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七虚拟语气新授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虚拟语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虚拟语气的定义和分类。
2. 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
3. 虚拟语气在different sentence types 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虚拟语气的四种形式。
2. 虚拟语气在条件句、愿望句、假设句和建议句中的用法。
3. 区分虚拟语气和现实语气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分类和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虚拟语气在different sentence types 中的运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现实语气的用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分类和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虚拟语气在条件句、愿望句、假设句和建议句中的用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虚拟语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考试:设置有关虚拟语气的试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英语教材,如《新概念英语》、《大学英语》等。
2. 教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虚拟语气的用法。
4. 练习题:编写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掌握。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虚拟语气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
3. 第三课时:分析虚拟语气在条件句、愿望句、假设句和建议句中的用法。
高中英语虚拟语气语法重点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Target Material〕The Subjunctive Mood二教材分析(Material Analysis)虚拟语气是高中的语法重点。
重点是教授学生掌握关于虚拟语气的两个概念。
第—个是表示与事实相反,这类虚拟语气的重点是推断现在,过去和将来。
第二个概念是表示“期望,要求,命令和建议〞等。
在这节课中重点讲解第—个概念。
并教会学生推断和使用对不同时态的虚拟,解决应试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虚拟语气在“if〞条件状语从句中的用法和规则,并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敏使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语法练习与语法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其用法。
3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供学生的言语分析能力和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1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在“if〞条件状语从句中的用法。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此语法完成各种练习并在实际言语活动中灵敏使用。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Teaching Methods and Aids)1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商量,教师讲解法,情景式教学,语法训练。
2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Step 1 Greet the whole class as usual.Step 2 Warming-up (用多媒体展示〔大话西游〕中的台词,引起学生兴趣。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时机,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期望是--一万年!If the God should /were to give/gave me another chance,I would tell the girl three words: I love her! If our love had to be set a time limit, I wish it would be 10,000 years!Step 3 Explaining〔举例讲解如何在“if〞条件状语从句中使用虚拟语气。
1. 知识目标:掌握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了解虚拟语气在英语中的应用场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虚拟语气的构成:if条件句、省略if的倒装句、主句和从句的构成。
2. 虚拟语气的用法: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表示将来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或假设。
3. 虚拟语气在英语中的应用场景:条件句、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出虚拟语气的概念。
(2)教师简要介绍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虚拟语气在英语中的应用场景,如条件句、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
3. 练习巩固(1)教师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课堂上,教师选取部分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 课堂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运用虚拟语气进行对话。
(2)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运用虚拟语气。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活动: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虚拟语气教学反思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虚拟语气教学反思黉学门中学林梅通过这节语法教学课,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积极参与到语法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并掌握了虚拟语气的语法项目和规则,并能完成相关的语法练习,灵活运用各种虚拟句式和情景进行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鉴于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意外问题的发生,某些教学环节进行的不流畅,教学时间不够,教学质量也不能保证。
如,学生由于词汇量限制,口语表达不到位。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把虚拟语气讲的更细致,更系统化。
由于课堂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一些后进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语法项目,有待进一步辅导。
