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汽车自主品牌行业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51
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无缝链接,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等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和辅助设施组成的智能出行系统,可实现“高效、安全、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 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是信息技术领域和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消除拥堵、提升社会效率,并拉动汽车、电子、通讯、服务、社会管理等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政府也颁布多项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智能网联汽车。
其中,以《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意见》最为代表。
《中国制造2025》文件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制定了两步走的目标: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
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智能网联汽车(ICV)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车联网体系的一个结点。
ICV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互联网等之间的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
集中运用了汽车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通信与平台等技术,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控制执行、信息交互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拥有相互依存的价值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体系。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对标分析作者:王军雷康凯来源:《卷宗》2017年第19期2016年,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的品质提升及SUV市场的持续火热,中国自主品牌又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也涌现除了如吉利博越、广汽GS8等能够再产品力上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车型,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之上,只有正向开发能力才是自主品牌长盛不衰唯一支撑,而研发能力也是评价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
本片文章将简单介绍主要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核心以专利来介绍自主品牌的研发成果和技术掌控能力。
1 自主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情况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建设是一个牵扯到研发组织构架、研发体系、研发流程、研发投入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本文就简单介绍各企业的研发人员投入及与其对应的研发任务分析,对于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建设不做深入分析。
从研发人员投入情况来看,吉利、长城、比亚迪研发人员都突破了万人大关,而吉利和长城的产品从外观、品质到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两家企业也正是当下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在研发领域的不懈投入正是企业得以高效发展的核心动力。
而比亚迪由于在供应链体系采取纵向整合策略,所以在零部件研发领域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同时在电池、电机、混合动力控制等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深耕,也促使了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家独大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吉利专营轿车和SUV,长城专营SUV和皮卡,比亚迪专营新能源和SUV,这三家企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重点研发领域也比较固定,这就说明企业在整体的产品战略上有比较明确的方向,研发项目的延续性和研发能力的积累都有较好的保障。
反应到产品是就是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反应到市场上就是产品口碑及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2 研发成果——常规专利分析(1)专利申请人分布专利申请人分布与企业组织架构相通,组织架构复杂企业申请人更多。
各集团的专利申请主题公司分布各有差别,比亚迪、长城、江淮基本所有专利都集中在主体公司中,而奇瑞和吉利由于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所以专利分布较为分散,我们摘选了专利数量在50个以上的主体公司进行分析,奇瑞旗下有4家企业专利数量在50个以上,吉利旗下有15家企业专利数量大于十五个。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张茜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08期【摘要】虽然近几年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但是也在出口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出现较大的困境,阻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降低整体的竞争水平与效益。
