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南北建筑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与区域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多样的地域差异和独特的区域特色。
这些差异和特色不仅来源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因为各地的气候、民俗风情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
本文将从北方与南方两个不同的地域角度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与区域特色。
北方传统建筑的特点北方的气候寒冷干燥,因此北方传统建筑更加注重保暖与隔热。
在北方,典型的传统建筑是以庭院为核心的四合院。
四合院通常由四面围墙围合而成,院落中有花园、厢房等建筑构件。
四合院的设计使得建筑内部庭院可以起到隔热保暖的作用,同时又能够提供私密空间。
北方建筑常使用厚重的灰瓦作为屋顶材料,这种材料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另外,北方民居也常见于传统建筑中。
由于北方地区的风沙严重,传统建筑需要采用宽厚的墙体和低矮的外形,以便抵御强风的侵蚀。
同时,北方建筑因为长期受到战争的影响,通常采用较为坚固的建筑材料,如砖石。
这些特点使得北方传统建筑在形态上显得粗犷、稳重。
南方传统建筑的特点南方的气候湿热多雨,建筑对防潮、透气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
南方传统建筑在设计上追求通风、降温和防潮。
木结构是南方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
木材在吸湿透气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适合应用于南方湿热的气候条件下。
南方传统建筑常见的代表是水乡建筑,如江南的河流和运河沿岸的民居。
水乡建筑通常采用水中建筑、水上建筑和水岸建筑相结合的形式。
水乡建筑不仅具有美观的景观特色,还考虑了水位的变化、排水和船只的通行。
建筑之间常通过拱桥、曲廊相连,营造出韵味独特的水乡风情。
区域特色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与特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不同地域历史环境的反映。
在现代社会,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许多地方政府和文化组织致力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他们致力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将古老的庭院改造成会议场地、咖啡馆等现代化的使用功能,既能保留古建筑的风貌特色,又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1.1 北方建筑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南北方建筑差异南北方建筑差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各自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建筑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形态南方建筑以水的元素为核心,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更多的水景和湿润的景观。
其建筑形态多呈现庭院式布局,如江南的园林建筑、岭南的民居等。
这些建筑一般采用矮墙围合,追求空间的舒适和开放感。
而北方建筑则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多重层次,往往以庙宇、宫殿、城堡等宏伟的建筑形式展现。
二、材料选用南方建筑多使用砖木结构,由于湿气较重,木结构能够吸收潮气,保持室内干燥。
同时,砖墙也具有保温、防潮的作用。
而北方建筑则主要采用砖石结构,能更好地隔绝寒冷气候的侵袭。
此外,北方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瓦片,用以起到保温降温的作用。
三、装饰风格南方建筑追求自然和谐,讲究雅致、高贵的装饰。
房屋外墙往往以白墙为主,偶尔出现的彩色装饰多是以窗户、门框等作为点缀。
室内则常见精美的木雕和花鸟画,突出了艺术气息。
而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雕塑和壁画的运用,给人以雄浑、壮观的印象。
建筑外观以红墙黄瓦为主,给人以深沉和厚重的感觉。
有了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方建筑在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是由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也与地域文化、民俗习惯等有关。
南方地区多雨潮湿,空气湿度较高,因此南方的建筑形态更注重开放性和通透感。
而北方则寒冷干燥,由此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形态的设计。
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既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又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不同。
这种南北方建筑差异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也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无论是南方的园林建筑,还是北方的城堡庙宇,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研究。
这些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的多元风貌。