同时,通过这节语法课的精心设计,我深刻体会到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去学习,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在交际互动中学习语法,可以把语法课上好,上活。
其实,语法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规则,用法,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即培育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把零碎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提炼精华,总结规律,学会用语言去做事。
在教学任务设计方面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生活背景,选择他们熟知的内容,这样才能有话可说。
任务的完成形式应该多样化,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完成任务,在这一点上教师有待改进和提高。
宗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和使用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充当好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前进,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兴趣、取得成就感,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满足。
这样他们才能乐学、善学,使我们的教育事倍功半。
茫茫学海,兴趣和热情是航标,漫漫教学生涯,无尽的才思和多样的教法才是一位教师拥有的常青藤。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虚拟语气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英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表达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虚拟语气的定义和分类;2. 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3. 虚拟语气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引入虚拟语气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虚拟语气的概念;2. 提问学生关于虚拟语气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虚拟语气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虚拟语气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虚拟语气是一种表达假设、愿望或非现实情况的语气;2. 介绍虚拟语气的分类,包括与现实相反的假设、与过去相反的假设和愿望表达。
Step 3: 虚拟语气的构成和用法(15分钟)1. 讲解虚拟语气的构成,包括动词的过去式或过去分词形式,以及有时态的变化;2. 举例说明虚拟语气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在不同语境中如何正确使用虚拟语气。
Step 4: 虚拟语气在句子中的位置(10分钟)1. 讲解虚拟语气在句子中的位置,包括主句和从句中的使用;2. 让学生通过练习句子,掌握虚拟语气的正确位置。
Step 5: 虚拟语气在实际应用中的练习(5分钟)1. 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运用虚拟语气进行改写;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答案,并进行互相纠正和指导。
Step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虚拟语气进行句子改写和短文写作。
三、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虚拟语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 虚拟语气PPT;2. 虚拟语气的相关练习材料;3. 虚拟语气的参考资料。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虚拟语气写作课件教学反思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1 、学生自主学习虚拟语气“ wish 、if ”的结构。
学生根据所给的诗句总结虚拟语气“ wish 、if ”的用法和结构,并将虚拟语气“ wish 、if ”的结构填写在表格中。
2 、学生自己完成板书。
让学生代替老师在黑板上完成虚拟语气“ wish 、if ”的结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激励学习。
3 、学生自主完成单句的编写,并和小组成员合作汇集成诗歌。
让小组每个成员都动起来,每人都要为小组做出努力。
4 、将自主学习进行到底。
要求学生在欣赏他人诗歌的同时,能自己收藏优秀的虚拟语气的句子,做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不仅如此,学生在课外遇到好的虚拟语气的句子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增强学生每时每刻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写诗,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乐趣,也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为多种写作题型奠定基础。
课中诗歌例文和给学生所写诗歌的话题,涉及到了乱砍乱伐、保护地球、保护水资源、空气污染、虐待动物、交通、地震等话题,处处体现了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热爱社会、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人文意识。
三、科学安排小组活动,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在这节课中表现积极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次的小组活动效率较高,每个小组成员都讨论积极,每个人都在写句子,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小组的人数,每个小组 6 个人,而每个小组也正好要完成6 个诗句的编写。
让老师很满意的是,这节课中,每个小组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小组的其他成员都在自豪地并且安静地听着,分享着本小组的成功和喜悦,因为自己给本小组的做了贡献,所以大家都期待着自己的诗句在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出来。
其他组的成员也在非常安静地聆听别人在朗读诗歌,不像以前那样,跟本小组没有关系的成果展示,他们就不听或者在议论,而在这次活动中,大家由于需要收藏自己喜欢的虚拟语气的句子,他们听得非常认真,有的同学在记录收集自己听到的好句子。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用法和构成,并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虚拟语气表达各种假设、愿望、建议等情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虚拟语气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虚拟语气的构成和基本结构;3. 能够正确运用虚拟语气表达各种假设、愿望、建议等情境;4.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虚拟语气的定义和作用;2. 虚拟语气的构成和基本结构;3. 虚拟语气的各种情境和用法;4. 虚拟语气的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虚拟语气的知识和用法;2.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虚拟语气的运用;3.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4.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 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和质量;3. 小组讨论和互动的表现;4. 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虚拟语气概念:通过播放一段英文对话或短文,引导学生关注虚拟语气的用法。
