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川公务员笔试行测备考指导:病句判断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6
病句辨析是公考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经典题型,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较为常见。
专家综观历年的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型的,虽然近几年题型的迷惑性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难度比较稳定,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考生能了解这些“病征”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病句,是何种语病,从而大大提升做题准确率。
,应想到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例: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题中三个并列短语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由浅到深排列的,题目中忽略了这种关系,因而错误。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应想到语序不当例: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句中主语中心语“妇女、老人和孩子”的前面有两个修饰语,“许多”表数量,“附近”是地点,应把这两者的位置对调过来,改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顺。
)三、出现了虚词,应想到虚词位置不当例: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该提到“趁现在”前)四、出现多个主语,应想到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作者不继续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
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五、出现了连词,应想到问题是搭配不当或残缺或语序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解析:“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六、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应想到肯否不当例: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七、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应想到前后搭配不当例1: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公务员行测病句辨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病句辨析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能够准确判断和修改病句,不仅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病句。
病句就是在语法、逻辑或修辞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不清晰、不通顺的句子。
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
语序不当是病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句话中,“棉花的生产”应该改为“生产的棉花”,才符合正常的语序和逻辑。
再比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这里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如果”应放在“他”之前。
搭配不当也是容易出现的问题。
比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不能“浮现”,应该是“形象”浮现在眼前。
还有“加快高考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
”“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应把“规模”去掉。
成分残缺或赘余同样不容忽视。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句话缺少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使”。
而“目前这一代中年高、中级知识分子,大都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不少人担负着领导职务。
”其中“中坚和骨干”语义重复,应把“中坚”去掉。
结构混乱的病句也时有出现。
比如,“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这句话把“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和“这种感觉是颇难形容的”两种句式杂糅到了一起,应该删去“是颇难形容的”。
表意不明的病句会让读者产生误解。
例如,“_____和_____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这里“_____和_____”指代不明,不知道具体是哪些地方。
不合逻辑的病句违背了客观事实和正常的思维规律。
像“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是“死难者”就不可能“幸免”,这就自相矛盾了。
那么,如何提高病句辨析的能力呢?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2016四川公务员笔试行测解答技巧:病句及歧义句辨析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四川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在线咨询。
一、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二、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三、成分赘余
(1)主语有多余成分;
(2)谓语有多余成分;
(3)宾语有多余成分;
(4)定语多余;
(5)状语多余;
(6)补语多余。
四、词序不当
①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②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③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④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公考精华行测之病句修改大总结公共考试中,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中,病句修改题目一直是考生们头疼的难题。
因此,本文将对公考精华行测中的病句修改题目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这一部分内容。
一、病句概述病句是指在语法、表达、逻辑或修辞等方面存在错误的句子。
病句修改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将错误的部分改正成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句子语法正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在行测中,病句修改题目能够考察考生对语言规范和语句表达的熟悉程度,因此备考时需加以重视。
二、常见错误类型1. 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之间在数上不一致,例如:The book in the shelf is damaged.(应改为:The books on the shelf are damaged.)2. 并列结构不一致:出现“不仅...而且...”、“既...又...”等结构时,其中的并列成分在语法形式或意义上不一致,例如:I like swimming, but also like to play tennis.(应改为:I not only like swimming but also like playing tennis.)3. 介词错误:介词的搭配使用不当,例如:I am interested at painting.(应改为:I am interested in painting.)4. 动词时态错误:句子中的动词时态与标志词不一致,例如:Yesterday, she buy a new dress. (应改为:Yesterday, she bought a new dress.)5. 词性不符:用词的性质与上下文不搭配,例如:I find my keys in the table.(应改为:I find my keys on the table.)6. 句子成分缺失:句子中存在漏掉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成分,例如: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应改为: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7. 虚词错误:虚词(如:a, an, the, and, but等)的使用不当,例如:I want apple.(应改为:I want an apple.)三、病句修改技巧1. 理解上下文:通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境,对于病句的修改有很大帮助。
从化学习中心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测备考:病句辨析三步走在讲具体的如何做题之前,先来弄清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包括主、谓、宾、定、状、补。
