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比尾巴》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27
《比尾巴》语文评课稿(5篇)《比尾巴》语文评课稿(5篇)《比尾巴》语文评课稿1《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第一是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首先,对课题的解析,项老师以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为切入点,以“比”为线索贯串联每个教学环节。
然后,营造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景揭示这节课的课题。
老师在教学中营造了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语言又极富童趣(如:“动物王国的国王给我们说发来邀请函,说森林里要举行一场比尾巴大赛,但还缺少裁判员、播音员和颁奖嘉宾,小朋友愿意帮忙吗?”),一下子就吸引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到了课文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项老师也不忘教学情境的延续创设,会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童真语言进行语言情境的创设,比如,在识字板块,项老师说:“你们为这些小动物们加油,当啦啦队,它们肯定会信心百倍的。
”在引导读好问句的板块,项老师又说“谁来当当运动会的播音员,对比赛项目进行播报。
”“请颁奖嘉宾对我们的获胜选手颁奖!”等等,这样的故事情境创设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随着高涨,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是生字教学的有效落实。
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
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项老师在这节课上很重视识字方法的渗透,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如:“公和松”,项老师是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发现识字规律,进行学法指导。
而“把”这个字的落实则是在课题“比尾巴”的认知基础上进行引导的,让学生自己感悟识字有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动物名称里的生字则是通过不断地复现而达到牢记的`教学的效果。
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生字的不断复现而服务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引发学生对尾巴特点的好奇心。
2. 原文学习:学习《比尾巴》原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美,了解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3. 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长、短、弯、直、扁、圆”等,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小动物尾巴图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原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美,了解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3. 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用生词造句,巩固生词运用。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小动物,用尾巴表演,增强课堂趣味性。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比尾巴》2. 生词:长、短、弯、直、扁、圆3. 小动物尾巴特点: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直、熊猫尾巴扁、小猪尾巴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今天学的生词,写一篇关于小动物尾巴的短文。
小动物的尾巴(示例)小动物的尾巴各有特点,猴子的尾巴长长的,像一根绳子;兔子的尾巴短短的,像一个小圆球;公鸡的尾巴弯弯的,像一把扇子;鸭子的尾巴直直的,像一根小木棍;熊猫的尾巴扁扁的,像一片树叶;小猪的尾巴圆圆的,像一个皮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一册,具体章节为第六单元《比尾巴》。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子结构,以及了解各种动物的尾巴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培养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认识,提高句子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动物的热爱,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句子结构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动物的尾巴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动物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挂图展示各种动物的尾巴,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板书重点词语。
3. 句子结构学习:(1)教师通过例句讲解句子结构,让学生模仿造句。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互相交流句子创作。
4. 动物的尾巴特点:(1)教师展示动物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的尾巴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比尾巴》。
2. 生字词:长、短、弯、直、扁、圆。
3. 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4. 动物的尾巴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用所学生字词造句。
(3)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尾巴特点。
2. 答案:(1)生字词:略。
(2)例句:小猫的尾巴长长的。
(3)答案示例:我喜欢大象,它的尾巴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尾巴特点,提高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
2. 句子结构的理解。
3. 动物的尾巴特点的学习。
《比尾巴》仿写一年级作文10篇《比尾巴》是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比尾巴》仿写范文一谁的尾巴大?鲸鱼的尾巴大。
谁的尾巴光溜溜?蛇的尾巴光溜溜。
谁的尾巴像挂钩?海马的尾巴像挂钩。
谁的尾巴能荡秋千?猴子的尾巴能荡秋千。
谁的尾巴像鞭子?牛的尾巴像鞭子。
谁的尾巴能蜇人?蝎子的尾巴能蜇人。
谁的尾巴能断了再长?壁虎的尾巴能断了再长。
《比尾巴》仿写范文二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钢鞭?小牛的尾巴长。
小猪的尾巴短。
鳄鱼的尾巴好像一把钢鞭。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直?谁的尾巴最漂亮?小猴的尾巴弯。
小狗的尾巴直。
孔雀的尾巴最漂亮。
《比尾巴》仿写范文三谁的眼睛圆?谁的眼睛扁?谁的眼睛好像一颗豆?黄牛的眼睛圆。
河马的眼睛扁。
大鹅的眼睛好像一颗豆。
谁的眼睛小?谁的眼睛大?谁的眼睛最明亮?松树的眼睛小。
大象的眼睛大。
猴子的眼睛最明亮。
《比尾巴》仿写范文四谁的毛发短?谁的毛发长?谁的毛发光秃秃?猴子的毛发短。
绵羊的毛发长。
大象的毛发光秃秃。
《比尾巴》仿写范文五比脖子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谁的脖子最可爱?长颈鹿的脖子长,青蛙的脖子短,熊猫的脖子最可爱。
《比尾巴》仿写范文六谁的嘴巴大?谁的嘴巴小?谁的嘴巴好像三瓣花?河马的嘴巴大。
老鼠的嘴巴小。
兔子的嘴巴好像三瓣花。
谁的嘴巴长?谁的嘴巴短?谁的嘴巴好像大袋子?食蚁兽的嘴巴长。
马的嘴巴短。
鹈鹕的嘴巴好像大袋子。
《比尾巴》仿写范文七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最有力?老鼠的尾巴细,猴子的尾巴长,恐龙的尾巴最有力。
谁的嘴巴尖?谁的嘴巴扁?谁的嘴巴最可爱?小鸡的嘴巴尖,鸭子的嘴巴扁,熊猫的嘴巴最可爱。
《比尾巴》仿写范文八谁的眼睛大?谁的眼睛小?谁的眼睛一片红?恐龙的眼睛大。
海豚的眼睛小。
苍蝇的眼睛一片红。
谁的眼睛圆?谁的眼睛凸?谁的眼睛闭不上?猫儿的眼睛圆。
青蛙的眼睛凸。
鱼儿的眼睛闭不上。
《比尾巴》仿写范文九谁的尾巴能赶苍蝇?谁的尾巴小?谁的尾巴好像一条绳子?黄牛的尾巴能赶苍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比尾巴蜥蜴、蛇、老鼠,它们各有一条尾巴,虽然长短不一,形状不同,但是都很有用。
可是它们之中,只有蜥蜴会尾部自切来保护自己。
蜥蜴的尾巴又圆又厚,如果有人或者别的动物来捉它,蜥蜴就会把尾巴自切下来,然后躲开去。
