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一代接收机大数据接口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1
1、GNSS 接收机观测值的基准
GNSS 接收机观测值数据量:以同时观测 GPS 和北斗数据为基准,设备原始观测数据压缩格式, 30 秒采样率 24 小时连续观测数据量小于 3.0 Mb,便于野外长期储存及数据传输。
一、数据记录与存储
最大数据记录频率: 100 Hz。
支持不可拆卸固化封装内存且内存量≥24GB(工业级存储介质,非外接存
储设备) ;支持文件循环存储。
数据量:以同时观测GPS和北斗数据为基准,设备原始观测数据压缩格式,30秒采样率24小时连续观测数据量小于3. 0Mb,便于野外长期储存及数据
传输。
★数据分区:支持12个独立的并行数据记录时段,每个记录时段独立分配存储空间。
★数据传输:支持TCP/IP和NTRIP Server. Ntrip Client、Ntrip Caster
及FTP数据传输协议。
二、通信端口和数据输出格式
通信端口:至少1个集成以太网端口(RJ45),至少2个RS232串口。
内置Wi-Fi热点功能,允许手机进行外业配置操作。
数据输出格式:支持标准rinex 2. 0以上版本输出格式,便于野外检查数
记录情况。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data output format forBeiDou/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receiver2015-10-19 发布 2015-11-01 实施BD 410004—2015BD 410004—2015目 次前言...................................................................................................................................................................... I I 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2)4 要求 (2)4.1 数据传输格式 (2)4.2 数据格式 (3)4.3 数据内容 (16)4.4 通用语句格式 (19)附录A(规范性附录) GNSS标识符 (41)参考文献 (42)BD 410004—2015前言为适应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发展对标准的需要,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北斗专项标准”,推荐有关方面参考采用。
本标准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安华北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晓伟,陆明泉,张嘉怡,李冬航,李洪,姚铮,吴海玲,李作虎,周玉霞。
BD 410004—2015引 言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以及服务性能不断改善,GNSS兼容接收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北斗星通GPS接收机设置方法一、GPS接收机的使用及设置1、按照用户应用系统连接GPS接收机,要求在所有设备连线完毕后方能加电开机,电源连线注意正负极及供电电压范围;2、接收机的设置可以保存,无需再次设置,若系统出现故障,在可以连接GPS接收机的情况下通过再次设置接收机解决系统故障;若无法排除故障,请联系北斗星通GNSS产品事业部技术支持部010-********;3、接收机的快速设置方法(强烈建议使用过程中始终沿用以下方法设置接收机):通常,可通过串口调试助手、超级终端和NovAtel CDU软件进行设置。
其中串口调试助手和超级终端操作基本相同,通过CDU软件进行设置需要逐条命令输入,不推荐使用,以防输入或语法错误。
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操作:(以下示例中以设置接收机输出1Hz的GPGGA、GPRMC、GPZDA语句,需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设置所需要输出的语句)打开串口调试助手:在字符串输入框中输入“log version”指令,如果板卡如上图所示根据指令响应输出相应的version信息,则表示计算机和接收机通讯正常;如果通讯不正常,请检查线缆连接、串口调试器配置等。
确认通信链接正常后,点击“打开文件”,选择已经编辑好的接收机指令设置文件。
根据您的具体设置,附件中有一个已经编辑好的指令文本《北斗星通GPS接收机设置.txt》,您可以直接使用。
确认文件中预览内容无误后,点击发送文件。
当显示OK<COM1表示输入正确。
(此时COM1表示连接的是接收机的COM1口,如果是COM2,则应该回复OK<COM2)。
此时接收机已能正常输入GPGGA、GPRMC、GPZDA信息,可以正常使用。
A、接收机的出厂设置的串口速率为9600 BPS,因此可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超级终端软件连接GPS的串口(COM1与COM2均可,两者等效)设置接收机,关于连接串口的设置如下图;连接GPS接收机的串口设置B、将接收机的设置指令写入文本,可以通过超级终端软件以发送文本的方式快速设置接收机,操作方法如下图:发送指令文本C、两接收机的具体设置指令如下,指令均为ASCII码,在写入文本时,开头及结尾要求空上两至三行,并注意确保每条指令无多余空格,并均以回车换行结束:4、北斗星通GPS接收机设置.txt:建议使用9600波特率进行设置和数据输出,可通过com com1 9600 n 8 1 n off指令调整串口波特率。
关于北斗RNSS接收机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问题的探讨
谢璐璐;徐华伟;李家斌;黄林轶
【期刊名称】《环境技术》
【年(卷),期】2022(40)2
