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训练9
- 格式:ppt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70
第三单元诵读经典9 鱼我所欲也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意为(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意为(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意为同,意为(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为2.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今义:(2)一豆.羹古义:今义:(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今义:(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
(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而蹴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活用为,5.文学常识。
孟子,名,字,战国时期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6.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开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2)作者是如何论述“义”重于“生”的?(3)作者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1)辟避躲避(2)辩辨辨别(3)得德感恩、感激与欤语气词(4)乡向先前、从前2.(1)能够用来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2)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豆类植物(3)古代的一种量器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4)益处增加3.(1)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对于(2)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含有“却”的意思(3)介词,为了动词,接受动词,做(4)动词,取得动词,同“德”,感恩、感激4. 名词动词感恩、感激5.轲子舆亚圣论语6.(1)文章开篇运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通过比喻论证自然地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襟.怀() 云霓.()宽宥.()游弋.() 轻觑.() 坍.塌()挟.持() huī()下显hè()驰chěnɡ() jiū()占鹊巢自惭形huì()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襟.怀(jīn) 宽宥.(yòu) 麾.下(huī) 自惭形秽.(suì)B.云霓.(ní) 憎.恶(zēn)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C.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dān) 悄.无声息(qiǎo)D.广袤.(mào) 挟.持(jiá) 沼.泽(zhǎo) 抽丝剥.茧(bō)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蔑视卑劣要决间不容发B.栖息旷野沧桑李代桃浆C.耕耘萧瑟嘟囔悄无声息D.悲戚腐蚀嘹亮形消骨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相得益彰....,因此显得巧妙绝伦。
B.队员小王在赛前训练中不慎受伤,小张立马鸠占鹊巢....,最终夺得了男子1000米长跑冠军。
C.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只有抽丝剥茧....,拨开云雾,才能发现事情的真相。
D.理想对于空想家来说,永远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5.判断下列语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2)面对那句“我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3)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
()(4)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排比6.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9课论教养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课文思路清晰、严密,首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接着以大量生活现象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然后探究优雅风度的本质是尊重;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课文倒数第二段列举大量的事实论据来阐述优雅风度的深刻含义,针对性很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D.课文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对比鲜明,突出强调了中心论点。
2.对下列复句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递进复句)B.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设复句)C.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因果复句)D.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转折复句)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修养是一个人最体面的外衣柳韵①常常有人问,修养是什么?修养不是学历高、门第高,也不是姿态高,而是一个人在平时与人说话时的态度和表情,那种细雨轻风、和颜悦色的表达最让人舒服。
这种修养一般表现在:待人时,温文尔雅,宽厚仁德;处世时,和蔼可亲,通情达理。
②那些在心里总是认为向别人发脾气就能解决问题的人,其实只是因为心理不够强大。
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这样的,有修养的人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时候都是一派云淡风轻。
③一个女子,那天老公驾车,带她一起出去,结果走错了路。
大概觉得在老婆面前失了面子,男人的脸上有些挂不住,脾气也上来了。
对于老公的情绪她心知肚明,她看了看老公不耐烦的脸,笑了笑说:“哎呀,你看外边的风景多好啊,咱们从来都没有走过这条路,得亏你走错了路,要不然怎么会看到这么好的景色呢?”她这样轻松调侃的语气一下子就缓解了男人的心情,他也就坡下驴。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一、字词填空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 )便舍.船( )便要.还家( )男女衣着.( )阡陌.(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二、选择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复前行,欲穷.其林B.便扶.向路C.处处志.之D.渔人甚异.之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底厚起来,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一幅人民群众公平分享世外桃源的绚丽画卷。
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绿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5.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B.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C.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D.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等……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与别人相处时,我们要尊重对方,切忌不要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B.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它们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C.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困境,能否实现逆袭,关键在于探索出合适的发展模式。
第九课同步课时训练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A.兴中会成立时府成立时3.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效仿美国的联邦制,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4.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是( )A.广州、上海B.上海、武汉C.北京、广州D.上海、东京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国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国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际意义在于( )7.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8.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
“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
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即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该规定集中体现了( )11.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12.《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
朗读1、本课共有()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
生字新词3、给下列生字注音组词。
4、在朗读课文时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一遍。
努力调皮舒服吱吱嘎嘎吃力摇晃满意暖洋洋
相关资料5、本文主要讲了种子在梦想的引导下,经过长成大树,变成、
、的过程,告诉我们“那一定会很好”的意义: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是很好的。
6、填一填。
过了些日子,种子长出细细的、和,钻出地面。
站在阳光下。
理
解
内
容
7、“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有什么深刻含义?
