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雾霾治理经验及其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6
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升,雾霾问题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挑战。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雾霾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的启示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并分析这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的雾霾治理经验1. 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发达国家在雾霾治理上普遍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例如美国制定了“清洁空气法”,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这些法律法规为治理雾霾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2. 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使用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例如,德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其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容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这种转型使得它们能够逐渐减少对高污染的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有效减轻雾霾问题。
3. 引进和升级雾霾治理技术发达国家通过引进和升级雾霾治理技术,有效减少了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例如,日本在减少固定污染源上大力推广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技术,从而显著降低了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4. 加大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力度发达国家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并积极公开环境数据。
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及相关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促使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雾霾治理工作。
二、对我国的启示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应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提高法规的严格性和执行力度。
只有通过法治的手段,才能更好地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效治理雾霾。
2. 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使用我国应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减少对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从根本上减轻雾霾问题的产生。
3. 技术创新和引进我国应该加大对雾霾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引进力度,提高污染物治理效率。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技术合作,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突破,促进雾霾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4.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我国应加大对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的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欧美发达国家的防治大气污染之道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欧美发达国家作为环保意识领先的国家,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防治大气污染的方式和路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的实际案例和政策,探讨防治大气污染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一、制定清洁能源政策,降低化石能源排放欧美发达国家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和实践清洁能源技术,通过制定清洁能源政策,逐步实现减少烟尘、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美国在2015年发布《动力清洁计划》,规定到2030年,先进化石燃料占全国电源总产能的比例要达到30%,碳排放要降低32%。
而欧盟则在2009年制定了“2020全球变暖方案”,其中包括目标是到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提高20%的能效和使用20%的可再生能源。
二、促进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绿色出行政策,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和低排放车辆,缓解了交通污染问题。
例如,英国的“低碳出行计划”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交通工具,并为购买低排放车辆的市民提供政府补贴。
纽约市则开展“绿色交通计划”,建立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增加了公共交通线路和频率,推广电动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优化城市交通格局和结构。
三、治理农业污染,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农业是大气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欧美发达国家通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生态建设等措施,有效减缓了农业对大气的污染。
例如,法国在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实施了草地保护政策,有效控制反刍动物排放的甲烷和氮气等气体。
而荷兰则实施了“环境友好型农业计划”,建立了农业生态系统,并实行了农产品标识和贸易规则,加强了农业环境及产业可持续性。
四、强化排放标准控制,开展严格监管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严格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保障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和启示王德生【摘要】2013年,我国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也曾遭遇过雾霾天气的袭扰,欧美日发达国家在治理雾霾天气上已形成一些有效的经验,值得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借鉴.详细介绍了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治理雾霾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启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出台雾霾天气应急方案;注重城市绿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等.【期刊名称】《电力与能源》【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5页(P127-130,135)【关键词】雾霾天气;治理;环境【作者】王德生【作者单位】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0 引言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其中北京雾霾天气多达25天。
