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104.55 KB
- 文档页数:7
20、《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八年级下册P164)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一、课文梳理1、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
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
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
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2、结构简析: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
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
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
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3、写作特色:本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却鲜明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考),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磊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
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众多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二、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形貌昳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戴)窥.镜(察看)/旦.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孰.视之(仔细:这个意义现在写作“熟”)/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表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今齐地方..莫不私..千里(土地方圆)/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宫妇左右王(侍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讽刺。
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2.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初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
宋时已有缺佚。
二、理解性默写1. 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 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 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在课文第二段找出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对应的语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 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皆朝于齐”的成效。
6. 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三、简答题1. 概括课文段意。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
第三、四段——写齐威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出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2. 概括全文中心。
课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3. 概括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邹忌:①善于思考,实事求是;②深谋远虑,真知灼见;③④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齐威王:勇于听取不同意见,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的一个有魄力的君主。
4. 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评价:他们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
道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一、课内回顾(35分)1、解释加点词语(12分)旦日..,客从外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齐2、翻译下列句子(18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翻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3、纵观全文,分析邹忌和齐王的形象。
(5分)邹忌:齐王:二、课外迁移(15分)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冠.白冠后来吊.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2、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3、翻译下列句子。
(6分)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案课内回顾:1.重点字词解释: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2.句子翻译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本文中心论点对比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讽齐王纳.谏3.修.八尺有余4.而形貌昳丽..5.窥.镜6.旦日/明日7.又弗如远甚.... 8.私.我也 9.今齐地.方千里 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皆以.美于徐公12.王之蔽.甚矣13.谤讥.于市朝14.谤.讥于市朝15.期年..之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6.谤讥于市朝..17.门庭若市.18.时时..而间进 19.时时而间.进 20.谤讥..于市朝2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2.能面刺.寡人之过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 朝.服衣冠5. 暮.寝而思之6. 闻.寡人之耳者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三、一词多义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能谤讥于市朝.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君美.甚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下受下.赏乃下.令若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闻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五、句子翻译(一)特殊句式1. 忌不自信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 欲有求于我也 4. 能谤讥于市5.王之蔽甚矣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 皆以美于徐公。
(二)其它重点句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五、简答题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并从齐威王的角度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 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的道理。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解词】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邹忌:战国时齐人,有辩才。
威王时为相。
修:长,这里指身高。
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这里“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昳(yì)丽:光艳美丽。
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朝,早晨。
服,动词,穿戴。
窥镜:照镜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
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徐公,人名。
君美甚:你美极了。
及:赶上,比得上。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宾语前置用法复:又。
旦日:第二天。
明日:第二天。
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
孰,通“熟”(sh 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的不如。
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寝,躺,卧。
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之:助词。
美我:认为我美,以我为美。
美,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私:动词,偏爱。
通假字:孰视之(孰通熟,仔细)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词类活用: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作动词,穿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私我也(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真题一、词语辨析: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B.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 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缺点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在)D.不以物喜(因为)5.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千里(地域,表处所)A.今齐地方..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6.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君言多务,孰.若孤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①能谤讥于市朝.②朝.而往,暮而归二、内容理解:1、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导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典故,它传达了重视接纳不同意见的智慧与胆识。
本文将探讨该典故的来历、意义以及现代社会对其的启示,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复习题供读者参考。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来历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典故。
它的故事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0年左右,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襄王。
齐襄王为人勇武而傲慢,迷信兵力,自认为是战争的决策者,对于臣子的建议并不重视。
在这个时期,邹忌作为一个聪明智慧的普通百姓,深感国家的明君之道与自己的建议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于是他决定以讽刺的方式向齐襄王阐述他的真知灼见。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意义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被广泛传承与流传,不仅因为这个典故本身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更是因为它传达了重视不同意见与接纳建议的智慧。
典故中的邹忌代表了具备独立思考与见解的个体,他勇于讽刺齐襄王的傲慢与偏见,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决策需要吸纳多元声音的看法。
而齐襄王则代表了那些只聆听同意者的统治者,他只相信自己的观点,不顾及其他有可能更好的建议。
这个典故提醒人们,卓越领导者需要开放的心态和胆识,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它迫使人们审视自己的观点,意识到多元性对于改进决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只有当领导者欢迎多元意见,才能推动团队和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现代启示尽管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发生在很久以前,但它仍然具有现代社会给予我们的一些重要启示。
以下是一些现代启示,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1. 尊重不同意见:在团队工作和组织管理中,我们需要尊重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只有通过不同声音的碰撞和交流,才能促进创新和进步。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附答案)一、文学知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 (人名)掌管编撰的。
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1、期年( )2、邹( )3、谤( )4、窥( )三、解释加点字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2、修八尺缺乏:3、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今齐中央千里:6、蔽:7、面刺: 8、谤讥: 9、间进:四、翻译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由此观之,五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等奖赏。
6、此所谓打败于朝廷。
五、课文内容了解。
1、邹忌的讽谏为什么让齐五能谦逊接受?(本文的挖苦艺术)2、〝王之蔽甚矣〞的缘由是什么?3、齐国能〝打败于朝廷〞的缘由是什么?4、请写出两句有关纳谏、从谏的名言。
5、细心体会文中银子忌的妻、妾、客的回答,区分说说这些回答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思?6、从邹忌〝自以为不如〞到〝暮寝而思之〞相关内容,我们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7、齐王公布的奖赏等级为何不同?8、本文用〝门庭假定市〞一词描画了进谏人多的局面,又说明齐王确实有许多弊端。
9、齐王一个〝善〞字说明规劝效果之佳,也说明齐王勇于纳谏的态度。
10、文中依次表达〝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人数,说明了什么?11、用夸张的手法点明纳谏成效之大的句子是:12、邹忌从妻、妾、客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13、邹忌是怎样剖析〝王之蔽〞的?14、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从这一点我们可失掉什么启示?15、从邹忌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参考答案:一、1、国别刘向二、略。
三、略。
四、略五、1、(1)从日常大事入手,以小见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笼统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
(2)言语上,运用排比,增强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有力地说明了自己的观念,表现邹忌的一孔之见和深谋远虑。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二、字音
昳.丽、朝.服衣冠、入朝.、窥.、间.进、期.年
三、通假字
孰视之同“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视之——同“熟”,仔细
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不宜偏私——私情
4.朝服衣冠——早晨;皆朝于齐——朝见
5.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指这种情况。
五、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2.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3.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4.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六、特殊句式
1.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提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2.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皆有求[于我]、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七、重要字词
讽、纳谏、修、昳丽、服衣冠、窥、莫不私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期年、虽欲言
八、重要语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孰.视之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今义:修理;整治(2)窥.镜古义: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3) 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今义:尖的东西进人或穿过物体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句中意为:(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原意为:美丽,好看(跟“丑相对”),句中意为:(3)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头的前部;脸,句中意为:(4)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见,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2)而形貌昳丽..昳丽:(3)旦日..,客从外来旦日:(4)又弗.如远甚弗:(5)朝.服衣冠朝:(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7)王之蔽.甚矣蔽:(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过:(9)能谤讥于市朝..而间进时时:..市朝:(10)时时(11)期年..之后期年:5一词多义(1)徐公何能及.君也(2)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孰.视之(3)冠①朝服衣冠.②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4)朝①朝.服衣冠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④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三、文言虚词1.徐公何.能及君也2.皆以.美于徐公3.与①容从外来,与.坐谈②吾孰与.徐公美4.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5.而①而.形貌昳丽②暮寝而.思之③时时而.间进6.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③吾妻之.美我者④期年之.后四、句子翻译1,吾与徐公孰美?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