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第二章——水浒传
- 格式:pdf
- 大小:900.86 KB
- 文档页数:9
第十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第一节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区别最先注意英雄小说与演义小说的不同并加以区分的是郑振铎先生。
他认为英雄传奇小说与演义小说有三点不同:一是描绘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显示他们的武勇和力量,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情思;二是多撷取民间传说故事。
主要人物和事件,或有历史的影迹,但多为虚构,作家可以充分想象,随心所造,不受历史的拘束;三是多采用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可幻,若实若虚,而其基本结构格式则是以某一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像为线索展开故事,铺排历史。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如果以此标准衡量,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无疑是《水浒传》,而我们在演义小说一章中介绍的说岳系统、杨家府系统以及说唐系统的后半也可视为英雄传奇小说。
比如《杨家府演义》,描述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一门五代忠勇保宋的故事,歌颂了他们父死子继、夫亡妻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击辽和西夏的英雄报国精神。
但是杨业、杨延昭都是名将,是“正史”中有记载的真实人物,而杨业之妻杨氏(佘太君)、之孙杨文广(杨宗保、杨文广)、部将焦赞等也是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因此写他们两代人的故事,明显具有演义小说的性质。
相反,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三代特别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人的故事,乃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它以前,宋代有其故事流传,如南宋临安说话人即有说《杨令公》《五郎为僧》评话。
金院本中有《打王枢密爨》。
元明两代有许多杨家将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元杂剧有《昊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楼》等。
另外有传为熊大木的讲史小说《北宋志传》)。
因此,又明显具有英雄传奇小说的特点。
除此之外,熊大木《英烈传》也具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双重性质的特点。
小说从元顺帝荒淫失政起,叙至朱元璋建立明朝、分封诸子止。
除朱元璋外,小说着重写描写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一批“开国元勋”。
所叙故事大都本于史传及野史、笔记,侧重于历史事件和战争过程的一般描写,有明显的模仿《三国志演义》的痕迹。
水浒传的名家点评《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对《水浒传》的名家点评,深入剖析其文学价值、人物描写、情节设置等方面,以呈现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
### 第一章:《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在文学价值方面,《水浒传》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
首先,小说在描绘人物性格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位水浒好汉都栩栩如生,塑造得非常丰满。
例如,梁山泊上的英雄好汉,各具特色,性格迥异,既有忠义之士如宋江、吴用,也有豪放不羁之徒如李逵、林冲。
这些形象的鲜活描绘,使读者对每一位角色都能产生深刻的印象。
其次,小说在描写社会风貌方面也表现出色。
通过对梁山泊起义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腐化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这种社会批判的意蕴使《水浒传》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部揭示封建社会弊端的社会小说。
### 第二章:人物描写的精湛艺术《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在文学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与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精湛艺术密不可分。
每一位主要人物都经过仔细雕琢,既有鲜活的个性,又有丰富的心理描写。
例如,小说中的宋江,他既是一个有胆略的英雄,又是一个常感内疚、忧愁于心的人物。
这种细腻入微的人物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小说中的反派人物也同样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例如,梁山泊好汉的对手,招数高明的晁盖和田虎等人,虽然是反面人物,但其形象依然丰满,让人过目难忘。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为小说增色不少,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 第三章:情节设计的巧妙安排《水浒传》的情节设计堪称巧妙,充满张力。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冲突、转折和高潮,将整个故事编织得扣人心弦。
首先,起义的缘起和梁山泊的形成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之一。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各类英雄汇聚一堂,共同为民除害的场面,使得整个故事一跃而入高潮状态。
其次,小说中各种战斗场面的描写更是激烈紧张。
明代四大奇书的文学风格剖析引言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四大奇书(《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被誉为明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针对这四部作品进行文学风格剖析。
1. 《水浒传》1.1 描述《水浒传》以辽朝末年北方农民起义为背景,塑造了108位英雄人物形象,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 1.2 文学风格特点 - 大量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突出故事性和戏剧性。
- 语言生动活泼,描写细致入微,以描写人物形象为主。
- 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2. 《红楼梦》2.1 描述《红楼梦》以贾府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华贵家族的兴衰沉浮,着重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 2.2文学风格特点 - 高度艺术化的叙事风格,细腻入微地描写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
