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东芝杯一号队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4
东芝杯数学高中教案
教学内容:代数方程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能够利用代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
2. 代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复杂代数方程的解法。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求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子白板、教学PPT、代数方程相关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代数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代数方程的意义及应用。
二、讲解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5分钟)
教师通过PPT讲解代数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常见的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教师设计一系列代数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四、应用实例(15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进行解答。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六、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代数方程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结束。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做更多的代数方程练习题,加深对代数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代数方程的定义与性质,能够熟练解决代数方程问题,并能够将代数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第三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决赛
物理组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马曦晓
二等奖:
福建师范大学王素云
西南大学林绍乾
三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许湘苗
海南师范大学吕姗
华东师范大学于龙娇
第三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决赛
数学组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毛俊钢
二等奖:
南京师范大学陈敏婕
吉林师范大学任媛
三等奖:
华中师范大学佘功忠
河南师范大学赵清湫
陕西师范大学黄栋
第三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决赛
化学组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李阳
二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王澜
山东师范大学王菲
三等奖:
南京师范大学杨艳
西北师范大学李佳佳
华东师范大学姚实
第三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决赛
获奖名单
创新奖: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组选手王素云
团体奖: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教案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授课对象:八年级(上)的学生参赛选手: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林佳佳选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课题】15.2.1 平方差公式【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上)学生.【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林佳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2)达到正用公式的水平,形成正向产生式:“﹙□+△﹚﹙□–△﹚”→“□²–△²”.✧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独立建构过程,构建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数学素养;(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纠正片面观点:“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1.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2.数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平方差公式一、引入三、例题五、数学是什么几何解释:问题解决:二、公式四、练习六、小结与作业附录1: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 目标创新(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这也是数学公式的本质,初步化解了今后大量数学公式学习的难点;(2)培养“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整体观念”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3)纠正片面观点:“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2. 教法创新从低认知水平的模仿套公式转向高认知水平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发现,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形成正向产生式:“﹙□+△﹚﹙□–△﹚”→“□²–△²”.3. 数学创新设计了运用平方差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的例子, 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体现了现代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附录2:本小节教材内容复印件(附后).。
东芝杯获奖教案化学
教案标题:探索化学世界——东芝杯获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常用操作技能。
3.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常
用操作技能。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气体生成等,让学
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4. 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和结论。
五、教学资源:
1. 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资料。
3. 课件和教学PPT。
六、教学评估:
1. 实验操作的实际表现评估。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书面报告评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得到了提高,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高中数学函数东芝杯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函数
教学目标:学习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函数的求值、图像、性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教学难点:函数的复合、反函数的概念与应用
教学工具:教材、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引入函数的概念,简单介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回顾前几节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对函数的理解。
二、讲解(20分钟)
1. 通过例题引入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讲解函数的求值、图像和性质。
3. 讲解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的概念与应用。
三、练习(15分钟)
1.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进行函数的求值、图像、性质等方面的练习。
四、展示(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解题的方法和答案。
2. 学生互相讨论、碰撞思维,提高解题效率。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作业(5分钟)
1. 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