这里面很重要的是谓语,谓语一般是动词构成,动词可以分为能加宾语的和不能加宾语的。
如果谓语动词不用加宾语,那么这个完整的句子就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如果谓语动词需要加宾语,那么这个完整的句子必须至少有主语和谓语,还要有宾语。
弄清句子成分之后,那么说一下病句的具体辨析顺序。
首先,提取句子主干,即画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
第一步就能够看出是不是缺少句子成分,或是主谓宾之间搭配是否得当。
例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解析:这个例子中,没有主语,所以通过第一步就能知道是个病句。
例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中,主语是“精神”,谓语是“浮现”,宾语是“眼前”,主谓宾都不少,但是主宾搭配不恰当。
这就是通过第一步就能判定下是不是病句。
如果这个句子必要的句子成分都不缺,并且搭配也很合适,那么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检查其他附加的句子成分,看是否运用正确,有无修饰不当或是句子重复。
所谓其他附加成分指的是定语、状语、补语。
例3: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解析:这个句子中主语“我们”、谓语“发挥”、宾语“作用”,句子主要成分是完整的,并且搭配也很正确,然后看其他的附加成分,“作用”前面的定语“充分”,搭配不当,应该把充分放在谓语发挥前加以修饰。
所以这也是个病句。
例4: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解析:该句主谓宾齐全,但是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后面的“他们”属于语意重复,不必要有。
) 做完第二步,是否就可以了呢?除了分析句子成分,还要看一下语意是否符合逻辑,也就是还要进行第三步,看句义是否符合事理逻辑或是是否存在歧义。
例5: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解析:这句话句子主干很完整,但是表意不明,是个歧义句。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之巧解病句改错题一、留意句中的介词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③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体人员”“《西游记》”,是由于“经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体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经过”调到“剧组全体人员”之前。
)④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二、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在考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
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
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例如①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②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
)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行测之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一、看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出现形式:1、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
2、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3、多重否定与反问连用造成表意不符。
常见否定副词:不、没有、否则、无、忌常见否定动词:防止、否认、禁止、切忌、杜绝、避免常见否定形容词:常见反问句式:难道、岂例: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993)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1994)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4、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5、他无时无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在假日里积累了许多资料。
6、李老大干活十分卖力气,村里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他劳动不积极。
7、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05江苏卷6)二、看两面词一些句子的病点往往就在两面词上,一个句子如果出现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该句可能犯“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常见的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成败、优劣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1993)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1995上海卷)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1996)4、他的病情今后怎样,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
5、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6、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力的大小。
如何快速判断病句来看看这16种方法
判断病句的方法可以按照语法错误、表达不清晰和逻辑上的错误来分类。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快速判断病句的方法:
1.词法错误:检查是否有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或使用不当的词语。
2.语序错误:检查句子中的主谓宾语顺序是否正确。
3.主谓一致错误:检查主语和谓语动词是否在人称和数上相匹配。
4.时态错误:检查动词的时态是否与句子的整体时态一致。
5.代词指代错误:检查代词是否清晰地指代前面提到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6.并列句错误:检查是否正确使用并列连词以连接两个或更多简单句子。
7.从句错误:检查是否正确使用引导词来引导从句,并确定从句与主
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8.修饰错误:检查修饰词或短语是否与被修饰的名词或动词紧密相连。
9.平行结构错误:检查对等元素是否以相同的形式或结构出现。
10.倒装结构错误:检查是否正确使用倒装结构。
11.冠词错误:检查冠词的使用是否准确。
12.连词错误:检查连接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13.引号和标点符号错误:检查引号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14.句子不完整:检查是否有缺少主谓宾的成分,或者句子是否不完整。
15.表达模糊:检查句子是否含糊不清,是否需要进一步明确或具体化。
16.逻辑错误:检查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是否有隐含的逻辑错误。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快地判断病句并加以修正,但请注意,对于一些复杂的语法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病句的类型和解题技巧病句和歧义句是语句表达中的一类题型,主要考查规范地遣词用句。
而常考题型逻辑填空则是考查优化表达,近些年来,国联考已经不再考查病句和歧义句了,但是在江西省自主命题的考试中,例如招警、三支一扶和村官仍然会考到病句,而且比重和必考的细节理解题差不多。
另外考生在做这一类题目的时候往往感觉难度较大,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下病句的类型和解题技巧。
拿到一道病句题目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出这些句子的主谓宾。
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句式杂糅和逻辑矛盾,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了解。
一、搭配不当。
①机关考勤制度改革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不见了,全勤的人数骤然增多,出勤率较前三个月有很大增加。
(比率和增加搭配不当,数量可以增加,但利率只能升降)②我们在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
(提高生活不对,应该是提高生活水平)③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西湖不是季节,春天是季节)【例1】(江西2013三支一扶)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语病的一句是( )A孔乙己刚走进店里,许多店里的人都看着他笑。
B在群众的热心帮助下,使他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从此,他又多了一家“穷亲戚”,隔三岔五就上门探望。
