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大大专物联网第一次网上作业(一到五章)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0
物联网导论作业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
它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运行模式。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交互和管理。
想象一下,你的冰箱能够自动感知食物的库存,并在食物快耗尽时向你的手机发送提醒;你的空调能够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自动调整工作模式,为你营造最舒适的环境;甚至你的汽车可以与交通系统实时通信,提前为你规划最佳的出行路线,避开拥堵。
这些看似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因为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成为现实。
物联网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它就像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等。
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处理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其次是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 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 4G、5G 等长距离通信技术,它们确保了数据能够在设备之间快速、稳定地传输。
还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海量的物联网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来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在智能家居领域,我们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在智能交通方面,通过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的通信,可以改善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工业生产中,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然而,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安全问题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由于物联网设备连接到网络,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被黑客攻击,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和设备失控。
此外,物联网设备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也是一个问题,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往往难以实现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
而且,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解决能耗问题,以确保设备的长时间稳定运行。
网络一,网络的作用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
它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
作为工具,它一定会越来越好用。
功能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
网络也是一个资源共享的通道,但它毕竟是人类的一个工具。
相信有一天,网络会借助软件工具的作用带给人们极其美好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
比如借助软件工具让人以极其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感受生老病死、游戏娱乐、结婚生子等。
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它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
网上可以直接实现虚拟产品的交易,如文字、影音的购买、发送、传输、接收。
但实物哪怕芝麻大点的东西也必须依靠人来送达。
这就是网络发展的极限性。
它可以在虚拟和感觉方面超越人,但永远不会在实体感受方面取代人!二,网络概念网络一词有多种意义,可解作几种内容:1、电路或电路的一部分。
汉语中,“网络”一词最早用于电学《现代汉语词典》(1993年版)做出这样的解释:“在电的系统中,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一定要求传输的电路或这种电路的部分,叫网络。
”2、流量网络(Flow Network)也可以简称为网络(Network)。
一般用来对管道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来建模,有时特指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互联网(Internet)由有关联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如:人际网络、交通网络、政治网络。
3、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图,表示研究诸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有时用的带箭头的连线表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存在某种顺序关系。
在节点或连线旁标出的数值,称为点权或线权,有时不标任何数。
用数学语言说,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它专指加权图。
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
第二次网上作业1, 24小时不受时空限制地在线,实时进行信息交互, 实时进行交易和支付, 实时实施物流配送,这些是(C)的基本特征及需求。
A.信息时代B.网络时代C.C时代D.E时代2., 智能家居一般包括:智能家居(中央)限制管理系统, 终端(家居传感器终端, 限制器), 家庭网络, 外联网络, (D)等。
A.检测中心B.通信系统C.网关D.信息中心3, 家庭通信系统是智能家居的(A),在这里家庭各个成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互联网保持实时不间断地沟通。
A.“论坛”B.“大脑”C.“医生”D.“保安”4, 今后,更多的企业将以其商品或服务的优势,参与到以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为核心,通过分工合作实现竞争的物流体系中去,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D),并运用核心企业组织的结构虚拟化实体支持系统。
A.企业联盟B.连锁联盟C.战略联盟D.一体化的供应链5, 现代物流标准化过程中,其应用规范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多,主要包括基础规范, 平安规范, 操作规范及RFID规范等。
(A)将有益于现代物流的规范建设。
A.物联网的应用B.现代库存技术C.信息技术D.编码技术6, 在负荷猛增的状况下,智能电网会对全部电视机或某个大型用户发出警告,要求其短暂或持续降低负荷。
这是智能电网的(B)特性。
A.需求响应B.负荷调整C.分布化发电D.自动化检测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D)成为可能。
A.资本全球化B.选购全球化C.市场全球化D.生产全球化8, 在输配电调度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遍布电网的(C)及时感知电网内部的运行状况,反馈给调度系统了解全局系统电能的损耗状况,并能够协助调度人员对系统的运行方式,在保证平安运行的前提下优化网络的运行,节约能源消耗,推动低碳经济。
A.智能电表B.编码发生C.传感器D.RFID9, 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毅网架为基础,以(A)为支撑,具有信息化, 自动化, 互动化的特征,包括电力系统的发电, 输电, 变电, 配电, 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全部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 信息流, 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化电网。