通过对南北方建筑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南北方差异的主要体现首先,北方的强调的是阳光,而南方强调更多的是通风.虽然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但它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
对阳光的利用、对通风条件的改善,都会影响到一系列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的设计。
北方强调阳光,正因为阳光是它的优势所在。
所以说,北方的阳光,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能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同时,又能塑造出一个建筑的阴影、轮廓,也即建筑学上常说的“阳光是真正刻画建筑特色的把式”;南方强调通风,主要通过大量的半室外空间解决。
在绿化植被方面,北方的庭院设计可以强调其四季变化的特点,这是南方做不到的,因为北方有很多具有鲜明季节特色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一年四季,红、绿、黄,色彩变化很丰富;而南方,更多强调水的特点,如湖面、小溪、小河、甚至点状的池塘,同时,在绿化方面,多用花卉来体现其的绿化植被的特色。
在建筑细部,北方在强调阁楼的同时也可以强调地下室。
阁楼可以根据各种造型利用更多的空间,同时,由于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所以,地下室也利于使用;而南方在这两个方面稍微处于劣势。
因为,南方的阁楼在夏天,日晒相当严重,所以,本身的使用是其次,其主要作用在于,为阁楼下面那层空间提供隔热。
所以,虽然需要阁楼,但主要不是为了使用,而用来隔热。
同时,它的地下室也比较少,原因是气候比较潮,而地下室防潮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如果说绿化植被方面南方稍占上风的话,那么,就建筑细部而言,北方别墅理应稍占上风。
南方多风雨,房顶尖,北方冷,房顶平,房子矮总的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结构为主要方式,合理运用建筑比例、尺度、节奏、均衡、层次等艺术手段,其总体风格是古朴、典雅和静谧,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美学倾向。
造成南北建筑差异的原因分析1 气候因素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整的形体。
南北方住宅差异沈阳恒大绿洲为集团向东北拓展的第一站,但因为地域距离过远,在环境、气候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司各部门相关人员根据实践经验以及结合沈阳地区实际情况对南北差异作了全面性的总结,列举如下供集团参考。
一、设计方面〔一〕建筑、规划设计1、规划设计方面,南方由于常年平均气温高,太阳高度角大,住宅的规划布置重视通风,布置形式灵活多样;以为防晒为主;而北方由于常年平均气温偏低,太阳高度角较小,为了争取日照,以南北向的行列式为主,忌讳住宅东西向布置。
2、南方建筑的造型与装饰立面设计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而北方强调厚重、朴实。
假如在北方用浅色涂料,因空气污染较大易变脏。
建议根据北方特点选用色调较深重且耐脏的涂料。
3、南方外墙装饰可为涂料、湿贴外墙砖及干挂石材;北方因有保温节能要求,外墙面层装饰均在保温层外,所以北方外墙装饰大多为涂料和局部外墙砖,少用干挂石材〔局部龙骨保温不够〕,而湿贴石材是有限制的〔如①石材与其贴接浆料重量之和应小于30公斤/平方米,②石材边长应小于300,厚度小于15,③贴砖墙面高度一般不高于3米〕;可采用超薄〔5~8mm〕石材与保温层加工成一体的方法,其规格可满足设计风格;也有用仿石涂料的〔公建外墙可用干挂石材〕。
4、北方住宅建筑需做保温并要到达节能要求〔节能率65%〕,外墙〔含变形缝〕、屋面、外露构件、不采暖楼梯间及局部楼地面等均需做保温层,墙厚比南方大。
所以一样户型,北方住宅的实用率不如南方高。
5、玻璃幕墙在北方采用应考虑保温节能。
6、在南方住宅平面设计追求大面宽,利于散热;而在北方平面布置要规整,外外表越少越好,利于防寒。
7、南方窗户大利于通风;北方窗户小利于保温。
北方窗户必须采用平开窗且内开,高档住宅窗扇应具备平开上悬〔或下悬〕功能,选用LOW—E玻璃。
主材多项选择用塑钢或断桥铝合金材料。
8、南方住宅流行飘窗台;而在北方因飘窗台较易产生冷桥所以较少有飘窗台,在住宅北面应杜绝出现飘窗台,如在住宅南面做飘窗台需在设计及施工两阶段把好保温关。
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概述中国南北建筑文化差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国家,南北地区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差异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差异。
在南北建筑文化差异中,可以看到南方建筑注重的是艺术细节和装饰性,而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
一、南方建筑文化特点南方地区的建筑文化以江南水乡为代表,注重的是艺术细节和装饰性。
在南方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是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注重营造自然、和谐、浪漫的环境,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其特点是建筑多为小型、矮小,分为前后两进,通过走廊与庭院连接。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元素有亭、楼、阁、廊等,形式多样,以木构为主,雕刻精美。
另外,南方地区的传统房屋还注重通风、采光,常常采用悬式结构和错落的院落布局,以适应湿热多雨的气候。
二、北方建筑文化特点北方地区的建筑文化以古代皇宫和城堡为代表,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
在北方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宫殿和城墙。
宫殿建筑如故宫、北京颐和园等,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形式雄伟,布局严谨,主要色彩为红色,寓意吉祥。
宫殿建筑注重庄重肃穆,以贵族气派为主。
而城墙则是北方建筑中的代表作,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也是城市标志的象征。