虽然蜥蜴的尾巴被人抓了去,可是蜥蜴本身还能够安然无恙地活下去。
小鸟、黄蜂、蝴蝶,它们也都有一对翅膀,但是小鸟的翅膀最能够让人感到惊奇。
小鸟有什么地方了不起呢?它翅膀可以带它穿越天空,现在我们借着小鸟的翅膀,飞向蓝天。
【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的尾巴和翅膀对动物的作用。
2. 善于运用想象活动,培养想象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动物尾巴和翅膀的作用。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自己发挥。
【教学准备】1. 课件。
2. 小鸟、蝴蝶、蜥蜴等相关图片。
3. 课本、笔、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开篇导入1. 引入课文,“比尾巴”,在学生的认知中,尾巴对于一部分动物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这部分动物为什么需要尾巴呢?来看看这篇文章。
二、整体阅读1. 布置任务。
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去理解其中的意思。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加强语调、语气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意思。
2. 讲解生词。
可遇不可求、皮肤、恶劣。
3. 打开课件,呈现小鸟、黄蜂、蝴蝶、蜥蜴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课件反复强调动物尾巴、翅膀的功能。
三、详细阅读1. 提问学生,蜥蜴自切尾巴,是为了什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提问学生,蜥蜴为什么可以安然无恙的活下去?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
3. 提问学生,蝴蝶和黄蜂的不同之处在哪里?锻炼学生分类思维。
4. 提问学生,为什么小鸟的翅膀最能让人感到惊奇?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想象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动物,你最希望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尾巴或翅膀呢?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进行图片创作,写出一些文字,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1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一、教材说明这篇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儿歌共四节。
第一、三节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究竟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看?第二、四节三句话,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个问题。
两问两答,像是猜谜语,又像是考别人,别人说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个答案。
这首儿歌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首儿歌还告诉学生,身边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长,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伞。
有的尾巴弯,有的尾巴扁。
还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去察看。
学习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难点是读好问句。
二、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
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媒体使用课件五、教学建议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三个偏旁,一个笔画。
会写"云、公、车"。
二、教学过程(一)趣味揭题,学习生字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
它们比什么呢?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比尾巴》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尾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冀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19课。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科普教育,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
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
学生学习书面语言,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尽量做到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到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范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特点。
小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比尾巴》原文及教案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原文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看?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看。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学习目标:1、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书中问句是教学难点。
学习方法: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学习准备: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
(生字卡片也可以)预学案:一、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预学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二、布置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三、准备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内容: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2、学习第1自然段,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多样句式的生动表达。
课堂环节导案学案我的想法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3分钟)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
(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比尾巴》说课稿(通用18篇)《比尾巴》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的理解。
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
孩子们在幼儿园早已听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还学了不少有关动物尾巴的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
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
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十二个生字。
学习朗读问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突出一个“趣”字,在趣中识字、认物、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通过学习能正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四、说设计理念:学生和小动物之间有种解不开的缘分,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导入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表演读等方法。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自信!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含课件):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一下子很难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该如何引领他们进入上课的状态?一开课,让小朋友们玩“摸身体”的游戏,把孩子们快乐地带入新课中。
