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自主实验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3.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实验(1)CPU的功能和性能测试(2)主板的组装和测试(3)内存的安装和测试(4)硬盘的安装和测试2.计算机软件基本组成实验(1)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应用软件的安装和配置(3)网络设置和测试3.计算机接口和通信实验(1)串口和并口的测试(2)USB接口的测试(3)网络通信的测试4.计算机系统性能测试实验(1)性能测试软件的使用(2)性能测试实验数据分析(3)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报告5.计算机故障排除实验(1)硬件故障排除方法(2)软件故障排除方法(3)系统故障排除方法三、实验设备1.计算机硬件设备: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其他外设2.计算机软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性能测试软件3.通信设备:串口、并口、USB接口、网络设备四、实验要求1.认真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2.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3.认真执行实验操作步骤,按时完成实验任务;4.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5.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实验材料;2.实验操作:根据实验大纲逐步进行实验操作;3.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结果;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5.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六、实验负责人实验负责人1:XXX实验负责人2:XXX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设备时需注意安全,切勿疏忽大意;2.保护实验设备,避免损坏;3.如有不懂之处,及时向实验负责人请教;八、实验成绩评定1.实验操作得分2.实验报告得分3.实验讨论得分4.实验总成绩。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训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设计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实验课程,它在《数字逻辑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后开设,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理解;掌握数据信息流和控制信息流的流动和实现过程,建立起整机概念;培养设计、开发和调试计算机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理工科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增长才干,积累经验。
2.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加深对计算机工作中“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3.学习设计和调试EDA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使用VHDL编程能力和硬件验证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程序设计与电子系统仿真的实践和经验。
课程设计采用方式:在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和GW48EDA硬件实验仪工作平台进行。
本课程设计为18学时和1个学分。
它一般在三年级开设,它适用于计算机类和通信类的各专业。
二、课程目标经过课程设计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熟悉各功能部件的组成原理和逻辑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能正确使用GW48 EDA系统设备,学会VHDL编程技术和硬件验证技能。
3.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4.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大纲1.实验名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认识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硬件组成和软件架构。
内容:-硬件组成: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软件架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各个硬件组成的功能和相互连接的方式,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2.实验名称:二进制和逻辑门目的: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和逻辑门的基本原理。
内容:-二进制表示:介绍二进制数系统,让学生了解二进制数的转换方法。
-逻辑门:介绍与门、或门、非门等逻辑门的定义和真值表。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给定的二进制数进行转换,并使用逻辑门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
3.实验名称: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算法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的基本思想。
内容:- 编程语言:介绍不同类型的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
-算法: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流程控制结构。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并实现基本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4.实验名称: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数据库:介绍数据库的组成和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
-数据结构: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表格、插入数据,并利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实现相关算法。
5.实验名称:网络和网络安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内容:-计算机网络: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威胁方式,如病毒、黑客攻击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置局域网、设置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网络通信测试和攻击防范实验。
评估方法:-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计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等。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给予评分,以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掌握程度。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Experi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周数/学时数:24课时适用专业:物联网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课程类别: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相结合。
通过实验,学生应学会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和掌握通信媒体、网络工具的使用,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配置方法,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方法,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与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或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及使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实验前学生必须要作好充分准备,对实验环节、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期结果应该有所准备;实验按要求独立完成或分组合作完成;每个实验后,按时、按实验报告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书写要规范,实验报告基本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需要给出实验的环境说明和网络拓扑图)、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过程的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总结(尽可能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