城墙通常采用青瓦覆盖,高大厚实,有角楼、台基等装饰,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三、南北建筑文化的差异原因南北建筑文化差异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乡众多,因此建筑注重通风、采光,小型矮小的建筑更适应南方的气候条件。
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历史上频繁发生战争,因此建筑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大型城墙和庄严肃穆的宫殿是对北方严寒环境和动荡历史的应对。
南北建筑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还体现在建筑材料、装饰手法等方面。
南方建筑多采用木材和石材,注重雕刻和彩绘;而北方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注重雕塑和瓦片的应用。
装饰方面,南方建筑多采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装饰,追求淡雅的艺术效果;北方建筑注重金碧辉煌的装饰,追求豪华和气势。
(建筑工程管理)南北建筑差异汇总南北方住宅差异沈阳恒大绿洲为集团向东北拓展的第壹站,但因为地域距离过远,在环境、气候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壹定的差异,我司各部门相关人员根据实践经验以及结合沈阳地区实际情况对南北差异作了全面性的总结,列举如下供集团参考。
壹、设计方面(壹)建筑、规划设计1、规划设计方面,南方由于常年平均气温高,太阳高度角大,住宅的规划布置重视通风,布置形式灵活多样;以为防晒为主;而北方由于常年平均气温偏低,太阳高度角较小,为了争取日照,以南北向的行列式为主,忌讳住宅东西向布置。
2、南方建筑的造型和装饰立面设计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而北方强调厚重、朴实。
若在北方用浅色涂料,因空气污染较大易变脏。
建议根据北方特点选用色调较深重且耐脏的涂料。
3、南方外墙装饰可为涂料、湿贴外墙砖及干挂石材;北方因有保温节能要求,外墙面层装饰均在保温层外,所以北方外墙装饰大多为涂料和局部外墙砖,少用干挂石材(局部龙骨保温不够),而湿贴石材是有限制的(如①石材和其贴接浆料重量之和应小于30公斤/平方米,②石材边长应小于300,厚度小于15,③贴砖墙面高度壹般不高于3米);可采用超薄(5~8mm)石材和保温层加工成壹体的方法,其规格可满足设计风格;也有用仿石涂料的(公建外墙可用干挂石材)。
4、北方住宅建筑需做保温且要达到节能要求(节能率65%),外墙(含变形缝)、屋面、外露构件、不采暖楼梯间及部分楼地面等均需做保温层,墙厚比南方大。
所以相同户型,北方住宅的实用率不如南方高。
5、玻璃幕墙在北方采用应考虑保温节能。
6、在南方住宅平面设计追求大面宽,利于散热;而在北方平面布置要规整,外表面越少越好,利于防寒。
7、南方窗户大利于通风;北方窗户小利于保温。
北方窗户必须采用平开窗且内开,高档住宅窗扇应具备平开上悬(或下悬)功能,选用LOW—E玻璃。
主材多选用塑钢或断桥铝合金材料。
8、南方住宅流行飘窗台;而在北方因飘窗台较易产生冷桥所以较少有飘窗台,在住宅北面应杜绝出现飘窗台,如在住宅南面做飘窗台需在设计及施工俩阶段把好保温关。
南北建筑差异及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广阔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中国南北方的建筑风格和差异。
南北建筑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功能等方面。
下面将对南北建筑差异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建筑形式南方建筑以水乡特色的平房建筑为主,如江南园林中的“三面楼”、“二面楼”,以及以河流、运河为交通纽带的仿水建筑。
这些建筑具有低矮、弯曲、多水面与水体相互渗透的特点,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水景、花草相映生趣。
而北方建筑则更多地采用封建时期的四合院平房形式,以庭院和厢房为主要构造,这种形式更适应了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
原因:南方多水,气候湿润,水乡环境独特,南方人民常年在水面上活动,所以建房楼屋的根基就大多建在水上,南方因此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北方气候干燥、地下水资源较少,因此北方人以地面居住较为适应。
二、建筑材料南方建筑常使用砖、木、石等材料,尤以红砖和青砖为主,搭配木柱和石雕等装饰,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
而北方建筑常使用黄土、糯米土等粘土材料,充分利用当地的地质资源,使建筑牢固耐用。
原因:南方地貌湿润多雨,砖石建筑能够有效防潮,同时南方也盛产竹子和木材,所以南方建筑材料多选择砖木结构;而北方地貌干旱少雨,土质多为黄土,黄土具有耐水性好、不开裂的特点,运用黄土材料的建筑更加适合北方干旱的气候条件。
三、建筑风格南方建筑风格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和依托,建筑形式多为园林式建筑,注重塑造良好的室外环境和内外景观的协调。
而北方建筑风格则更加强调实用性和实际功能,建筑外观简洁,呈现出庄重、厚重的特点。
原因:南方气候湿热,四季如春,适宜户外活动,因此南方建筑风格注重园林和景观,在室内外环境的布置上更加注重舒适和美感;而北方气候较为干燥,四季分明,人们更注重建筑的保温性和实用性,建筑风格更简约实用。
四、建筑功能南方建筑多为居住建筑,重视的是舒适性和生活质量。
北方与南方传统建筑之间的差异与特点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国土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在设计、结构和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特点。
本文将探讨北方与南方传统建筑之间的差异与特点,并比较它们在形式、材料、功能以及文化内涵上的异同。
一、形式的差异北方传统建筑的形式更加庄重、雄伟。
尽管不同地区有些许差异,但大体上北方的传统建筑追求对称美和威严感。
典型的北方传统建筑有宫殿、官府、庙宇和寺庙等。
而南方传统建筑则相对更为精致、灵巧。