创设情景,动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特殊比赛,叫比尾巴大赛。
一年级《比尾巴》语文教学设计一年级《比尾巴》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等卫生阅读习惯。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兴趣。
了解其它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人类手和脑更有用。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带录音机等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讲述: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
出示课件,卡通人物贝贝的问候,“小朋友,你们好!”师:贝贝在和你们打招呼,你们应该怎么样?全班同学说:“贝贝,你好!”2、师:贝贝特喜欢画画,看,他画了什么?再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贝贝没有给动物画上尾巴。
3、师:是呀,贝贝太粗心了。
我们在学习中可不能这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尾巴的课文。
4、板书课题:27尾巴的功能齐读课题。
解题:功能是什么意思?换一个词说说看。
生:尾巴的功能就是指尾巴的作用。
反思:由小朋友和卡通人物互相问候导入课题新颖别致,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看贝贝的画,说说他画了什么?再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一种习惯养成教育。
低年级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整体感知课文,识记生字1、请小朋友打开书10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功能?2、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教大家握书的姿势吗?在读书时要时刻注意那几点啊?(待同学们明确后读课文)3、学生回答,师用简笔画画出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师边画边简单介绍。
4、谁来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功能?5、学生回答,师板书:赶虻蝇、保平衡、当武器、引鼠虫。
齐读词语。
6、小朋友把课文读得很熟练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要和小朋友见面了,看,它们来了。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0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够表演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熟练认字,熟读课文,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一个关于小壁虎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录像《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自读(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师: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
(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学生活动: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师:同学们汇报自己新认识的字,并说出自己是怎样认识的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三、图文对照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提问:1、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小壁虎为什么自己把尾巴挣断了?生读书,思考,回答。
2、小壁虎都向谁去借尾巴?它是怎样说的?借到了吗?生读书,思考、回答,互相补充,师适时点拨。
3、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课件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4、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5、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比尾巴》。
文章通过介绍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以儿歌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功能,同时学习语言韵律美。
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朗读与理解;2. 词语认知:长、短、弯、直、扁、圆;3. 句子分析与朗读;4. 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挂图;2. 生字词卡片;3. 动物玩具或图片;4. 课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玩具或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引入本课主题;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3. 生字词学习:通过挂图、卡片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生字词;4. 句子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5.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动物玩具或图片,描述动物尾巴的特点,并进行比较;6.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比尾巴》2. 生字词:长、短、弯、直、扁、圆3. 动物尾巴特点: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直,鳄鱼尾巴扁,蜜蜂尾巴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尾巴,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猴子的尾巴,因为它的尾巴长长的,可以帮助它在树上保持平衡。
2. 课后拓展:观察生活中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与功能,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儿歌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动物尾巴的特点与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比尾巴》一课。
该课详细描述了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特点,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具体内容包括:(1)教材章节: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2)详细内容:课文以“比尾巴”为主题,通过描绘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鹅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猴、子、兔、松、鼠、公、鸡、鸭、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尾巴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新授:①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教师指导读音,解释字义。
②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③ 分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特点。
(3)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小动物,进行“比尾巴”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句子结构、修辞手法。
(5)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关于小动物尾巴的话。
六、板书设计(1)课文《比尾巴》(2)生字词:猴、子、兔、松、鼠、公、鸡、鸭、鹅(3)小动物尾巴特点:长、短、弯、直、扁、胖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你写一段话,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尾巴特点。
(2)答案示例:我最喜欢小松鼠的尾巴,它的尾巴又长又蓬松,就像一把大伞,可以帮助它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