【摘要】首先,梳理及分析了北斗RNSS接收机的定位精度、灵敏度以及时间特性三个主要指标,重点阐述了定位精度的统计方法和评估指标,定位精度指标覆盖静态定位精度、动态定位精度以及RTK测量精度;其次,详细地介绍了北斗RNSS接收机测试过程遇到的问题,包括数据接口、交互指令、定位、内部存储以及其他问题,并针对产品的设计或测试给出相应的建议。
【总页数】5页(P79-83)
【作者】谢璐璐;徐华伟;李家斌;黄林轶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智能产品质量评价与可靠性保障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67.1
【相关文献】
1.北斗接收机主要指标测试方法与分析
2.广播监测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维护测试方法探讨
3.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测试方法探讨
4.广播监测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维护测试方法探讨
5.装备研制项目竞争性采购过程中比测试验流程组织与主要问题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通用规(预)2014.08.141 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以下简称为导航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容。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和船舶使用导航型终端的研制和生产,也是制定产品规和检验产品质量的依据。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857.5—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5842—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首次定位时间 time to first fixTTFF 用户终端从开机到第一次解算出位置结果所需时间。
通常包括用户终端初始化时间、测量时间、星历接受时间和定位解算时间。
3.1.2 重捕时间 re-acquisition time卫星信号重捕时间,是指接收设备在信号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条件下,短时间(30 s)失锁后重新捕获卫星信号并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位置信息所需的时间。
GPS/北斗接收机使用说明书北京华星北斗智控技术有限公司第1页目录前言 (3)注意事项 (4)第一章产品介绍 (5)1。
1 主要特点 (6)1。
2 灵活的测量模式 (6)第二章性能参数 (8)2。
1 技术参数 (8)2.2 电气参数 (9)第三章安装应用 (10)3。
1 供电说明及设备安装 (10)3。
2 网络的应用说明 (11)第四章硬件功能说明 (21)4。
1 主机外观 (21)4.2 面板及接口说明 (22)4。
3 SD/SIM 卡的安装 (26)第2页第五章常见问题 (27)5。
1 故障分析 (27)5。
2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7)前言关于本手册本手册对GPS/北斗的安装、使用方法及有关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用户应该仔细阅读,并边读边用,以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本手册版权归北京华星北斗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在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内,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禁止对其进行翻印、改编等行为。
本产品符合国家认定的企标:Q/VCPV 1—2011《测地型GPS 接收机》。
第3页注意事项1 使用仪器前请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2 用户不能自行拆卸仪器,若发生故障,请与供应商联系;3 请使用指定品牌稳压电源,并严格遵循仪器的标称电压,以免对电台和接收机造成损害;4 请使用原厂电池及附件,使用非专用电池、充电器可能引起爆炸、燃烧等意外情况,使用非原厂附件不享有保修资格;5 使用充电器进行充电时,请注意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品,避免产生火灾等严重的后果;第4页6 请勿将废弃电池随意丢弃,须根据当地的有关特殊废品的法规处理;7 电台在使用中可能产生高温.使用时请注意防止烫伤;减少、避免电台表面不必要的遮蔽物,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8 禁止边对蓄电池充电边对电台供电工作;9 请不要长时间在高增益天线下,长时间使用电台时应保持1—1。
5 米以外,避免辐射伤害;10 雷雨天请勿使用天线和对中杆,防止因雷击造成意外伤害;11 请严格按照用户手册中的连线方法连接您的设备,各接插件要注意插接紧,电源开关要依次打开;12 不要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对各连线进行插拔;13 各连接线材破损后请不要再继续使用,请及时购买更换新的线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北斗应用标准(一)北斗应用标准简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提供位置、导航和时间服务。
•为了规范北斗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制定了一系列的北斗应用标准。
•本文将介绍北斗应用标准相关的内容。