进入2013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更严重的一轮雾霾污染,25个省区市出现雾霾,而上海12月6日的空气质量甚至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程度,这也是目前气象意义上最高级别的污染。
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再次出现持续雾霾天气,“雾霾袭城”已不仅局限在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华北、华东地区,包括广西、陕西和湖北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区也纷纷“沦陷”。
持续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引发社会公众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
其实,目前空气质量良好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也曾遭遇过雾霾天气的袭扰,我国可以对其治理雾霾天气的经验进行借鉴。
1 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1.1 英国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雾霾污染曾经长年袭扰英国。
英国100多年来经历了田园牧歌到烟囱林立再回归绿色生态的发展历程,也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应对雾霾天气,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英国治理雾霾的主要措施如下。
皇家海军对圣巴巴拉市(Santa Barbara )的袭击之后,对洛杉矶的再一次攻击?接下来会是芥子气吗?不到两小时,这黑色的烟雾变得越来越浓,并持续蔓延,向着北部富人居住的山坡地区进军。
那里紧邻着覆盖茂密松树的国家森林。
自20世纪初以来,刺激性的烟雾时不时地出现在中心城区。
但是,由于蓝带委员会的原因和完备的针对烟雾、煤烟等污染的条例,才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危机。
而现在这些污染,最终还是如同复仇一般回来,似乎早有预谋。
失去了本该拥有的纯净空气,数以万计的洛杉矶人出现咳嗽等症状:无论是瘦弱多病的人,还是大腹便便的富人、招风耳的童子军、满身污垢的挖掘者、杂货商,抑或是移民,都是如此。
由于刺激性气体进入了法庭,构成威胁,一位法官非常愤怒,不得不当日休庭。
洛杉矶市卫生督察员告知市民要镇静,不要反应过度,并说太阳一旦露面,烟雾就会迅即散退。
对此,工程师们则怀疑由于一些工厂违规操作导致气体泄漏,而异常温热的天气又使得烟雾被困在城市周围,以致出现雾霭。
令官方高兴的是,第二天阳光明媚,在蓝天下又可轻松呼吸了。
于是,阿Q式甚至粗俗的幽默充斥着“天使之城”。
尽管如此,人们的反应并非只有笑声。
一位议员冒着在这天生乐观的土地上被戴上卡桑德拉(Cassandra ,希腊神话中的凶事预言家)头衔的危险,警告人们最好做好准备,阻止雾霭的再次袭击,否则只能迎接城市渐渐消亡,变成一个“废弃之城”!洛杉矶市长弗莱彻·鲍伦(Fletcher Bowron ),一个头脑精明、面孔严肃并擅长辨析法律条文和做激动人心演讲的人,回应称:这些都是胡言乱语……拂晓时分,如同无形的野兽,毒气开始扩散,狡猾而沉寂,悄无声息,无所不至。
灰色的烟雾袭击了洛杉矶,吞噬了矗立的高楼与街边的汽车,太阳也变得模糊不清,让人们失去了对于方向的所有感知,除了脸上烧灼般的刺痛!然而,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种神秘的烟雾将使绿意盎然的地球陷入恐慌,使“绿色”从一种颜色变成人们奋斗的目标。
《雾霾天气引反思看国外如何治理》篇一雾霾天气引反思:看国外如何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这种由细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组成的空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不禁要反思,看看国外是如何治理雾霾天气的。
二、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与影响我国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形成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还对交通、农业、生态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三、国外治理雾霾的经验与做法1. 欧洲国家的治理经验欧洲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德国为例,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严格排放标准等,以减少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此外,德国还注重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2. 美国的综合治理策略美国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综合治理策略。
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监管等手段,有效减少了大气中的污染物。
此外,美国还注重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民众参与环保行动。
3. 日本的技术创新与法律保障日本在治理雾霾方面注重技术创新和法律保障。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同时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监管。
此外,日本还建立了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国外治理雾霾的启示从国外治理雾霾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 强化法律保障: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 加强国际合作:雾霾问题具有跨国性,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雾霾治理_国外的实践与经验》篇一雾霾治理_国外的实践与经验雾霾治理:国外的实践与经验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雾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雾霾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还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治理雾霾问题。
本文将介绍国外在雾霾治理方面的实践与经验,以期为我国雾霾治理提供借鉴。
二、国外雾霾治理的实践1. 欧洲国家:以德国、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的发展。
例如,德国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英国实施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鼓励使用电动汽车;法国则通过提高空气质量标准,加大对工业排放的监管力度。
2. 美国:美国在雾霾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实施《清洁空气法》,美国政府对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源进行了严格监管。
此外,美国还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3. 亚洲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在雾霾治理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污染的减少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韩国则注重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广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
三、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1. 强化法规政策:各国在雾霾治理过程中,都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监管。
同时,政府还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的发展。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雾霾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国纷纷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3.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雾霾治理的重要力量。