物联网技术作业指导书一、概述物联网技术作业的目标是通过实践项目来加深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指导书将为您提供一个明确的作业流程和步骤,帮助您顺利完成作业。
二、作业要求1. 选择一个具体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2. 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案,包括系统架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等。
3. 编写相关的代码和程序,完成系统的功能实现和验证。
4. 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三、作业流程1. 确定物联网应用场景在选定的领域中选择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中的智能照明系统。
2.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应用场景,设计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架构。
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和应用接口等模块。
3. 硬件设备选型与搭建根据系统架构设计,选购适合的硬件设备,并进行连接和搭建。
例如选择可编程开发板和传感器进行硬件搭建。
4. 软件平台选择与配置根据系统需求,选择适合的软件平台进行开发和配置。
例如选择Arduino、Raspberry Pi等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
5. 功能实现与验证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编写相关的代码和程序,实现系统功能。
例如控制灯光的开关和亮度。
6. 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对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性能评估,验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7. 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分析系统的优劣点,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四、作业要点1.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重视实践和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
2. 在选择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时,要考虑其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3. 在编写代码和程序时,要注重代码质量和可读性,养成良好的编码习惯。
4. 在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测试场景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
5. 在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客观地评价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思考。
五、提交要求1. 提交物联网技术作业的完整代码和程序。
2. 提交物联网系统的设计文档和架构图。
物联网导论作业物联网导论作业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多种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及其他技术连接在一起,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的网络。
本文将对物联网的背景、原理、应用领域等进行介绍。
二、背景1: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1.1 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1.2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方式的普及:::2:物联网的概念和定义2.1 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2 物联网的定义和基本特点:::三、物联网的原理1:物联网的基本架构1.1 物联网的组成和组织结构 1.2 物联网的通信技术与标准:::2:物联网的数据传输与处理2.1 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 2.2 无线传输技术与通信协议 2.3 数据存储与云计算:::四、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1.1 家居安全与监控1.2 智能家电的远程控制:::2:智能交通2.1 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2.2 智能车辆的导航与控制3:工业物联网3.1 智能制造与设备监控3.2 物流与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五、物联网的挑战与发展趋势1: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1.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2 网络安全与攻击防护:::2:与边缘计算的结合2.1 在物联网中的应用2.2 边缘计算的优势和发展趋势:::3: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3.1 能源管理与环境监测3.2 物联网的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六、结论通过对物联网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同时,物联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重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同时结合和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推动物联网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附件:本文档中涉及的附件如下:1:附件1: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报告2:附件2: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互联网:是指全球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庞大网络。
2: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多种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及其他技术连接在一起,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的网络。
超声波传感器一.超声波传感器原理超声测距从原理上可分为共振式、脉冲反射式两种。
由于共振法的应用要求复杂,在这里使用脉冲反射式。
超声波测距原理是通过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反射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 ,而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测出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t ,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ct / 2。
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差测距法。
由于超声波也是一种声波,其声速c与温度有关,附表列出了几种不同温度下的声速。
在使用时,如果温度变化不大,则可认为声速是基本不变的。
如果测距精度要求很高,则应通过温度补偿的方法加以校正。
采用IO口TRIG触发测距,给至少10us的高电平信号; (2)模块自动发送8个40khz的方波,自动检测是否有信号返回;(3)有信号返回,通过IO口ECHO 输出一个高电平,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就是超声波从发射到返回的时间。
测试距离=(高电平时间*声速(340M/S))/2; 本模块使用方法简单,一个控制口发一个10US以上的高电平,就可以在接收口等待高电平输出.一有输出就可以开定时器计时,当此口变为低电平时就可以读定时器的值,此时就为此次测距的时间,方可算出距离.如此不断的周期测,即可以达到你移动测量的值。
