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1(传播问题)电子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7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2.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更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掌握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一、情境导入某细菌利用二分裂方式繁殖,每次一个分裂成两个,那么五次繁殖后共有多少个细菌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疾病传染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64人患了流感.(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多少个人?(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少人被传染?解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一轮,有x个人被传染,此时,共有(1+x)人患了流感;到了第二轮,患流感的(1+x)人作为“传染源”,每个人又传染给了x个人,这样,在第二轮中新增加的患了流感的人有x(1+x)人,根据等量关系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答.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由题意,得1+x+x(1+x)=64,解之,得x1=7,x2=-9(不合题意,舍去).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7个人.(2)7×64=448(人).答:又将有448人被传染.方法总结: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读懂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分裂增长问题月季生长速度很快,开花鲜艳诱人,且枝繁叶茂.现有一棵月季,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73.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得:1+x+x2=73,解得:x1=8,x2=-9(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8个小分支.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特别是解有关的传播问题时,一定要明确每一轮传染源的基数.第2课时平均变化率与一元二次方程1.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2.会解有关“增长率”及“销售”方面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月季花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有一定的关系.每盆植3株时,平均每株盈利4元;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每株盈利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5元,每盆应多植多少株?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类型一】增长率问题某工厂一种产品2013年的产量是100万件,计划2015年产量达到121万件.假设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相同.(1)求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2)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万件?解析:(1)通过增长率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出增长率;(2)依据求得的增长率,代入2014年产量的表达式即可解决.解:(1)设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0(1+x)2=121,解得x1=0.1,x2=-2.1(舍去).答: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0%.(2)100×(1+10%)=110(万件).答: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110万件.方法总结:增长率问题中可以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增长的次数为n,则增长后的结果为a(1+x)n;而增长率为负数时,则降低后的结果为a(1-x)n.某工厂使用旧设备生产,每月生产收入是90万元,每月另需支付设备维护费5万元;从今年1月份起使用新设备,生产收入提高且无设备维护费,使用当月生产收入达100万元,1至3月份生产收入以相同的百分率逐月增长,累计达364万元,3月份后,每月生产收入稳定在3月份的水平.(1)求使用新设备后,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2)购进新设备需一次性支付640万元,使用新设备几个月后,该厂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累计利润是指累计生产收入减去旧设备维护费或新设备购进费)解析:(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即3个月之和为364万元,解方程时要对结果进行合理取舍;(2)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关系:前三个月的生产收入+以后几个月的收入减去一次性支付640万元大于或等于旧设备几个月的生产收入-每个月的维护费,然后解不等式.解:(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有100+100(1+x)+100(1+x)2=364,即25x2+75x-16=0,解得,x1=-3.2(舍),x2=0.2,所以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20%.(2)设m个月后,使用新设备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根据题意有364+100(1+20%)2(m-3)-640≥90m-5m,解得,m≥12.所以,使用新设备12个月后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是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通过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当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类型二】利润问题一学校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向某园林公司购买了一批树苗,园林公司规定:如果购买树苗不超过60棵,每棵售价为120元;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棵,每增加1棵,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元,但每棵树苗最低售价不得少于100元.该校最终向园林公司支付树苗款8800元.请问该校共购买了多少棵树苗?解析:根据条件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根据“售价=数量×单价”就可求解.解:∵60棵树苗售价为120元×60=7200元<8800元,∴该校购买树苗超过60棵.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由题意得x[120-0.5(x-60)]=8800,解得x1=220,x2=80.当x1=220时,120-0.5(220-60)=40<100,∴x1=220不合题意,舍去;当x2=80时,120-0.5(80-60)=110>100,∴x2=80,∴x=80.答:该校共购买了80棵树苗.