南方建筑注重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例如禅房、园林和民居等。
南方建筑多以水景环绕,以达到独特的美学效果。
二、材料的差异北方传统建筑常用的材料主要是砖石和木材。
由于北方地区地质条件的限制,木材被广泛使用,并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木构建筑技术,如斗拱、斗拱券和斗拱券交替等。
而南方传统建筑则多使用石材和木材的结合,南方石雕工艺发达,以精美的石刻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功能的差异北方传统建筑在功能上更多地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活动。
宫殿作为皇帝的行宫和朝廷的重要场所,大规模宏伟;而庙宇和官府则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政府活动。
相比之下,南方传统建筑的功能更偏向居住和生活。
南方的民居和园林注重私密性,构建以生活为中心的建筑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
四、文化内涵的差异北方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文化,强调权威和尊严。
尽管北方地区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但整体上都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规范和秩序。
南方传统建筑则注重传统礼教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凸显了人文关怀和温暖的民生观念。
综上所述,北方与南方传统建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特点。
北方传统建筑更加庄重、雄伟,在形式、材料和功能上具有威严感;而南方传统建筑更为精致、灵巧,强调私密性和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这些差异与特点不仅反映了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也承载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南北民居差异总结1. 介绍南北民居的差异是指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域背景下,人们在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室内布局、装饰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南北地区气候、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各不相同,导致了南北民居在建筑样式和风格上的差异。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室内布局等方面对南北民居的差异进行总结。
2. 建筑风格南方民居建筑风格南方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多为独栋建筑。
南方地区多山多水,因此,南方民居通常以独栋建筑为主,以适应山水环境的特点。
南方民居建筑采用悬山顶、砖木结构,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有水乡民居、木制民居等。
北方民居建筑风格北方民居一般采用砖木结构或者石木结构,多为多单元式建筑。
由于北方地区环境较为干燥,北方民居通常采用多单元和多院落的建筑形式,以提高生活空间的适应性。
北方民居建筑采用庄严大气的风格,注重结构稳固,以应对北方地区严寒的气候条件。
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有四合院、坊巷、堡垒等。
3. 结构特点南方民居结构特点南方民居一般以独栋式建筑为主,采用砖木结构。
南方地区多水多山,因此南方民居常常选择山水环境较好的地方修建,以及依山傍水的方式进行设计。
南方民居注重通风透光,一般具有宽敞的庭院和亭台楼阁,以及室内打通的通风结构,以保持室内的良好通风环境。
北方民居结构特点北方民居一般采用多单元或多院落的建筑形式,以适应北方旱冷的气候。
北方民居注重保温隔热,一般具有高墙厚院、封闭式庭院和封闭式大门,以减少冷空气的进入,并保持室内的温暖。
北方民居的结构通常比较庄重严谨,墙体采用砖石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4. 室内布局南方民居室内布局特点南方民居的室内布局通常注重通风透光和灵活性。
南方民居一般拥有宽敞的庭院和内庭院,庭院是南方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通风、采光和热量调节的关键区域。
南方民居的室内一般布置在庭院的四周,以便从庭院中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空气。
北方民居室内布局特点北方民居的室内布局通常注重保温隔热和私密性。
论中国南北建筑差异B13环艺3班-1320672-严冰然我想来讨论一下关于中国南北建筑差异性,因为本人父母一个是苏州人,一个来自哈尔滨,自小我就南北两地跑,所以对南方北方各种差异性深有体会。
在此我就以苏州和哈尔滨这两个城市作为典例来讲述下我心中的南北建筑。
苏州,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城市,在江南这一带,小桥流水人家的建筑风格特别典型。
这一带的气候温润,没有严寒酷暑,房屋朝向大多都为朝南戒是东南。
民居建筑大都为木架承重,屋脊高,进深较长,放热通风效果都比较好。
墙身薄,大木结构又显得格外高瘦,装饰上木刻砖雕都是为精细,屋面轻巧,明秀轻松的外观下建筑都给人一种玲珑的感觉。
总体来说南方这边建筑给我一种小巧精细的感觉。
建筑色彩上,多为非墙黛瓦,颜色淡烟,处处有种黑白山水画的感觉。
且南方这边水资源较为丰富,到处小桥流水,水戒从门前戒从屋后缓缓流过,也是一种精致。
古时,家境富裕的人家住房都会连带着花园,就是现在的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占据很大的面积,却能营造出仙境。
北方民居建设又是另一种风格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简单粗暴,比较粗犷。