如果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要求在报告中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对于观察分析实验,实验后完成一定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通常需要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完成。
2.对教师的要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
开课初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考核方式,以及实验环境、实验室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指导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开扩思路,参加课堂发言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验问题,培养其—1—创新能力;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整理相关的实验资料,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最后要根据课程考核方式给出实验成绩。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8256065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实验学时:16《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部分设置了8大类共11个实验,内容包括办公软件Office以及一些常用软件如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的操作实例与相关实验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种。
其中验证性实验提供了详细操作步骤,每个实验均可按步骤完成相关操作,得出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完成,同时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并作为实验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
本实验课程使用自编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Word验证性实验1(一) 实验类型:验证性(二) 实验类别:基础(三) 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 实验目的(1)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操作。
(2)掌握页面设置操作。
(3)掌握设置段落格式操作。
(4)掌握修改字号、字体、对齐方式操作。
(5)掌握插入图片、背景操作。
(6)掌握页眉页脚操作。
掌握表格操作。
(五) 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在Word中创建基本文档、设置页面、设置段落格式、修改字号、字体、对齐方式、插入图片、插入背景、添加页眉页脚、设置首页不同、设置页眉边框和底纹、插入表格及表格处理等。
(六) 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七) 实验仪器、设备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RAM:1G以上;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 、Office2003实验二: Word验证性实验2(一) 实验类型:验证性(二) 实验类别:基础(三) 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 实验目的(1)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操作。
(2)掌握查找和替换操作。
(3)掌握设置段落格式操作。
(4)掌握设置大纲级别操作。
(5)掌握设置列表样式操作。
(6)掌握使用格式刷操作。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大纲本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很强,为保证学习效果,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是十分必要的。
实验学时:36学时实验内容和要求:一、微型计算机组成和键盘操作练习(1学时)1、实验内容1. 结合实验机型,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 微型计算机的启动3. 键盘和指法练习2、实验要求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启动和键盘使用方法。
二、DOS操作系统使用方法(2学时)1、实验内容1. DOS常用命令使用2. 中文平台使用方法3. 中文输入练习2、实验要求掌握DOS常用命令的使用方法、中文平台使用方法以及中文输入方法。
三、WINDOWS 98操作系统使用方法(9学时)1、实验内容1. Windows 98基本操作2. 资源管理器和记事本的基本操作3.中文输入练习4.添加删除程序5.硬件设备管理6.安装新硬件2、实验要求观察Windows 98的桌面结构,掌握鼠标器、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剪贴板、快捷方式的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和记事本的基本操作方法。
掌握基本软硬件的安装删除方法,会配置网络连接。
四、计算机网络知识(3学时)1、实验内容1. 观察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结构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3. 了解Internet网的入网过程和基本使用方法2、实验要求参观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了解该网络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了解Internet网的入网过程,有条件可组织学生上机实际操作。
五、WORD 97 (中文版)文字处理系统使用方法(12学时)1、实验内容1. Word 97的启动和退出2. 建立和编辑文档3. 文档版面设计4. 图形的操作5. 表格的操作6. 文件格式的转换和输出预览2、实验要求观察Word 97 的界面结构;掌握Word 97的进入和退出方法,掌握建立和编辑文档、文档版面设计、图形操作、表格操作的方法和文件格式的一般转换方法。
六、EXCEL 97 (中文版)电子报表软件使用方法(12学时)1、实验内容1. Excel 97的启动和退出2. 工作表输入和编辑3. 工作表的数据处理4. 工作表的格式化5. 图表的建立和格式化2、实验要求观察Excel 97的界面结构;掌握Excel 97的进入和退出,掌握工作表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表的数据处理、工作表的格式化、图表的建立和格式化方法。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Ⅰ) [注:同一门实验课程若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要求不同,则大纲应不同,区分可采用题目后加(Ⅰ)、(Ⅱ)、(Ⅲ)……的办法]编号:课程总学时:54 实验学时:8课程总学分: 3 实验学分:(非单独设课的实验不用填此项)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本科)、网络工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方向本科)一、本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本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为了配合本课程更好的深入开展和执行,通过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实验,提高学生从总体结构、系统分析这一层次来研究和分析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整机的概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
二、本课程实验应开设项目注:1、类型---指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2、该表格不够可拓展。
三、各实验项目主要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 1 MIPS指令系统和MIPS体系结构1. 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指令级模拟器;(2)熟练掌握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3)熟悉MIPS指令系统及其特点,加深对MIPS指令操作语义的理解;(4)熟悉MIPS体系结构。