各国政府通过宣传教育、举办环保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政府还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污染源的监督和举报。
4. 跨区域合作:雾霾问题具有跨区域性,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各国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作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20世纪中期在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污染事件在当时震惊全球,洛杉矶一时被冠上了“烟雾之城”、“易病之城”的称号。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洛杉矶实现了车辆与蓝天的共存,仍是最负盛名的度假旅游胜地之一。
随着我国汽车使用量的增多,一些大城市的光化学烟雾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呈现出从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向光学烟雾型污染转化的特点。
据有关实验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含氮和烃类的有机颗粒,这正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中的主要成分。
因而,重温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经验,对治理当今席卷我国大江南北的空气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治理的一些介绍性、启示类文章,在各类报纸杂志和网站中随处可见。
然而,此类文章缺乏系统性和学术性,真正从事洛杉矶烟雾治理研究的学者并不多,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研究回顾与反思李朱辰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本该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然而国内史学界却相当寂静,有关作品更是寥寥无几。
相反,国外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之态。
通过引介他们的著作,对其学理性问题(研究主题、研究人员、研究方法)进行简单探讨,以期我国能有相关论述精彩“亮相”。
[]相关成果甚是少见。
相反,国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主要以他们的著作为中心,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人员进行简单梳理,就其研究方法略呈管窥之见。
研究主题 就这一领域而言主要有三大主题,其中从政治史角度分析控烟过程中政策的出台、内容及影响,备受学者们青睐,研究成果也颇丰。
科瑞尔和尤瑞森的《污染与政策》便是此中佼佼者。
他们引用了大量政府原件及与行政人员的访谈记录,来解读1940至1975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过程,并作出以下三点总结:一是政策制定者是被动性反应而非主动创新。
他们在“阻力最小的道路上迈出最小的步伐”以确保政策的出台不会对现状造成实质性改变。
二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倾向于依赖技术手段。
三是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政府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犹豫性和拖沓性。
美国洛杉矶治理雾霾措施与启示洛杉矶是美国的工业城市,从20世纪初就饱受大气污染的困扰。
特别是1943年的“洛杉矶雾霾”事件和之后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让洛杉矶政府和市民下决心采取措施根治雾霾,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可以对我国提供有益借鉴。
一、“洛杉矶雾霾”的发展历程洛杉矶遭受到烟雾的侵扰可以追溯到二战以前。
1903年的一天,厚重的工业粉尘使广大居民误以为发生了日食。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发展水平,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城市人口以及机动车的数量快速增长。
根据气象记录,1939年到1943年间能见度迅速下降。
洛杉矶人也越来越感到震惊,烟雾模糊了他们的视野,烟尘侵入了他们的肺部。
1943年7月26日,更严重的状况发生了。
当日,烟雾笼罩城区,大块厚厚的烟幕降落到洛杉矶市中心,明明是白昼,却昏天黑地,能见度只到3个街区以内。
当时正值酷暑,在热浪之下,“毒气”变本加厉,袭击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刺痛之感。
由于当时正在同日本作战,人们甚至怀疑遭受了敌方的“毒气攻击”。
这就是有名的1943年“洛杉矶雾霾”事件。
1945年,二战结束了,但是对雾霾的战斗却刚刚开始。
1952年和1955年,洛杉矶先后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每次都造成数百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
警钟正在敲响,洛杉矶已经从“天使之城”变为“雾霾之城”,城市的天空被讥讽为“冲坏了的胶卷”。
二、成因分析1943年,洛杉矶在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时,首先想到的是位于市区的南加州燃气公司生产厂,它生产一种合成橡胶原料的丁二烯产品。
在公众的压力下,该厂被迫临时关闭。
但是雾霾并没有减少,反而越发频繁。
人们开始意识到,雾霾产生的原因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而要消除它也不是一夕之功。
随后人们知道雾霾还有许多其他来源,如机车和柴油机车喷出的烟;后院焚烧炉、城市垃圾场、锯木厂、废木厂焚烧的垃圾等。
1946年,《洛杉矶时报》聘请空气污染专家Raymond R.Tucker分析洛杉矶雾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美国洛杉矶雾霾之战的经验和启示郑㊀权㊀田㊀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㊀㊀今年年初以来我国中东部持续高发的雾霾引发社会公众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㊂这种由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先行工业化国家也曾经历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㊂美国为治理洛杉矶雾霾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最终实现产业发展㊁社会管理与环境友好的多利局面?从其治理实践中汲取的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雾霾的他山之石㊂一、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爆发及治理20世纪40年代初期在美国洛杉矶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㊂从1943年起, 光化学烟雾 经常笼罩洛杉矶,滞留市区久久不散㊂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起初人们认定污染源是化工厂排出的丁二烯,于是政府很快关闭了市内主要化工厂;此后政府又针对全市30万焚烧炉,宣布禁止居民在后院使用焚烧炉焚烧垃圾㊂但这些措施出台后雾霾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㊂直到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名科学家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汽车尾气,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㊂当时,美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40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又让洛杉矶及其周边空前繁荣,大量工厂和人口的涌入使其成为全美汽车数量最多的地区㊂洛杉矶在40年代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㊂另外,还有炼油厂㊁供油站等其他排放源㊂长期持续的 光化学烟雾 带来了严重危害,这些化学物质刺激眼睛㊁鼻粘膜等,造成各种器官病变,许多人因此出现眼睛痛㊁头痛㊁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㊂尽管雾霾污染源被确认,但到政府采取行动直至初出成效,美国用了27年的时间,在这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包括来自汽车公司㊁石油公司等利益团体的抗争,还有政府和立法者的不作为等㊂最终在民众的推动下,通过加强立法㊁执法,经过了长达近半世纪的努力,才使洛杉矶彻底20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㊁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摆脱了雾霾㊂1 