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范文-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宏观与微观申论范文素材《宏观与微观申论范文素材收集素材一《小餐馆里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缩影》我家附近有一家小餐馆,别看它小,就这么个小馆子却反映出不少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事情。
微观上,这餐馆的老板老王每天一早就去菜市场采购食材,他得和那些菜贩子讨价还价。
就说买土豆吧,他会仔细查看土豆的品质,坏的一个不要,价格上能抠一毛是一毛。
因为在他这小小的账本里,每一笔开销都得精打细算。
他知道那小工洗碗一小时多少钱,厨师炒一个菜成本多少,这都是他微观世界里的生存法则。
而老王对顾客呢,就像对邻居朋友。
他记得老顾客爱吃啥,哪些顾客不能吃辣。
从宏观来看,这家小餐馆就像那经济大浪中的一艘小船。
整个餐饮行业不景气的时候,食用油价格上涨,肉价也不稳,这对老王的压力可不小。
他不敢随便抬高菜价,怕吓跑顾客,只能自己内部压缩成本。
一旦经济形势好一些,周边写字楼里人多起来,业务变得繁忙了,他的小餐馆也跟着热闹,菜的分量可能稍微会比以前足一点,有多余的钱还想给小工涨点工资呢。
这小餐馆在就业方面也有作用,老王雇了几个伙计,如果餐馆倒了,那这几个人就可能面临失业重新找工作。
所以一个小小的餐馆,微观上是老王一家人营生的工具,宏观上又和整体经济波动、就业息息相关,就像每个小细胞共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这个大躯体。
素材二《我的小区和城市规划的宏观微观联系》我住在一个老小区,见证了这儿很多有趣的宏观微观现象。
微观层面,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奶奶。
她在小区的公共花池里种满了菜,为这点小事和物业闹了好些次。
她觉得这就是个小花池不用白不用,她只想着自己家里能省点菜钱,在她眼里,那就是她家冰箱里菜量能多点。
这就是很微观的想法,只关注自己生活里那点小利益。
她还经常把不用的东西堆在楼道,让原本就不宽敞的楼道更加狭窄。
可后来她家下水道堵了,叫物业来弄,才发现她自己把东西堆楼道影响了维修人员工作效率。
宏观上看呢,这小区算是整个城市里的一个小模块。
小区里道路规划的不合理,车停得到处都是,一到晚上消防车救护车都很难进来。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1】【摘要】本文综合微观经济学说与微观经济研究方法,运用需求和供给曲线分析归纳经济单位活动内在客观规律,提出了微观经济进深理论和更为实际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经济单位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无差异曲线均衡价格效用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对人类行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强调了资源的稀缺与选择的问题。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须做出多种多样的选择,使绝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合理利用。
根据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不同内容,可将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本文就微观经济学研究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探讨、论析。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诸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应用分析,通常被当作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而微观经济学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主要从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三个层次上逐步深入的。
这种由个别到一般再到全部的总结、推导,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
“合乎理性的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三个基本假设是整个微观经济研究的前提。
两种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相对稳定,二是相对最佳。
各种理论所寻找的最佳答案,最终都是在某种均衡状态确定了它。
对于边际分析的方法,要想确定问题的最佳解答,必须考察经济变量在原有水平即边际上所发生的微小变化,以明确事物向最佳状态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方向,直至达到极值。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确定单一变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到供求定理的过程,以及弹性概念的提出及应用都为各种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申论作文宏观微观区别在经济学中,宏观和微观是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体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研究和分析。
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经济规模、总体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等方面研究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学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从个体经济主体、个别市场行为以及资源配置等角度研究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学科。
首先,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体的运行规律。
它研究的问题涉及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整体性的经济问题。
例如,宏观经济学会分析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探讨经济波动、经济危机等大规模的经济现象。
相反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和个别市场的行为。
它关注的是个体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等微观经济现象。
例如,微观经济学会研究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结构,探讨市场竞争和垄断行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其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区别。
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探讨经济现象的整体性规律。
微观经济学则更注重个别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采用实证、实验和供求曲线等方法进行研究。
最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应用层面上也有不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经济增长预测和宏观层面的决策支持。
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更多地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策略和个人消费行为的决策分析。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层面上存在区别。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申论宏观大作文范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宏观经济问题备受关注。
在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运用能够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增长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采取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效地调控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避免经济过热或衰退的局面。
比如,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紧缩政策,控制金融杠杆,降低信贷风险,遏制泡沫的形成;而在经济衰退时,则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复苏。
只有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平稳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是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出现。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可以有效地调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减少贫富差距的扩大,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例如,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提高高收入者的税负,减少低收入者的负担,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同时也可以通过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改善社会贫困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更应该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国投资,促进国家的国际经济合作。
只有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目标,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稳定、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思想体系上存在着密切联系和衔接关系。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论略摘要:把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划分为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阶段,然后阐释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对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对正确引导初学者认识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由凯恩斯开始,西方经济学便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中不同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这也正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
1.重商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
马克思称重商主义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由于重商主义者研究的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其内容也只是一些政策主张,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2.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是指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宏观的教学实践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理论性较强,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力。
一般看来我国现有的本科院校中,一部分学校偏向科研的教学,这部分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
相比之下,另一些学校特别是三本类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这样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宏观经济学本身教学上的困难。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的内容也应该适当调整。