在北方民居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北京的四合院了,朴实厚拙的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冬日日照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而西北地区的窑洞形式,又是另一种建造形式了,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稍作装饰,既能起到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能美化环境。
屋顶是弧形的工装,灶台连着暖炕,阳光容易进来,风沙难以入内。
南北建筑除了在建筑风格的精巧不粗狂的对比之外,色彩上也有很大差异性。
特别古时因为通讯上还没有那么通达,不同地域性人的审美等方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古时的建筑在色彩装饰上也有不同的审美性。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不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建筑文化自古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派系,这两种风格在建筑结构、材料使用、装饰艺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展现了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一、南方传统建筑风格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以江南水乡为代表,其建筑结构轻巧、灵活,并充分利用水系。
南方建筑常见的特点包括:1. 建筑布局:南方传统建筑注重庭院景观,常常采用“三进院落”布局,由外至内,依次为街巷、正院和内宅。
内部空间常围绕庭院展开,给人一种开放、自然的感觉。
2. 屋顶形式:南方建筑屋顶多采用筒瓦、歇山顶、悬山顶等形式。
筒瓦是传统建筑最常见的瓦片形式,其造型简洁大方;歇山顶则常见于宅第,具有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设计感;而悬山顶则多见于古代寺庙,其独特的悬挑结构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3. 构造形式:南方建筑注重灰土石木结构,墙体常使用砖瓦糊墙,墙顶通常使用松木架构。
木材的运用使建筑更加坚固耐久,同时也使建筑更具自然气息。
4. 装饰艺术:南方建筑注重细节装饰,常用雕刻、彩绘等技法进行装饰。
建筑外墙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人物、花卉、动物等,这些精心雕刻的图案使得建筑更加绚丽多彩。
二、北方传统建筑风格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北京阿拉善盟、山西木塔寺等为代表,北方建筑注重庄重、雄伟的气势,具有独特的特点:1. 建筑布局:北方建筑常使用“四合院”布局,即依次为正厅、正房、厢房和杂用房围合而成的四合院。
四合院布局突出了封闭的特性,给人以严肃庄重的感觉。
2. 屋顶形式:北方建筑常使用砖瓦、琉璃等材料,屋顶形式多为蓝宝石、拱券、硬山顶等。
这些屋顶造型大气磅礴,凸显寺庙、宫殿等大型建筑的威严和尊贵。
3. 构造形式:北方建筑注重用砖石结构,墙体厚重耐久。
北方传统建筑常使用青砖作为主要材料,石砌墙体使结构更为稳固。
4. 装饰艺术:北方传统建筑装饰注重线条流畅和简洁大方,常用彩画、壁画等手法进行装饰。
论我国南北建筑差异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孕育着各种不同的文化。
建筑文化也是中国在世界人眼中一项神奇的文明。
从北方的古老四合院,到南方的薄墙黑瓦,南北建筑因地各自的气候风俗等因素,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独具特色的中国建筑,是辉煌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起组成了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包括: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建筑群以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为主;尊重自然,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调;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南北方建筑的区别南北方建筑的区别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
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说到北方,大家都会联想起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
北方在建筑体型上,建筑空间被厚重的实体所枷锁,并受到构架性能和采暖设施的牵制,导致建筑单体体量规整,体态敦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北方建筑的区别,欢迎阅读。
首先,北方的强调的是阳光,而南方强调更多的是通风。
虽然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但它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
对阳光的利用、对通风条件的改善,都会影响到一系列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的设计。
北方强调阳光,正因为阳光是它的优势所在。
所以说,北方的阳光,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能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同时,又能塑造出一个建筑的阴影、轮廓,也即建筑学上常说的“阳光是真正刻画建筑特色的把式”;南方强调通风,主要通过大量的半室外空间解决。
在绿化植被方面,北方的庭院设计可以强调其四季变化的特点,这是南方做不到的,因为北方有很多具有鲜明季节特色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一年四季,红、绿、黄,色彩变化很丰富;而南方,更多强调水的特点,如湖面、小溪、小河、甚至点状的`池塘,同时,在绿化方面,多用花卉来体现其的绿化植被的特色。
在建筑细部,北方在强调阁楼的同时也可以强调地下室。