克服来自利益团体的重重阻力,遏制核心污染源有关雾霾污染来源的研究结果公布后,政府面对强大的汽车制造商团体,难以有所作为,只是建议居民尽量少用汽车出行以减少尾气排放㊂到1955年9月,洛杉矶发生了最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㊂这时政府才开始意识到雾霾的严重性,开始着手解决污染问题㊂起初,监管者规定所有汽车上必须装上60年代末发明的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从技术上解决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但马上遭到了汽车制造商的激烈抗议,导致这个法令一度中止㊂政府还敦促石油公司在成品油中减少烯烃的含量;加州的环保机构提倡和开发了用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新技术㊂这些措施使石油公司受到了威胁,在相关利益团体的抵触下,治理雾霾的措施虽取得一定成果,却十分有限㊂2 政府加强立法㊁执法,设立空气质量标准60 70年代美国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在民间环保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正式把环境保护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并加大了环境立法和执法的力度㊂1955年,美国制定了第一部联邦大气污染控制法规‘空气污染控制法“,此后的1960年㊁1963年㊁1965年和1967年又分别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㊁‘清洁空气法“㊁‘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㊂然而,上述各项立法都未能有效控制美国的空气污染,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联邦和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执行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矛盾㊂民众的努力和对控制空气污染迫切性的认识最终促成了197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出台㊂该法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在后来的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㊂它将大气污染物分为基准空气污染物和有害空气污染物两类,第一次界定了空气污染物的组成㊂国会还授权政府组建了美国环保署来负责监督法案的实施㊂一系列的法案和规定在美国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保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㊂根据‘清洁空气法“,环保局须定期审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㊂2006年,美国环保局针对PM2 5标准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制定了更加严格的24小时周期内PM2 5最高浓度㊁年平均浓度标准等㊂根据可吸入颗粒物水平,环保局将各地的空气质量分为三类:未达标㊁达标或虽然数据不足但可被认为达标㊁数据不足㊂若某个区域被列为未达标,所在的地方政府需要在三年内制定执行计划,列出该地如何减少导致可吸入颗粒物聚集的污染物排放措施,以达到并保持环保局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㊂3 加强综合㊁协调的治理,赋予环保机构更大权力为加强环境的综合管理,美国建立了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对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全盘整合式管理㊂美国环保局将全美划分为十个大的地理区域,并根据这样的划分建立了十家区域办公室㊂这十个区域以地理和社会经济区域为蓝本,将不同的州拼接在了一起,进行统一管理㊂这样,各区域办公室便能针对污染问题充分灵活地与各州合作,尝试许多新办法㊂相对于僵硬的行政区划,这种跨区域的管理机制更具科学性,而且有助于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病㊂政府还赋予环保机构执法手段,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㊁执法㊁处罚等,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㊁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城市学研究㊀2015年第1期式协调开展工作,执法力度大大加强㊂二、对我国治理雾霾的启示1 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社会关注美国 先污染后治理 的路子使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从洛杉矶雾霾问题出现到初见成效经历了27年的时间㊂这样的时间跨度在目前阶段的中国是无法承受的,且雾霾又频发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如果任其持续高发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㊂环境经济学中有一条 库兹涅茨曲线(EKC) ,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到达某个临界点或 拐点 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㊂有人以此为由,认为当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所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可能会 自然 解决㊂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 10000美元发展阶段,环境状况开始好转;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在人均GDP5000 7000美元的阶段,环境质量开始改善㊂然而事实证明,所有这些 拐点 都不是自然发生的,这些国家在相应时期采取了法律㊁行政㊁经济㊁社会等多方面有效措施,政府㊁企业㊁民众共同努力,推动了环保制度的巨大变革,才迎来了环境改善的 拐点 ㊂当前,全球环境日益恶化㊁全球变暖趋势增强㊁极端天气频发,种种迹象都表明污染和发展的拐点已经提前出现,应对环境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㊂当前,由雾霾等环境问题引发的公众忧虑已经直接关系到对发展内涵的理解㊁对发展成就的评价和对社会稳定的维持㊂及时引领新一轮环保运动㊁引导公众意识势在必行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㊁将其融入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我们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下,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关注紧密结合在一起,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雾霾等环境问题㊂2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将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结合起来雾霾的形成与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密切相关㊂气候变化导致大气条件出现异常变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㊁氨㊁氮等大气污染物遭遇异常气候条件,导致大气污染物悬浮颗粒大幅增加难以扩散㊂因此,要治理雾霾,必须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环境治理工作结合起来,树立全局框架,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㊂3 法制化与标准化相结合,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从洛杉矶的经验看,加强和完善环保工作的立法㊁执法是治理环境问题的关键㊂在此过程中应重点细化法规,制定严格的标准,推进法制化与标准化相结合,加强执法和监督,加大环保机构的立法㊁执法和处罚权力,通过民间组织和民众的力量监督环境执法行为㊁设立举报平台㊂今年三月的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3号提案,民建中央建议尽快修订并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㊂提案还特别指出,要逐步将PM2 