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当求出的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类型三】方案设计问题菜农李伟种植的某蔬菜计划以每千克5元的价格对外批发销售.由于部分菜农盲目扩大种植,造成该蔬菜滞销,李伟为了加快销售,减少损失,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以每千克3.2元的价格对外批发销售.(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小华准备到李伟处购买5吨该蔬菜,因数量多,李伟决定再给予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方案一,打九折销售;方案二,不打折,每吨优惠现金200元.试问小华选择哪种方案更优惠?请说明理由.分析:第(1)小题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列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舍去不合题意的解;第(2)小题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即可求解.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由题意,得5(1-x)2=3.2,解得x1=0.2=20%,x2=1.8(舍去).∴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20%;(2)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理由如下:方案一所需费用为:3.2×0.9×5000=14400(元);方案二所需费用为:3.2×5000-200×5=15000(元),∵14400<15000,∴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解决有关增长率及利润问题时,应考虑实际,对方程的根进行取舍.第3课时几何图形与一元二次方程1.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继续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3.通过探究体会列方程的实质,提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如图,在长为10cm,宽为8cm的矩形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使得留下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你能求出所截去小正方形的边长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问题【类型一】利用面积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用10米长的铝材制成一个矩形窗框,使它的面积为6平方米.若设它的一条边长为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为( )A.x(5+x)=6 B.x(5-x)=6C.x(10-x)=6 D.x(10-2x)=6解析:设一边长为x米,则另外一边长为(5-x)米,根据它的面积为6平方米,即可列出方程得:x(5-x)=6,故选择B.方法总结:理解题意,恰当的设未知数,把题中相关的量用未知数表示出来,用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矩形钢片,将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 cm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小正方形的边长.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长方体盒子底面的长、宽均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再根据面积,即可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可得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的长是(80-2x)cm,宽是(60-2x)cm,根据矩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即可表示出矩形的底面积,方程可列为(80-2x)(60-2x)=1500,整理得x2-70x+825=0,解得x1=55,x2=15.又60-2x>0,∴x=55(舍).∴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5cm.方法总结:要从已知条件中找出关键的与所求问题有关的信息,通过图形求出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整理即可.【类型二】整体法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如图,在一块长为22米,宽为17米的矩形地面上,要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两条道路分别与矩形的一条边平行),剩余部分种上草坪,使草坪面积为300平方米.设道路宽为x米,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解析:解法一:把两条道路平移到靠近矩形的一边上,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草坪的长为(22-x )米,宽为(17-x )米,根据草坪的面积为300平方米可列出方程(22-x )(17-x )=300.解法二: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列方程:22×17-22x -17x +x 2=300.方法总结:解答与道路有关的面积问题,可以根据图形面积的和差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求解;也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把道路平移构建特殊的图形,并利用面积建立方程求解.【类型三】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动点问题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边AC 向点C 以1cm/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1)如果P 、Q 同时出发,几秒钟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2)点P 、Q 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这是一道动态问题,可设出未知数,表示出PC 与CQ 的长,根据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解.解:(1)设x s 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cm 2,所以AP =x cm ,PC =(6-x )cm ,CQ =2x cm.则根据题意,得12·(6-x )·2x =8.整理,得x 2-6x +8=0,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4.所以P 、Q 同时出发,2s 或4s 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cm 2.(2)设点P 出发x 秒后,△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一半.则根据题意,得12(6-x )·2x =12×12×6×8.整理,得x 2-6x +12=0.由于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不存在使△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一半的时刻.三、板书设计与图形有关的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常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或补全成规则图形,找出各部分面积之间的关系,运用面积等计算公式列出方程;对图形进行分割或补全的原则:转化成为规则图形时越简单越直观越好.。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之流感传染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2、进一步掌握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情感目标:1、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知探究学习的乐趣!学情分析1、本节课是继解一元二次方程后的第一课时,因此学生对应用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强练习。