阁楼可以根据各种造型利用更多的空间,同时,由于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所以,地下室也利于使用;而南方在这两个方面稍微处于劣势。
因为,南方的阁楼在夏天,日晒相当严重,所以,本身的使用是其次,其主要作用在于,为阁楼下面那层空间提供隔热。
所以,虽然需要阁楼,但主要不是为了使用,而用来隔热。
同时,它的地下室也比较少,原因是气候比较潮,而地下室防潮的成本又非常高。
所以,如果说绿化植被方面南方稍占上风的话,那么,就建筑细部而言,北方别墅理应稍占上风。
南方多风雨,房顶尖,北方冷,房顶平,房子矮总的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结构为主要方式,合理运用建筑比例、尺度、节奏、均衡、层次等艺术手段,其总体风格是古朴、典雅和静谧,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美学倾向。
本文通过运用实地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分析及例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南北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建筑文化演变的角度对中国地域文化之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结合的民族文化之发展,进行了一些阐释。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1.1 北方建筑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建筑材料方面,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装修简单。
黄土高原之上还常建有窑洞建筑,总体风格是质朴、敦厚。
但在回族聚居地,还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1.2 南方建筑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多样,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通透。
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岭南地区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2.1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由于一直以来,本地区地少人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建筑组群比较密集,庭院狭窄。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
长江中下游平原传统建筑的总体风格是秀丽、灵巧。
1.2.2 岭南地区岭南,是指南方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民居更大。
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
房屋装修、雕刻、彩绘同样富丽、繁复,手法精细。
岭南地区建筑的总体风格是轻盈、细腻。
2 南北建筑的历史演变2.1 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
早在一百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安徽、重庆、陕西、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洞穴。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华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上者为巢,下者营窟”(《孟子·滕文公下》)的记载。
从西周到魏晋南北朝,中国民居建筑形式得到了较为完备的发展。
西周时已经出现高大宫室和四合院布局,并开始使用砖瓦。
春秋战国时期,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拱上均有装饰,墙壁上则饰以壁画。
秦汉时期,木构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
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建筑艺术得到飞速发展时期,木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台基、砖石结构、屋顶样式等建筑要素也趋于成熟。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最后的大发展时期,南北已有的建筑形式基本发展成熟,在类型和特点等方面基本形成定制。
与此同时,随着各地乃至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新式的民居也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结构为主要方式,合理运用建筑比例、尺度、节奏、均衡、层次等艺术手段,其总体风格是古朴、典雅和静谧,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美学倾向。
2.2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本文选取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来分析其特点。
2.2.1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面积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乔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型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整个院落位于一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墙面内由砖砌筑,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的垛口。
由外面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更楼、眺阁,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