5排放总量纳入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出台PM2 5监测统计和考核办法;要制定严格的环境和空气标准,设立空气质量指数,由具体部门监督执行㊂碳减排标准规范可以为此发挥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㊂一个有效的 测量㊁报告㊁核查 机制对于提供准确标准化的减排数据20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㊁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至关重要㊂4 政府㊁企业和民众共同参与和协作,共建低碳社会洁净的空气需要政府㊁企业和民众共同关注,使环境治理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业㊂政府要营造一个助推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绿色采购㊁财政补贴㊁绿色信贷等措施㊂企业要积极跟进,把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 集体行动 ㊂低碳生活更要靠人人转变观念,树立环保意识,使日常生产生活践行环保成为一种自觉㊂5 充分动员市场力量,引导社会投入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在污染治理过程中,都十分注重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结合,建立公共 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PPP),充分利用社会资源㊂根据国务院‘十二五温室气体减排方案“ 充分利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金,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㊁外资投入低碳技术研发㊁低碳产业发展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工程 的要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作为国家层面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基金,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其连接政府与市场,结合财政与金融,联系国际与国内的作用,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推进PPP合作,动员更多社会资本㊁行业力量和国内外资源,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化㊁市场化㊁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㊂。
仅考虑人为原因,试对“洛杉矶烟雾治理时间比伦敦烟雾治理时间更长”作出合理解释。
对于“洛杉矶烟雾治理时间比伦敦烟雾治理时间更长”的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污染源的复杂性: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主要由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活动等多个污染源造成,这些污染源的种类较多,治理难度较大。
相比之下,伦敦烟雾事件中的燃煤污染主要集中于燃煤供暖、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等几个主要源头,治理上的目标相对明确,控制难度较小。
2.环境意识的差异:在伦敦烟雾事件之前,对于大气污染的认识和理解较为有限,相关治理技术和政策也较为落后。
而在洛杉矶烟雾形成后的几十年间,对于大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的认识有所增强,治理技术和政策也有了较大改进。
这使得在洛杉矶对光化学烟雾的治理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3.技术和经济因素: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治理依赖于汽车尾气的控制和工业活动的减排,这涉及到车辆技术的改进、燃料结构的转型以及工业生产过程的优化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而伦敦烟雾事件的治理则主要集中于燃煤排放的减少和替代,技术上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在洛杉矶,由于涉及到更多的污染源和技术难度,治理时间相对更长。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洛杉矶烟雾治理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包括经济投入、技术升级和制度改革等。
而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低,治理成本和力量相对较少。
因此,洛杉矶的治理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总而言之,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治理时间可能比伦敦烟雾治理时间更长,主要由于洛杉矶的污染源复杂、环境意识的差异、技术和经济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
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制定并实施治理计划,并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及其启示摘要:最近,洛杉矶市受到强大的重压,因其复杂的天气条件和不可避免的污染源而导致雾霾危害。
研究人员着手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此文将研究如何改善洛杉矶市的雾霾污染状况,以及用于改善城市雾霾污染状况的政策对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洛杉矶市,雾霾,污染源,政策,社会正文:随着洛杉矶市复杂的天气条件和不可避免的污染源,雾霾危害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显着减少这种破坏性的空气污染。
为此,洛杉矶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来控制和减轻雾霾的影响。
首先,洛杉矶市采取了有效的建设措施,控制和减少城市内的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该市采取了禁止汽车空气污染的措施,比如禁止汽油车驶入城市等。
最后,为了减少污染源,洛杉矶市已经在努力实施更加有效和节能的技术,以改善空气污染状况。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洛杉矶市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不仅减少了雾霾的污染,而且也改变了公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洛杉矶雾霾治理的努力对城市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因此,基于对洛杉矶市污染治理研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改善城市雾霾污染状况,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使其在政策实施中具有针对性,力争在社会福利全面提升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洛杉矶市,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改善雾霾污染。
首先,应加大对空气污染源的监管力度,追究违法行为人的责任,严格执行污染限制法规,提高对污染行为的惩戒力度。
其次,应实施勤洗空气政策,加强对重要污染源的监测,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并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熟悉环境知识。
同时,应加强空气采样、监测、数据处理等技术建设,保证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应建立一套更加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污染排放控制上的作用。
此外,政府需要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减少因城市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污染。
楼房、道路等城市建设项目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使城市建设更有序,减少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污染。