- 复杂的结构和众多分支故事线,呈现出丰富而多样的人物形象。
- 唯美、深邃、富有哲理的诗词歌赋,展示了作者卓越的才华。
3. 《西游记》3.1 描述《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背景,讲述了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
### 3.2 文学风格特点 - 幽默诙谐,夸张夺目,富有幻想和奇幻色彩。
- 口语化、通俗化的表达方式,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 融入佛教的思想和智慧,在幽默笑话之间传递着深刻的哲理。
4. 《三国演义》4.1 描述《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为背景,展现了董卓之乱、群雄逐鹿的历史故事。
### 4.2 文学风格特点 - 雄浑有力的叙事风格,气势恢宏,战争场面生动再现。
- 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人物形象,塑造出一批枭雄英杰。
- 对权谋、忠诚与背叛、人性善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结论明代四大奇书在文学风格上各具特色。
《水浒传》以英雄豪杰为主线,关注社会正义;《红楼梦》注重人物心理和感情描写;《西游记》以幽默奇幻的方式表达智慧和信仰;《三国演义》展示了权谋和战争的残酷与荣耀。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第一章:明代诗歌:1、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的是(2013.10):高启刘基写的最好的文章类型是(2015.10):寓言性杂文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于(2015.10):七言歌行明代堪称“诗人之翘楚”的是(2015.10):高启明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是(2012.10单选):高启2、台阁体明永乐到成化数十年间,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当时的流行诗风,在朝者为“台阁体”,在野者为(2013.01):“性理诗”茶陵诗派(2009.10名解):茶陵(今属湖南)人李东阳,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明代宣扬“真诗乃在民间”的诗人是(2015.10单选):李梦阳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四人被称为(2014.04单选):弘正四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市民色彩,以唐寅、祝允明诗歌为代表。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号(2012.10单选):六如居士唐寅《把酒对月歌》。
祝允明《丁未年生日序》,自我意识觉醒。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李攀龙文集的名称是(2014.04单选):《沧溟先生集》明代后期诗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
竟陵派诗歌:竟陵派的小品文特色是(2013.10):孤峭幽冷,深曲寂静明代散曲:魏良辅:被称为“昆曲之祖”的戏曲家是(2013.10和2012.10单选):魏良辅梁辰鱼: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
开创集曲、犯调等新形式,很快成为散曲的主流。
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作家: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王磐:《西楼乐府》,北曲之冠陈铎:时人称为“乐王”。
《滑稽余韵》展示民俗风情,是难得的社会风俗材料。
明代文学教案:第二章《水浒传》(之一)一、【教学目标】1. 明白《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2. 掌握《水浒传》的版本特征。
3. 理解《水浒传》的主旨。
4. 掌握《水浒传》结构特点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外阅读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白雪公主》《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八仙过海》《七个可爱男孩和一对年轻夫妻曲折的故事》《葫芦娃》英国《世界名著》《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英雄传奇,也是后世长篇武侠小说的源头。
在文学史是占有极高的地位,在世界文学中也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曾翻译成英语,书名更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但这部杰作可谓是命运多舛,明代一些文人曾于极高评价,但清代曾因诲盗遭禁。
五四后始受重视,但研究者大都耽于考证版本作者和史实。
解放后方进行文学、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为主流。
文化革命因毛泽东的态度又受严厉批判。
新时期研究的风气较正常。
一、《水浒传》的成书(一)历史事实1 、《宋史》中《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均有简略记载2、南宋王偁《东都事略》等。
《宋史·徽宗本纪》癸巳……是月方腊陷处州。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宣和三年(1121)二月,甲戌,降诏招抚方腊。
《宋史·张叔夜传》:(叔夜)以徽酋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缨其锋。
声言将至。
叔夜使间者觇所向。
贼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叔夜)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近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
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宋史·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名著阅读——《水浒传》知识点整理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该著作的一些知识点的整理。
作者与历史背景
- 《水浒传》是中国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也被称为《忠义水浒传》。
- 该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群雄割据的历史背景,以及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故事梗概
- 故事讲述了宋江等108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起义,与官府之间的斗争。
- 这些英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故事,组成了一个以忠义为核心的集体形象。
主要人物
- 宋江:梁山泊的领导者,心怀忠义。
- 林冲:威猛勇敢的战士,枪棒双绝。
- 武松:力大无穷的豪杰,以打虎著称。
- 鲁智深:力大无穷,武技高强,擅长斧法。
- 李逵:梁山泊的痞子英雄,脾气暴躁。
- 其他一百多位同样独特的英雄人物。
主题与价值观
- 忠义是《水浒传》的核心主题,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尊重、信
