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公园的设计研究
- 格式:pptx
- 大小:15.62 MB
- 文档页数:42
雨水花园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日益紧张,同时雨水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雨水花园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雨水花园设计研究出发,探讨其目的意义、发展现状、关键问题、案例分析以及总结与启示。
一、雨水花园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或人工建造的浅水洼地,主要利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自然元素来过滤、吸收和存储雨水。
通过雨水花园设计,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压力,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2、促进雨水的自然净化,改善水质,防止水污染;3、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4、带动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为环保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雨水花园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对雨水花园设计的度逐渐提高。
在一些发达国家,雨水花园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雨水花园的研究和推广力度,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尝试将雨水花园应用于住宅、公园、学校等场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绿色生态建设的重视,雨水花园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设计公司、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纷纷参与到雨水花园设计中来,共同推动这一绿色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三、雨水花园设计的关键问题分析1、规划设计雨水花园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场地条件、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等因素。
具体来说,要确定合理的规模、布局和结构,选择适宜的植物和材料,同时保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2、植物选择植物是雨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雨水花园的功能和效果。
在选择植物时,要注重选择吸收雨水能力强、净化效果好、抗逆性好、易于维护的植物。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观赏价值以及生态习性等因素。
3、雨水管理雨水管理是雨水花园设计的核心。
要确保雨水能够有效地收集、传输、处理和利用,需要综合考虑雨水的来源、流量、水质以及利用方式等因素。
同时,还要合理规划雨水储存设施、溢流口、排水口等关键环节,以保证雨水花园的正常运行。
1概论1.1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的同时,乡村的面貌也不断变化,不断地更新着环境与自然的关系。
本课题的位置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高铁以东,西环路以西,南起西迎宾大道,长1250m、宽140m,面积约17.8hm2。
场地现状高差较大,场地内原始地貌以农作物为主,周边环境以居民生活区和学校为主。
本方案是以生态景观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形式解决现状高差等问题。
形成整体的高铁地段沿线景观,更好地维护城市开放空间的体系[1]。
1.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通过对确山县带状公园的规划设计,充分了解确山县文化底蕴和基址环境的不足提出改治方法,为了更好地满足确山县居民的功能需求。
设计不仅满足人们的需求,更要如何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2]。
1.2.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对确山县带状公园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很好的为以后高铁旁绿地设计提供借鉴,而且对高铁旁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2)实践意义通过场地的修复设计及景观的改造,为该地块的景观设计提供指导,促进确山县以及周边的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确山县高铁旁带状公园的设计与周围环境的改造为高铁旁居民提供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场所,并且减轻确山高铁旁环境问题,有助于确山县景观面貌的改善。
随着确山县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明显增多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资源开发严重,而带状公园的建设不一种“雨水花园”的设计与验证杨利田1,潘小婷1,韩晓慧1,聂晓彤2,丁铮1(1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福州353002;2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雨水花园作为一种资源收集利用措施,因其具有诸多优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设计以雨水花园理论和技术为基本依据,从雨水的收集、储存、再利用进行研究,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资源配置优化的可持续景观发展理念。
利用景观生态技术和景观设计手段来重塑地区的风貌,以生态景观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活动需求,更是满足了居民精神上的需求。
浅析雨水花园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生存环境资源愈加紧张的现状也越来越重视。
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面对水资源的短缺,景观设计师将如何利用雨水花园来缓解城市用水的压力。
雨水花园是雨水收集系统的表现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平时雨水径流的相关问题,还可以达到净化雨水的效果吗,如果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雨水花园的设计,可以创造一个低成本、可持续和绿色的景观环境。
关键词:雨水花园;景观设计;应用引言目前,环保、节能、生态、低碳的绿色循环理念已经充分运用城市景观设计当中去,具备生态功能可实现小排放雨水渗透排放、滞留净化功能的雨水花园是缓解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解决手段之一。
合理的在景观设计中运用雨水花园减少硬质铺装,可以高效的利用城市中的雨水资源,是缓解城市排灌内涝和城市发展水资源紧缺难题的应对方法。
让我们充分运用雨水花园设计形式,打造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城市景观环境。