因此完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发展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服务质量;问题;对策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1.出口秩序混乱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虽然存在价格与成本上的优势,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内地建厂,合资汽车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
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曾经一度是我国出口贸易的支撑,也是我国外汇的主要来源,但是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如今面临的下滑趋势仍然得不到改善,全球范围内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都出现整体的下滑,主要的原因仍然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秩序混乱,未能形成有效的整体优势。
此外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出现同质化的现象,较多的企业都是采取竞相模仿的方式出口汽车车型,导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档次降低。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长期以来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与低价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但是随着近年来汽车制造成本的上涨,价格优势不再凸显的时候,由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2.售后服务不完善纵观国际大的汽车品牌商,无一不注重售后服务,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品牌商奠定了稳定的客源基础,培养了一批忠诚客户。
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存在售后服务不完善的缺陷,汽车与一般的商品不同,汽车属于大型的消费品,有的汽车使用年限长达十几年,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支撑,仅仅依靠低价获得短期市场,是无法长期在市场上立足的。
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在国际市场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的扩大出口的规模,而售后服务人才、售后服务技术、售后服务的网络体系都没有完善,导致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面临较大的压力,而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外根本没有4S店,有的连基本的售后维修服务网点都没有,这种只顾销售忽视售后服务的营销模式不利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的长期发展。
国内汽车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许多国家战略性的产业。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能源环保的要求,中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调整。
本文将从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分析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国内汽车产业现状1. 产业规模扩大从产销规模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2019年汽车产量为2521.5万辆,销量为2510.8万辆。
中国已拥有世界不少知名品牌,也成为了全球汽车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之一。
2. 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产业也经历了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从短短几十年来看,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从跟随并机型复制出发,跃升到全球研发和品牌竞争的主角。
高端自主品牌不断涌现,例如吉利、长安、北汽、奇瑞、上汽等。
3. 环保标准提升和淘汰落后产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环境污染,中国政府从2017年开始执行超级排放标准。
此外,环保问题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原因,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也在随着国内环保标准需求而不断提高。
三、未来趋势1. 智能化和电动化未来,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
智能化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电动化则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
并且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提供了支持和资金保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消除了不少障碍。
2. 合资与并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也正积极寻求跟世界先进车厂进行合作和并购。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目前合资的经营方式也正在逐步向并购模式转变,电动车领域会存在极大的发展潜力。
3. 绿色产业与可持续发展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这里提到的不光是汽车本身的绿色环保,也包括整个生产和物流传输的环境监管。