二.应用实例_____ 超声波测距系统遇到遮挡物,返回超声波信号,输出高电平,在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源输入口产生一个中断请求信号,单片机响应外部中断,开始计时,通过计算得到距离,通过LCD1602显示。
相应代码:#include<reg52.h>//#include<delay.h>#include <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cd_rs=P1^0;sbit lcd_rw=P1^1;sbit lcd_en=P2^5;sbit dula=P2^6;sbit wela=P2^7;sbit trig=P2^0; //?????//sbit echo=P3^2; //?????//P0____________DB0-DB7uchar dis[]="Disp_HC-SR04";uchar num[]="0123456789";uint distance;void delay(uint z){uint x,y;for(x=z;x>0;x--)for(y=121;y>0;y--);}void HC_init(){TMOD=0x09;TR0=1;TH0=0;TL0=0;}uint HC_jisuan(){uint dist,timer;timer=TH0;timer<<=8;timer=timer|TL0;dist=timer/53; //??11.0592MHz ??cm=??us/58return dist; //1??????12????? timer*12/(58*11.0592)=timer/53}void HC_run(){uint tempH=0x00,tempL=0x00;TH0=0;TL0=0;trig=0;trig=1;delay(1);trig=0;while((TH0-tempH!=0||TL0-tempL!=0)||(TH0==0&&TL0==0)){tempH=TH0;tempL=TL0;}delay(1);}void lcd_write_com(uchar com) //LCD???{lcd_rs=0;lcd_en=0;lcd_rw=0;P0=com;delay(5);lcd_en=1;delay(5);lcd_en=0;}void lcd_write_data(uchar date) //LCD???{lcd_rs=1;lcd_en=0;lcd_rw=0;P0=date;delay(5);lcd_en=1;delay(5);lcd_en=0;}void lcd_init(){lcd_rw=0;lcd_en=0;lcd_write_com(0x38);lcd_write_com(0x0c);lcd_write_com(0x06);lcd_write_com(0x01);}void lcd_display(uchar temp){uint i;lcd_write_com(0x82);for(i=0;i<12;i++){lcd_write_data(dis[i]);}lcd_write_com(0x80+0x41);lcd_write_data('D');lcd_write_data('i');lcd_write_data('s');lcd_write_data('t');lcd_write_data('a');lcd_write_data('n');lcd_write_data('c');lcd_write_data('e');lcd_write_data(':');lcd_write_data(num[temp/100]);lcd_write_data(num[temp/10%10]);lcd_write_data(num[temp%10]);lcd_write_data('c');lcd_write_data('m');}void main(){lcd_init();HC_init();while(1){HC_run();distance=HC_jisuan();lcd_display(distance);delay(200);}}建议:老师说这本书主要介绍物联网的相关内容,不深入研究模块。
物联网导论作业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互。
在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设备、物体都可以通过网络互相通信和交互,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工业、医疗、交通、家居等各个领域。
它可以实现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一系列创新服务和应用。
物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物联网由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数据。
通过各种传感器、标签等设备,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传送。
目前主要采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不同的传输方式。
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应用。
通过各种算法和技术,将海量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2.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2.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控制和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家中的灯光、空调、窗帘等设备。
2.2 智慧交通:物联网可以应用于交通领域,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和信息共享。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可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2.3 智能农业:物联网可以实现农业领域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可以实现精确的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4 智能制造:物联网可以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设备的互联和智能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
2.5 智能医疗:物联网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医疗设备和患者之间的远程监护和信息交流。
例如,通过智能手环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向医生发送警报。
3. 物联网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尽管物联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本章主要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本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联网定义与特点、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
一、物联网定义与特点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品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网络。
它的核心是将传感器、智能设备等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和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的特点包括:1.大规模连接:物联网可以实现大量的物品互连,覆盖广泛的应用领域。
2.安全可靠:物联网需要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和稳定性,保护用户隐私不被侵犯。
3.智能化控制:物联网可以实现物品之间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逐渐从概念转为现实。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物联网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物联网的应用局限于一些特定行业,如工业自动化和军事领域。
2.物联网的拓展阶段: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开始拓展到更多的行业领域,如农业、交通、医疗等。
