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六册文言知识整理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400.50 KB
- 文档页数:27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整理方法: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难以理解的字,如果根据上下文解释不通,就要考虑是否为通假字。
通假字的读音一般按照所通字的读音来读。
2. 古今异义
- 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代指得力的助手,是褒义词,现在指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
3. 一词多义
- 以“绝”为例:
二、虚词
1. 之
- 助词:
- 代词:
2. 而
3. 其
- 代词:
- 语气词:
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被动句
3. 宾语前置句
4. 定语后置句
5.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识别方法:当名词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这个名词的意义不能按照正常的名词意义来理解时,就要考虑是否为名词作动词。
2. 名词作状语
- 类型:
3. 形容词作名词
- 识别方法: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的意义时,往往活用为名词。
4. 形容词作动词
- 识别方法: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或者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动作行为时,就要考虑形容词作动词。
5. 使动用法
6. 意动用法。
人教版第六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人教版第六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六册文言文知识归纳:《报任安书》一、掌握下列字词:1、曩:曩者辱赐书(从前)2、望:若望仆不相师(埋怨)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4、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5、祝:近乎卜祝之间(太祝,掌管祭祀的官)6、倡优:倡优畜之(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7、与:不与能死节者比(称许,认可)8、节:不与能死节者比(名节)9、就:卒就死耳(走向)10、用:用之所趋异也(因为)11、趋:用之所趋异也(趋求,追求)12、太上:太上不辱先(最上等)13、箠楚: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木棰,荆条)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绕)15、古代辱刑:髡、杖、箠楚、拶(zǎn)、笞(chī)16、古代肉刑:劓(yì)、刵(ě)、膑(bìn)、刖(yuè)、宫17、传(zhuàn):传曰刑不上大夫(解释经义的文字,文中指《礼记o曲礼》)18、渐:积威约之渐(渐进)19、鲜(xiān):定计于鲜也(不以寿终)20、圜(huán)墙:幽于圜墙之中(指监狱)21、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厚颜,指厚脸皮)22、西伯:(周文王姬昌)23、五刑:具于五刑(一种酷刑。
先割鼻、斩脚趾、笞杀,后枭首、剁成肉酱)24、械:受械于陈(刑具)25、倾:权倾五伯(超过)26、请室:囚于请室(请罪之室,指囚禁有罪官吏的特设牢房)27、三木:关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三个地方的刑具:枷、梏、桎)28、钳:季布为朱家钳奴(以铁束颈)29、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都是指自杀)30、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指法律)31、以:以稍陵迟(因,因此)32、陵迟:以稍陵迟(衰颓,指因遭受困辱而志气衰微)33、引节:乃欲引节(死节,为名节而死)34、去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舍生就死)35、缧绁(léixiè):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捆绑犯人的绳子,代指囚禁)36、臧获:且夫臧获婢妾(对奴婢的贱称)37、没(mò)世:鄙陋没世(终结一生)3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显露)3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卓越、洒脱不拘)40、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道)41、厄(è):仲尼厄而作《春秋》(困穷的处境)42、修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编著)43、思来者:故述往事,思来者(想到未到)44、空文:思垂空文以自见(指文字,相对具体的功业而言)45、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现)46、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47、纪: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纲纪,规律)48、究: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49、通邑:通邑大都(大的城市)50、负下:且负下未易居(处在屈辱的地位)51、乡党:重为乡党所笑(邻里、同乡)52、累:虽累百世(积累,经历)53、垢:垢弥甚耳(污垢,指耻辱)54、闺閤(gé):身直为闺閤之臣(宫中小门,代指宫禁)55、岩穴: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隐居山林的隐士的居所)56、狂惑:以通其狂惑(内心的悲愤)57、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违背)58、曼辞:曼辞以自饰(好听的话)二、通假字1、诎:诎体受辱(同"屈",弯屈)2、以:及以至是(通"已",已经)3、罔:及罪至罔加(通"网",法网)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大都,大抵)6、失(yì):放失旧闻(通"佚",散乱的)7、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三、词类活用1、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2、倡优:倡优畜之(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3、尘埃:在尘埃之中(名作状,像尘埃一样轻贱)4、粪土:幽于粪土之中(我作状,象粪土一样的牢狱)四、一词多义1、仆:①(pú)若望仆不相师(谦称自己,我)②(pū)前仆后继(倒下)2、固:①请略陈固陋(固塞)②固主上所戏弄(本来)3、阙:①(quē)阙然久不报(隔了很久)②(què)不知天上宫阙(宫殿)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篇一】句讀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和劃分節奏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感情。