2、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已经很熟悉,适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
3、九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胜心理。
容易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适合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会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题目里的中间量(简称关系式);会根据所设的的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过程初步感知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尝试探究完成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1、教师分析引导:开始有一人患了流感,第一轮的传染源就是这个人,他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一轮后共有_______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示,第二轮后共有_______人患了流感.2、学生合作交流解析过程。
3、教师检查学生探究情况。
针对探究与应用请同学们根据探究1的解析思路尝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1、学生独立尝试(有问题可以合作交流)2、学生展示探究结果(个别同学板演)3、教师强调补充学生解析过程中的问题。
完成堂内作业。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21.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探究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 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思考: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 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个人在第一轮传染中传染了______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______ 人患了流感;在第二轮传染中,传染源是____人,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______人,那么第二轮传染了______人,第二轮传染后,共有______人患流感.4.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 x2=-12(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5.为什么要舍去一解?6.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题的突破口,从而学会运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实际举一反三,引导数学知识解决传染病问题,为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体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体会数学思想。
感?注意:1.此类问题是传播问题.2.计算结果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老师总结解决传播问题的注意事项。
三、重难点精讲例题: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100 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4 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 7000 台?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 x 台电脑,则1+x+x(1+x)=100,即(1+x)2=100.解得 x1=9,x2=-11(舍去) .∴ x=9.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是:明确每轮传播中的传染源个数,以及这一轮被传染的总数.传播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教师最后巡视指导,并总结解题注意事项。
21.3.1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以“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进行讲解分析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问题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思考:(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个人在第一轮传染中传染了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人患了流感;在第二轮传染中,传染源是人,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人,那么第二轮传染了人,第二轮传染后,共有人患流感.(4)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解方程得x1=10, x2=-12(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5)为什么要舍去一解?(6)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三)重难点精讲例 1 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100 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4 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 7000 台?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则1+x+x(1+x)=100,即(1+x)2=100.解得x1=9,x2=-11(舍去).∴x=9.4 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数为(1+x)4=104>7000答:每轮感染中平均每一台电脑会感染 9 台电脑,4 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0 台.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是:明确每轮传播中的传染源个数,以及这一轮被传染的总数.(四)归纳小结:1.传播问题:第一轮传播后的量=传播前的量×(1+传播速度)第二轮传播后的量=第一轮传播后的量×(1+传播速度)=传播前的量×(1+传播速度)22.数字问题:关键要设数位上的数字,要准确地表示出原数.3.握手问题:甲和乙握手与乙和甲握手在同一次进行,所以总数要除以2.4.送照片问题甲送乙照片与乙送甲照片是要两张照片,故总数不要除以2.(五)随堂检测1.元旦将至,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互赠贺卡,共赠贺卡1980张,问九年级一班共有多少名学生?设九年级一班共有x名学生,那么所列方程为()A.x2=1980B. x(x+1)=1980C. x(x-1)=1980D.x(x-1)=19802.