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素质、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社区教育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可行路径和策略。
本文期望通过总结国外社区教育的优秀实践,为我国社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文章首先介绍了社区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阐述了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通过梳理国外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了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包括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多元参与、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做法。
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国外社区教育成功经验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启示,提出了我国社区教育应当借鉴的方面和改进的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以及对国外社区教育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本文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关注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实践,更注重将这些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本文还强调了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和科技创新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首先体现在社区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上。
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都将社区教育视为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社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实现了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美国的社区大学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服务。
国外社区教育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历程与成效环境保护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环境保护政策的历程与成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并评估其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美国环保政策的历程。
20世纪初期,美国面临着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然而,当时的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对较低,环境问题被忽视。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环境灾难的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而推动了美国环保政策的发展。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确立了保护环境的国家政策,并成立了环境保护署(EPA)来负责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环保政策的成效。
美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首先,美国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通过采取严格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美国成功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这些努力使得美国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部分城市的雾霾问题得到了缓解。
其次,美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美国通过实施严格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如限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加强水体监测和治理等,成功减少了水污染的程度。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水体的水质,也保护了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美国还在能源领域取得了一些环保方面的成就。
美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同时,美国也在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推广能源节约技术和政策,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然而,美国环保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美国的环保政策过于依赖市场机制,忽视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人则认为美国的环保政策过于保守,未能及时跟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美国的环保政策也受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历程与成效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但美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还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第一篇:还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还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当我们中国人在于雾霾战斗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其实我们不过是正在走过欧美国家人民曾经走过的路,遭受着他们曾经遭受过的罪,而和我们远隔重洋的美国人,早就和雾霾搏斗50多年了。
在整个视频里,柴静试图直截了当地回答一个问题:治理雾霾,到底该怎么办?柴静把矛头指向两个方面:尾气和煤炭,她也拿两个地方做标本:洛杉矶和英国——前者曾发生光化学污染,而后者的“伦敦雾”闻名世界。
关于洛杉矶,它“摊大饼”的城市规划堪称失败,1970 年以来私家车数量增长了 3 倍——但洛杉矶的尾气排放却削减了 75%。
这里要求每辆柴油车安装 DPF 颗粒过滤器,否则罚款 1000 美金,DPF 过滤器能过滤排放物中 99% 的颗粒物。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严格执法能管住 90% 的人。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看美国人与雾霾斗争,都做了什么。
柴静在片子中提到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当时甚至有些人把污染的洛杉矶空气装进罐子出售,当然这是个恶作剧,但这些罐子一直在警示者美国人民空气污染的危害。
图片: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截图现在在洛杉矶博物馆中收藏的洛杉矶雾霾的罐头曾经,烟尘,是繁华富庶的象征。
曾经,雾霾,是大城市的标记美国,这个工业强国自然也经历过这个。
一位美国作家这样描述了1861年西弗吉尼亚的钢铁城威灵(Wheeling)的生活:“这个城市最特别的是烟。
它们阴沉沉地从钢铁厂高大的烟囱中涌出来,在泥泞的街道上黑黑的、油腻地沉淀下来……给房屋的正面、枯萎的白杨树和路人的脸上披上了一层油烟的外套。
烟尘,无处不在!……从后窗望去,我能看到……人类生命缓慢前行,……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呼吸着那些有害于精神与肉体的、充满着雾、油,以及黑烟的空气。
”在美国,人们最开始用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是侵权法,这种传统而古老的普通法中有一个概念,叫公共侵害(public nuisance),受害者通过此向对烟尘制造者提出索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