1雨水花园概述1.1介绍雨水花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织部分,已经被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开发利用,其有着对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应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可以为城市的提供良好的环境发展基础。
雨水花园的形成分为两类,一是通过自然形成、二是通过人工挖掘形成的浅凹绿地,主要被用于吸收聚集在屋顶及地面的雨水然后通过植被及土壤共同的作用下使雨水能够得到净化。
逐渐渗入到土壤中,以丰富地下水资源或供给城市的厕所或景观用水等方面。
1.2雨水花园多方面的作用及功能1.2.1雨水花园的作用。
第一,雨水花园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进行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可以使雨水得以自然的循环,当雨水被收集再分配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地下水的储存量。
第二,雨水花园还具有将雨水进行过滤处理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水体资源的污染。
第三,雨水花园可以有效地进行雨洪的调节及利用。
第四,雨水花园本身还是一种管理简单粗放、自然美观的景观绿地。
兼具生态的同时又不失景观品质。
1.2.2雨水花园的功能。
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日益紧张,雨水利用成为了缓解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手段。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雨水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公园雨水利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根据研究,城市公园雨水利用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存储、净化和再利用等环节。
目前,许多城市在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以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城市公园雨水利用问题尽管城市公园雨水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雨水的收集不足: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公园雨水的收集存在困难。
2、雨水的处理不充分:由于技术、经济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城市公园雨水利用中,雨水的处理不充分,导致水质达不到再利用的标准。
3、雨水的利用率不高: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城市公园雨水的利用率普遍偏低。
三、城市公园雨水利用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公园雨水利用设施建设:通过在公园中建设雨水收集池、沉淀池、过滤池等设施,增加雨水的收集量和处理量。
2、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雨水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雨水利用行动。
3、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
四、城市公园雨水利用展望未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雨水的利用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政府和市民对雨水利用的重视程度也将不断提高,为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公众认同。
五、结论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紧张、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现状的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结果表明,城市公园雨水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值得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加以推广应用。
无论是空气污染,还是降雨灾害,都会给一个城市带来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海绵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统筹城市的自然降雨、地下水、地表水等,完成城市生态水循环,有效减少降雨带来的影响,平衡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1]。
雨水花园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的。
雨水花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可有效缓解城市空气污染,也可作为城市的一道景观。
在提倡环保的今天,雨水花园建设对于城市至关重要,未来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雨水花园。
1 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概况雨水花园是一种人工挖掘或自然形成的浅凹绿地,是基于“雨水滞留-渗透-净化-蓄水-循环利用”原则的产物[2],可以吸收自然降雨或地面水,通过植物及植物下沙土的作用,达到吸收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些地表水通过雨水花园净化后,渗透到地下,与地下水结合,可以补充地下水,也可以作其他用途,比如,厕所用水、景观用水等。
这既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也能净化污水,节约大量水资源,契合现下的环保主题。
雨水花园是一种贴合自然的净水及绿化系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3],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
雨水花园这种独特的水利用方式一般存在于屋顶或街道绿化中,在城市大型公园的设计中并不多见,但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却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
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总面积为94.6hm2,坐落于成都市天府一街、世纪城路北面,处于绕城高速路段益州大道东面,红星路南延线西面。
年平均降雨量1148.8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在成都市生态系统中,桂溪生态公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和都市共享价值。
桂溪生态公园建设既为全国雨水花园建设提供了标杆,也是雨水花园的试验点、研究点。
对桂溪生态公园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雨水花园建设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
桂溪生态公园属于雨水花园,既能促进成都市绿化发展,又能完善城市生态水循环系统。
所以,桂溪生态公园建设主题强调“可持续性”,即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2018年第4期现代园艺对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在园林工程当中的应用进行相关分析,不仅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园林工程建设所提出的高要求和高期待,还能逐渐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延长园林工程的使用年限。