北斗应用标准的分类•北斗应用标准主要包括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等三个方面。
•技术标准主要规定了北斗系统的技术指标、信号传输和数据格式等内容。
•产品标准主要规定了北斗终端设备和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要求。
•行业标准主要是在特定行业领域内制定的标准,以满足行业特定的需求。
北斗应用标准的重要性•北斗应用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北斗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标准的统一能够提高北斗设备的互操作性,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管理。
•合理的应用标准可以提高北斗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典型的北斗应用标准案例1.技术标准•GB/T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GB/T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接口控制规范》•GB/T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接收机技术要求》2.产品标准•GB/T 《卫星导航系统移动终端设备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接口制定第17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移动终端设备》•GB/T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接口制定第1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设备》3.行业标准•JT/T 《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动态信息服务管理规范》•CJ/T 《卫星导航系统移动定点测量仪技术条件》结论•北斗应用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北斗系统的应用和推进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标准的统一能够提高北斗设备的互操作性,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管理。
•北斗应用标准将继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
北斗用户机用户接口协议(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串口非同步传送,参数定义如下:传输速率: 19200bit/s (默认),可根据用户机具体情况设置其它速率; 1 bit 开始位; 8 bit 数据位; 1 bit 住手位; 无校验 。
接口数据传输基本格式如下:“指令”或者“内容”传输时以 ASCII 码表示,每一个 ASCII 码为一个字节; “长度”表示从 “指令或者内容”起始符“$”开始到“校验和”(含校验和)为 止的数据总字节数;“用户地址”为与外设相连的用户机 ID 号,长度为 3 字节,其中有效位为低 21bit ,高 3bit 填“0”;“校验和”是指从“指令或者内容”起始符“$”起到“校验和”前一字节,按字 节异或者的结果;“信息内容”用二进制原码表示, 各参数项按格式要求的长度填充, 不满长度要 求时,高位补“0”。
信息按整字节传输,多字节信息先传高位字节,后传低位字节;对于有符号参数,第 1 位符号位统一规定为“0”表示“+”,“1”表示“- ”,其 后位数为参数值,用原码表示。
指令 / 内容信息内容 用户地址 校验和长度定位信息类别:“普通”表示用户所在位置的大地高程数据<16300 米或者天线高<400 米,“高 空”表示用户所在位置的大地高程数据≥16300 米或者天线高≥400 米;当“测高方式”为“00”时, “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单位 1 米。
对于普通用 户,该参数高 16bit (第 1 位为符号位)为天线所在点的大地高程数据,低 16bit 为 天线高(填全“0” );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为为天线所在点的大地高程数据,是测高方式 2 bit 00 有高程01 无测高 10 测高 1 11 测高 2高程指示 1 bit0 普通有无时差 1 bit固定填 0紧急定位 1 bit定位 2bit00保密 1 bit固定填 0高程数据和天线高 气压数据32bit 32bit用户地址 电文长度 是否应答 24bit 16 bit 8bit传输速率8bit 帧号8bit (固定填 0)自检频度 16bit 输出频度 16bit(空)定位申请 $DWSQ 通信申请 $TXSQ 串口输出 $CKSC IC 检测 $ICJC 系统自检 $XTZJ 时间输出 $SJSC 版本读取 $BBDQ24 bit 24 bit 24 bit 24 bit 24 bit 24 bit 24 bit8 Bit 8 bit 8 Bit 8 bit 8 bit 8 bit 8 bit入站频度 16bit 电文内容 最长 1680bit16 bit 16 bit 16 bit 16 bit 16 bit 16 bit 16 bit信息类别 8bit 信息类别 8bit无符号数;当“测高方式”为“01”时,对于普通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高 16bit 填全“0”,低 16bit 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 0.1 米;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 0.5 米;当“测高方式”为“10”时,对于普通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高 16bit 填全“0”,低 16bit 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 0.1 米;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 0.5 米;当“测高方式”为“11”时,对于普通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低 16bit 填天线距离用户机中气压仪的高度,单位为 0.1 米,高 16bit 填用户机中气压仪所处位置的概略正常高,其中第 1 位为符号位,单位 1 米;对于高空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填用户机中气压仪所处位置的概略正常高,单位 1 米。