2017年5月整体市场销量报告PV Sales Analysis Report2017年6月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长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16年汽车销量跟突破了20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巨大的汽车市场日趋成熟,如何制定销售策略,调整产品结构,才能保持高速增长,获取更多的收益,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报告通过对整个乘用车市场的销量持续监测和分析,掌握整体市场和各细分市场销售状况、走势的变化,为客户制订、调整和检查销售策略,完善产品结构提供依据;根据轴距与车身形式,分为微型、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大型、小型SUV、紧凑型SUV、中型SUV、中大型SUV、大型SUV 、紧凑型MPV、中型MPV、微客、客车、跑车16个细分市场;报告重点研究整体市场和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小型SUV 、紧凑型SUV、中型SUV、中大型SUV、紧凑型MPV、中型MPV这些级别的市场表现;销量数据来源:达示数据销量监测体系批发量零售量整体市场销售表现平均成交价价库存量省份销售表现城市销售表现合资/自主/进口销售表现最低成交价指导价内饰系别销售表现细分市场销售表现SUV细分市场销售表现折扣促销方式娱乐外部配置座椅轿车细分市场销售表现MPV细分市场销售表现厂商销售表现消费者行为分析热销车型表现整体市场销量表现市场回暖,同环比双升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回升,销量同环比双增;5月,整体市场销量为万,环比上升10%,同比上升%;乘用车销量走势350300250200150100Jan-16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an-17Feb Mar Apr May 环比% % % % % % % % % % % % %% % % %整体市场1,812,782%%%省份销量表现粤居首位,沪入湘出5月销量前五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河南省,其中北京市累计同比上升达%;份额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部和沿海,西部省份仅四川超%;2017年累计销量份额分布色差图广东省761,109782,382%黑龙江江苏省689,825634,868%新疆青海西藏累计份额≥ %2%≤累计份额< %累计份额<2%注:累计份额=省份累计销量/全国累计销量×100%;吉林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河北宁夏山西山东甘肃陕江苏河南西上海安湖北徽四川重庆浙江湖南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台广西广东湾海南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河北省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694,276591,205553,888528,646550,241522,587482,987443,603441,280410,548349,262360,410298,748290,298321,551288,891%%%%%%%%城市销量表现京居高位,镐津入榜5月,北京市销量全国最高,达到万辆,上海市紧随其后,也达到万辆,广州市环比增幅居前十第一,达到%,销量为4万辆,跃居第四;前十城市份额已占全国销量的%,北京市份额最大,达到%,其它城市份额均在%以上;城市销量环比增速120,000%90,000 60,000%%%%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30,000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广州市郑州市重庆市苏州市杭州市西安市天津市Top10城市市场份额总占比北京市%重庆市% % 上海市%苏州市%成都市%杭州市%广州市%西安市%郑州市%天津市%自主/合资/进口自主同环比上升明显5月,合资品牌销量达到万辆,环比上升10%,同比上升%;自主品牌销量约为万辆,环比上升%,同比上升%;进口品牌销量为万辆,环比上升%,同比上升8%;5月,合资、自主和进口的份额分别为60%、%和%,环比变幅分别为%、%和%;合资自主进口200单位:万辆180160140120100合资8060 40自主20进口Jan_16 Mar May Jul Sep Nov Jan_17 Mar. May. 系别销量表现自主优势渐涨,韩系影响持续5月,自主份额同比上升%,达到%,日系稍有增长,增幅为%,份额达到%,其它系别份额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韩系下降最多,达到%;累计份额自主达到%,增幅为2%,德系和日系均有增长,份额分别达到%和%,其余系别均出现下滑,下降最大为韩系,份额下降达到%;2017年5月2017年1~5月自主%%%自主%%%德系%%%德系%%%日系%%%日系%%%美系%%%美系%%%韩系%%%韩系%%~5%法系%%%法系%%~5%细分市场销量表现SUV稳中有升5月,SUV份额同环比双增,其中同比上升%,环比上升%,份额达到%,而轿车和MPV则同环比双降,轿车同比下降%,环比下降%,份额为%,MPV同比下降%,环比下降%,份额为%;细分市场销量,SUV同环比上升显着,幅度达到%和%,而MPV同比出现下滑,幅度达到%;各细分市场份额走势%%%%%%%%%%%%%%%%% MPV轿车SUV%%%%% %%%%%%%%%%%%Jan_16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an_17Feb.Mar.Apr.May.MPV138,123%%%%728,005%轿车902,111%%%%3,898,186%SUV770,408%%%%3,443,557%细分市场销量表现紧凑型SUV有所回落,中型SUV渐渐增长5月,中型SUV份额同环比双增,其中同比上升%,环比上升%,份额达到%,而紧凑型SUV则同环比双降,同比下降%,环比下降%,份额为%;SUV市场销量,大型市场同比上升显着,幅度达到%,小型市场则环比上升最多,幅度为%;SUV细分市场份额走势小型SUV %%%%%%%%%%%%%%%%%紧凑型SUV%%%%%中型SUV %%%%%%%%%%%%中大型SUV大型SUV %%%%%%%%%%%%%%%%%Jan_16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an_17Feb.Mar.Apr.May.