有一根月季,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枝干,每个枝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枝干、小分支的总数是73,设每个枝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1+x+x(1+x)=73B.1+x+x2=73C.1+x2 =73D.(1+x)2=73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5,把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积为736,求原数.4.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某地因1人患了甲型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经过两天的传染后共有9人患了甲型流感,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人?如果按照这个传染速度,再经过5天的传染后,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多少人患甲型流感?5.要组织一场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答案:1.D2.B3.解:设原数的个位上数字为x,十位上的数字为(5-x),则原数表示为[10(5-x)+x],对调后新数表示为[10x+(5-x)],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5-x)+x] [10x+(5-x)]=736 化简整理得x2-5x+6=0解得x1=3,x2=2所以这个两位数是32或23.4.解:设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1+x+x(1+x)=9,即(1+x)2=9解得x1=-4 (舍去),x2=2.9(1+x)5=9(1+2)5=2187,(1+x)7= (1+2)7=2187答: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2人,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2187人患甲型流感.5. 解:设应邀请x支球队参赛,由题意列方程得(1)152x x -= 化简为x 2-x =30,解得x 1=-5 (舍去),x 2=6.答:应邀请6支球队参赛六.板书设计传播问题1.传播问题:第一轮传播后的量=传播前的量× (1+传播速度)第二轮传播后的量=第一轮传播后的量×(1+传播速度)=传播前的量× (1+传播速度)2 2.数字问题:关键要设数位上的数字,要准确地表示出原数.3.握手问题:甲和乙握手与乙和甲握手在同一次进行,所以总数要除以2.4.送照片问题甲送乙照片与乙送甲照片是要两张照片,故总数不要除以2.例题1:七、 作业布置习题21.3 P22 4、6题八、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2.教学难点: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答.(2)两个连续奇数的表示方法是,2n+1,2n-1;2n-1,2n-3;……(n表示整数).2.例1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分析:(1)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2)设元(几种设法).设较小的奇数为某,则另一奇数为某+2,设较小的奇数为某-1,则另一奇数为某+1;设较小的奇数为2某-1,则另一个奇数2某+1.以上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有三种设法,就有三种列法,找三位学生使用三种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简单解法.解法(一)设较小奇数为某,另一个为某+2,据题意,得某(某+2)=323.整理后,得某2+2某-323=0.解这个方程,得某1=17,某2=-19.由某=17得某+2=19,由某=-19得某+2=-17,答:这两个奇数是17,19或者-19,-17.解法(二)设较小的奇数为某-1,则较大的奇数为某+1.据题意,得(某-1)(某+1)=323.整理后,得某2=324.解这个方程,得某1=18,某2=-18.当某=18时,18-1=17,18+1=19.当某=-18时,-18-1=-19,-18+1=-17.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9,-17.解法(三)设较小的奇数为2某-1,则另一个奇数为2某+1.据题意,得(2某-1)(2某+1)=323.整理后,得4某2=324.解得,2某=18,或2某=-18.当2某=18时,2某-1=18-1=17;2某+1=18+1=19.当2某=-18时,2某-1=-18-1=-19;2某+1=-18+1=-17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19,-17.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下面三个问题:1.三种不同的设元,列出三种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某值,影响最后的结果吗?2.解题中的某出现了负值,为什么不舍去?答:奇数、偶数是在整数范围内讨论,而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3.选出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练习1.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210,求这两个数.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21,求这三个数.3.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2,积为23,求这两个数.学生板书,练习,回答,评价,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例2 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两位数.分析:数与数字的关系是:两位数=十位数字某10+个位数字.三位数=百位数字某100+十位数字某10+个位数字.解:设个位数字为某,则十位数字为某-2,这个两位数是10(某-2)+某.据题意,得10(某-2)+某=3某(某-2),整理,得3某2-17某+20=0,当某=4时,某-2=2,10(某-2)+某=24.答:这个两位数是24.练习1 有一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8,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就得1855,求原来的两位数.(35,53)2.一个两位数,其两位数字的差为5,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数与原数之积为976,求这个两位数.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笔答,板书,评价,体会.(四)总结,扩展1奇数的表示方法为2n+1,2n-1,……(n为整数)偶数的表示方法是2n(n是整数),连续奇数(偶数)中,较大的与较小的差为2,偶数、奇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数与数字的关系两位数=(十位数字某10)+个位数字.三位数=(百位数字某100)+(十位数字某10)+个位数字.……2.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比较、鉴别、分析、综合,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在解应用问题中的用途.四、布置作业教材P.42中A1、2、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2.教学难点: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答.(2)两个连续奇数的表示方法是,2n+1,2n-1;2n-1,2n-3;……(n表示整数).2.例1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分析:(1)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2)设元(几种设法).