挑
战
难
关
8、文中的种子一共经历了几次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
我
的
疑
问
9、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9个经典的课前破冰热身小游戏发布日期:20XX-11-10来源:厦门金华达职业培训作者:小张雨点变奏曲一、目的:活跃气氛,增强学员的注意力。
二、时间:5分钟三、场地:不限四、道具:无五、步骤:1、学员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完成表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动作:“小雨”——手指相互敲击“中雨”——两手轮拍大腿“大雨”——大力鼓掌“暴雨”——跺脚2、培训师说:“现在开始下小雨,小雨渐渐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暴风雨减弱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逐渐变成小雨……,最后雨过天晴”(可用于演讲和欢迎嘉宾等场合:“让我们以暴风骤雨的掌声迎接……”)六、分享:如何使用散乱变成有序?✪来来歌✪一、目的:教室上课前学员精神不集中时或活动开始及迎嘉宾。
二、时间:10分钟三、道具:清唱或配以录音带、卡拉OK四、步骤:1、先教唱一遍正确歌词(配合拍手)。
“来来来朋友们,将你的‘头儿’抬(举)起来,向前摆,向后摆,转个圈圈放下来。
”(两遍)2、主持人可接着说为让各位放开心情,现在要借各位的身体“用一用”,现在请大家跟着我的动作一齐唱。
3、配合改编歌词,继续唱“右手”、“左手”、“右脚”、“左脚”及“屁股”。
唯最后在做屁股动作时,是全场最易欢笑时候,可夸张点或请学员再示范一遍。
4、尾奏:可加爱的鼓励。
六、分享:1、视时间或学员情绪将改编歌唱予以选择。
唱到来来来应做招手状。
2、音不可太高,要将歌曲的喜悦及心中的快活自然流露出来,节奏渐快,注意动作变化三分钟测试一、目的:测试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人们往往做不到阅读指令并且按照指令的要求去做。
二、时间:3分钟三、场地:教室四、道具:读与做测试题(限时3分钟)、计时器五、步骤:1、宣布这是一个测试他们沟通能力的游戏,测试有时间限制,答题时间最长为3分钟。
2、把测试题发给大家(注意把试题正面朝下扣在桌上)。
3、试题全部发完之后,说:“现在开始!”这时学员才把试题反过来开始做。
9 那一定会很好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缩小( )努力( )茎叶( )锯子( )斧子( )手推车( )吱吱嘎嘎(zhī)拆开(chāi)二、同音字组词【jīng】( )叶 ( )过 【jù】( )子 依( )三、形近字组词四、写出近义词调皮——( ) 费力——( )舒服——( ) 努力——( )五、写出反义词难受——( ) 调皮——( )高大——( ) 舒展——( )六、重点词语理解努力:舒展:调皮:七、词语积累ABAC式词语:走来走去 跑来跑去八、重点句子品析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九、疑难探究种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课文蕴含了什么道理?十、课文结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十一、课文回顾《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长成,又变成的生命历程。
故事告诉我们:。
9 那一定会很好答案提示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缩小(suō)努力(nǔ)茎叶(jīng)锯子(jù)斧子(fǔ)手推车(tuī)吱吱嘎嘎(zhī)拆开(chāi)二、同音字组词【jīng】茎叶 经过 【jù】锯子 依据三、形近字组词四、写出近义词调皮——淘气 费力——吃力舒服——舒坦 努力——尽力五、写出反义词难受——舒服 调皮——乖巧高大——矮小 舒展——卷曲六、重点词语理解努力:指花的精力多,下的功夫大。
舒展: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
调皮:(儿童、少年等)爱玩爱闹、不听劝导。
八、重点句子品析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手推车的用途很大。
“跑来跑去”说明大树想变成“会跑的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九、疑难探究种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课文蕴含了什么道理?种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变成了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它一步步实现了梦想,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也要不断追逐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1从闪电谈起(训练9)一、课前导学: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和;我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二、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头发变的蓬松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很多灰尘D.用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2.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3.有甲、乙、丙三个小通草球,相互靠近时,甲吸附乙、乙吸附丙,已知甲带正电,则丙()A.带正电B. 带负电C. 不带电D. 带正电或不带电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5.小明拿塑料尺靠近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它们相互吸引。
此实验说明塑料尺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6.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电,B与C一定能相互。
8.有四个带电体A、B、C、D;A排斥B,而B吸引C,C又排斥D;若D带正电荷,那么A一定带电荷。
9.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说出两种以上的辨别方法。
10.小丽将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发现小纸屑会被吸到笔杆上,为什么?小纸屑吸到笔杆上后又会被“弹”出,这又是为什么?13.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一、课前导学:1.请列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电源、用电器有哪些?电源: ;用电器: ;2.简单电路的组成必须有 、 、 和 四个部分。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hǎn稀少) 人声鼎沸(fèi水开)B.攒成小球(cuán凑在一起) 高枕而卧(ɡāo垫高)C.敛在盒里(lǎn放) 拗过去(ǎo用力弯曲)D.无处觅食(mì寻找) 总而言之(yán说)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
将“重要”改为“必要”。
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曩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删掉“曩括并”或“并包揽”。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