小型SUV170,865%%%%712,247%紧凑型SUV389,538%%%%1,795,036%中型SUV174,882%%%%776,376%中大型SUV31,469%%%%143,868%大型SUV3,622%%%%15,998%轿车细分市场销量表现紧凑主流,中型渐涨5月轿车市场,中型份额同环比双增,其中中型同比上升%,环比上升%,份额达到%,而小型则同环比双降,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份额为%,紧凑型市场同比有所回落,幅度为%,环比增长了%,份额为%;轿车市场销量,微型市场同环比上升显着,幅度分别达到%和%,小型同比出较大下滑,幅度为%;轿车细分市场份额走势微型%%%%%%%%%%%%%%%%%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大型%%%%% %%%%%%%%%%%%%%%%%%%%%%%%%%%%%Jan_16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an_17Feb.Mar.Apr.May.微型17,564%%%%60,717%小型82,800%%%%369,961%紧凑型572,951%%%%2,412,858%中型165,979%%%%755,193%中大型56,203%%%%266,429%大型6,614%%%%33,028%细分市场销量表现紧凑MPV依然主流,中型MPV略有增长5月MPV市场份额,紧凑型MPV同比下降%,环比上升1%,份额为%,中型MPV同比上升%,环比下降1%,份额为%;MPV市场销量,中型同比上升显着,幅度达到%,而紧凑型环比出现增长,达到%;MPV细分市场份额走势紧凑型MPV%%%%%%%%%%%%%% %%%中型MPV%%%%%%%%%%%%%% %%%Jan_16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Jan_17Feb.Mar.Apr.May.紧凑型MPV98,144%%%%533,604%中型MPV39,906%%%%194,321% 厂商销量表现上汽通用惊险胜出5月,上汽通用以%环比增速,险胜夺冠,销量达到万辆,一汽大众以万辆屈居第二,上汽大众滑落至第三,销量为万辆;Top10厂商占领PV市场半壁江山,份额达%,其中上汽通用达到%,其余厂商份额都在3%以上;厂商销量环比增速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200,000 150,000%%%%%%%%%%100,00050,000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一汽丰田长安福特东风本田Top10厂商市场份额总占比上汽通用%吉利汽车% % 一汽-大众%长城汽车%上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汽通用五菱%长安福特%东风日产%东风本田%消费者行为分析中青主流,男性居多5月,主体购车人群年龄在20-50岁之间,其中25-29岁年龄段占比最大,达到%,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占比逐渐下降;在三个年龄段小于29岁,30到39岁和大于39岁划分中可以发现年龄段和细分市场的关联,SUV和MPV随着年龄段的递增,占比越来越大,而轿车则递减;5月,消费性别以男性为主,占比达到,女性为%;在细分市场偏好,男性在SUV、MPV的占比均大于女性,女性在轿车销量占比要大于男性,而在系别偏好上, 男性偏爱自主,女性偏爱德系;全国-终端零售量年龄分布, 年龄段消费群分析%%MPV%MPV%MPV%% %%% %轿车%轿车%轿车%% %%%%SUV%SUV%SUV%全国男女比例男女消费群分析MPV% <2930-39>40法系法系%% MPV%韩系%韩系%美系%美系%日系%日系%男女%%轿车%轿车%德系%德系% SUV%SUV%自主%自主% 男性女性男性女性批发量零售量整体市场销售表现库存量省份销售表现城市销售表现平均成交价价最低成交价指导价内饰合资/自主/进口销售表现系别销售表现细分市场销售表现SUV细分市场销售表现娱乐座椅轿车细分市场销售表现折扣促销方式外部配置MPV细分市场销售表现厂商销售表现消费者行为分析热销车型销量表现-小型SUV510小型为王5月小型SUV市场,510以万辆销量蝉联榜首,XR-V以万辆紧随其后,昂科拉以万辆销量杀进前十;5月昂科拉增速明显,达到%,领跑增速榜,510增速良好,也达到%;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 40,000%%30,000%% %%%%%20,00010,000510 XR-V 缤智哈弗H2 红标CS35 DX3 奔腾X40 ZS CS15昂科拉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40,000% 30,000%% % % % %% % %20,00010,000昂科拉哈弗H2 蓝标V3 510 奔腾X40 CS35 瑞风S2 ix 25 傲跑元热销车型销量表现-紧凑型SUV哈弗H6蝉联王座5月紧凑型SUV市场,哈弗以万辆销量蝉联榜首,GS4以万辆紧随其后,CS75以%环比增速排名第六,销量为万辆;5月途胜增速明显,达到%,领跑增速榜,哈弗H6和GS4均保持良好增速,分别达到%和;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哈弗H6GS4博越CR-V560CS75逍客奇骏途观RAV4荣放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40,000 30,000%%%%%%%%%%20,00010,000途胜X1哈弗H6宋指南者欧蓝德CS75GS4T70景逸X5热销车型销量表现-中型SUV昂科威称霸中型SUV5月中型SUV市场,昂科威以万辆销量蝉联榜首,途观L以万辆坚守第二,冠道以%的环比增速杀入前十,销量达到万辆;5月UR-V增速明显,达到%,领跑增速榜,昂科威、Q5和风光580均保持着良好增速;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30,00020,000%%%%%%%%%%10,000昂科威途观L风光580Q5GLC级GS8CX70汉兰达锐界冠道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30,000%20,000%%%%%%%%%10,000UR-V冠道CX70斯威X7XC60昂科威X3Q5普拉多风光580热销车型销量表现-中大型SUV途昂守占榜首5月中大型SUV市场,途昂以万辆销量,超越普拉多首夺榜首,普拉多以万辆退居第二,卡宴以万辆销量跃进前五;5月G级AMG增速明显,达到%,领跑增速榜,途昂、卡宴和普拉多均保持良好增速;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1,8,000 6,000% %%%% %%% %4,000 2,000途昂普拉多X5 GLE级卡宴揽胜运动版兰德酷路泽揽胜途锐Q7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10,000%8,000 6,000% %% % % % % %%4,0002,000G级AMG QX60 途昂G级X6 MODEL X 卡宴M级普拉多添越热销车型销量表现-大型SUV途乐蝉联榜首5月大型SUV市场,途乐以万辆销量蝉联榜首,GL级以万辆紧随其后,昂科雷以59%环比增速排名第六;5月MKT增速明显,达到600%,领跑增速榜,LX、途乐和GL级均保持良好增速;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3,000%%%%2,000% % %%%1,000途乐GL级GLS级LX 领航员昂科雷QX80 凯雷德AMG GLS 探路者Top10增速榜% 3,000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2,000%% % % % % % % 