D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解析】首先设问是不存在语病的一项,所以有三句都是错的,找各句的主谓宾。
A句是店里的人看着孔乙己笑,B句没有主语,去掉“使”字,那么主语就凸显了,是“他”。
C探望的主语没有,是他探望还是“穷亲戚”探望。
D句“首支”与高峰不搭配,是首支队伍。
所以选A。
二、成分多余或残缺。
本厂生产的牛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宾语缺失,解决了……的问题)‚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进行相应地改善所致。
公务员行测指导:言语理解之病句辨析题型综述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对句法结构正确掌握与词语正确使用的能力,这类题型需要考生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上具有较高水平。
考点分类梳理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型,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所用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主谓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
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主语和谓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主多谓或一谓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例1】(2002年广东)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
“考试”是不能够“录取”的,录取的应该是考生。
【例2】(2003年广西)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不但比我们多,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丰富。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
“产量”是不能与“多”搭配的,而只能搭配“高”。
【例3】(2003年浙江)在他的那个寂静世界里,他像一头牛、一块石头、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坦荡地流着。
【解析】上句主谓搭配不当。
“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能够与“坦荡地流着”搭配,而“一头牛、一块石头”却不能与之搭配。
2.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句子的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所用的词语不能够搭配,便形成了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
其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使用的语词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谓多宾(补)或一宾(补)多谓不能全部搭配。
【例1】(2003年广西)凭心而论,谁都无法完全克制自己的缺点。
【解析】上句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克制”与“缺点”不能够搭配,应改为克制情绪或克服缺点。
【例2】(2004年上海)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挽救”能够与“失足少年”相搭配,但是“培养失足少年”则明显与想要表达的意义相反,因此谓语与宾语语义上不能够搭配。
公务员行测常见病句辨析方法行测常见病句辨析:出现关联词公考中主要考查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正确,比方: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这句话中关联词的位置显然不对,这句话里有两个分句,两个主语他、事业,关联词应该在主语之前,故应该改成:如果他不能实事求是,那么事业会受到损失。
所以关联词的正确位置关系主要有两种,1.两个分句,两个主语,关联词在主语之前,2.两个分句,一个主语,关联词在主语之后,如网购即廉价又方便。
行测常见病句辨析:出现否认词语这种病句类型最容易发现,主要表达为多重否认,例如我想这应该不必叙旧,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根据句意,应该是所有人都会想象出,而此处有三个否认词,表达的是所有人想象不出。
故可以删掉第三个否认词。
行测常见病句辨析:出现介词句子中出现介词,比方在...中,经过,由于,通过,随着,当,从,可以考虑主语残缺,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这句话中开头出现了介词,导致句子没有主语。
行测常见病句辨析:出现一面对两面这种病句类型最容易看出,主要表现为两面词:多少、上下、是否、能否,能不能,例如他的病情能够稳定,关键在于他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出现明显的两面词,做题时可以首先排除,但是有时是两面对两面,例如他是否考上,在于是否努力,这种情况就没有语病,各位考生要认真观察。
行测常见病句辨析:出现并列短语出现并列短语也是比较重要的考查内容,标志为:顿号、和、且、与,此时可以考虑搭配不当、范围不清,例如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了动人的歌声和灿烂的笑容,标志为和,听到与笑容搭配不当,即谓宾不当。
再如国家急需科学家和一切人才,科学家、人才范围不同,不能构成并列关系。
行测常见病句辨析:出现表数量范围词语这种病句类型比较常考,而且不难判断,例如:几个报社的记者,几个可以修饰报社,也可以修饰记者,几个为判断标志,属于数量词语。
行测常见病句辨析:谓语动词出现是成为句子中出现这样的词语,比方今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的一天,主干为:劳动是一天,很显然主宾不当,所以此时考虑主宾不当这种病句。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备技巧:病句辨析大罗列在公务员考试中,单纯考查语法、句法的题目并不太多,但是,能否准确遣词用字、使用汉语符号却是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比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等侧重理解的题型,病句、歧义句辨析更能测查报考者的基本语言素养,此外,能否准确使用语言也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
下面,华图教育公考专家将就公考中经常出现的病句类型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搭配不当常见的搭配错误有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包括补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中心语和修饰搭配不当(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错误原因:一主多谓,一谓多主不能全部搭配。
“大火”可以控制,但“消防隐患”不能控制。
(二)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例: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错误原因:一谓多宾,一宾多谓不能全部搭配。
谓语“提高”与宾语“专业技术人才”不能搭配。
(三)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例: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错误原因:主语和宾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
主语“西湖”与宾语“季节”搭配错误。
(四)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例:教师、工人、农民在我国都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
错误原因:中心语和修饰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
“教师、工人、农民”是多种不同的职业,不能用“一种”修饰。
(五)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例: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错误原因:“好坏”、“优劣”、“高低”都是两面,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面,搭配不当。
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残缺或多余的现象。
公务员行测考试病句分析妙招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实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病句分析妙招,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病句分析妙招一、主谓搭配不当这类病句,常常是主语、谓语为比较复杂的短语,一样情形下,为多个主语共用一个谓语,或者是一个主语共用多个谓语,再者是多个主语用多个谓语。
例子:1.这位工程师的杰出工作和特殊设计,以被有关单位采取并遭到国外关注。
“杰出工作和特殊设计”作为主语,杰出工作不能说被采取,与谓语不搭。
2.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荡着,树影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树影”可以晃动,但是不能发出声响。
二、主宾搭配不当例子: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北京作为主语,不能说是季节。