设较小的奇数为某,则另一奇数为某+2,设较小的奇数为某-1,则另一奇数为某+1;设较小的奇数为2某-1,则另一个奇数2某+1.以上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有三种设法,就有三种列法,找三位学生使用三种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简单解法.解法(一)设较小奇数为某,另一个为某+2,据题意,得某(某+2)=323.整理后,得某2+2某-323=0.解这个方程,得某1=17,某2=-19.由某=17得某+2=19,由某=-19得某+2=-17,答:这两个奇数是17,19或者-19,-17.解法(二)设较小的奇数为某-1,则较大的奇数为某+1.据题意,得(某-1)(某+1)=323.整理后,得某2=324.解这个方程,得某1=18,某2=-18.当某=18时,18-1=17,18+1=19.当某=-18时,-18-1=-19,-18+1=-17.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9,-17.解法(三)设较小的奇数为2某-1,则另一个奇数为2某+1.据题意,得(2某-1)(2某+1)=323.整理后,得4某2=324.解得,2某=18,或2某=-18.当2某=18时,2某-1=18-1=17;2某+1=18+1=19.当2某=-18时,2某-1=-18-1=-19;2某+1=-18+1=-17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19,-17.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下面三个问题:1.三种不同的设元,列出三种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某值,影响最后的结果吗?2.解题中的某出现了负值,为什么不舍去?答:奇数、偶数是在整数范围内讨论,而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3.选出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练习1.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210,求这两个数.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21,求这三个数.3.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2,积为23,求这两个数.学生板书,练习,回答,评价,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例2 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两位数.分析:数与数字的关系是:两位数=十位数字某10+个位数字.三位数=百位数字某100+十位数字某10+个位数字.解:设个位数字为某,则十位数字为某-2,这个两位数是10(某-2)+某.据题意,得10(某-2)+某=3某(某-2),整理,得3某2-17某+20=0,当某=4时,某-2=2,10(某-2)+某=24.答:这个两位数是24.练习1 有一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8,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就得1855,求原来的两位数.(35,53)2.一个两位数,其两位数字的差为5,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数与原数之积为976,求这个两位数.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笔答,板书,评价,体会.(四)总结,扩展1奇数的表示方法为2n+1,2n-1,……(n为整数)偶数的表示方法是2n(n是整数),连续奇数(偶数)中,较大的与较小的差为2,偶数、奇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数与数字的关系两位数=(十位数字某10)+个位数字.三位数=(百位数字某100)+(十位数字某10)+个位数字.……2.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比较、鉴别、分析、综合,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在解应用问题中的用途.四、布置作业教材P.42中A1、2、相关关键词:。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01 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2.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19“探究1”,完成下面的探究内容.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①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一个人在第一轮中传染了x人,第一轮后共有(x+1)人患了流感;②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x人,第二轮后共有1+x+x(1+x)人患了流感.则列方程1+x+x(1+x)=121,解得x=10或x=-12(舍),即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再思考: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后有多少人患流感?03 新课讲授类型1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例1(教材P19探究1的变式题)某种电脑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1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1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三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思路点拨】设每轮感染中平均1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经过两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的台数,从而可列出方程.【解答】 设每轮感染中平均1台电脑会感染x 台电脑.列方程,得1+x +x (1+x )=81.解得x 1=8,x 2=-10(舍去).∴第三轮被感染的电脑为:81+81×8=729(台).∵729>700,∴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台.答:每轮感染中平均1台电脑会感染8台电脑,三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台.【方法归纳】 传播类问题规律:(1)设开始数量为1,每轮感染的数量为x ,经n 轮感染后的数量为b ,则所列方程为(1+x )n =b ;(2)设开始数量为a ,每轮感染的数量为x ,经n 轮感染后的数量为b ,则所列方程为a (1+x )n=b .【跟踪训练1】 某生物实验室需培育一群有益菌.现有60个活体样本,经过两轮培植后,总数达24 000个.其中每个有益菌每一次可分裂出若干个相同数目的有益菌.每轮分裂中平均每个有益菌可分裂出多少个有益菌?解:设每轮分裂中平均每个有益菌可分裂出x 个有益菌,根据题意,得60(1+x)2=24 000.解得x 1=19,x 2=-21(不合题意,舍去).答:每轮分裂中平均每个有益菌可分裂出19个有益菌.类型2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握手问题例2 (教材补充例题)在李老师所教的班级中,两个学生都握手一次,全班学生一共握手780次,那么你知道李老师所教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吗?【思路点拨】 设李老师所教班共有x 名学生,每个人都要和其他(x -1)个人握手一次,共握手x (x -1)次,但每两个人握手一次,则全班学生一共握手12x (x -1)次. 【解答】 设李老师所教班共有x 名学生,依题意有12x (x -1)=780,即(x -40)(x +39)=0,解得x =40或x =-39(舍去).答:李老师所教班共有40名学生.【跟踪训练2】 某市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解:∵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共7×4=28场比赛.