1,000MKT 红杉昂科雷AMG GLSQX80探路者领航员LX途乐GL 级热销车型销量表现-微型新能源车井喷,知豆D2为王5月,知豆D2销量达到万辆,连跳数级跃居榜首,EC 系列以万辆退居第二,奔奔EV 、eQ1和E200增速 显着,排名均大幅上升,分别排名第三、第七和第八;新能源车增速明显,领跑增速榜,芝麻、知豆D2和奔奔EV 增速均在1倍以上; 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 2017年5月环比%4,000%%3,000%%%2,000% %%%1,000知豆D2 EC系列奔奔EV FORTWO 北斗星奔奔eQ1 E200 F0 E100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4,0003,200 2,400% % %% % % % %%1,600800芝麻知豆D2 320 奔奔EV Electric Up eQ1 E200 云100 E200E100热销车型销量表现-小型POLO稳守宝座5月小型车市场,POLO以万辆销量占据首位,飞度两厢以1万辆紧随其后,威驰FS和致享分别以万辆和万辆保持第九和第十位;新能源车增长显着,EV系列、江淮iEV6E和江淮iEV分列前三,幅度都在约90%以上;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20,00016,000%%%%%%%%%%12,0008,0004,000POLO飞度两厢威驰310K2三厢赛欧三厢致炫新金刚三厢威驰FS致享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20,000% 16,00012,000%%%%%%%%8,000 4,000EV系列江淮iEV6E江淮iEV威志V5威驰FS致享K2三厢MINICLUBMAN MINI POLO热销车型销量表现-紧凑型英朗重夺榜首5月紧凑型市场,英朗以万辆销量重夺榜首,朗逸以万辆退守第二,威朗以万辆销量跨入前十;5月威朗增速明显,达到32%,英朗和轩逸均保持着良好增速;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60,000 45,000%%%%%%%%%%30,00015,000英朗朗逸新捷达卡罗拉速腾轩逸福睿斯桑塔纳尚纳宝来威朗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60,000%%%45,00030,000%%%%%%%15,000威朗英朗明锐轩逸马自达3昂克凌渡K3福睿斯艾瑞泽5新捷达赛拉三厢热销车型销量表现-中型迈腾优势明显,3系重回前三5月中型级别市场,迈腾以万辆销量稳坐榜首位置,帕萨特位列第二,销量为万辆,3系以万辆销量重回前三;君威以%环比增速夺取增速榜第一,主流车型名图、3系、A4L和迈腾均有着良好增速;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30,000% %% % % %%% % % 20,00010,000迈腾帕萨特3系C级雅阁A4L 名图天籁蒙迪欧凯美瑞Top10增速榜% % 30,00020,000% % %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 %% % %10,000君威名图3系CC S60L 马自达6 阿特兹A4L Q50L 迈腾速派热销车型销量表现-中大型A6L蝉联首位5月中大型市场,A6L销量达到万辆蝉联榜首,E级以万辆紧随其后;H7增速显眼,达到%,荣登增速榜榜首,主流车型A6L和皇冠均有着良好增速;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20,00015,000% % % % % % %%%% 10,0005,000A6L E级5系君越XTS 皇冠金牛座XFL S90Z700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20,000% %15,000%% % % % % %10,0005,000H7 GS 混动A6 Allroad Q70L MODEL S XFL A9 大陆A6L皇冠热销车型销量表现-大型奔驰S级跃居首位5月大型车市场,奔驰S级以万辆销量超越7系勇夺首位,7系以万辆退居第二,慕尚以%增速,稳守第十;迈巴赫S级增速明显,达到%,主流车型奔驰S级和总裁有着良好增长;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4,000% %3,000%% % %%%2,000%%1,000S级7系总裁A8L XJ 飞驰辉腾古思特S级AMG 慕尚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4,0003,000% % % % % % % % % 2,0001,000迈巴赫S级慕尚S级总裁A8L XJ A8L 混动飞驰7系S级AMG热销车型销量表现-紧凑型MPV宏光统领江湖5月紧凑型MPV市场,五菱宏光销量达万辆,遥遥领先其它车型,宝骏730销量达万辆,位列第二位,杰德以%环比增速跃居第六,销量达到万辆;5月,凌轩以%的环比增速位列增速榜榜首;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50,00030,000%%%%%%%%40,000%20,00010,000宏光730欧诺风光欧尚杰德途安威旺M50F金杯海星幻速H2Top10增速榜% 5,000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4,000 3,000%%%%%%%%%2,0001,000凌轩轩朗伽途im6M50V英致727帅客杰德B级伽途im8金杯海星热销车型销量表现-中型MPVGL8中型市场地位稳固5月中型MPV市场,GL8销量达万辆,遥遥领先其它车型,菱智销量达万辆,位列第二位,夏朗以13%环比增速跃居第九,销量达到万辆;5月,睿行S50以%的环比增速位列增速榜榜首,主流车型GL8也保持着良好增速;Top10销量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20,000 15,000%%%%%%%%%10,000% 5,000GL8 菱智瑞风M3 奥德赛幻速H3 艾力绅G10 瑞风M4 夏朗R级Top10增速榜2017年4月2017年5月环比20,000%15,000% % % %% % % % %10,0005,000睿行S50 风行F600 风行CM7 夏朗普瑞维亚GL8 昌河M70 大7 MPV 幻速H3G10公司介绍/法律声明公司介绍达示数据是威尔森旗下品牌,以汽车产业数据交易为主营业务,集报告营销、多元化数据交互为一体的大数据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实时、准确的汽车行业数据; 公司通过多年的数据管理经验搭建了高效、稳定、标准化、互联互通的数据仓库,拥有逾10年的历史数据,数据种类超59种,公司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市场占有率高达60%,其中合资厂商群市场占有率近80%,与40多家厂商客户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版权声明本报告为达示数据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有关商标和着作权的法律保护,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所有权为原着者所有;没有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递; 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联系我们黄小姐麦先生Tel +86 20 8391 2326 转8303 T el +86 20 8391 2326 转8034Cell +86 Cell +86E-mail E-mail专业成就价值数据铸就梦想。