三、动宾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一样是动词不能安排宾语对象,或者动词不止一个,或者宾语不止一个造成顾此失彼。
例子:1.大会上,代表们认真地凝视和聆听着总理的报告。
凝视和聆听作为谓语,可以聆听报告,但是不能凝视报告。
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穿着”作为谓语,可以说穿着上衣,但是不能说穿着帽子。
四、两面一面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中,常见的句式是“能否(是否、有无),是”,即前面用肯定加否定的情势,后面只用肯定或者只用否定的情势。
例子:1.有无正确的态度,是我们获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由该句子,没法肯定有正确态度是进步的条件,还是没有正确态度是进步的条件。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程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阵线的根本任务。
由该句子,没法判定“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党和国家前程命运的大事”,还是“不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党和国家前程命运的大事”。
五、关联词搭配不当复句中,一样关联词把各个分句关联起来,准确表达意思。
不同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所区分,如果随便组合,会造成病句。
例子:1.弟弟年纪很小,因此知道许多深入道理。
病句判断的绝好方法病句判断的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
所以,这种题型对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相对于词语替换、选词填空来说,语句表达的难度较大,它要求应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这种题型通常是给出四句话,其中只有一句话正确,其他三句都存在着语病,要求应试者找出正确的一句话来。
综合各种情况,可能出现的语病有:1.用词错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就是用词不当,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弄错对象、风格色彩不协调、搭配不当等。
例题1:对金钱的强烈欲望,已经把他改造成一个冷血动物。
【解析】在此句中,“改造”一词通常指将习惯不好的人变成一个好人,用在这个句子中显然不合适,可以将这个词改成“扭曲”或者“变成”,更符合题意。
例题2:小王这个人为人热情大方,“不拘小节”但也有粗心马虎的特点。
【解析】“特点”在形容人时一般是褒义,“热情大方”,“不拘小节”都可以说成是特点,但“粗心马虎”只能说成是缺点。
例题3:年轻人应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开拓自己的视野。
【解析】“视野”用“开拓”一词是不合适,如果把“开拓”改为“拓展”、“拓宽”等词更为合适。
此病句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例题4:战争以在平时无法与之相比的强大的创造力,把一个平庸的人,塑造成一个有种的勇士。
【解析】“有种”感情色彩不对,“有种的勇士”可以改为“英勇的战士”。
例题5:千年桐树树型高大,抗虫抗病,但有产量低、质量差等特点。
【解析】“特点”往往指特殊性,而“产量低、质量差”是缺点,所以“特点”要改为“缺点”。
例题6: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将会应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解析】“应用”的对象是原理、原则、方法、理论等,对“资源”来说,要用“运用”。
例题7:太阳和月球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向西方落下,星星也会东升西落。
【解析】有风格色彩不协调的毛病,“月球”用在书面语中,“星星”口语词。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病句快速判断16法(一)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解答行测病句题的七大技巧一、看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出现形式:1、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
2、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3、多重否定与反问连用造成表意不符。
常见否定副词:不、没有、否则、无、忌常见否定动词:防止、否认、禁止、切忌、杜绝、避免常见否定形容词:常见反问句式:难道、岂例: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993)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1994)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4、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5、他无时无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在假日里积累了许多资料。
6、李老大干活十分卖力气,村里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他劳动不积极。
7、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05江苏卷二、看两面词一些句子的病点往往就在两面词上,一个句子如果出现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该句可能犯“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常见的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成败、优劣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1993)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1995上海卷)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1996)4、他的病情今后怎样,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
5、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6、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力的大小。
行测病句辨析摘要:1.病句辨析的重要性2.病句的类型及特点3.病句辨析的方法与技巧4.病句辨析的实践与应用正文:一、病句辨析的重要性行测病句辨析是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个重要题型,它考查考生对汉语语言规范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运用能力。
在考试中,病句辨析题往往难度较高,不仅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还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病句的类型、特点及辨析方法。
因此,病句辨析在公务员考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病句的类型及特点病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结构不完整:句子缺少主谓宾等成分,使句子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2.成分残缺:句子中有必要的语法成分被省略,影响了句子的表达。
3.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合适,导致句子意义模糊或产生歧义。
4.语序混乱:句子中的词语排列顺序不合理,使句子表达混乱。
5.主谓不一致: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在语法上不一致,如主语为复数,而谓语为单数等。
6.时态混用:句子中不同部分的时态不统一,影响句子的表达。
三、病句辨析的方法与技巧1.紧缩法:通过去掉句子中的枝节成分,抓住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是否残缺,结构是否完整。
2.分析法:分析句子中的词语搭配是否合适,是否有必要的语法成分被省略,语序是否合理等。
3.逻辑分析法:从句子的意义出发,分析句子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表意不明或歧义之处。
4.对照法:将选项逐一与题干对比,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四、病句辨析的实践与应用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考生需要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快速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
同时,要注重平时的练习,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在考试中才能轻松应对病句辨析题,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行测病句辨析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题型,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丰富的解题经验。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教你如何判定病句
【导读】