3.物联网的普及阶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物联网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三、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以下是物联网的几个典型应用领域:1.工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工厂设备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农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农田的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测和调控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3.交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工具的智能管理和交通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医疗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患者健康数据的传输,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物联网的前景展望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应用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物联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1.应用领域的拓展: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涵盖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大一物联网基本知识点汇总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物体之间的互联,使其能够通过网络共享数据和信息的一种技术和应用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许多行业和领域的重要应用,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大一学习物联网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物联网基本知识点进行汇总,方便大家全面了解和学习。
一、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由物理设备、传感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组成的智能网络系统。
它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和控制各种智能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
物联网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提高生活效率和舒适度。
二、物联网的基本组成物联网包括物理设备、传感器、云计算平台和应用程序等多个组成部分。
物理设备是物联网的节点,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则负责存储和分析数据,并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
三、物联网的应用场景1.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
比如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智能门锁、智能灯光等。
2. 智能交通: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车辆、智能停车等功能。
3. 智能医疗: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4. 工业自动化: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关键技术和标准1. 传感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传感器可以获取环境信息和设备状态,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2. 通信技术:物联网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因此通信技术对物联网的建设和应用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无线通信技术、蓝牙技术、Wi-Fi技术等。
3. 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物联网中涉及大量的隐私数据,因此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是物联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身份认证、加密通信等技术。
计分作业1一、单选题1. 传感器结点的最大特性是(A),换句话讲,对传感器结点的部署,完全无须人们去刻意地配置,如结点的IP地址、配置结点的网关等,它有自组织和自我协调的功能来自动配置。
A. 它的部署很灵活B. 它的功能多样C. 它的能耗极低D. 它的感知灵敏2. “云”可以理解成互联网中的计算机群,这个群可以包括几万台计算机,也可以包括上百万台计算机。
“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C)。
A. 巨量的B. 可以扩展的C. 可以无限扩展的D. 有限的3.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技术也是其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它既包括共性化的网络安全技术,也包括如无线自组网之类的具有(D)的安全技术。
A. 互联网特性B. 物联网特性C. 传感器网络D. 无线通信特性4. 员工每人有一个带有天线的笔记本,他们被召集在一间房间里开会,计算机可以连接成一个暂时的网络,会议完毕后该网络将不再存在。
这是一个(D)的例子.A. 无线通信网B. 无线城域网C. 无线局域网D. 无线自组网5. 在物联网中,传感器处于所研究对象与检测系统的(B),是感知与检测信息的窗口。
A. 前置位置B. 接口位置C. 反馈位置D. 补偿位置6. RIFD中的信息是由标签产生的,而且在附着于物体之前(A)。
A. 已经存在B. 尚未产生C. 不存在,附着时产生D. 不存在,附着后产生7.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的微型传感器结点通过无线通信形成的一个多跳的(B)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内被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A. 局域网络B. 自组织网络C. 传感器网络网D. 城域网络8. (B)用于在已积累了海量的、以不同形式存储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规律、模式或知识,达到为决策服务的目的。
A. 数据库技术B. 数据仓库技术C. 商务智能技术D. Web2.0技术9. 数据挖掘技术使数据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它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并且能够找出过去数据之间的(A),从而促进信息之间建立联系。
A. 潜在联系B. 变化趋势C. 检索关系D. 共同特性10. 使物品在其生产、流通、消费、使用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都具备(A)。
这也是物联网区别于互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A. 记录B. 信息C. 智能D. 特征11. (D)是用于获取电子标签中信息的读入装置,用于接收和读取无源标签、有源标签中的信息,并把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本地的服务器,进行汇总处理。
A. 读取器B. 接收器C. 传输器D. 阅读器12.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是支撑物联网的重要计算环境之一。
云计算有如下一些主要特性: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是互联网计算模式的商业实现方式;云计算的优点是安全、方便、共享的资源可以按需扩展;云计算体现了(B)的理念。
A. 虚拟化B. 软件即服务C. 资源无限D. 分布式计算13.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以(A)技术为基础,出现了我们称之为传感器结点的技术。
A. 芯片B. 现代生物C. 微电子机械系统D. 无线通信14. RFID标签与非接触式IC卡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即非接触式IC卡( A)。
A. 是低频的RFID标签中的一种B. 不是RFID标签C. 是中频RFID标签中的一种D. 是高频RFID标签中的一种15. 云计算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可以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