北斗接收机安装说明1、安装步骤:1.1用户首先需要从北斗科普网“北斗领航梦想活动”栏目中的“软件下载”项,下载“北斗接收机软件”软件包到需要连接北斗接收机的电脑上。
1.2通过电脑USB口联接北斗多模接收机。
1.3安装北斗接收机驱动程序:1.3.1 北斗接收机连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弹出安装驱动的窗口,安装路径用户选择电脑中已安装的“北斗接收机软件”文件夹中的“Driver_for_32_bit”或“Driver_for_64_bit”文件夹(根据所连接电脑属于32位还是64位操作系统对应选择)即可安装驱动。
1.3.2 若电脑提示无法安装设备驱动,则需要根据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不同,选择下列其一方式进行驱动的安装:(1)如果为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等操作系统,按以下步骤操作:→选择桌面的“计算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选择“设备管理器”→选择“其他设备”或者“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选择HD-GNSS→选择“更新驱动程序”→选择“浏览计算机以查找驱动程序软件”→选择“北斗接收机软件”文件夹→如果用户电脑是32位操作系统(选择桌面的“计算机”,查看“系统属性”)则选择“Driver_for_32_bit”文件夹;如果是64位操作系统则选择“Driver_for_64_bit”文件夹→单击“下一步”,安装驱动程序。
(2)如果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按以下步骤操作:→选择桌面的“我的电脑”→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选择“硬件”→选择“设备管理器”→选择“其他设备”或者“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选择HD-GNSS→选择“更新驱动程序”→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单击“下一步”→选择“在这些位置上搜索最佳驱动程序”中的“在搜索中包括这个位置”(注:不选择“搜索可移动媒体”)→单击“浏览”→选择“北斗接收机软件”文件夹→如果用户电脑是32位操作系统(选择桌面的“计算机”,查看“系统属性”)则选择“Driver_for_32_bit”文件夹;如果是64位操作系统则选择“Driver_for_64_bit”文件夹→单击“下一步”,安装驱动程序。
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设备组成及技术参数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北斗系统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电力行业也开始逐步引入北斗技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定位服务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适用于电力设备监测、作业定位、应急救援等领域。
而基准站是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组成和技术参数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基准站设备组成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天线系统:用于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和传输。
基准站的天线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和定位精度,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定位精度。
2. 信号处理模块:负责对接收到的北斗卫星信号进行处理和解码,输出定位数据。
信号处理模块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控制系统:用于对基准站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可以实现远程升级、故障诊断和数据查询等功能。
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基准站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5. 供电系统:提供基准站所需的电力供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供电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基准站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二、技术参数要求1. 定位精度:基准站的定位精度需达到厘米级,以满足电力设备监测和作业定位的需求。