”這就要求我們在文言句讀方面要下足功夫。
讀准句讀就是指讀准文言文句子的節奏。
讀准句讀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能破句,以便讓別人聽清並聽懂句子的意思。
要讀准句讀還有一些規律可循。
命題規律探尋讀准句讀,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二是句中短暫停頓。
從近幾年中考試題來看,考查的重點為後者,即句中停頓。
解題技巧與方法不少考生畏懼文言文句讀題。
那麼,給文言文劃分節奏有沒有規律可循呢?其實,文言文中的節奏劃分有時是有方法可循,有關鍵可抓的。
在我們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關鍵,就會給文言文劃分節奏帶來方便,大家不妨用下麵的方法試試: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後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專有名詞分清楚,節奏劃分顧全貌。
這是一首文言句子劃分朗讀節奏的口訣。
下麵詳細解說這一口訣,以便大家靈活應用。
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頓一兩次是常事,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做題時也可以省去可劃可不劃的地方。
②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通常情況下,文言句子的結構與現代漢語的句子結構相似,都是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等成分構成,朗讀時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中心詞與補語之間要停頓。
③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後漫步走。
遇上表示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示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或句首發語詞,如“夫”、“蓋”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後面要停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6文言文常识归纳文言文涉及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科举职官、天文历法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极易望文生义,难以读懂文言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6文言文常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6文言文常识《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第六册[第四单元]考点知识巩固一、文言实词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被箠.楚受辱:(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4)见狱吏则头枪.地:(5)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6)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8)思垂空文以自见.:(9)罗天下放失.旧闻:(10)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11)身直.为闺之臣:(1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3)召有司案.图:(14)秦自缪.公以二十余君:(15)人穷则反.本/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使于齐,顾反.:(16)“离骚”者,犹离.忧也:(17)靡不毕见./举类迩而见.义远:(1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19)屈平既绌.:(20)齐与楚从.亲:(21)厚币委质.事楚:(22)被.发行吟泽畔:(23)宁赴常.流:(24)辞决.而行:(25)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故久立与其客语:(26)见其客朱亥,俾倪..答案(1)“底”通“抵”,“大抵”即“大都”(2)“箠”同“棰”,杖(3)“剔”通“剃”,剃掉(4)“枪”通“抢”,碰撞(5)“以”通“已”,已经(6)“罔”同“”,法(7)“摩”通“磨”,消失,消灭(8)“见”通“现”,表现(9)“失”通“佚”,散失(10)“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11)“直”同“值”,当,担任(12)“不”通“否”(13)“案”通“按”,察看,审察(14)“缪”通“穆”(15)“反”通“返”,返回(16)“离”通“罹”,遭遇(17)“见”同“现”,表现,表达(18)“濯”通“浊”,污浊(19)“绌”通“黜”,罢免官职(20)“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21)“质”通“贽”,见面礼(22)“被”通“披”,披散(23)“常”同“长”,“长流”指江水(24)“决”通“诀”,离别(25)“乡”通“向”,面向(26)“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旁若无人的高傲态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幸勿为过.:(2)积威约.之渐也:(3)视徒隶则心惕息.:(4)权倾.五伯:(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6)恨.私心有所不尽:(7)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8)稽.其成败兴坏之纪:(9)虽累.百世:(10)即患.秦兵之:(11)窃计.欲亡走燕:(12)均.之二策:(13)相如奉璧奏.秦王:(14)礼节甚倨.:(15)决.负约不偿城:(16)于是秦王不怿.:(17)博闻.强志:(18)王甚任.之:(19)平伐.其功:(20)其辞微.:(21)举类.迩而见义远:(22)不获世之滋.垢:(23)受物之汶汶者乎:..(24)侯生摄.敝衣冠:(25)乃谢.客就车:(26)遍赞.宾客:(27)我岂有所失.哉:(28)如姬资.之三年:答案(1)责备(2)约束(3)喘息(4)超过(5)慎重(6)遗憾(7)显露(8)考订(9)积累,经历(10)忧虑,担心(11)打算(12)权衡,比较(13)呈献,进献(14)傲慢(15)必定(16)高兴,喜悦(17)识(18)信任(19)自夸,炫耀(20)含蓄(21)事物(22)污浊(23)浑浊的样子(24)整理(25)告别(26)引见,介绍(27)过失,错误(28)蓄积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勤劳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