2. 讲解虚拟语气构成:详细介绍虚拟语气的构成,如if条件句和倒装句等。
3. 分析虚拟语气情境:举例说明虚拟语气在各种情境中的应用,如假设、愿望、建议等。
4. 练习虚拟语气运用:让学生进行虚拟语气的填空、改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虚拟语气的实际应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例子。
七、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虚拟语气表达各种情境。
2.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虚拟语气编写一段故事或日记,展示所学成果。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虚拟语气的互动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八、作业布置1. 虚拟语气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虚拟语气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完成。
九、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所讲解的虚拟语气知识和用法。
2. 分析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
虚拟语气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张丽萍本节课是虚拟语气的学习,由于学生对此项语法总是记的不够准确,因此,应用起来就容易出错。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有意地采用了归纳和演绎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来逐渐发现这项语法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此项语法规则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轻松消化和掌握了这项语法内容,并做到运用自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Step 1 Lead –in(给学生三个句子,并让他们说出不同)1)I will go and attend her party.2)Let’s listen to the radio.3)I wish I were as young as you.通过以上三个句子回答,学生知道了英语中有三种语气。
即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前两种语气我们非常熟悉,而虚拟语气是学生常记错或不好应用的一项语法,从而通过我们今天的话题:什么是虚拟语气及我们如何运用它? 来引课。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虚拟语气很重要,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够自由表达我们的意愿、假设、祝愿等方面的句子,并通过以下设计让学生们知道此项语法的应用范围。
Step 2:我先让学生看以下几句话然后让他们发现一些共性来:1)If I were rich, I would buy that car.If I had time now, I would go shopping with you.2)If I had hurried, he would have caught the train.3)If I were to go abroad, I would go toAustralia.If I saw him tomorrow, I would tell him the news.通过①②③组句子特点,让学生归纳出if条件句中虚拟语气句子的特征:1) 条件句与现在事实相反时,主句动词用would +do,而从句动词用过去时(be--were)2) 条件句与过去事实相反时,主句动词用would +have done的形式,而从句动词用had +done.3) 条件句与将来事实相反时,主句动词用would +do/were to +do,而从句用过去时或were to +do.(这三点中的would也可用could、might但我还是放在日后的应用和练习里让学生去发现,并总结)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做以总结归纳,就把if条件句子中虚拟语气的各个时态特征通过对比研究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记忆,并能够举一反三。
Unit9 Wheels Lesson 3 Grammer: conditional说课稿阳山县南阳中学英语组陈素莲一.教学分析:这个语法项目是本单元的第三个阅读课“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紧跟着的语法“条艰巨的虚拟语气”。
其内容是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条件复合句的基础上学习虚拟语气的条件句。
这无论从学生角度是难点,从教材角度是重点。
只要学生理解了虚拟条件句,其他的零条件句就不是问题。
而且在高考中,主要是考虚拟的条件句各种时态运用。
另一方法面,这语法在这篇阅读课里多次呈现,所以这篇阅读课是很好的语境材料,而且同学们对虚拟现实这话地已有之前六个课时以上的接触理解,再加上对着阅读课有一个课时的学习,应该能很顺畅的进入情境中。
所以这阅读课是这语法项目中很好的材料。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理解课文意思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理解虚拟语气条件句的表达功能和所在的情景,然后记住这类句型的形式,最后到运用。
而且对此升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我们班是高一级英语水平B层中的B层,语句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都差。
但他们思维比较活泼开放,喜欢竞争性活动。
初中的知识不够过关。
所以要教授新知识一定要先复习,也要强调对句子形式的记忆。
设计的活动主要以巩固造句为主,形式是小组,班别竞赛。
在交际活动提供语言帮助与例子,话题简单,句型简易。
理解语法过程给予贴近生活学生话题的例子铺垫。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虚拟条件句的理解与运用。
2.要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并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问与答。
2.四人合作与分班比赛3.引导观察到总结。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过程。
Reflection after teaching
本节语法课我没有采用直接开门见山地介绍语法规则,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操练的学习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听和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语法的形式和用法,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出相应的语法规则。