2. 信号接收灵敏度:基准站的天线系统需具备较高的接收灵敏度,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有效接收北斗卫星信号。
3.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模块的传输速率需达到较高水平,以确保定位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5. 安全性:基准站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防范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
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设备的组成和技术参数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技术要求,才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北斗接收热启动流程1. 信号采集。
接收机打开,开始从北斗卫星接收信号。
接收机使用全相关器对信号进行相关处理,以获得伪距和载波多普勒频移测量值。
2. 信号搜索。
接收机根据伪距和载波多普勒频移测量值,在卫星可见范围内搜索北斗卫星信号。
接收机使用相关门限和旁瓣抑制技术,以最大化信号的获取概率和最小化干扰的影响。
3. 信号解调。
接收机解调北斗导航报文,提取导航信息,如星历、时钟偏差和电离层延迟。
接收机使用扩频码和比特同步环路来恢复导航数据。
4. 测距和测速。
接收机使用伪距和载波多普勒频移测量值,计算接收机与每个可见卫星之间的距离和速度。
接收机使用 Kalman 滤波或其他估计算法来融合来自多个卫星的测量值,以提高测距和测速的精度。
5. 定位解算。
接收机使用测距和测速信息,以及导航信息,来解算其三维位置和速度。
接收机使用最小二乘法或其他数学方法来求解位置和速度方程。
6. 完好性监测。
接收机监测北斗卫星信号的质量和可用性。
接收机使用冗余测量值和信号强度指标,以评估其定位解算的可靠性。
7. 输出。
接收机将定位和完好性信息输出给用户。
接收机可以使用各种接口,如串口、USB 或蓝牙,将信息传送到外部设备。
中文回答。
北斗接收机热启动流程。
热启动是指北斗接收机在关闭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快速搜索和解调卫星信号恢复工作状态的过程。
以下为北斗接收机热启动流程:1. 信号采集。
接收机启动后,开始接收北斗卫星信号。
全相关器对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提取伪距和载波多普勒频移测量值。
2. 信号搜索。
接收机根据测量值在卫星可见范围内搜索北斗卫星信号。
相关门限和旁瓣抑制技术被用于提高信号获取概率和降低干扰影响。
3. 信号解调。
接收机解调北斗导航报文,提取星历、时钟偏差和电离层延迟等导航信息。
扩频码和比特同步环路用于恢复导航数据。
4. 测距和测速。
利用伪距和载波多普勒频移测量值,接收机计算接收机与每个可见卫星之间的距离和速度。
Kalman 滤波或其他算法用于融合测量值,提高精度。
北斗接收机检测的标准北斗接收机是一种用于接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的设备,它在航空、航海、车辆定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北斗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和性能稳定,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北斗接收机检测的标准,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和维护。
首先,北斗接收机的外部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外部检测时,需要检查接收机的外观是否完好,外壳是否有损坏或者渗漏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接收机的天线是否安装牢固,天线线缆是否完好,天线方向是否正确等。
这些都是保证接收机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其次,北斗接收机的内部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内部检测主要包括对接收机的电路、芯片、接口等部件进行检查。
需要检查电路板是否有明显的焊接问题,芯片是否受潮或者受到过高温影响,接口是否松动或者接触不良等。
这些都可能导致接收机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另外,北斗接收机的信号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信号检测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接收机接收到的北斗卫星信号进行测试和分析。
需要检测信号的强度、稳定性、误码率等指标,以确保接收机能够准确地接收和处理北斗卫星信号。
最后,北斗接收机的性能检测是整个检测过程的重点。
性能检测需要对接收机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包括定位精度测试、导航速度测试、信号跟踪能力测试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性能测试,才能确保接收机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需求。
总之,北斗接收机的检测标准涉及外部检测、内部检测、信号检测和性能检测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测工作。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才能保证北斗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北斗接收机检测标准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确保北斗接收机的正常使用和性能稳定。