病句,顾名思义就是有病的句子,有病的句子也就是不合规范的句子。
要保证句子规范,首先要符合语法的组合规则,其次要符合语义的搭配要求,最后要符合语用的表达习惯。
我们要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角度切入,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进行讲解。
一、介词短语居于句子开头
介词短语一般不能充当主语或宾语,因此以介词做句首的句子往往缺少主语,
例: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解析:“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没有主语,“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也没有主语,因为开头都是介宾短语是不可能把他们当作主语看待的,所以从句子中很难读出是什么“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二、双提(单提)词与单承(双承)
有些句子中,前面有“能否”“是否”“要不要”等表双提的词,后面却跟了“能”“否”等表单承的词;或者前面是表单提的词,后面却跟了表双承的词,结果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例:我们能不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解析:前面有“能不能”表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是单承,前后不一致,导致产生语病。
三、判断词“是”
判断词“是”,往往表示主语与宾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秋天的石家庄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解析:“石家庄是季节”主语和宾语的搭配不符合语用逻辑,所以词句为病句。
2016四川公务员笔试行测备考指导:病句判断技巧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一、留意句中的介词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③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体人员”“《西游记》”,是由于“经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体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经过”调到“剧组全体人员”之前。
)④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例如】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奇缺”就是“非常缺少”的意思。
)三、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例如】①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②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
(“交通是否方便”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谈了一个方面。
)③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④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四、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
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如】①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前文说的是两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
“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
)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
”(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③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④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造成歧义。
)五、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在考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
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
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例如】①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②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
)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三重否定,把意思表达反了。
)④汉语言学者难道不能不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也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领域么?(“难道不能不做到”多重否定用错,意思说反了。
)六、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一些错误。
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该留心。
【例如】①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
而“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这个并列短语中,“政治常识”是偏正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动宾短语。
)②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
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③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例子,“各种传媒”和“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④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开阔了眼界,对培养她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出在并列短语中的限制不当的错误,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
)⑤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膜拜、崇敬、羡慕”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⑥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这是分句间的并列,需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作……具体分析”比“介绍了……基本知识”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七、留意句中的“是”字“是”在句中表示判断。
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
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
【例如】①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②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因素)。
(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八、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
【例如】①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
(“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与“大多”重复。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山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山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
(“成倍减少”不合逻辑,在表示数字增减时,不能用“成倍”来说“减少”。
)④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约……左右”中“约”表示大约,和“左右”表达的意思重复。
)⑤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多少劳动么?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 0万朵的花粉。
(“50万朵”只能修饰花,而不能修饰“花粉”。
)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情况,所以应改为“尽管”。
)以上几点并不能解决所有病句的辨识问题,只能判断病句中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类型在重要考试或平时的训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希望能有助考生提高辨识病句的准确率。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