更加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减少在人力及资金上的消耗,提高工程所创造的效益。
因此,在对新技术以及新工艺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对各项技术要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园林工程建设服务。
(收稿:2017-12-11)[1]骆民选.园林艺术中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5.[2]王东霞,刘祥禹.浅析园林工程当中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191.田秀芬(1987-),女,河北张家口人,大专,研究方向:园林工程类。
城市公园雨水花园植物景观应用研究浅析———以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为例钟欢(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401)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肺,如今大力提倡“海绵城市”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园设计中加入了与之相关的生态设施,其中一个类型就是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不仅美观同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以成都桂溪生态公园的雨水花园为例,对其植物景观应用进行研究,从植物种类、植物结构、植物观赏特性和植物种植形式4个方面入手,进行实地调研并分析、总结,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希望为今后城市公园雨水花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城市公园;雨水花园;植物景观应用该公园设计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可持续性”,体现在对雨水的处理上,园区内85.3%为绿地,雨水通过绿地自然渗透,硬质铺装中有70%是透水材料,园区总透水率达到95.6%。
雨水通过再循环利用系统可反补到园区景观用水中。
利用排水洪渠、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形成百余亩水面和雨水花园等多类型水景观。
本文选择桂溪生态公园东区的雨水花园作为调查范围,园路和水渠将该场地划分为若干绿地,以每块绿地为单位进行调查。
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植物结构、植物观赏特性、植物种植方式等。
雨水景观设计要点研究摘要:雨水景观有其艺术性及趣味性,这种景观如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在建设和运行维护都将变得很困难。
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从艺术性、趣味性、参与性等方面探讨居住小区雨水景观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雨水景观;艺术性;趣味性;要点前言雨水处理景观化是指在满足景观设计各项生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把雨水收纳、传输、存储等一系列功能设施的可视性和艺术性加入到设计考虑范围内。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不忽视视觉处理艺术化的重要性。
景观化雨水处理设施可应用于绿色屋顶、天然池塘、湿地和称为洼地的生物滞留池等。
同时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透水铺装、水渠、蓄水池等硬质景观设施在工业及商业区的景观设计中。
一、雨水景观设计要点分析(一)艺术性雨水利用的景观措施在实现雨水管理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设计构思与设计手法,带给人以雨水为主题的美学体验和感官上的愉悦。
雨水利用景观的艺术化设计可以使其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具有更高观赏价值,也可以更多从美学角度出发,形成优美的雨景意境。
1.视觉方面视觉是人感知周围环境最主要的途径,也是雨水利用景观艺术性体现的最主要途径。
可以通过轴线、阵列、对比等设计手法来提升雨水景观的艺术性。
轴线的运用能够起到强调作用,在雨水利用景观中,中央水系、沟渠、植被浅沟乃至雨水管都可能作为景观轴线出现,结合居住区主要道路或场地的输水明沟若处在中央位置,则相当于中轴线,能够强化场地的对称性。
重复与阵列是创造节奏感与韵律感的方式之一,这一手法最常见于雨水种植池,在居住区主干道道路沿线、建筑周边、场地内部,都可以设置相互连通的一组线性或矩阵式种植池,不仅带来秩序感,串联的种植池与单独设置的种植池相比还具有更大的雨水容纳量和更强的过滤作用。
图1雪松河流域教育中心庭院雨水景观对比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和细节感,这种对比包括材料本身性质的对比,如色彩、明暗、质地等;也包括由此产生的雨水水流不同动态的对比。
以美国华盛顿州的雪松河流域教育中心庭院内的雨水景观为例(图1a),对比手法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雨水花园的概念和设计方案目前,人们对水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循环代谢速度。
推广使用雨水等非常规水和节水设施是发展趋势。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利用雨水资源的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简单丽而又效果明显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雨水花园的概念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加以净化,是集收集、净化、造景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图1)。
真正意义上的雨水花园则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
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一名地产开发商在建住宅区的时候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希望用一个生态滞留与吸收雨水的场地来代替传统的雨洪最优管理系统(BMPs)。
在该郡环境资源部的协助下,最终使雨水花园在萨默塞特地区被广泛地建造使用。
该区每一栋住宅都配建有30~40m2的雨水花园。
它的建造被证明是高效而又节约的。
建成后对其进行了数年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一80%地面雨水径流量。
此后,在世界各地都开始广泛地建造备种形式的雨水花园(图2—4)。
图2 波特兰雨水花园图3 塔博尔山中学雨水花园图4 某停车场雨水花园二.雨水花园的功能与类型1.雨水花园的功能除了能够有效进行雨水渗透之外,还有多方面功能:1) 能够有效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2) 通过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3)减小水流速度、降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加快生境的恢复与复原等。
4)通过对雨水的滞留吸纳,补充地下水源。