设比赛组织者应邀请x 队参赛,则由题意可列方程为x (x -1)2=28. 解得x 1=8,x 2=-7(舍去).答:比赛组织者应邀请8队参赛.类型3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数字问题例3 (教材补充例题)一个两位数等于其各位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个两位数.【思路点拨】 设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为x ,则根据“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可以表示出十位上的数字.再根据等量关系“一个两位数等于其各位数字之积的3倍”列出方程.【解答】 设这个数的个位数为x ,则十位数字为(x -2).由题意,得10(x -2)+x =3(x -2)x .解得x 1=53,x 2=4. 答:两位数为24.【方法归纳】 数字问题常用解题技巧:(1)三个连续偶数(奇数):若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 ,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 -2,x +2.(2)两位数的表示方法:若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 ,b ,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10a +b .(3)三位数的表示方法:若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是a ,b ,c ,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100a +10b +c .【跟踪训练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是6,把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的积是1 008,求这个两位数.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6-x).根据题意,得[10(6-x)+x][10x+(6-x)]=1 008,即x2-6x+8=0,解得x1=2,x2=4,∴6-x=4,或6-x=2,∴10(6-x)+x=42或10(6-x)+x=24,答:这个两位数是42或24.04 巩固训练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00人患了流感,则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的人数为(C)A.11人B.10人C.9人D.8人2.两个相邻正整数的平方和比这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2倍大51,则这两个数是5,6.3.某人用手机发短信,获得信息人也按他的发送人数发送该条短信,经过两轮短信的发送,共有90人手机上获得同一条信息,则每轮发送短信中,平均一个人向9个人发送短信.4.(21.3第1课时习题)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枝干,每个枝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枝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求每个枝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枝干长出x个小分支,则有1+x+x2=91,即x2+x-90=0.解得x1=9,x2=-10(舍去).答:每个枝干长出9个小分支.05 课堂小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设”,即设未知数,设未知数的方法有直接设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2)“列”,即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即求出所列方程的根;(4)“检验”,即验证是否符合题意;(5)“答”,即回答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
教案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一、学习目标:1.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2.学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传播问题、增长率问题和几何图形问题;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知识回顾:1.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3)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等量关系;(4)列: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5)解: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6)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7)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三、新知讲解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2)设:设未知数,用一个字母来表示题目中的未知量,有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方法;(3)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4)解:指解方程,即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验:必须检验求出的每个节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应舍去;(6)答:书写答案,注意题目中的单位.注意:(1)设未知数时,必须写清单位,用对单位;(2)列方程时,方程两边各个代数式的单位必须一致,作答时必须写上单位;(3)一定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常见题型传播问题、增长率问题、几何图形面积问题、数字问题、营销问题、利息问题等.(1)传播问题:传播问题要抓住两点:一是传播源;二是传播速度。
若传播源是a,传播速度是x,则一轮传染后,被传染的总数是a+ax;二轮传染的传染源是a+ax,传染速度是x,被传染总数为a+ax+x(a+ax),即a(1+x)2;注意:每轮的传染源数量改变,传染速度不变。
(2)平均增长率问题与平均降低率问题:1、平均增长率是指增长数与基数的比。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会分析实际问题(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列一元二次方程.2.正确分析问题(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3.会找出实际问题(传播问题等)中的相等关系并建模解决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分析实际问题(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列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同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一样,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作为某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节课开始继续讨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思考]探究一: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课件展示]有一人患了流感,第一轮的传染源就是这个人,他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一轮后共有(x +1)流感;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二轮后共有1+ x + x(1+ x)人患了流感.