基于SWOT分析对长城汽车的战略分析长城汽车是自主品牌中最大的SUV生产企业。
目前,旗下拥有长城、哈弗、WEY以及欧拉四个子品牌,产品涵盖SUV、轿车、皮卡三个品类,以及相关主要汽车零部件的及供应。
长城汽车旗下长城品牌主要生产皮卡和轿车,其中皮卡连续多年全国销量领先;哈弗品牌主要聚焦SUV,在SUV各个细分市场均有重要地位;WEY品牌是长城汽车的高端子品牌,诞生于2017年,是中国品牌的第一次尝试;欧拉是2018年新成立的品牌。
WEY品牌售价主要集中于15至20万元,其他产品售价主要集中于8至15万元。
各车型2017销量见表一。
表一长城汽车2017年汽车销量单位:辆其中,SUV占汽车销量的绝大部分,主要是哈弗品牌,得益于长城汽车的精准定位,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时期,把握住了市场机遇,推出了哈弗H2、哈弗H5、哈弗H6这样的强有竞争力的产品,为企业赢得“SUV领导者”的地位,同时也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皮卡占11.2%,占比相比SUV较小,主要是因为皮卡的市场本身就相比轿车、SUV小很多。
同时,由于政策的限制,在绝大多数城市皮卡不能进城。
长城旗下风骏皮卡2017年销量119846辆,在皮卡市场占领先地位。
轿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12%,且仅有一款车型在售,其主要原因是长城汽车的“聚焦SUV”战略,将所有资源都聚焦到SUV,努力打造中国SUV领导品牌,从目前的销量来看长城汽车确实完成了其战略目标。
但是,放弃轿车业务,仅发展SUV会产生非常大的经营风险,例如,2017年旗下SUV品牌哈弗多数车型销量相比2016年有所下滑,其高端品牌WEY刚刚上市销售不久,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如果长城汽车不能拿出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市场发生了改变,长城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
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1 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在政治法律环境上,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等部门颁布了双积分政策,该政策要求所有厂商在销售燃油汽车的同时,必须按照一定比例销售一定数量的新能源汽车。
2017年长城汽车销量分析日前,长城汽车发布了12月的产销数据。
2017年12月,长城汽车销量达125585辆;1-12月全年销量达1070161辆。
长城汽车已连续四个月销量过十万辆了,全年销量也突破百万。
其中,长城汽车旗下哈弗SUV系列车型全年销量为851855辆,皮卡系列车型销量119846辆,WEY系列车型销量86427辆,轿车销量12033辆。
数据来源:长城汽车,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具体来看,2017年长城汽车旗下销量第一的车型无疑依然是哈弗H6,全年销量为506418辆,12月的销量为55126辆。
排名第二的是哈弗H2,全年销量为215100辆,12月销量位18092辆。
哈弗系列中,仅哈弗H6、哈弗H2销量年度销量超过十万辆。
此外,哈弗新车M6也有不俗表现,12月销量为8372辆,全年销量达35473辆。
长城旗下新品牌WEY系列自上市以来表现强劲,两款车型12月销量均破万,全年累计销量达86427辆。
其中,VV7的12月销量达10551辆,全年销量为52769辆。
而12月VV5销量为10798辆,全年销量为33658辆。
轿车方面,12月长城C30销量为1603辆,全年销量为12033辆。
长城皮卡为长城汽车2017年的销量贡献不小。
12月,长城风骏销量为13840,全年销量为119846辆,保持优势继续领跑国内皮卡市场。
2017年长城汽车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陆续推出多款新车,多个车型持续热销。
长城汽车公布2018年销量目标,2018年长城汽车年度销量目标为116万辆。
数据来源:长城汽车,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2017年8月长城/吉利/长安销量对比分析各大车企已陆续发布8月的产销数据。
进入九月,汽车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就到了,加上又有重大车展陆续开展,为了年末的成绩单,车企间免不了一场“厮杀”。
今年谁将成为车市冠军还未知,但8月不少车企表现亮眼。
作为国内自主品牌自主车企,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以及吉利汽车不免被相互对比。
今年以来,吉利汽车表现强势,此前还上调了今年的销量目标。
而长城汽车虽哈弗系列车型销量表现不甚满意,但新车VV7却也拉动不少增长。
至于长安汽车则在8月一改此前颓势,新车也有强劲表现。
长城汽车销量分析:VV7再增长据数据显示,2017年8月长城汽车销量为73663辆,同比微增0.8%,环比也有小幅增长。
1-8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603469辆,同比增长1.88%。
整体来看,长城汽车8月销量虽然还是保持增长,但具体车型的销量表现却不尽人意,尤其哈弗系列车型销量下跌。
数据来源:长城汽车,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具体来看,8月长城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车型为哈弗H6,销量达39147辆,同比下滑3.65%;1-8月累计销量为319961辆,同比下滑5.3%。
8月哈弗H6的颓势依旧,虽然销量优势仍在,但近几个月的同比增速都在下滑。
排名第二的是哈弗H2,8月销量为10080辆,同比下跌15.12%;1-8月累计销量为136828辆,同比增长45.13%。
排名第三的是皮卡风骏,8月销量为7826辆,同比增长1.98%;1-8月累计销量为73494辆,同比增长8.3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新品牌WEY旗下的首款车型VV7,8月销量为7197辆,相较于7月6075辆的销量再次上涨,在长城汽车畅销车型中排名第四,对长城汽车SUV车型整体销量提振不少。
至于长城旗下轿车车型销量再度下滑,8月销量为588辆。