5)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雨水花园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6)雨水花园中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7)雨水花园的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简单:与传统的草坪景观相比,雨水花园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
雨水花园设计研究初探雨水花园设计研究初探引言在当今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花园设计方案,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改善生态环境。
其中雨水花园的设计概念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索雨水花园设计的原则和实践,以期为日后构建更可持续的花园提供指导。
一、雨水花园的概念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进行养护和灌溉的花园,其设计思想是将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作为核心。
相较于传统花园,雨水花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实现节水和环保的目标。
二、雨水花园设计原则1. 收集雨水的设施为了收集雨水,需要在花园中设置合适的设施,例如雨水收集桶或地下水蓄积设备。
这些设施应该根据花园的规模和需要进行选择和布局。
2. 雨水利用和灌溉系统雨水花园应该建立合理的雨水利用和灌溉系统,以确保雨水能够被充分利用。
这可能包括将雨水引导到植物的根部,或者将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后再进行灌溉。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植物的需求,还可以减少对外部水源的需求。
3. 植物的选择在设计雨水花园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具有较强自洁特性和耐旱耐寒性的植物更适合种植在雨水花园中。
此外,植物的布局也要合理,以利用雨水的分配和利用。
4. 水文地质因素的考虑雨水花园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水文地质因素,例如地表的排水情况以及水的渗透能力。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效果,需要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
三、雨水花园的实践案例1. 小型城市社区花园在城市住宅区,可以建立小型的社区花园作为雨水花园的实践案例。
社区居民可以利用花园中的雨水进行植物的养护和灌溉,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需求。
2. 学校花园在学校的花园中,可以利用雨水建立一套完善的雨水利用系统,让学生了解节水环保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花园的管理和养护,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公园和景区花园公园和景区的花园通常规模较大,可以更好地利用雨水。
在设计中考虑到景观要素和道路排水,可以采取合适的措施收集和利用雨水,打造绿色生态的公共空间。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水公园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日益显现,特别是城市水资源领域的矛盾不断加深,城市再发展受到了诸多挑战,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因此应运而生,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雨水公园中,探索海绵城市实现的最佳途径,从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标签:海绵城市;雨水公园;水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每年都有不少城市出现“城中看海”的现象,该现象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雨水如何利用的探讨。
众所皆知,雨洪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目前传统的雨水径流排水系统形式单一老旧,大量雨洪资源被简单粗暴弃置,而城市中很多地表无法实现雨水下渗,雨水径流量较集中,对此,急需一种新型处理雨水径流的景观化途径来改善地表径流,实现雨水资源的多途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景观性能,创造适合留住雨水的可持续城市生态环境。
一、相关概念解读(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概念海绵城市理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上,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建设积极新型海绵城市,在建设及城市排水系统时要充分发挥自然力量,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净化、自然渗透,后续颁布多个海绵试点城市[1]。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应对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弹性景观策略。
对雨水的“弹性”使用,雨水丰沛时期合理将雨水“留住”,缺水时期将水源“释放”,同时对于工业大气,城市污染的水源有效去污净化,转变传统“以排为主”的治水思路,通过低干预景观补充和附加水体的自然循环能力,秉持源头扩散、消容滞纳、缓释慢排的治水方式。
(二)城市雨水公园的概念城市雨水公园最早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一名地产开发商在设计城市住宅区的时候,希望用一个生态滞留和吸收雨水的场地来代替传统的雨洪最优管理系统。
城市雨水公园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下暴雨的时候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等过程减少水污染,需要时再把存储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同时它是由树皮或地表植被作为覆盖的区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的兼具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的生态可持续的花园景观。
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作者: ————————————————————————————————日期: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附:那些年获过奖的雨水花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作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这就要求思考如何才能做到雨水的收集,并应用自然景观之中。
以下介绍国外城市雨水优秀案例:ﻫ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ﻫ波特兰位于美国的西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是一个多雨城市,解决过多的雨水问题就成了波特兰市的首要问题。
由迈耶·瑞德景观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波特兰会议中心的“雨水园”,成功的解决了雨水排放和初步净化处理问题。
设计师利用当地水池、植物根系、沙石以及土壤特性,将浑浊的雨水进行净化、沉淀,经过过滤干净清洁的水透过土壤被下渗到土地下,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问题,同时还创造了美景。