由上面的分析列方程得1+ x + x(1+ x)=121解方程,得x1= 10, x2=-12.(不合题意,舍去)答:平均一个人传染了_____10_个人.[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所以一定要进行检验.[思考]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个人患流感?你能快速写出吗?121+121×10=1331人[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染速度,n轮后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传染源新增患者人数本轮结束患者总人数第一轮 1 1∙x=x1+x第二轮1+x(1+x)x1+x+(1+x)x=(1+x)2第三轮(1+x)2(1+x)2∙x(1+x)2+(1+x)2∙x=(1+x)3第n轮(1+x)n-1(1+x)n-1∙x(1+x)n-1+(1+x)n-1∙x=(1+x)n结论:经过n轮传染后共有(1+x)n人患流感.[类比应用]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则1+x+x2=91,即x2+x- 91 =0解得,x1=9,x2=-10(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归纳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第一步: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其的一个未知数;第二步: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第三步: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关系式,从而列出方程;第四步: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第五步:在检查求得的答数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后,写出答案.【新知应用】例: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100 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4 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0 台?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则1+x+x(1+x)=100,即(1+x)2=100.解得x1=9,x2=-11(舍去).∴x=9.4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数为(1+x)4=104>7000答:每轮感染中平均每一台电脑会感染9台电脑,4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0台.【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有一种海底植物,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枝干,每个枝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枝干、小分支的总数是55,设每个枝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B )A.1+x+x(1+x)=55 B.1+x+x2=55C.1+x2 =55D.(1+x)2=552.元旦将至,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互赠贺卡,共赠贺卡1980张,问九年级一班共有多少名学生?设九年级一班共有x名学生,那么所列方程为( D )A.x2=1980B. x(x+1)=1980C. x(x-1)=1980D.x(x-1)=19803.某校高一各班进行篮球月比赛活动(单循环制),每两班之间共比赛了15场,则初三有(B)班.A.4B.5C.6D.7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分别为-2和1,则p=-2 , q=1.4.为了宣传环保,小明写了一篇倡议书,决定用朋友圈转发的方式宣传,他设计了如下的转发规则:将倡议书发表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再邀请n个好友转发倡议书,每个好友转发倡议书之后,又邀请n个互不相同的好友转发倡议书,以此类推,已知经过两轮转发后,共有111个人参与了转发活动,则n =10.5.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某地因1人患了甲型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经过两天的传染后共有9人患了甲型流感,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人?如果按照这个传染速度,再经过5天的传染后,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多少人患甲型流感?解:设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列方程1+x+x(1+x)=9,即(1+x)2=9.解得x1=-4 (舍去),x2=2.当x =2时,(1+x)7= (1+2)7=2187.答: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2人,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2187人患甲型流感.【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特别是解有关的传播问题时,一定要明确每一轮传染源的基数.。
第8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一、学习目标1、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2、学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传播问题问题;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知识回顾1.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3)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等量关系;(4)列: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5)解: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6)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7)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三、新知讲解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指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设:指设元,即设未知数,设元分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直接设元就是问什么设什么,间接设元是间接地设一个与所求的量有关系的量作为未知数,进而求出所求的量;列:指列一元二次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解:指解方程,即求出所列方程的解;验:指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应注意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不能为负数,降低率不能大于100%,等等.答:写出答案.四、典例探究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传播问题【例1】(2014秋•剑阁县校级期中)“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毒,传染性极强,一日本游客在非洲旅游时不慎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受到感染,(1)问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得不到控制,按如此的传播速度,经过三轮后将有多少人受到感染?