2. 实验内容首先要阅读MIPSsim模拟器的使用方法,然后了解MIPSsim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
(1)启动MIPSsim(用鼠标双击MIPSsim.exe)。
(2)选择“配置”->“流水方式”选项,使模拟器工作在非流水方式。
(3)参照使用说明,熟悉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可以先载入一个样例程序(在本模拟器所在的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然后分别以单步执行一条指令、执行多条指令、连续执行、设置断点等的方式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观察CPU中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的变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基础课课程属性: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学时学分:总学时54 实验学时27 实验学分3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一年级制订时间:2014年8月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它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入门性课程;是后继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理论及计算机应用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常用现成软件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主流配置的学生机、教师机以及局域网必须的网络设备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所有实验均需上机进行,每个实验都明确规定了实验目的,并配有若干个与实验内容相关操作题来练习。
为提高上机的效率,达到实验目的,应注意以下事项:(1)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上机前做好预习。
(2)每次上机按照学时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3)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五.考核与报告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上机操作,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七.说明第一部分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时数:6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2、了解键盘的布局以及各种键的功能;3、掌握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5、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计算机各种接口的功能与用途。
平顶山工学院《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班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名称指导教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年**月《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
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如UNIX)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C语言、数据结构。
二、实验的目的、任务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具体表现在,通过UNIX/Linux系统的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在典型系统中的实现。
大致内容是通过进程管理使用学生理解和掌握UNIX/Linux进程的创建和控制方法;通过UNIX/Linux系统的进程通信(IPC)实验使用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及允许在任意进程间大批量地交换数据;通过UNIX/Linux存储管理实验,使学生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通过UNIX/Linux文件系统的简单设计,使学生加深对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和内部实现理解。
三、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UNIX/Linux进程的创建和控制方法;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及允许在任意进程间大批量地交换数据;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加深对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和内部实现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UNIX/Linux编程开发环境2、进程管理3、进程间通信4、存储管理5、文件系统设计四、实验项目学时分配表(每个项目标明实验性质,如演示、验证、设计、综合)五、实验报告及批改1、观察分析实验过程2、批改实验报告六、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根据本人的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及大作业地完成情况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应在平时成绩中占重要分量。
计算机实验教学大纲计算机实验教学大纲计算机实验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大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标计算机实验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实验目标。
实验目标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实验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2. 学会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计算机实验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实验内容,涵盖各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等;2. 编程语言:包括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Java等,以及编程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3. 数据结构与算法:包括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如栈、队列、链表、排序算法等;4. 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和SQL语言等;5. 计算机图形学: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图形学算法等。
三、实验设计计算机实验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实验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实验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实验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验设计方法:1. 项目实践: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3. 问题驱动: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验评价计算机实验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实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实验评价应该既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实训)指导大纲课程编号:G611SG0004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实验学时:16实验教材:自编符合《认证标准》: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完成本课程实验(实训)总软件最少行数: 2000实验成绩评价方法: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要求独立认真的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态度和表现,结合填写的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成绩的评定按百分制评分。
老师根据平时实验的分数之和取平均分,得出综合成绩。