而目前看民办院校学生的毕业学分的获得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
期末考试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教学。
学校的期末考试普遍强调的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的学习,而缺少对实践理解的要求。
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多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明确,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改革的目标。
到目前我们GJ已建立基本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第一,现在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形成,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在逐步减少。
第二,市场的竞争性和有序性不断提高,维护市场有序性的法律逐步完善。
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期货市场治理条例》等的出台为市场秩序的规范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ZY地方各级政府分别行使不同的对经济的调节权,ZY当局也同时行使对货币市场的调节权。
特别是ZY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
1)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为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提供了逐步改善和提高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的理论分析都是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的。
宏观经济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的是国民收入即GDP的概念,GDP的核算就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基础的。
其次,宏观经济按支出把GDP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各种商品市场的完善和投资市场的进展、以及政府的调控都为宏观经济学的这部分理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再次,我国ZY和地方政府十几年的宏观调控实践使学生容易对什么是宏观调控产生兴趣。
微观经济学论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无处不在,从我们购买一杯咖啡的决策,到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都受到微观经济学规律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的相互作用。
消费者行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消费者在面对有限的收入和众多的商品选择时,会根据自身的偏好和预算约束来做出决策,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例如,当我们决定购买一件衣服时,会考虑价格、质量、款式等因素。
如果一件衣服价格过高,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或者质量和款式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我们可能就会选择放弃购买,转而寻找其他更符合我们需求和预算的商品。
这种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所以,消费者不会无限制地购买同一种商品,而是会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以达到总体效用的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企业作为生产者,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在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技术的选择以及产量和价格的确定等方面做出决策。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成本约束,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企业可以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和产量。
例如,如果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会考虑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但同时,企业也需要考虑扩大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如雇佣更多的工人、购买更多的原材料等。
只有当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才是有利可图的。
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等不同的结构类型。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生产者,具有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家庭和公司决策行为以及市场机制运作的学科。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竞争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生产成本、利润最大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展开对微观经济学的探讨。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和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决策逻辑。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市场机制运作中的优化方式,以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此外,微观经济学也涉及了市场结构的研究,例如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等。
这些市场结构对于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都有重要影响,而微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这些市场结构的工具和框架。
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也包括了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研究,例如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解释个体和企业的决策行为非常重要,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市场运作机制的理论基础。
总之,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个体、家庭和公司的行为决策以及市场机制运作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也为企业经营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涉及了资本市场、劳动市场等方面的研究,包括资本配置效率、薪酬决定和劳动力供求等内容。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在不同市场中的行为,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市场营销提供了理论支持,使企业能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经营策略。
总之,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个体、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市场机制运作的视角。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机制,从而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进展趋势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要是讨论经济资源的利用,包含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整个经济体系的进展与走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讨论个体经济和活动,譬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何合理调配资源,才略使得单位资源所制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
讨论显示,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进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讨论个体或企业的资源调配方式,并分析这种调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讨论重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
经济部分重要包含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分重要包含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含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
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结论。
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足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应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精准牢靠、有理有据。
所以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所用到的讨论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渐渐融入到微观经济学讨论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碰到的新挑战微观经济学自建立进展到现在,理论已经特别丰富,其讨论的内容也很多而杂。
假如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
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
(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
宏观经济学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第一篇: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统整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现象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通胀状态时,宏观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的波动。
宏观经济学还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有多个重要理论和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总需求的波动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节可以平稳经济波动。
另外,新古典经济学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经济自由。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例如,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单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和应对策略等。
此外,宏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也日益重要,例如与环境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
总之,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和宏观现象,对于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领域。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价值的总量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则更加综合,除了考虑经济增长,还包括社会福利水平、环境状况、教育健康等多个方面。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有多个因素。