长城汽车SUV车型哈弗系列8月的整体销量为58052辆,同比下跌9.27%;1-8月累计销量为506445辆,同比增长0.74%。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一、顾客满意通过创造、传播和交付优质顾客价值,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
这一观念上的变革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曾经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的商业繁荣和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
然而,实践表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真正贯彻和全面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管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这个高深理论和企业资源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联系却很脆弱。
“利润是对创造出满意的顾客的回报”这个观点,似乎只是建立在信念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数据之上的。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现代营销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传递实现顾客满意;二是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奠定竞争基础,来吸弓1、保持顾客和培育客户关系。
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其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绩效与期望(顾客认为应当达到的绩效)的差异:若绩效小于期望,顾客会不满意;若绩效与期望相当,顾客会满意;若绩效大于期望,顾客会十分满意。
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顾客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
若一个企业使顾客的期望过高,则容易引起购买者的失望,降低顾客满意程度。
但是,如果企业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
顾客对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既是企业的预期,也是顾客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一种感受。
它尽管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觉状态,但却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
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
对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
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有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
汽车行业品牌企业长安汽车调研分析报告1. 长安汽车:底蕴深厚,位居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 (7)1.1 历史地位: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旗下多家优质合资企业 (7)1.2 全新挑战:近年集团销量业绩下滑,迎关键转型发展期 (10)2. 自主品牌:几经浮沉,重磅新品推出迎焕新之年 (12)2.1 历史回顾:把握SUV机遇爆发式增长,近年新品迭代迟缓暂时落后12 2.2 步入新周期:全面梳理品牌架构,加码电动智能化 (15)2.3 新车型新机遇:新车/换代车型密集推出,抢占自主品牌优势高地. 193. 长安福特:销量业绩低谷,迎接新品周期来临 (23)3.1 历史问题:忽视中国市场更新迟缓,销量业绩持续下滑 (23)3.2 加速改革:提升中国市场战略地位,优化渠道加速车型推出 (25)3.3 长安林肯:国产林肯车型导入,打开全新增长空间 (28)4. 资产优化:剥离PSA亏损业务,重塑体系加速混改 (31)4.1 剥离PSA:出售长安PSA股权,聚焦旗下核心品牌 (31)4.2 资产优化:江铃控股/长安新能源混改,联手一汽东风成立T3 (32)5. 盈利预测及估值 (34)图1:长安汽车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兵装 (8)图2:长安汽车主要子公司及主要合营企业 (8)图3:长安全球布局协同研发 (10)图4:2019Q1-3营业总收入同比减少9.50% (10)图5:2019Q1-3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28.83% (10)图6:长安福特为公司贡献较大净利润 (11)图7:长安福特与公司营收变化趋势一致 (11)图8:长安汽车2016年起销量持续下滑 (11)图9:2019年长安汽车月销量同比增速呈上升趋势 (11)图10:2019年长安自主/福特销量占比分别为48.2%/10.4%(万辆) (11)图11:2019年长安旗下各品牌销量增速处于低位 (11)图12: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率达24.98% (12)图13:2010年以来公司平均股息率达2.2% (12)图14:2019年长安自主(乘用车+欧尚)销量达80万辆 (12)图15:2017年开始长安自主销量增长速度弱于其余头部自主品牌(单位:万辆)13图16:长安自主2014-2017年推出轿车新车型数量较少 (13)图17:公司自2014年推出CS75后SUV车型推出进入空档期 (14)图18:长安汽车旗下形成四大独立品牌 (15)图19:资源聚焦长安乘用车,新车型上市定价合理 (16)图20:长安欧尚主打精品战略 (16)图21:长安轻型车涵盖睿行、神骐两大品牌 (16)图22: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战略聚焦“一个核心+四大转型” (17)图23:多元化战略合作构建“北斗天枢联盟” (19)图24:长安CS75 PLUS月销量中枢在1.7万以上 (20)图25:CS75 PLUS全新造型由长安意大利造型中心设计 (20)图26:12月国内SUV销量排行CS75系列车型居第二位(单位:万辆) (21)图27:2019年CS75位列国内SUV销量排名第六位(单位:万辆) (21)图28:福特全球销量大幅下降 (23)图29:福特亚太地区销量跌幅居前(%) (23)。
2017年汽车自主品牌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2月