在总结了语法规则之后,引导学生用背诵和听写的方法巩固重点内容,然后再采用趣味性极强的操练方法,让学生在课堂的后期也不觉得沉闷,而是很好地完成了相应的练习内容,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我想我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但是在上完课后,自己思考了很久,觉得还是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使用的例句不是很新颖,部分例句趣味性不强。
2.由于时间关系,并且学生的基础较差,最后没有来得及总结。
在下节课我要先给学生一些复习和总结的时间,巩固今天的内容之后再上新课。
虚拟语⽓教案虚拟语⽓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标1.知识和技能⽬标:让学⽣了解和掌握虚拟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并能在具体的语⾔环境中灵活运⽤,在⽇常交际中能够正确灵活的使⽤。
2.过程和⽅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探究相结合;通过语法练习和语⾔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任务型教学和情景式教学相结合,让学⽣构建语法功能知识,应⽤于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培养学⽣⾃主学习能⼒,增强学⽣合作意识,提⾼学⽣语⾔分析能⼒和⾃⼰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观、价值观。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虚拟语⽓语法项⽬规则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能够运⽤此语法项⽬去完成⼀些虚拟语⽓的试题,并能在实际语⾔活动中灵活运⽤。
3.教学⽅法:教法:情景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4.教学⼿段:多媒体5.教学过程:Step1. Leading in the grammar设计⼀个情景——假如你中奖五百万元,你会怎么做?让学⽣主动谈⾃⼰的看法,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语法。
1.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2.If I were you, I would ……Step2. Approaching and presenting the grammarSupposing thre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make some sentences1.Yesterday we had an English test, if you had been more careful, you would have got a high mark.2.Now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I find some of you are whispering secretly, if yo u paid attention to your studying, you could make great progress.3.The next day we will have a day off and go to climb the mountain, if you were to buya pair of sport shoes, you could feel more comfortable while climbing.(通过设置情景,呈现不同时间的条件虚拟句,让学⽣注意发现语法规则,总结出与不同时间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式特点。
虚拟语气教学设计及反思①教材分析:虚拟语气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掌握虚拟语气与客观事实相反的三种情况,即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反的三种情况下,从句和主句动词的合适使用。
虚拟语气的内容多,学生容易混淆,处理难度大。
因而课本也用了较多内容进行讲解。
本节选择了虚拟语气的两种句式 if 条件从句与 wish 宾语从句进行讲解。
②学生分析:就学生而言,虚拟语气是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如何使用虚拟语气,时候用虚拟语气,怎么区分虚拟语气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通过讲解和练习由易而难,什么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其规律和特点,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③教学目标:中。
2.通过语法练习和语言实践练习,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以便能够灵活所学到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④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语法项目和基本原则⑤教学难点:能运用虚拟语气去完成试题练习并能运用到情景对话当中⑥教学内容1.概念虚拟语气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假想,而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说的是一个条件,不一定是事实,或与事实相反。
虚拟语气通过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示。
2.应用条件在表示虚假的、与事实相反的或难以实现的情况时用虚拟语气,表示主观愿望或某种强烈情感时,也用虚拟语气。
即当一个人说话时欲强调其所说的话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想法,而不是根据客观实际,就用虚拟语气。
用法及动词形式类型条件句主句If+ 主语 +did 主语 +should/would/ 与现在事实相反( be 动词 were )could/might+doIf+ 主语 +had done 主语 +should/would/ 与过去事实相反could/might+have done1.If+ 主语 +did 主语 +should/would/与将来事实相反2.If+ 主语 +were to could/might+do3.If+ 主语 +should例: 1 .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an umbrella.2 . If I knew his telephone number, I would tell you.3 . If there were no air or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living things on the earth.3.虚拟条件句的特殊情况(1).混合/错综型虚拟语气当条件状语从句表示的行为和主句表示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时,称为‘错综条件句’,动词的形式要根据它所表示的时间作出相应的调整。
虚拟语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虚拟语气的定义:虚拟语气是一种表达与现实情况相反或假设情况的语气,用于表示愿望、建议、猜测等。
2. 虚拟语气的用法:在条件句、愿望句、建议句、假设句等特定句型中使用。
3. 虚拟语气的形式:与现实情况相反的虚拟语气用“were”、“had”、“did”等动词的过去式;与过去情况相反的虚拟语气用“had”、“were”、“did”等动词的过去完成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虚拟语气的定义、用法和形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虚拟语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拟语气的概念、用法和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实际应用。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虚拟语气。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