ﻫ波特兰的雨水园运用现代LID技术创造出了一种原野自然的生态空间,成功的平衡了自然生态与人工之间的对立,它曲折的造型、堆砌的粗犷玄武岩,不再是一种矫揉造作的‘装饰’而是成了空间关系和个性象征,在人工和生态之间成功的实现了和谐统一。
美国霍伊特公寓ﻫ花园的设计目标是对所有从屋顶留下的降水进行引导和暂时储存。
工程设计巧妙而细致,能够收集。
储存降水并对其水质进行净化处理。
降水循环系统将降水从其路径引入到城市降水循环系统,并对降水进行调节和引导,突出了水令人愉悦的特点,所有这些景观都建造在停车场上方的混凝土地板上,由于受到项目的特点和位置所限,降水在这里能够短暂滞留而不能下渗。
每次降水之后,降水可以在此停留30个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内,降水可以自然的沉淀和净化,三根铜质落水管把降水从屋顶引入预制的混凝土水道中,然后流入低浅的缓流池中,最后流进常储水池中。
池中的花岗岩石块不仅提供了美观性,同时也增强了池水的安全性。
降水短暂停留后,从两个特色的水堰表面流过,降水之后,水池中的水会流入区域降水循环系统。
北京地区雨水花园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北京地区雨水花园的设计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雨洪问题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们将简要介绍雨水花园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城市生态修复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分析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雨水资源状况以及城市雨洪管理现状,以揭示雨水花园在北京地区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梳理国内外雨水花园设计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同时,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提出一套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雨水花园设计原则和技术策略,包括选址规划、植物配置、雨水收集与利用、景观营造等方面。
二、雨水花园基本理论雨水花园,作为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管理策略,其基本理论主要基于自然的水文学原理、生态设计理念和景观设计方法。
雨水花园的设计初衷在于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通过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雨水的自然净化与再利用。
在雨水花园中,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被引导至特定设计的低洼区域,这些区域通常种植有耐水湿的植物,如湿地松、慈姑等,它们能够耐受短暂的淹水环境,同时吸收和储存雨水中的营养物质。
土壤层则通过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去除其中的悬浮颗粒、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
土壤中的微生物在雨水净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产物。
雨水花园的设计还需考虑地形、气候、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等本地条件。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可以引导雨水流向预定的收集区域,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
同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不仅能够增强雨水花园的生态功能,还能提升景观的观赏价值。
雨水花园的基本理论强调自然的水文循环和生态过程,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雨水处理方式,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这种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对于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北京地区雨水花园设计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雨水花园的设计在该地区尤为重要。
雨水利用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雨水利用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设计时应当重视每一个设计的细节,从细微处入手,保证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促进城市的绿化建设,确保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文主要探讨雨水资源利用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应用,以期促进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雨水利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用引言: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雨水的开发与利用指的并不是单纯的实现雨水的收集,而是包括了从雨水的收集到储存、净化、利用的一系列流程。
目前在雨水的开发利用上,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而我国任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于雨水的利用系统研究还比较落后。
实现雨水循环的充分利用可以实现区域内水体的有效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雨水的有效开发利用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 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1.1 城市公园水资源浪费严重首先,有些公园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节水意识,没考虑城市水资源状况,设计上只追求美观大气,很多公园都设计了大水景、大广场、大草坪等景观,为了保证这些景观后期的效果,必须要付出大量的人工和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其次,在植物使用上也存在误区,重人工、轻自然,过分注重新奇,忽视了植物地域性特征,导致很多城市公园出现了既耗水又没有好的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2]。
另外,在公园后期管理上,存在养护人员缺乏节水意识、灌溉设施不合理等问题。
1.2 城市公园中雨水未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在城市公园中利用雨水资源的问题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很多城市公园直接将雨水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浪费了大量雨水资源,加大了市政排水管道的压力,而且存在严重的洪涝灾害隐患。
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往往忽视了景观与雨水利用的结合,公园里冲厕用水、浇灌用水基本都是用自来水,造成优质水资源的严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