目录
一、自主品牌手机成功之路即为自主品牌汽车崛起之道 (6)
1、华为:深耕细作厚积薄发 (7)
(1)借助华为品牌影响力快速打响知名度 (8)
(2)产品品质对品牌力的支撑 (8)
(3)五大策略契合华为 (8)
2、OPPO&vivo:传统中创新主攻行业痛点 (9)
(1)回归传统广告营销 (10)
(2)渠道下沉+利益捆绑成制胜法宝 (10)
(3)针对性策略解决业内痛点 (11)
3、小米:互联网营销下野蛮生长+高性价比 (11)
(1)为什么小米拥有超高性价比 (12)
(2)小米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12)
(3)为什么2016年小米市占率渐渐衰退 (13)
4、自主品牌汽车必将如自主品牌手机一般崛起 (13)
二、消费属性:随财富增长转变区域保有量差距明显 (15)
1、手机由可选变必选消费未来增量来自中西部地区 (15)
(1)即时通话与上网需求提升刺激手机由可选变必选 (15)
(2)购买力攀升进一步奠定手机为必选消费未来中西部地区需求旺盛 (17)
2、汽车可选消费属性正逐渐消失中西部地区潜在市场大 (19)
(1)居民对汽车的购买力不断攀升 (19)
(2)未来保有量提升空间巨大 (19)
三、供应体系:自主品牌供应链协同发展共振崛起 (21)
1、手机供应链体系巨变助力自主品牌共振崛起 (21)
(1)2003年自主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单纯的渠道下沉,并非优异的产品 (22)
(2)早期中国手机市场缺乏完善的本土上游供应链体系,中间商扮演者重要角色22
2、合资牵入技术与人才红利自主品牌厚积薄发 (25)
(1)外资整车厂与其配套商合作紧密+自主品牌技术难达标 (25)
(2)合资品牌市场地位高,成本耐性强 (26)
3、变革为崛起带来机会:电动化智能化 (27)
四、市场策略:曾经低价+SUV策略到现在的品牌力提升、未来的去品牌化 (29)
1、手机市场发展多变迭自主崛起将迎第四阶段 (29)
(1)中国手机市场发展四阶段与自主品牌崛起的四阶段论 (29)
①第一阶段-摩托罗拉从零到一 (29)
②第二阶段–诺基亚为首的功能机时代 (30)
③第三阶段-安卓和IOS的智能机时代 (30)
④第四阶段-“后苹果三星时代”群雄割据 (32)
(2)自主品牌手机品牌力持续上升手机行业将步入去品牌化阶段 (32)
①小米–性价比+发烧友 (35)
②华为–技术+品质 (36)
③OPPO & vivo–广告+特色 (36)
2、汽车自主品牌进入崛起第三阶段在即 (36)
(1)自主品牌汽车正迈向品牌力上升阶段 (36)
(2)自主品牌汽车龙头齐发力共同冲刺第三阶段 (38)
3、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崛起方式与自主品牌手机相似 (41)
五、他山之石攻己玉:自主品牌必将崛起 (44)
1、谁是汽车界的华为?小米?OV? (45)
(1)吉利汽车最似华为 (47)
(2)福田宝沃如上升期的小米 (47)
(3)众泰汽车如OPPO & vivo (48)
六、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48)
1、福田汽车:“高举低打”的典型边际改善明显 (49)
2、吉利汽车:平台化战略开启强产品周期坐实自主领军之名 (49)
3、上汽集团:自主驰骋快车道+ 合资龙头迎产品周期 (50)
自主品牌手机成功之路,即为自主品牌汽车崛起之道。
如今智能机已取代功能机成为市场主流,以华为、小米、OPPO、vivo为首的自主品牌手机在变革中凭借出色的产品和独特的策略悄然取代海外品牌,成功崛起,这四家公司在2016年同时跻身亚太地区(除日本)手机销量TOP5。
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占比持续攀升,从2012年28%上升至2016年42%,崛起迹象明显。
对比自主品牌手机与自主品牌汽车崛起过程发现,两者在消费属性、供应体系、市场策略等方面均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自主品牌汽车必复制自主品牌手机成功崛起之路。
消费属性:消费属性随财富增长转变,区域保有量差距明显。
手机已由可选消费变为必选消费,主要由于:1)购买力上升:5年间居民对手机购买力提升一倍有余;2)及时通话和及时上网需求提升。
未来汽车有望复刻手机,由可选变必选:1)保有量上升空间大:2016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140辆/千人,与美国850+和欧洲、日本550+差距明显;2)财富效应:8年间居民对汽车购买力提升约两倍,随居民购买力继续提升+对及时出行等需求不断提升。
此外,手机、汽车保有量与人均GDP关联性大,未来增量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的首购需求,特别是受大城市限牌等影响的汽车行业。
供应体系:上游自主零配件配套商均与自主品牌协同发展,形成自主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从而共振崛起。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两个行业内的合资(外资)企业对自主零部件配套商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自主品牌通过与其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2)合资
企业(外资)培养了一批国内紧缺的技术型人才,为自主品牌带来了人才红利。
较好的零部件供应直接提升了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与行业竞争力,带动其发展,而后自主品牌又反哺自主零部件配套商,从而形成上下游的良性循环。
变革为崛起带来机会:电动化智能化。
如手机跨入智能机时代,汽车将进入电动智能时代。
智能机时代来临,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和布局晚于海外品牌,依旧为追随者;反观自主品牌汽车,由于其提前研发与布局,在此次变革过程中拥有巨大的先行优势,契合自主品牌汽车的性价比策略,将更有利地支持自主品牌共振崛起。
市场策略:从曾经的低价策略+SUV策略到现在的品牌力提升、未来的去品牌化,自主品牌崛起经历相似的四个阶段。
从自主品牌手机的发展历程推演,自主品牌汽车崛起必将经历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以比亚迪F0、奇瑞QQ等为代表),完成初步积累;2)第二阶段:借助SUV策略实现个性化反超(以长城哈弗H6为代表),进一步渗透;3)第三阶段:品牌力提升:逐步替代韩系、法系、日系等(以吉利博瑞为代表),性价比策略+瞄准三四五线城市的首购需求,必关注吉利+长城高端品牌LYNK+WEY表现;4)第四阶段:未来三到五年逐步实现去品牌化阶段。
寻找汽车界的华为、小米、OV。
自主品牌汽车龙头如吉利、上汽自主、广汽自主、长城均与华为崛起的模式相似,其中最为相像的是吉利,而福田宝沃如上升期的小米,众泰更像是OV。
我们预计未来自主品牌汽车将依次替代韩、法、日、美、德系品牌,预计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