任和忠诚。
- 作品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的态度,以及对正义和英雄
精神的崇尚。
这些只是《水浒传》的一些知识点梗概,对于深入了解该作品,可以进一步阅读原著。
参考文献:
- 《水浒传》施耐庵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重点明代文学第一章答、(1)历史资料的积累阶段。
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及杜宝《大业拾遗记》等人的资料基本上记载了这期间的历史事件,有些片段也比较详实,揭示了一定的历史规律,有些片段也具备了一定的小说趣味;(2)民间流传阶段。
“柴堆三国”、说书艺人、三国戏曲等是三国故事广泛流传民间,使人们尽量追求热闹、有趣的故事,一方面重在消遣娱乐,但并不总结历史规律。
另一方面重在简明道德观念。
(3)文人的改编阶段。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上的三国故事编撰而成书的。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的。
内容上的特点是“三实七虚”(章学诚语)。
罗氏剔除了传说和话本中过分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主要以《三国志》提供的历史事实为根据,加上一些传说和自己合理的虚构。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过的。
毛氏的加工使全书的情节更紧凑,更符合史实,并强化了其中固有的拥刘反曹色彩。
语言也更文言化,回目更整齐化了。
总之,提高了作品的文学性。
答、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形象,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典型的奸雄形象。
在他的身上概括了历来阴谋家、野心家的种种特征,象阴险狠毒、两面三刀、假仁假义、专横残暴等等。
小说中的曹操,主要特征是残暴与狡诈。
他借口谋反,杀掉吉平、董承、伏皇后、董贵妃等人,杀死祢衡、孔融、杨修,害怕人在他睡着时刺他,假装梦中杀死跟随自己多年的侍从。
因缺良,叫仓官少发,然而当事情起时,又借仓官之头来平士卒之愤。
他逼死袁绍、徐母之后,又大摇大摆地祭坟哭墓。
可以说,残暴与狡诈紧密结合。
他的残暴与狡诈,但又一般不同,他能识别时机。
知道当杀则杀,不当杀则不杀。
祢衡、张松当面辱骂他,但他偏偏不杀,对关羽,他不杀,还加以优待。
刘备两次落到他手里,他也没有杀害。
他的理由是“不可杀一人以失天下之心”,也不愿背上残贤害善的罪名。
他作为一代奸雄,除了残暴与狡诈之外,还目光远大,识见高超,是一个雄才大略、精明干练的人物。
明代文学—《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本文是关于明代文学—《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感谢您的阅读!明代文学—《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一、中国白话文学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为后来的白话小说树立了市井语言的典范。
酣畅淋漓的白话语言艺术成熟、富有个性、活泼而自由,且十分注重细节描写,准确而生动,譬如第二十回写潘金莲与王婆毒死武大郎一节:“那武大哎了两声,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呼哀哉,身体动不得了。
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只得跳下床来敲那壁子。
王婆听得,走过后门头咳嗽。
那妇人便下楼来,开了后门。
王婆问道:“了也未?”那妇人道:“了便了了,只是我手脚软了,安排不得。
”王婆道:“有甚么难处,我帮你便了。
”那婆子便把衣袖卷起,舀了一桶汤,把抹布撇在里面,掇上楼来。
卷过了被,先把武大嘴边唇上都抹了,却把七窍淤血痕迹拭净,便把衣裳盖在尸上。
两个从楼上一步一掇,扛将下来,就楼下将扇旧门停了。
与他梳了头,戴了巾帻,穿了衣裳,取双鞋袜与他穿了,将片白绢盖了脸,拣床干净被盖在死尸身上。
却上楼来收拾得干净了。
王婆自转将归去了。
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人来。
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
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
”二、鲜明而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宋江、武松、林冲、李逵等等,各具神采、互不雷同。
梁启超在《小说丛话》中说:“《水浒》《红楼》两书,其在我国小说界中,位置当在第一级,殆为世人所同认矣。
然于二者之中评先后,吾固甲《水浒》而乙《红楼》也。
凡小说之最忌者日重复,而最难者日不重复,两书皆无此病矣。
唯《红楼》所叙之人物甚复杂,有男女老少贵贱媸妍之别,流品既异,则其言语举动事业自有不同,故不重复也尚易。
若《水浒》,则一百零八条好汉,有一百零五条乃男子也,其身份同是莽男儿,等也;其事业同是强盗,等也;其年纪同是壮年,等也,故不重复也最难。
13、夏完淳诗歌创作特点:1)直抒胸臆。
2)不事雕琢。
3)风格慷慨悲壮。
4)格调高亢雄壮。
5)善于将忧伤国事的情怀于少年英气融为一体。
14、明代重要散曲作家:王磐、陈铎、冯惟敏、薛论道。
15、明代民歌在形式上包括民间流行的俗曲和民间谣谚两种,其内容以情歌为主。
16、明代民歌的艺术特点:l)善于使用生动的口语。
2)清新活泼。
3)善于使用新鲜的比喻。
4)善于使用新鲜的想象。
二、名词解释1、“‘三杨’和台阁体”:1)明代永乐至天顺年间,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
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他们的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
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摩一时。
2、李东阳和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其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
他还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
他的诗歌以拟古乐府较为人知,均有社会意义和真情实感。
因此李东阳的诗歌主张和实践,迈出了冲破台阁体束缚的第一步,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3、前七子:1)“前七子”是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桢卿等人的文学群体。
2)他们的文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门径。
4、后七子:1)“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
2)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
5、童心说: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名词解释一.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二.台阁体所谓“台阁体”,指在明代永乐(1403~1424)至成化(1465~1487)年间形成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内容大多为歌功颂德、歌舞升平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
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为台阁大臣,故称“台阁体”。
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归属这一流派。