2. 第二课时:讲解虚拟语气的形式。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的实际应用。
4. 第四课时: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虚拟语气。
5. 第五课时: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虚拟语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虚拟语气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虚拟语气的运用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准备工作:1. 准备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2. 设计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
3. 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八、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与虚拟语气相关的谜语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使用PPT展示虚拟语气的定义和用法。
虚拟语气教学设计与反思1000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虚拟语气的基本用法和构成规则。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虚拟语气表达虚拟条件和愿望。
3. 学生能够归纳总结虚拟语气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阶段: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提供虚拟情境的视频或音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用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或图片来启发学生思考。
2. 讲解阶段:教师讲解虚拟语气的用法和构成规则,并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用法和注意事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1)从字面和文化背景上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2)掌握虚拟语气的构成,如虚拟条件句中如果从句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式,主句谓语动词用“would/could/should/might”等情态动词,如“If I had enough money,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3)掌握虚拟语气表达愿望、建议、命令等情况的用法,如“I wish I were taller.”、“The teacher requested that we submit the homework on time.”3. 实践阶段: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践虚拟语气:(1)让学生阅读虚拟语气的文章或句子,然后写出文章或句子的主旨和含义。
(2)让学生填写虚拟语气表达虚拟情况的练习题。
(3)让学生编写一篇虚拟情境的故事或短文,并在书写过程中使用虚拟语气。
(4)让学生互相交流,通过应用虚拟语气来解决一些虚拟情境的问题,如“If you could have any superpower, what would it be? Why?”(5)让学生观看视频、音频或阅读文章,然后提取相关的虚拟语气,加深对虚拟语气的印象。
反思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学习虚拟语气并不容易。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法——虚拟语气教学反思
英语语法知识点的教学在高中英语阶段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中虚拟语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历年来高考的一个考点。
虚拟语气表示说话者的主观愿望、假想和建议等,较为抽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在语境中去感知,并进行归纳总结。
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入语境,用简单、有趣、实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去吸引学生,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归纳总结。
课后反思: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本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导入部分,以一首歌If I were a boy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I were”产生质疑,吸引学生兴趣;在课中给学生提供三个材料(对话,日记,视频),分别是对现在、将来、过去的虚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发现语言规律、总结语言规律,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语言规律。
课堂反映热烈,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在黑板上展示出总结归纳的结果。
为了进行巩固,又让小组根据总结的规律自己造句,黑板展示,其他小组纠错。
最后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
课后总结: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开展围绕所学的语言内容和具有交际特征的语言实践活动。
它虽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际性活动,但与机械的语言操练相比,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虚拟语气新授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连世华
一、学情分析
1. 高二同学已经学过了英语的八种最基本的时态,对英语的动词时态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感悟,而虚拟语气是对正常时态用法的扭曲,这势必会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甚至会和以前学的时态用法混淆,引起知识的负迁移。
2. 传统的语法讲授比较枯燥,而虚拟语气有着多种形式,且转化形式众多,如果条分缕析,势必会形成教师“一言堂”,让学生感到厌烦无味,影响学习效率和兴趣。
但如果只练不讲,学生似乎又难以把握本质,势必会屡做屡错,连蒙带做。
为了回避以上的两大困难,我决定“边讲边练,边练边评,边评边总结”,力求把所有问题在40分钟的课堂内解决,而将课后时间留给学生消化。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首先,遵循“先现象后本质”的语法教学原则,我给学生看几个使用虚拟语气的句子,使他们对虚拟语气具有感性认识,此时先不介绍虚拟语气的理论概念。
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to Beijing.