首先,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创新活力。
其次,技术进步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资本积累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投资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新的产业的兴起。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还包括在增长的基础上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学小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宏观经济学教与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宏观经济学中概念抽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GJ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宏观经济学的鼻祖凯恩斯认为宏观经济不是微观经济的简单加总,研究宏观经济要从宏观经济总量出发研究,这也就产生立一系列宏观经济的概念和指标。
宏观经济的概念和指标比较抽象,多数学生感觉看不见、摸不着,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二)教学内容体系难懂宏观经济理论是一门有争议的理论经济学,流派颇多,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我国流行的本科教材多以西方萨米尔森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主编的经济学教材为依据。
为了体现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完整性,我国教材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基础上,汲取西方其他宏观经济流派的理论内容,希望能够把西方其他宏观经济流派的理论融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形成一套能够全面反映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教科书。
但是这也增加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宏观经济学体系庞杂,争论颇多,虽然在本科生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但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宏观经济学,还是会涉及到众多经济学派,由于学派之间的学术排斥和对立,造成学生的疑惑与费解。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主动性较差,主要因为:(1)认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GJ宏观经济问题,与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相关性不强,学好宏观经济学对就业和生活关系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2)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该学科对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基础作用不大,认为应付考试过关即可,故没有下一番苦工奠定一个良好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决心,学习过程草草了事。
(3)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概念抽象、体系庞杂、争论颇多,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理解混乱,更无法运用宏观经济理论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4)本科生宏观经济学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很多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上,不会自我学习。
宏观经济治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宏观经济治理意义在进行宏观经济治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进展实际情况,顺应时代进展规律。
宏观经济治理行为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市场经济进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场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治理需要目标市场调控相关不足部分。
由于市场调节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点,往往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宏观调控。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
其次,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不会过多干涉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问题,这样就十分有效的维护了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
并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规范,从根本上确保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问题的安全性。
最后,进行宏观经济治理能够更好的维持市场经济的环境良好与秩序健全。
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
更好的维护GJ经济利益。
GJ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监督力度与机制。
不断促成良好经济竞争环境。
二、宏观经济治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进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进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
同时,也是经济治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
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治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智力进展。
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
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进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GJ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
是工业发达GJ在进行进展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
能够从根本上推动进展。
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
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作为人类进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治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宏观经济治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务等部分。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论文范文一:《微观经济学》论文第一章: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这对矛盾的方法。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说明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
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
根据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需要(如爱情、归属感等);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欲望或需要的层次来考察,较低层次的欲望或需要一旦相对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或需要。
资源的有限性,是说明针对人类的欲望而言,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
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取用物品(free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两种。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价格一数量组合关系。
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因此,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①有购买欲望;②有购买能力。
例如,某个城镇有10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要量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只有1/10的居民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城市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就是1万台。
需求包括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总和。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是稀缺性。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
微观经济学导论论文3800字_微观经济学导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微观经济学导论论文3800字(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研究论文摘要: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产生划分的四个阶段,只有确定了此项内容才能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
本文简述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环节,并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主要区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形成;区别;联系西方经济学自凯恩斯起就被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经济学致力于通过对单个单位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其所产生的经济行为的基础上阐述价格机制的本质,思考怎样解决一直以来社会上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与其不同之处则在于,宏观经济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社会经济的研究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从国家角度对社会经济进行管理的理论,并需要采取合适的经济政策用以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帮助解决存在已久的由于不同利益矛盾而影响社会稳定性的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学致力于对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学又是对资源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因此,怎样选择合适的方式保证配置的合理性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就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这也是现代经济学想要找寻的研究答案。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1.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在15世纪产生,于17世纪结束。