三.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
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yì)、邵宝等人。
四.前七子:所谓“前七子”,是指明中叶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成员有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人组成的一个文学群体。
他们主张复古,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希望借助复古手段达到文学变革的目的。
五.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七位文人再次举起文学复古的大旗,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学群体,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后人称为“后七子”。
成员除李攀龙、王世贞而外,尚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六.唐宋派:(必考)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该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注重文以明道的传统。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
七.“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八.“二拍”:是凌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九.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
水浒传翻译版《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文学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水泊梁山为背景,讲述了宋朝末年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在梁山泊聚义起兵,为民除害、扶危济困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宋江,他是西北平阳府的知府,由于误杀了官员石秀,被迫投奔梁山。
在梁山,宋江与李逵、吴用、阮小七等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结为义兄弟,发誓要杀尽官府的贪官污吏,为民除害,扶危济困。
故事中塑造了许多英勇无畏、机智过人的英雄形象。
比如,杨志为报父仇奋勇杀敌;林冲表面上听话顺从,实际上机智过人,因此被称为智多星;鲁智深是个武艺高强的大叔,酒量更是一绝;武松力大无穷,勇猛无比,打虎救人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
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点,他们的行为和命运都让人深思。
小说中,官府的贪官污吏是社会的毒瘤,而一百零八将的义举是人民的希望。
他们用正义和武力,为受苦受难的百姓伸张了公道,他们的行为备受赞扬。
《水浒传》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情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比如宋江的聪明才智、李逵的威猛勇敢、吴用的智谋过人等等。
同时,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激动人心,引人入胜。
《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历史背景的小说,还是一部揭示人性的作品。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遭遇和境遇,他们的行为和选择暴露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有同仇敌忾的义举,也有背叛同伴的丑陋行径,每一个人物都在人性的边缘徘徊,这也增加了小说的厚度和深度。
总之,《水浒传》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小说,不仅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更是一本展现社会现象和人性的作品。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还引发了对正义、勇气和友谊的思考。
它对人性的揭示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都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的珍贵财富。
课外练习第七编明代文学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是我国的明朝时期。
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代文学有着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特点。
这时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类创作呈现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局面。
其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
特别是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对中国文学作出了最为宝贵的贡献。
戏曲方面,杂剧、传奇,昆曲和地方戏,相互争奇斗艳,涌现了大批的著名作家与作品,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高潮。
诗文方面围绕着“复古”与反“复古”的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同流派之间的论争。
本段文学教学侧重对明代重要的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重要的传奇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以及诗文流派进行作家生平思想介绍,作品内容艺术分析。
第一章三国演义一、基本知识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隐藏参考答案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隐藏参考答案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隐藏参考答案第二章水浒传一、基本知识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明朝著名文学作品一、早期明朝文学作品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明朝文学家罗贯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小说之一。
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英勇、智慧和背叛。
这部小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2.《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创作。
这部作品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讲述了宋朝时期一群不堪忍受压迫的英雄豪杰起义反抗的故事。