将“作为”改为“成为”。
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相宜鉴赏性子很燥B.确凿讪笑滑稽可笑C.丑陋碎裂来势汹汹D.嫉妒篱笆攒成小球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迹罕致盔甲B.人声鼎沸质朴C.淋漓尽致倘若D.高枕而卧锡箔6.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A.攒(cuán)成窜(cuàn)向B.脊梁(jǐ) 脑髓(suǐ)C.倜(tì)傥轻捷(jié)D.蝉蜕(tuì) 菜畦(wā)7.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人间大爱9* 美丽的颜色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骤.雨( )简陋.( )炽.热( )窒.息( )气氛.( )幼稚.( )铀.矿( )钥匙..( )小心翼.翼(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ì青( ) yíng光( ) zào热( )吹xū( )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燥热:(2)炽热:(3)窒息:(4)吹嘘:(5)筋疲力尽:(6):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7):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4.文学常识。
艾芙·居里(1904—2007),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的次女,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发表了《》一书。
此书在法国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反复提到“极大的快乐”“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等。
对居里夫妇而言,为什么这段经历是“艰苦”而又“快乐”的?(2)文章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这些引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zhòu lòu chì zhì fēn zhì yóu yào shi yì2.沥荧燥嘘3.(1)(天气)干燥炎热。
(2)温度高,极热。
炽,(火)旺。
(3)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4)夸张地宣扬。
(5)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6)和颜悦色(7)小心翼翼4.法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传5.(1)“艰苦”指居里夫妇提取镭的工作环境恶劣,条件的简陋。
本文具体描述了棚屋的简陋——夏天“燥热”,冬天或要忍受雨水的烦扰,或要忍受寒霜的侵袭,而工作设备又极其简陋。
艰苦还指这项工作本身的艰难。
本文或直接描述,或引用材料,表现出提取镭的艰难过程。
这是一项极累人的工作,居里夫妇做出了分工,比埃尔做细致的实验,居里夫人则承担壮工的工作,身体无比劳累,还要忍受周围的烟的刺激,以上这些都表现出居里夫妇工作的艰苦。
9个经典的课前破冰热身小游戏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整节课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而课前破冰热身小游戏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方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 9 个经典的课前破冰热身小游戏。
一、“大风吹”游戏规则:把比学生数量少一张的椅子围成一圈。
一人当裁判,除了裁判以外,其余的人分别坐在不同的椅子上。
每张椅子限坐一人。
裁判站在中央,他可以随意说大小风吹。
如果他说大风吹,他说有某个特征的人必须起来换位置。
如果说小风吹,则是相反,没有某个特征的人起来换位置。
换位置时不能持续两人互换或坐回原位。
没抢到位置的人则是新裁判。
这个游戏能够迅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观察力。
二、“名字接龙”游戏规则: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一位同学自我介绍,比如“我叫张三”,下一位同学则要说“我是张三旁边的李四”,第三位同学要说“我是张三旁边的李四旁边的王五”,以此类推。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可以更快地记住彼此的名字,增进彼此的了解。
三、“猜谜语”游戏规则:老师准备一些有趣的谜语或脑筋急转弯,让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猜出答案。
这个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四、“水果蹲”游戏规则: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代表一种水果,比如苹果组、香蕉组、橘子组等。
从苹果组开始,一边下蹲一边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香蕉蹲”,然后香蕉组接着下蹲并说相应的口令,以此类推。
这个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协调性。
五、“击鼓传花”游戏规则:老师背对着学生们击鼓,学生们依次传递一个物品(如玩偶、小球等),鼓声停止时,物品在谁手中,谁就上台表演节目。
这个游戏充满了紧张和惊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数字炸弹”游戏规则:老师在心里想一个 1 到 100 之间的数字,让学生们猜。
学生们每猜一次,老师会根据猜测的数字给出提示,比如“大了”或“小了”,直到学生猜出正确的数字。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9课《屈原列传》同步课时训练--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第9课屈原列传第1课时一、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谗言(chán) 蝉蜕(tuì)惨怛(dá) 相形见绌(zhuō)B.谄媚(xiàn) 枯槁(gǎo)遐迩(ěr) 泥而不滓(zǐ)C.罹难(lí) 泥淖(zhào)娴熟(xián) 靡不毕见(mǐ)D.啜泣(chuò) 广崇(chónɡ)眷顾(juàn) 从容辞令(cóng)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治理)乱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B.平伐(自夸,炫耀)其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聪明)也C.谗人间之,可谓穷(处境艰难)矣其文约,其辞微(含蓄隐晦)D.举类(事物)迩而见义远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看见)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穷则反本B.靡不毕见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离骚”者,犹离忧也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会发现屈原在诗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了解释:“, 。