这种使用方式对于用户端的设备要求(D)。
A. 很高B. 比较高C. 比较低D. 很低16. (B)无须布线和购置设备的成本,而且可以快速地进行部署,也比较容易组网,能有效地降低大规模布、撤接线的成本,有利于迈向通用的通信平台。
A. 有线通信B. 无线通信C. 专线通信D. 对讲机17. (B)在使用时必须将其卡插入读卡器中,在卡与读卡器之间的物理连接之后,才能读取或写入数据。
A. 磁卡B. 接触式IC卡C. 非接触式IC卡D. RFID标签18. RFID技术实质是一个基于(C)发展出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将物品编码采用无线标签方式进行记录和供读取的小型发射设备,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技术。
A. 无线电技术B. 超声波技术C. 雷达技术D. 激光技术19. 保证网络核心交换部分的安全,以及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保障物联网应用系统安全的(D)。
A. 前题B. 必要条件C. 充分条件D. 基础20.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适合于解决物体“A”类信息的收集。
A. 是什么B. 怎么样C. 为什么D. 怎么了21. 物联网的成功关键还在于对应于各个不同的行业能够提供( B)业务解决方案。
A. 有共性的B. 有针对性的C. 有创新性的D. 有时代性的22. 无线局域网能发挥(D)无法起到的作用。
在有些场合,无线局域网技术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联网方式。
A. 传感器网络B. 通信网C. 广域网D. 传统局域网23.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钥匙、手表、手机,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的射频标签芯片或传感器芯片,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形成一个无所不在的‘物联网’。
”这个对物联网的最初定义是(C)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提出的。
A. 1995年B. 2000年C. 2005年D. 2010年24. RFID技术中的标签按使用的工作频率,可以分为低频、中高频、超高频与微波等类型。
我国居民的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是(B)RFID技术。
A. 低频B. 中高频C. 超高频D. 微波25. 互联网上如此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是(B)造成的。
A. 互联网自身B. 人类自身C. 系统的漏洞D. 计算机的局限性26. 物联网中传感器网络上的传感器结点所产生的信息可能是非数值型信息,如图形。
这样物联网上的数据实际上是(C)A. 同构的B. 同类的C. 异构的D. 异类的27. 物联网使每一个物件都(D)的特点,造就了世界上所有的人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地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
A. 有自己的特性B. 有自己的标识符C. 有自己的地址D. 具有可以寻址、可控制、可通讯28. (D)自带电源或可再生能源,标签可以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主动向阅读器发送识别信号,主要应用在远程电子付费、远程识别、监控等系统中。
A. 条形码B. IC卡C. 无源RFID标签D. 有源RFID标签29. 有线通信需要两类成本:设备成本和部署成本。
部署成本是指(D)及配置所需要的费用。
A. 网线购置B. 路由器购置C. 交换器购置D. 布线和固定30. 物联网通过大量传感设备采集、存储和处理海量的数据,如何经济、合理、安全地存储数据是实现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C)是支撑物联网应用系统的重要工具。
A. 人工智能技术B. 无线通信技术C.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D. 行业应用系统31. 连接到物联网上的物体都应该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地址标识、感知能力、(C)、可以控制。
A. 可访问B. 可维护C. 通信能力D. 计算能力32. 无线通信模块存在4种状态:发送、接收、空闲和睡眠。
在空闲状态一直监听无线信道的使用情况,检查是否有数据发送给自己,而在睡眠状态则关闭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在发送状态的能量消耗最大;在空闲状态和接收状态的能量消耗接近,但略少于发送状态的能量消耗;在(D)的能量消耗最少。
A. 发送状态B. 接收状态C. 空闲状态D. 睡眠状态33. 射频识别技术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器组成。
电子标签附着在需要标识的物品上,阅读器通过获取(D)信息来识别目标物品。
A. 物品B. 条形码C. IC卡D. 标签34. 无线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最成熟技术是3G。
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上物与物互联的通信量和人与人的通信量之比将达到(A)。
这无疑说明3G产业的发展正面临一个重要商机。
A. 30:1B. 10:1C. 1:1D. 1:1035.(B)的优点使它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蓝牙耳机、笔记本电脑的鼠标、打印机、投影仪、数码相机、门禁系统、遥控开关、各种家用电器等。
A. 黑莓技术B. 蓝牙技术C. 芯片技术D. 3G技术36. 支持物联网的信息技术包括:(D)、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
A. 网格计算B. 中间件技术C. 源代码开放技术D. 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37. 当一辆装载着集装箱的货车通过关口的时候,海关人员面前的计算机能够立即获得准确的进出口货物名称、数量、放出地、目的地、货主、报关信息等,海关人员就能够立即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放行或检查,而支持快速、自动货物通关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正是(B)。
A. X光技术B. 射频技术C. 无线通信技术D. 互联网技术38. 由于M2M是无线通信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它可用于( B ),如远距离收集信息、设备参数和发送指令,因此M2M技术可以用于安全监测、远程医疗、货物跟踪、自动售货机等。
因此,M2M通信业务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通信模式,也是一种比较经济、可靠的组网方法。
A. 单向通信B. 双向通信C. 一对多通信D. 多对一通信39. RFID技术目前已经在医疗卫生管理中开始得到应用,可以实现对药品、医疗器械、( A )、医生,以及对医疗信息的跟踪、记录和监控。
A. 患者B. 医院领导C. 患者家属D. 护工40. 人们把物体通过传感设备和无线通讯技术,与互联网相连,其目的是使物体的有关信息能及时地通过互联网为需要这些信息的对象所获悉,以便对方能随时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从而达到(D)的第一步。
A. 无线化B. 可控化C. 自动化D. 智能化41. 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即商品断货和损耗。
据分析,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在应用RFID技术之后能够将货物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 D ),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
A. 10%B. 15%C. 20%D. 25%42. 智能传感器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及相关电路组成。
传感器将被测的物理量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送到信号调理电路中进行滤波、放大、模/数转换后,送到微处理器中,( B )是智能传感器的核心,它不但可以对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存储、数据处理,还可以通过反馈回路对传感器进行调节。
A. 传感器B. 微处理器C. 调理电路D. 通信电路43. 你委托邮局投寄一个包裹到外地,如果你的包裹上带有电子标签,而邮递系统的各个传输节点都有电子标签的读取装置的话,那末,这个包裹的传送过程将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