重商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是探讨现代生产方式与发展理论的最早探究行为的成果。
但受时代、地域等条件的限制,重商主义的诸多研究者均将研究范围局限于流通领域,所包含的内容也大多数为政策主张,并没有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关过程中获得具有完整性与实际应用价值的体系。
因此,重商主义也只能将其看作是最早的经济学阶段。
1.2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最早起源于17世纪中期,是19世纪70年代前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相关范文6篇一、论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稳定通货膨胀的探讨通货膨胀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何稳定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发展的平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通货膨胀的成因、对策及预测。
二、论文标题: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它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立足于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就如何利用宏观经济学理论防范通货膨胀提出了解决方案。
三、论文标题: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是防范通货膨胀的最经常使用的途径之一,然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原理并不断然。
本文将立足于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原理,进而给出可行的对策。
四、论文标题:通货膨胀预警和预防通货膨胀预警和预防是防范通货膨胀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精准的预测与管理。
本文旨在探讨通货膨胀预警及预防的方法和技巧,并对预测通货膨胀的准确性作出评估。
五、论文标题:通货膨胀下居民消费动态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居民的消费行为表现令人关注。
本文将从居民消费行为出发,结合通货膨胀背景,探讨居民消费动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民间消费提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稳定通货膨胀的探讨通货膨胀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难题之一,具有很高的痛点和难点。
本论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问题的成因,对策及预测。
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的成因,主要有需求型和成本型两种观点。
需求型主要是由货币过度发行引发,成本型主要是由经济生产成本上升导致。
对策方面,可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固定汇率等方式,以稳定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减少浪费等方式减缓通货膨胀的影响。
预测通货膨胀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分析宏观经济现状,比如货币供给、人口、就业等情况;二是分析微观经济现状,比如企业利润、物价等数据,进而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
宏观与微观申论范文素材英文回答:Macroeconomic and microeconomic perspectives provide distinct lenses through which to analyze the economy. Macroeconomics focuses on the economy as a whole, examining aggregate variables such as total output, inflation, unemployment, and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In contrast, microeconomics delves into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economic agents, such as consumers, producers, and firm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markets.Macroeconomic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economic policy. Governments and central banks use macroeconomic models to predict economic trends and implement policies to influence these trends. For example,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which typically involves increasing the money supply, can stimulate aggregate demand and boost economic growth. Conversely,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policy, which involves reducing the money supply, can reduce inflationarypressures and curb excessive economic expansion.Microeconomic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behavior of economic agents and the functioning of markets. It examines how consumers make consumption decisions, how firms make production decisions, and how these decisions interact to determine market outcomes. Understanding microeconomic principles is essential for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ffective competition. For instance, microeconomic analysis can help policymakers design regulations that promote competition and prevent firms from abusing market power.中文回答:宏观与微观的申论范文素材。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新型的拍卖前几天,在广播里听到一种新型的拍卖方式:一件商品要求你在1~9999元内出价(最小位数为角),并将价格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电台,电台将从诸多竞拍价格中选择没有重复的最低价格出售,且没有保留价格。
众所周知,电台并不指望靠卖掉这件商品以赚取其中的利润,而是以商品为诱饵,利用人们希望低价拍到商品的侥幸心理,赚取短信费用。
这种拍卖方式与现存的并广泛应用的英式、荷式、第一、第二密封拍卖方式激励人们说真话不同,它有点类似让听到广播的人不偷懒地“发短信”。
现在将这种新型拍卖的实质抽象出来分析一下。
一件商品允许你在较大的价格浮动范围内任意出价,但要求竞拍者必须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串通地将价格发送给拍卖方。
事实上,即便是串通也没有任何优势,因为拍卖者是选择没有重复的价格,而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价格,因此不必担心竞拍者之间的共谋、勾结的情况,除非竞拍者“能量”很大,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已报价格的分布,并在截止时间之前发送出未被报出的最低价,或者是能够限制其他所有竞拍者,不许他们的报价与他的重复并出现低于他的报价且不重复价格。
显然,这两种情况对于普通的广播听众来说是无法做到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他也会衡量一下为了一件商品这么做值不值得,还不如自己直接上街买回来省事(如果真的需要的话)。
因此,分析模型中,竞拍者均是独立的行为个体,并且这种激励机制下不用考虑竞拍者之间的勾结,但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无法排除,可能存在,尤其是在商品价值不菲的情况下(这里难免要差一句了,说到价值不菲时很容易出现拍卖者与竞拍者之间的勾结,比较典型的例子要数西安摸彩的宝马事件,理性人过于理性了,就难免走极端,不顾一切代价地维护并聚敛自身利益,违规操作、铤而走险更不在话下了)。
下面从价格角度上来看,首先较大的浮动范围就给人以很大的诱惑,理性人总是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设想,较大的浮动范围意味着下限很低,也就暗示了他们有可能以低于商品实际标价很低的价格得到该商品,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许我们应该说标价不同结果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绝不会产生质的区别。
宏观经济论文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良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得到改善,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反周期的实际操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宏观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宏观经济论文范文一:宏观经济学小论文【摘要】本文由1999年大学扩招到2011年的现状出发,将从结构性视角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结构性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难1.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凸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人才供给充裕与人才需求紧缩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高校扩招带来的是大量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下降。
1.1 人才供给充裕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今日莘莘学子已不像昔日天之骄子——深受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有数据显示,自1999 年以来,我国高校逐年以20%左右的速度扩招,2002 年高校毕业生为145万,而时至2011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60 万。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①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涌入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2009-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75%之间。
②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大学生不断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历年未就业人员累计已达到100 万左右,总计2011 年要解决800 多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人才需求紧缩“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多数企业遭遇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状况。
今年爆发的欧洲几个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也造成了世界经济处于萧条之中的局面,我们外向型企业受此影响比较严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加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这些以出口为主吸纳了很大部分毕业生的中小型企业处境十分艰难,收入减少自然要求企业节省开支,与往年同期用工荒的局面相比,很多操作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都已经减少了很多,大学生就业也是同样的情况,许多用人单位通过不招收新的员工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顿时大大下降,这就使原本十分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硕士论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两个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分别研究个体经济主体行为和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