实验(实训)内容:实验一操作系统安装及熟练使用(一)实验目的熟悉Windows//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与安装方法,并掌握该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环境,并为后续实验做好编程环境准备。
(二)实验项目内容1、熟悉Windows//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与安装方法,并掌握该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环境,通过系统提供的用户管理程序、查看系统中的用户情况、进程、线程、内存使用情况等,学会使用它进行监视进程的状况、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及用户情况。
并为后续实验做好编程环境准备。
2、用C语言编写一小段程序,使其可以通过某个系统调用来获得OS提供的某种服务。
(三)主要仪器设备一台PC机(四)实验室名称计算机中心实验室(五)实验报告撰写(撰写的格式采用教务处所提供的样本见附件)......实验二编程模拟进程间的同步和互斥(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强对进程同步和互斥的理解,并掌握进程(线程)的创建和调用方法。
学会使用信号量解决资源共享问题。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下编写。
代码不得少于200行。
(二)实验项目内容1.以下为Linux系统下参考程序,请编译、运行并观察程序的输出,并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unistd.h>#include<time.h>#include<sys/types.h>#include<sys/wait.h>#include<linux/sem.h>#define NUM_PROCS 5#define SEM_ID 250#define FILE_NAME "/tmp/sem_aaa"#define DELAY 4000000void update_file(int sem_set_id, char *file_path, int number){struct sembuf sem_op;FILE *file;//等待信号量的数值变为非负数,此处设为负值,相当于对信号量进行P操作sem_op.sem_num=0;sem_op.sem_op=-1;sem_op.sem_flg=0;semop(sem_set_id,&sem_op,1);//写文件,写入的数值是当前进程的进程号file=fopen(file_path,"w");if(file){//临界区fprintf(file,"%d\n",number);printf("%d\n",number);fclose(file);}//发送信号,把信号量的数值加1,此处相当于对信号量进行V操作sem_op.sem_num=0;sem_op.sem_op=1;sem_op.sem_flg=0;semop(sem_set_id,&sem_op,1);}//子进程写文件void do_child_loop(int sem_set_id,char *file_name){ pid_t pid=getpid();int i,j;for(i=0;i<3;i++){update_file(sem_set_id,file_name,pid);for(j=0;j<4000000;j++);}}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int sem_set_id; //信号量集的IDunion semun sem_val; //信号量的数值,用于semctl()int child_pid;int i;int rc;// 建立信号量集,ID是250,其中只有一个信号量sem_set_id=semget(SEM_ID,1,IPC_CREAT|0600);if(sem_set_id==-1){perror("main: semget");exit(1);}//把第一个信号量的数值设置为1sem_val.val=1;rc=semctl(sem_set_id,0,SETVAL,sem_val);if(rc==-1){perror("main:semctl");exit(1);}//建立一些子进程,使它们可以同时以竞争的方式访问信号量for(i=0;i<NUM_PROCS;i++){child_pid=fork();switch(child_pid){case -1:perror("fork");case 0: //子进程do_child_loop(sem_set_id,FILE_NAME);exit(0);default: //父进程接着运行break;}}//等待子进程结束for(i=0;i<NUM_PROCS;i++){int child_status;wait(&child_status);}printf("main:we're done\n");fflush(stdout);return 0;}2.写一程序模拟PV操作同步机构,且用PV操作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自主实验大纲
编号:5108530学时:1周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自主实验(或课外实验)
2.学时:24 学分:1
3. 面向对象:大学四年级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教学任务
布置一定难度的设计课题,要求独立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学会分析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也可自找课题,但必须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适合个人专业基础、兴趣及发展方向的课题,针对课题的实际需要,设计软件界面,实现基本功能模块。
参考课题:
1、精简版用户/角色权限模块(项目名称UserRoles、数据库名UserRolesDB)
(1)可以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2)可以对角色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3)可以对权限添加、删除和修改
(4)设置用户属于哪个角色
(5)设置角色可以拥有哪些权限
2、简单的投票系统(项目名称OnlineV ote 数据库名称OnlineV oteDB)
(1)浏览者可以对各投票主题进行投票:查看各个投票主题的投票情况
(2)对投票主题进行管理
a)对投票主题的添加,修改,删除
b)设置投票主题当前是否处于“可投票”状态
c)对每个主题的投票项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
3、小孩数学练习软件(项目名称MathPractice数据库名称MathPracticeDB)
(1)能自动生成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题目,并保证题目的正确可计算性
(2)用户可选择题目数量,生成练习卷,小孩答题完成后能自动评分
(3)趣味性,如有音效、动画等
4、留言板(项目名称MessageBoard数据库名称MessageBoardDB)
(1)首页分页显示所有留言主题
(2)用户能够注册
(3)注册后可以留言新的主题,或者对他人的留言进行回复
(4)对自己的留言进行修改和删除
5、在线相册(项目名称OnlinePhoto数据库名称OnlinePhotoDB)
(1)首页分页、分栏目显示所有用户的图片,上传用户和上传日期
(2)用户能够注册
(3)用户登录后可以进行相册管理
i.上传新的图片
ii.维护本人的图片栏目信息
iii.对本人上传的照片进行修改、删除
iv.用户信息修改
三、课程要求
要求教师在正确理解课程教学大纲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课题体系的实际需求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条件等外部因素,选择恰当的设计、实训等课题,既体现教学目的,又能反映实际教学情况。
安排充足的实践课时,配备专门指导老师。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应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力求规范化。
四、报告要求
实训性题目报告内容应能体现以下几点:
(1)实验内容。
(2)实验目的。
(3)实验过程。
(4)实验结果。
(5)说明书图文并茂,条理分明。
软件设计类题目实验报告力求规范化,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调试分析
(5)测试结果
五、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
六、考核办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通过进度检查、设计答辩、报告评审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设计水平,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实习报告的质量、答辩水平,以及平时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思想表现等各全面,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设计成绩。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级记分。
评分参考标准:
1.思想表现、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出勤率(10%)
2.所选课题的难度、工作量大小、任务是否基本完成(10%)
3.设计方案是否新颖,是否涉及未知或前沿知识,所用设计工具是否先进有难度,
是否需要自学相关知识,深度及难度如何;或者实训过程是否熟练、遇到问题
解决方法是否合理,动手能力的强弱情况。
(20%)
4.成果的功能设计是否完善、实用,代码设计是否健壮、规范、通用及可扩充(20%)
5.实验报告:内容完整性、书写规范性(30%)
6.答辩: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与流畅程度、对设计系统熟悉程度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