Wearing this coat, my brother looked as if a little dog.
Without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life on Earth.
接着,我询问学生这三个句子描述的情况是否有可能发生,由此可以顺利导入对虚拟语气的概念理解。
这时,我赶紧“趁热打铁”,让学生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区别,他们就很容易接受了。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I will enjoy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
If it didn’t rain tomorrow, I would enjoy football with me friends.
2. 讲授三种基本形式
首先,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以上含有虚拟语气的例句中,谓语动词的形式和以前的句子有何不同。
这时,就有学生指出所有的虚拟语气谓语动词都是用过去时呈现的。
虽然这句话的表述是不科学的,但是我并没有立刻更正。
相反,我也指出过去时在虚拟语气中的普遍性:“因为所描述的情况现在没有发生,将来也很难发生,所以说话人只能将它放到‘美好的回忆’中了!”这一幽默的表达不仅很形象地指出虚拟语气的特征——时态推移,而且实践证明学生对此的记忆尤为深刻,在以后的虚拟语气习题讲评课中,竟有不少学生用它插话,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对虚拟语气感兴趣了。
接着,我不失时机地给出了虚拟语气的三种基本形式一览表,再让学生模仿这三种形式完成教学案上的相关中译英练习。
5分钟以后进行讲评。
3. 讲授两种替换形式
当我评讲完以上习题以后,学生们都沉浸在“克服”了虚拟语气的兴奋中,甚至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做对了不少题(当然题目是异常简单的),但我知道,他们的能力还远没有到能“克服”的程度。
紧接着,我又给出了两个替换形式:“当和过去事实相反时,我们可以用could have done的形式替换从句中的过去完成时;当和将来事实相反时,我们可以用should do和were to do替换从句中的一般过去时。
”此话一出,学生们开始在自己刚才的杰作上纷纷进行替换练习。
当我让同学们将自己替换的句子读出来时,我能感受到他们脸上得意的神情。
4. 讲授倒装形式
讲完替换形式以后,我让学生看看自己完成的虚拟语气句子,看看从句里是否出现了一些“should, had, were”。
他们点点头,我说“好!大家把它们‘请’到if前面去,并且去掉if,读读看!”学生们又忙碌了起来,不到一分钟,他们竟自己将虚拟语气的倒状句脱口而出了,而此时我好像什么还没有教给他们一样。
作为教师,这样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5. 及时总结
在讲完倒装形式以后,我如卸重负,而此时这节课仅仅才上了25分钟。
接着,我有采用“我问你答”的形式领着全班同学将我们刚才讲的虚拟语气的三种基本形式、替换形式和倒装形式全面梳理了一遍,大家都高兴地点着头。
“最后,我们再做几条高考题怎么样?”我又将一些虚拟语气的高考真题打在屏幕上,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想他们能轻松地将自己心中那么“神圣”的高考题“踩在脚下”,这种感觉一定很爽吧。
我在评讲例题时,也没有说很多,只是问一句“这是和什么事实相反”,学生们把我该讲的就都讲了。
三、教后反思
反思这节语法课,我感到真的很成功。
成功之处在于这样几点:
1.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虚拟语气的三种基本形式入手,逐步加深拓展,使学生乐于接受的同时也易于接受。
2.遵循了讲练结合的原则。
没有一味的讲授语法理论,而是让学生边学边练,主动探索,让他们享受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3.遵循了学生为主的原则。
本节课我将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思考、探索,完全将课堂的主体还给了学生,吻合了新教材的精神和追求。
4.遵循了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
传统的语法课往往采用演绎语法规律的方法,这样做既容易使学生索然无味,而且使他们感到语法神秘高深。
相反,采用归纳语法规律的方法,既能引起他们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又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