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个体决策对市场的影响,探讨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等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则更注重整体经济的运行状态,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问题,探讨国家经济政策对整体经济的调控作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积累起来形成整体经济运行的总体表现。
个体经济主体的供求决策影响到市场价格的形成,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生产水平和消费能力。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影响到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因此,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应用领域也有各自的重要作用。
微观经济学主要应用于公司经营管理、市场分析、个人消费决策等领域,通过研究个体行为规律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经营和市场竞争。
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多应用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经济增长预测、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为国家的经济运行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持。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经济学研究的完整体系。
只有综合考虑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因素,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规律,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在当前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这对微观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同时,宏观经济学在应对全球化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形势下,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国家间的经济互动和政策协调,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此外,随着经济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在不断吸纳和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精品范文-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思想体系上存在着密切联系和衔接关系。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论略
摘要:把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划分为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阶段,然后阐释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对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对正确引导初学者认识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
由凯恩斯开始,西方经济学便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中不同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利用问题,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这也正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
(1)、重商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
xx称重商主义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由于重商主义者研究的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其内容也只是一些政策主张,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2)、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古典经济学是指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古典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自由放任,让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使人们在追逐自己私利的过程中实现社会资源合理而有效的分配。
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经济科学。
(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结束。
奥地利经济学家K.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L.瓦尔拉斯分别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并经由其继承者庞巴维克,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他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4)、当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当代西方经济学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标志。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大危机的背景下,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这本著作把产量与就业水平联系起来,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并用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整套国家干预经济、进行需求管理的办法。
凯恩斯所提出的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基调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形成了当代宏观经济学体系。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展开的,其基本假设有以下三点:(1)完全理性;(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间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居民户(消费者)与厂商(生产者)。
居民户与厂商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作为消费者的居民户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作为生产者的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亨德逊强调:居民与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不研究经济中的个体单位,而研究由个体单位构成的整体。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夏皮罗则强调说: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资源的最优配置会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
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研究现有资源为什么没能得到充分利用,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及经济如何增长的问题。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引导和支配居民户与厂商行为的是价格,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
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内容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所以,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来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怎样决定,个量分析就是考察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例如,对某种产品的产量、价格的决定的分析就属于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
总量分析就是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这种分析说明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经济政策。
例如,国民收入是构成整个经济的各个单位的收入总和,总消费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各单位消费的总和等。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相同
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怎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怎样才能使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就其内容来说,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
只有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假定社会经济制度是既定的,它们不探讨和考察社会经济制度变化的原因和后果,而只分析在经济制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这种不涉及制度和价值判断
问题,只分析具体问题、只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实证描述的方法就是实证分析法。
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围。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整体经济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总和,微观经济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然而,这两个领域曾一度界限分明,对如何把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理论。
不过,近来这两个学科已逐渐融合起来,因为经济学家们已经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诸如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类属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
如凯恩斯主义学派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来解释宏观经济问题,新古典综合派也接受了这一基本观点,并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在一个经济学框架之内。
总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虽然先后形成,但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选择――资源配置。
在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区别,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即辩证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