整体看来,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的城堡。
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院、一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
如此复杂的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虽然现在看来,乔家大院内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其实六个院落建筑有先有后,并非营造于同一时期。
乔家大院中最大的院落是一号院和二号院。
它们的布局形式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具体地说,也就是里院的正房、东西厢房都为五开间,外院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厅相连。
而除了厢房外,倒座房、过厅、正房都是二层楼房。
在整体的构成上,乔家大院的房顶非常有韵律。
房顶由高到低,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在反复、连接、交错、间歇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2.2 苏州拙政园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
由于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青树木较多,因此,园林景致细腻、精美、曲折、幽深,与北方格局宏大的宫殿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3 造成南北建筑差异的原因分析建筑的形制与发展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的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北传统建筑的形式姿态万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3.1 气候因素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
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整的形体。
相反,南方气候炎热,民居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都可以做得单薄、轻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自由地伸缩、凹凸,方便地展延、通透。
3.2 地形、地貌因素中国北方平原与高原分布广泛,人口密度比较稀疏,因此,聚落与建筑选址经常设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
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北方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和基础。
因此,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十分统一。
3.3 人文因素南北建筑风格样式的差异还缘于南北居民的文化习俗、喜好和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
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
这就是所谓的“南繁北简”和“南奢北朴”的装饰特征。
4现代南北建筑的面貌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地域空间的拓展和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也从世代依存的封闭环境中解放出来,传统的时空意义的地区概念不断被打破。
现代南北建筑的差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由于气候、地形、地貌因素以及习俗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现代的南北建筑无论从布局、建筑风格,还是从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上来说,也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4.1 建筑空间和门窗设计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在冬季取暖期间,要尽量使建筑物大厅空间内暖气热力能均匀到达大厅的各个角落, 如果热力不够, 不仅耗费了能源, 而且使居住者受冻。
因此,北方民居建筑的大厅空间设计一般比较小一些,方正一些,建筑的半室外空间也比较少。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就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大厅和半室外空间。
北方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就要封窗;进入春季,就要开窗。
因此,在门窗设计上只要求符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 注重实用, 大型带状窗比较少见。
南方建筑物设单层窗户, 除了讲究实用外, 还要注重美观大方,多为大面积的带状窗。
4.2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受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比较强调厚重、朴实,用材上,则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
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4.3 阁楼与地下室因为气候相对干燥,土质坚硬,日照时间比南方短,所以,北方现代建筑多建有地下室和阁楼,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间,并且具备冬暖夏凉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