北斗导航接收机LNA的设计与仿真余之喜;苏凯雄;陈俊;杨华炜【摘要】为了实现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制,根据接收机射频模块系统指标要求,包括增益、噪声系数、灵敏度等关键指标要求,提出一种基于ATF54143的LNA设计方案,采用两级结构,源极传榆线负反馈稳定技术,实现输入最佳噪声匹配,输出共轭匹配设计,并用ADS软件进行仿真,得到增益32 dB,噪声系数0.45 dB,输入驻波比1.5.%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receiver front-end,according to the system's requirements including the gain, noise figure, sensitivity and other key indicators, a LNA design based on ATF54143 is introduced. The design used two-stage structure and source transmission line negative feedback technology, input the best noise match and output conjugate matched design, performed simulation with ADS software to get 32 dB gain, 0. 45 dB noise figure and 1.5 input VSWR.【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2(035)005【总页数】4页(P99-101,104)【关键词】北斗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低噪声放大器【作者】余之喜;苏凯雄;陈俊;杨华炜【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8-340 引言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研制开发的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可以对我国领土、领海及周边地区的用户进行定位及定时授时,并且可以实现各用户之间、用户与中心控制站之间的简短报文通信[1]。
北斗一代接收机数据接口要求
1.接口类型:
2.数据格式:
3.传输速率:
4.传输距离:
5.接口电平:
北斗一代接收机数据接口的电平通常为TTL电平(0-3.3V或0-5V)或RS-232电平(-15V至+15V)。
其中,TTL电平适用于与单片机等低电平设备连接,而RS-232电平适用于与计算机及其他高电平设备连接。
6.接口协议:
7.数据接口规范:
8.设备识别:
9.数据安全性:
总结:
以上是北斗一代接收机数据接口的要求,包括接口类型、数据格式、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接口电平、接口协议、数据接口规范、设备识别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
开发者在使用北斗一代接收机建立数据通信时,需要根据这些要求进行接口设计和配置,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解析。
北斗卫星通信系统招标文件因科研工作需要,现招标采购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及其配套系统,所采购设备的种类、数量、技术参数和要求如下:1、北斗卫星通信系统(主机、天线、电缆及交流电适配器等)六套2、太阳能电池系统(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专用控制器和蓄电池)三套3、在线式直流输出防雷后备电源三套4、应用软件一套具体参数如下:一、北斗卫星通信单元北斗卫星通信单元由主机、天线、电缆及交流电适配器及通信卡等组成。
主要技术指标:二、太阳能电池系统:太阳能电池系统由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专用控制器和蓄电池及后备电源组成1、156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120瓦)太阳能电池板指标额定电压:12V峰值功率:≥120Wp质保:5年太阳能支架、电缆2、太阳能电池充电器器(1)充电器指标安全特性设计●通过压敏电阻进行过压保护●光电板和蓄电池反接保护●误操作保护充电功能设计●过度放电延时保护●传感器使温度得到补偿●析气调节●肖特基二极管防倒流●VMOS功率开关管●发光二极管显示充电状态●发光二极管显示负载情况●发光二极管显示蓄电池容量充放电设计参数3、蓄电池技术指标:蓄电池为胶体蓄电池4、在线式直流输出防雷后备电源技术参数三、应用软件应用软件1套技术指标:1:可将雨量计、孔隙水压力、钻孔倾斜仪等传感器输入的10种以上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且经该应用软件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北斗卫星通信系统识别并可被传送到滑坡监测中心站和位于北京的滑坡监测数据处理中心。
同时,能与相应的硬件兼容,并能为用户提供与多种通信设备联机的通信功能,在有效的时段内为上位机提供包括传送、查询、校验原始资料等服务。
2、能对从北斗通信系统下载的监测数据进行再处理,以便获取降雨量、孔隙水压力和位移等方面的适时监测数据。
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和其它要求:1、本次竞价限本地供应商或在本地有销售或服务网点的外地供应商参与。
