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活动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一:研究物体(小瓶子)在水中的沉浮规律(P6) 研究物体(小瓶子)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把一个空瓶子盖上盖子,让它浮在水面上。
3、往瓶子中一次次地加水,使瓶子浮在水中的不同位置,完成记录表。
实验二: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P15)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按要求完成实验并记录:
实验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P18)
调制液体实验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用量筒或烧杯取100毫升的水
3、按要求完成实验:
4、完成记录表:
实验四:物体(空气、液体)的热胀冷缩(P33)
空气的热胀冷缩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组装实验装置:
3、按要求完成实验并记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2、组装实验装置:
3、按要求完成实验并记录:
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有关的记录表小组成员:
1、设计实验方案:
研究的问题:
所需的器材:
相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
2、制作一个摆:
3、按要求完成实验并记录:
15秒时间里摆动次数记录
注:增加重量时注意不要改变摆长。
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的记录表小组成员:
1、设计实验方案:
研究的问题:
所需的器材:
相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
2、制作一个摆:
3、按要求完成实验并记录:
15秒时间里摆动次数记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结论: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
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是不同的。
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厚
实验结论: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遇酸反映等方面各有特征。
实验内容:认识矿物的特征(第三单元)
课题:2、认识矿物的性质
实验器材:矿物标本盒、16K白纸1张、放大镜、玻璃片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各有特
实验结论: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一旦嗅觉失灵,品味的能力就会下降许多。
学生探究活动记录表(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班级:_____小组:______
东胜区万正小学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课题或
实验名称
建桥梁(比较不同桥梁的承重力)
准备桥梁图片、硬纸板、木块、胶带、绳子、胶水、铅笔
小
组
人
员
名
单记录:
探究过程给桥梁分类:(连线)
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斜拉桥
教师评价
优良中
备注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小学科学学生探究活动记录表(五年级下)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课题或
实验名称
感觉(嗅觉与味觉的合作)
准备吸管、杯子、醋、盐水、糖水、苦丁茶叶、橘子汁
小
组
人
员
名
单记录:
探究过程
教师评价优良中
备注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年月日年级班第组实验教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滑轮实验1.定滑轮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高15厘米)、斜面三块(长15、20、30厘米各一块)、钩码一个。
我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我这样做: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2、组装器材。
3、通过测力计将钩码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2023年(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第二课时《杠杆》。
本课旨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玩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用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景图引出活动指向“看到这熟悉的场景,你有什么想法?让我们来研究吧。
”紧接着出示了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典型材料。
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我们来研究杠杆”包括两个环节:环节一出示了杠杆的定义和三要素;环节二让学生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有的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以“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接着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工具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
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提出了两个活动指向,活动一制作“艺术品中的杠杆”侧重于渗透“科学与艺术”的思想,活动二“找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于“科技与人文”。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做杠杆作用的实验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
2.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乐于探究、大胆想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2.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晰杠杆的作用、杠杆作用的实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记录2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杠杆省力的秘密实验目的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实验器材杠杆尺及支架、钩码实验过程: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重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实验结论: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称号测量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秤、小车、光滑的木板、钩码实验过程:1.组装器材。
2.通过测力计将放有钩码的小车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3.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放有钩码的小车,分别记录小车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螺旋斜面发觉螺旋与斜面的内在关系螺丝钉、铅笔、三角形纸3实验过程:1.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
2.比较绕在铅笔上的纸与螺丝钉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螺丝钉的罗纹就是斜面的变形。
实验称号轮轴能省力实验目的懂得轮轴能省力的原理实验器材硬纸板、弹簧秤、钩码、线绳实验过程: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称号定滑轮特点实验目的认识定滑轮的特点实验器材定滑轮、铁架台、弹簧秤、滑轮、钩码、细绳实验过程: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组装模拟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装置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运动过程中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影子的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明确地球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仪转动的方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向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变化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1.小电筒代表太阳;盒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2.观察月相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盒中月相变变化;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