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复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二、中期明朝文学作品3.《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重要神魔小说,由吴承恩创作。
这部作品以唐朝的玄奘大师西天取经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等主人公的传奇冒险。
这部小说充满了幽默和想象力,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4.《金瓶梅》《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由兰陵笑笑生创作。
这部作品以明代社会为背景,通过对西门庆等人物的描写,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
这部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晚期明朝文学作品5.《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明朝文学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
这部作品通过对各类儒士生活和言行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和人们的虚伪、贪婪和愚蠢。
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6.《红楼梦》《红楼梦》是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古典小说。
这部作品以贾宝玉等人的宁荣二族为背景,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沉沦。
这部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性。
它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四、其他作品除了上述提到的文学作品,明朝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文学作品,例如:1.《东周列国志》这部作品是冯梦龙根据《史记》和《左传》等历史记载,加上民间故事和传说,所编写的一部历史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水浒传》1.《水浒传》的版本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
2.繁本系统分为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三种。
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120回本在100回繁本的基础上增加征田虎、王庆的情节;70回本在100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并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写为“梁山泊英雄惊恶梦”结束全书。
3.简本系统比较重要的有《忠义水浒传》和《水浒志传评林》试述《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其主要特征是: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也要先喝酒体现了凡人的性格。
2.惊奇和逼真的结合。
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处理了整个故事的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的严格真实。
3.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描的结合。
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对武松,作者一方面安排了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等几个层次分明的段落。
但另一方面,每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
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
如鲁智深的粗犷豪放和勇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变的,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到后来到山寨上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间的性格有了很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轨迹。
简述《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社会影响1.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2.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等往往以《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文学艺术影响1.作品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
2.《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明代文学—《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明代文学—《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一、思想倾向
现在《水浒传》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在表达理想的同时也悲叹了理想的陨灭宿命。
1.主题思想之一:客观上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发生发展乃至最后失败的带有规律性的过程: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朝廷镇压或招安。
2、“侠义”的绿林赞歌
(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重然诺、轻生死。
(3)仗义疏才,乐善好施
(4)光明磊落,敢作敢为
(5)知恩必报,忠诚守信
二、“忠义”的悲歌
(1)“忠义”乃对封建君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坚守
(2)通过对宋江形象的肯定来表达对“忠义”的礼赞
(3)通过对封建王朝的回归,反映出对“忠义”的礼赞
(4)在“忠义”的认真践行中,其悲剧性的结局使得作品主旨含有复杂的蕴涵:与其说是对“忠义”的赞歌,不如说是对“忠义”的
悲歌;与其说是对“忠义”的的肯定,不如说是对“忠义”的否定。
宋江的形象,既表明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现实面前的脆弱性,也表明以其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难以操作性。
(5)在“忠义”的前提下,作品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了物质享受的快乐和自由的理想,有着在理想陨落之际的及时享乐的倾向。
【明代文学—《水浒传》的思想内容】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三、简答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2、概述《卖柑者言》的讽喻特色。
3、分析八股文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