2、设备生产厂商应具有北斗卫星武器装备资格认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以下简称模块)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模块的设计、生产、研制、检测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267-2020北斗卫星导航术语BD410002A-2022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差分数据格式(一)BD410003A-2022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差分数据格式(二)BD410004-2015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GB/T39267-2020北斗卫星导航术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捕获灵敏度acquisition sensitivity用户设备在冷启动条件下,捕获导航信号并正常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
[来源:GB/T39267-2020,5.2.7]3.1.2跟踪灵敏度tracking sensitivity用户设备在正常定位后,能够继续保持对导航信号的跟踪和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
[来源:GB/T39267-2020,5.2.8]3.1.3冷启动cold start用户设备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未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正常定位的状态。
3.1.4热启动hot start用户设备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已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正常定位的状态。
3.1.5首次定位时间time to first fix用户设备开机至获得首次正确定位所需的时间。
[来源:GB/T39267-2020,5.1.40]3.1.6内部噪声水平interior noise level由测量型模块通道间的随机偏差,锁相环、码跟踪环的随机偏差,以及其钟差残差等引起的测距和测相误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时型终端通用规范(预)2014.08.1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时型终端(以下简称定时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定时型终端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也是制定北斗定时产品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和产品应用选型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标志•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20512 GP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北斗定时型终端 BeiDou timing terminal基于北斗系统授时功能,可以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完成解算、测量、时间修正并复现、输出BDT标准时间信息、时标信息功能的接收设备。
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北斗用户机用户接口协议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接口数据传输约定
串口非同步传送,参数定义如下:
传输速率:19200bit/s(默认),可根据用户机具体情况设置其它速率;
1 bit开始位;
8 bit数据位;
1 bit停止位;
无校验。
接口数据传输基本格式如下:
“指令”或“内容”传输时以ASCII码表示,每个ASCII码为一个字节;
“长度”表示从“指令或内容”起始符“$”开始到“校验和”(含校验和)为止的数据总字节数;
“用户地址”为与外设相连的用户机ID号,长度为3字节,其中有效位为低21bit,高3bit填“0”;
“校验和”是指从“指令或内容”起始符“$”起到“校验和”前一字节,按字节异或的结果;
“信息内容”用二进制原码表示,各参数项按格式要求的长度填充,不满长度要求时,高位补“0”。
信息按整字节传输,多字节信息先传高位字节,后传低位字节;
对于有符号参数,第1位符号位统一规定为“0”表示“+”,“1”表示“-”,其后位数为参数值,用原码表示。
接口数据传输协议
外设至用户机信息传输格式
外设至用户机信息传输格式说明
定位申请($DWSQ)
定位信息类别:
“普通”表示用户所在位置的大地高程数据<16300米或天线高<400米,“高空”表示用户所在位置的大地高程数据≥16300米或天线高≥400米;
当“测高方式”为“00”时,“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单位1米。
对于普通用户,该参数高16bit(第1位为符号位)为天线所在点的大地高程数据,低16bit为天线高(填全“0”);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为为天线所在点的大地高程数据,是无符号数;
当“测高方式”为“01”时,对于普通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高16bit 填全“0”,低16bit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0.1米;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0.5米;
