,手扒出了血,但为了母亲能吃到笋子,他一点都不觉得疼痛.果然,一会儿就扒到了笋子.孟忠高兴极了,急忙拿回家剥了壳煮好给他娘吃,他娘吃了笋子后,病就慢慢的好了起来.由此,人们就知道了冬天地下也有笋子,并且因为是在冬天发现的,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叫做冬笋.
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像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还带有神话或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如我国有四大民间故事:《梁ft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教材上的《黔之驴》、《杞人忧天》、《杨布打狗》、岳飞的故事、包拯的故事等.
谚语: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用通俗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人多力齐推ft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歇后语:是有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象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如:
“大海里捞针——无出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圆”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吃冰棍拉冰棍——没(化)话” “ 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二、准备工作
(一)分组:将全班同学按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五项内容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进行一项内容.
(二)制定实施计划:内容:民歌民谣或传说或故事或谚语或歇后语.对象:当地年岁
较大、阅历较丰富的人,或自己熟悉的人.时间:寒假或暑假.方法:提问式.
(三)需要物品:笔记本、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三、试题样式
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一)现代许多杰出的作品是在什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二)每一个省的群众都流传着自己的民歌民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请写出四个省具有代表本省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裁.
1. 2. 3. 4.
(三)从已学过的课文中用“故事”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四)你知道多少谚语和歇后语?每类请写出四条.
1. 谚语:① ②
③ ④
2. 歇后语:① ②
③ ④
中考连接:
[05 湖北省黄冈市]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 分)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ftft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武穴.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 分)
读本书名:《》
活动过程:⑴
⑵
⑶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3 分)
特产名称:
广告词:
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3 分)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答案:(一)是文学家、艺术家到民间去搜集文学艺术的创作素材创作出来的.(二)1. 陕北的“信天游”2. 青海的“花儿”3.安徽的“花鼓”4.贵州的“摘菜调”(三)《杨布打狗》: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对
杨布“迎而吠”.正如杨朱说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
出错.(四)1.①“人多力齐推ft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③“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④“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2.①“大海里捞针——无出寻”②“飞蛾扑火——自取灭亡”③“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中考连接:1. 如《风景这边独好》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4 分,每小点1 分,意近即可)2.ft药(酥糖、豆泡等)参考示例:ft药,
ft药,美味佳肴,人人需要!(3 分,名称1 分,广告词2 分,能突出产品特点,言简意明,富有创意即可)3.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
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2 分,体现家乡端午节特点即可)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1 分,故事与端午相关,表述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