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人格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二、巩固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屈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第三单元多彩童年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蝉蜕.()啄.食()脑髓.()珊瑚..()竹筛.()白颊.()秕.谷()斑蝥.()确凿.()菜畦.()盔.甲()和蔼.()鉴.赏()书塾.()倜傥..()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bó学()油líng()云xiāo() gōng敬()mì食()宿rú() shēn士()人迹hǎn至()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鉴赏:(2)倜傥:(3)高枕而卧:(4)人声鼎沸:(5):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6):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7):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4.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杂文集《热风》《坟》,等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第1段中,“似乎”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2)第2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3)第9段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tuì zhuó suǐ shān hú shāi jiá bǐ máo záo qí kuīǎi jiàn shú tì tǎng2.博蛉霄恭觅儒绅罕3.(1)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2)洒脱;不拘束。
(3)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5)宿儒(6)书塾(7)人迹罕至4.周树人豫才文学呐喊朝花夕拾5.(1)不矛盾。
“确凿”是断定其中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似乎”是对这种断定有些踌躇,但是有点是肯定的:百草园里有野草。
因为在成人眼里,百草园就是野草丛生的园子,而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却是乐园。
说明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对自然的喜爱。
(2)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9个经典的课前破冰热身小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往往关注力难以持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很多老师会在课前进行一些破冰热身小游戏,这些小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集体意识,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地参与课程。
下面是九个经典的课前破冰热身小游戏,每个小游戏均有详细的介绍和操作步骤,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使用。
1. 表情游戏游戏规则:老师给出一个表情,学生模仿这个表情,如果表情幅度接近,得分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
操作步骤:(1)老师给出一个表情,例如:大笑。
(2)学生模仿这个表情,老师根据表情的幅度和准确度给分。
(3)得分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
2. 猜单词游戏游戏规则:老师给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单词的一部分,学生尽可能快地猜出该单词的全称,并书写在黑板上。
操作步骤:(1)老师将单词卡片发给一位学生,并读出单词的一部分。
(2)这位学生将卡片交给下一位学生,要求他继续猜测一部分单词并书写在黑板上。
(3)下一位学生将卡片交给下一位学生,以此类推,直到单词完整为止。
(4)猜出单词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
3. 意念传递游戏游戏规则:学生们排成一排,头一个学生向下蹲,手捧一个小球,当蹲下并将小球移交给下一位同学后,立刻站起来,下一个学生再将球传递给下一个学生。
操作步骤:(1)老师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10-20人。
(2)学生们排成一排,头一个学生向下蹲,手捧一个小球。
(3)当蹲下并将小球移交给下一位同学后,立刻站起来,下一个学生再将球传递给下一个学生。
(4)游戏结束后,最后一个拿到小球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励。
4. 双倍答案游戏游戏规则:老师给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尽可能快地计算出答案,然后将答案乘以2,写在纸上或白板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学生获得胜利。
操作步骤:(1)老师给出一个数学问题,例如:5+4=?(2)学生计算出答案,例如:9。
(3)将答案乘以2,得到18。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1-100之间的数,能够通过画图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读音、识别1-100之间的数字,并通过口算、画图等方式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二、教学内容1. 数词1-100。
2. 简单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数词1-100。
2. 如何通过画图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个计数器,向学生们介绍它的作用,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个计数器最多可以计数到多少?学习完这一课,你们能不能也能达到这个数字?2. 学习新知识(1) 数词1-100教师引导学生唱歌、大声诵读100以内的数字,帮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各个数字的读音。
(2) 加减法教师出示一张纸片,上面写有“3+2=?”的算式,帮助学生们理解加法的概念,以及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如何计算。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要求学生通过画图、口算等方式解决。
3. 实践演练教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九,帮助学生加深对数词和简单加减法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练习中的难点,复习数词和加减法的概念,以及用画图法解决简单加减法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唱歌、口算、画图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数词1-100和简单的加减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还需更多地借助情景创设、多媒体资源等手段,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