当“测高方式”为“10”时,对于普通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高16bit 填全“0”,低16bit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0.1米;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0.5米;
当“测高方式”为“11”时,对于普通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低16bit 填天线距离用户机中气压仪的高度,单位为0.1米,高16bit填用户机中气压仪所处位置的概略正常高,其中第1位为符号位,单位1米;对于高空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填用户机中气压仪所处位置的概略正常高,单位1米。
如果用户将概略正常高填为全“0”,则用户机在入站申请信息中自动填入该数据。
当“测高方式”为“00”和“01”时,“气压数据”参数填“0”;否则,该参数前20bit为气压,单位0.1Hp,后12bit(第1位为符号位)为温度,单位0.1℃。
如果用户使用用户机自带高精度气压仪提供的气压数据,则“气压数据”参数填“0”,用户机在入站申请信息中自动填入气压数据。
“入站频度”单位1秒,填“0”表示单次定位,需要按一定频度连续定位时填入设置频度。
通信申请($TXSQ)
通信信息类别:
“用户地址”用户地址为此次通信电文的收信方地址;
“电文长度”为串口传输的汉字电文(以计算机内码编码传输)或代码电文(即BCD码)的有效长度,单位为1比特。
“传输方式”为代码且“电文内容”不满整字节,传输时在电文最后补“0”。
串口输出($CKSC)
“传输速率”:“00H”表示19.2Kbps、“01H”表示1.2 Kbps、“02H”表示2.4 Kbps、“03H”表示4.8Kbps、“04H”表示9.6Kbps、“05H”表示38.4Kbps、“06H”表示57.6Kbps、“07H”表示115.2Kbps。
默认值为“00H”。
IC检测($ICJC)
用户机在收到该指令后发送“IC信息”($ICXX)至外设。
当外设获取本机用户信息时,“用户地址”填全“0”;接收到本机用户信息后,向用户机获取下属用户信息时,“用户地址”填外设控制工作的用户机的ID号。
系统自检($XTZJ)
用于用户机进行系统自检和巡检。
检测完成后返回“自检信息”($ZJXX)至外设。
自检频度:单位1秒,填“0”表示单次检测。
时间输出($SJSC)
用户机收到该指令后返回“北斗时间”($BDSJ)至外设。
输出频度:单位1秒;填“0”表示单次输出。
版本读取($BBDQ)
用于获取用户机硬件和软件(固件)的版本信息,用户机收到该指令后返回“版本信息”($BBXX)。
用户机至外设信息传输格式
用户机至外设信息传输格式说明
定位信息($DWXX)
信息类别如下:
“类别”为“0”时,“位置数据”为申请定位用户的位置信息,“查询地址”参数填全“0”;“类别”为“1”时,“位置数据”为被指挥型用户所查询用户的位置信
息,“查询地址”为被查询用户的用户地址。
“多值解”用以提示用户本帧传输的定位信息是否为正确的定位信息。
“精度”:一档表示定位精度为20m,二档表示定位精度为100m。
位置数据
当“高程类型”为“1”时,H参数变为24bit无符号数,ζH参数自动取消。
T(h)——定位时刻的小时位数据,起始值为0,单位1小时。
T(m)——定位时刻的分位数据,起始值为0,单位1分钟。
T(s)——定位时刻的秒位数据,起始值为0,单位1秒。
T(0.01s)——定位时刻的秒小数数据,起始值为0,单位0.01秒。
L(°)——用户位置的大地经度数据,单位1度。
L(′)——用户位置的大地经度数据,单位1角分。
L(″)——用户位置的大地经度数据,单位1角秒。
L(0.1″)——用户位置的大地经度数据,单位0.1角秒。
B(°)——用户位置的大地纬度数据,单位1度。
B(′)——用户位置的大地纬度数据,单位1角分。
B(″)——用户位置的大地纬度数据,单位1角秒。
B(0.1″)——用户位置的大地纬度数据,单位0.1角秒。
H(±)——用户位置的大地高程数据符号位,“00”为正(+),“01”为负(-)。
H(m)——用户位置的大地高程数据,单位1米。
ξH(±)——用户位置的高程异常值的符号位,“00H”为正(+),“01H”
为负(-)。
ξH (m )——用户位置的高程异常值,单位1米。
通信信息($TXXX )
·通信信息类别:
“发信方地址”表示此次通信或查询所得电文的发信方用户地址。
“发信时间”:小时位起始值0,单位1小时;分钟位起始值0,单位1分钟。
若此次通信不是查询通信,“发信时间”全填“0”。
“CRC 标志”:“00H ”表示用户机收到此次信息的CRC 校验正确;“01H ”表示不正确。
·电文长度同通信申请($TXSQ )中的电文长度。
IC 信息($ICXX )
IC 信息指当前用户机IC
卡上包含的主要信息内容,用户机在收到 “IC 检测”($ICJC )指令后,根据“帧号”发送所需信息内容。
第0帧:发送本机用户信息,信息内容定义如下表所示:
➢ 通播ID :对普通用户机,为接收通播ID 号;对指挥型用户机,为发送通播
ID 号。
➢用户特征:用户特征代码。
➢服务频度:单位为1秒。
➢通信等级:1~4
➢加密标志:
1-保密用户
0-非密用户
➢下属用户总数:专指指挥型用户机所管辖的下属用户的数量,如果用户机卡为普通型用户机该字节填全0
自检信息($ZJXX)
I C卡状态:非零表示出错
硬件状态:非零表示出错
电池电量:指示用户机的电池电量,数值表示目前电量还剩最高值的比例,如03 H表示目前电量只剩最高容量的三分之一。
入站状态:
bit0-是否可以入站,0-不可以,1-可以。
bit1-抑制状态,0-非抑制,1-抑制。
功率状况:波束1~6功率分别对应用户机接收的1#~6#波束的信号功率,规定如下(没有接收到的波束相应位置填全“0”):
00(hex):<-158dBW
01(hex):-156~-157dBW
02(hex):-154~-155dBW
03(hex):-152~-153dBW
实用标准文案
04(hex):>-152dBW
时间信息($SJXX)
北斗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年为16bit,其余均为8bit。
版本信息($BBXX)
版本信息:为一个可见的字符串,用ASCII逗号分成若干段,段数自定,每一段的格式自行定义。
4.4.19 反馈信息($FKXX)
文档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