总结:传播问题的基本特征是:以相同速度逐轮传播.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每轮传播中的传染源个数,以及这一轮被传染的总数.练1.(2014秋•集美区校级期末)为了宣传环保,小明写了一篇倡议书,决定用微博转发的方式传播,他设计了如下的传播规则:将倡议书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再邀请n个好友转发倡议书,每个好友转发倡议书之后,又邀请n个互不相同的好友转发倡议书,依此类推,已知经过两轮传播后,共有111人参与了传播活动,则n的值是多少?五、课后小测一、选择题1.(2015•山西模拟)九(1)班同学毕业的时候,每人都必须与其他任何一位同学合照一张双人照,全班共照相片780张,则九(1)班的人数是()A.39 B.40 C.50 D.602.(2015•兰州二模)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穿然后共有49人患了流感,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则x的值为()A.5 B.6 C.7 D.8二、填空题3.(2014春•信州区校级月考)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了流感,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人被传染.三、解答题4.(2014•襄阳区校级模拟)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5.(2014•东海县模拟)有一人患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49人患了流感.(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少人被传染?11.(2014•泗县校级模拟)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00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问: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的平均增长率是多少?典例探究答案:【例1】(2014秋•剑阁县校级期中)“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毒,传染性极强,一日本游客在非洲旅游时不慎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受到感染,(1)问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得不到控制,按如此的传播速度,经过三轮后将有多少人受到感染?分析:(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x人,根据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病,可求出x,(2)进而求出第三轮过后,又被感染的人数.解答: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x人,1+x+x(x+1)=121,x=10或x=﹣12(舍去).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2)121+121×10=1331(人).答:第三轮后将有1331人被传染.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先求出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多少人是解题关键.练1.(2014秋•集美区校级期末)为了宣传环保,小明写了一篇倡议书,决定用微博转发的方式传播,他设计了如下的传播规则:将倡议书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再邀请n个好友转发倡议书,每个好友转发倡议书之后,又邀请n个互不相同的好友转发倡议书,依此类推,已知经过两轮传播后,共有111人参与了传播活动,则n的值是多少?分析:设邀请了n个好友转发倡议书,第一轮传播了n个人,第二轮传播了n2个人,根据两轮传播后,共有111人参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n+n2+1=111,解得:n1=﹣11(舍去),n2=10.故n的值是10.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时先由条件表示出第一轮增加的人数和第二轮增加的人数,根据两轮总人数为111人建立方程是关键.课后小测答案:一、选择题1.(2015•山西模拟)九(1)班同学毕业的时候,每人都必须与其他任何一位同学合照一张双人照,全班共照相片780张,则九(1)班的人数是()A.39 B.40 C.50 D.60解:设九(1)班共有x人,根据题意得:x(x﹣1)=780,解之得x1=40,x2=﹣39(舍去),答:九(1)班共有40名学生.故选B.2.(2015•兰州二模)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穿然后共有49人患了流感,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则x的值为()A.5 B.6 C.7 D.8解:根据题意得:1+x+x(1+x)=49,解得:x=6或x=﹣8(舍去),则x的值为6.故选:B.二、填空题3.(2014春•信州区校级月考)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了流感,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648人被传染.解:设一个患者一次传染给x人,由题意,得x(x+1)+x+1=81,解得:x1=8,x2=﹣10(舍去),第三轮被传染的人数是:81×8=648人.故答案为:648.三、解答题4.(2014•襄阳区校级模拟)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的小分支的数目是x个,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2+x+1=91,解得:x=9或x=﹣10(不合题意,应舍去);∴x=9;答:每支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5.(2014•东海县模拟)有一人患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49人患了流感.(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少人被传染?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x人,1+x+x(x+1)=49x=6或x=﹣8(舍去).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6个人;(2)49×6=294(人).答:第三轮将又有294人被传染.。
九年级数学上册21.3.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数学上册21.3.1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数学上册21.3.1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21.3.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以“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进行讲解分析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问题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思考:(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个人在第一轮传染中传染了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人患了流感;在第二轮传染中,传染源是人,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人,那么第二轮传染了人,第二轮传染后,共有人患流感.(4)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