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20.91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对比:

一、我国高考之类的选拔型考试,以其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表达了特定的人才偏好:脑子快,思维敏捷,语言机巧,对细微之处的觉察度高。与中国更注重人才的精细性所不同的是,西方人对人才更多地讲究眼光、视野、对事物的综合把握、思考角度新颖、有创意等等。

二、中国教育所推崇的聪明更多地体现在猜度他人的思绪,揭开层层谜团,西方教育更推崇于自我潜力的开掘,以产生有别他人思路的创意。西方人比较注重人的发展潜质,中国人判断人的聪明与否,是当场显示的机智,而不是以后的发展潜力。中西方对智力的判断,前者更接近于小聪明,后者可属于大智慧。

三、西方人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宇宙自然的理解和控制,中国人则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体现在对人的理解和控制。

四、西方的智慧标准更注重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中国的智慧标准则是赞赏从直到曲的机智谋略。

五、西方所推崇的聪明人多是深刻揭示自然法则的理论家和巧妙利用自然力量的发明家,中国所推崇的聪明人多是精于处世且深谋远虑并随机应变的精明者。

六、西方人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理性思维上,而中国人的智慧多体现在感性思维上。

七、西方人更注重把文字作为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而中国人更注重把文字作为文采学识展示的门面。“表达思想情感”自然是越简单越清晰越好,而“展示文采学识”却是越曲折越绕弯越显得精深。

八、中国的考试历来注重知识的复述、背诵、记忆,能够在大脑中大量储备书本知识,并在被提问时快速提取的人就被视作是高智力水平的聪明人。我国的学校教育总是鼓励学生饱读书本,并将熟悉书本知识视作学识渊博,而西方的价值观是,知识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体现其价值,所以学校教育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边思考边学习边创造。

九、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教学内容都集中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以及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而科技实验和社会实践方面的课程即使在大学也很少,更不用说中小学。相比较,美国的中小学就已开设大量贴近生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园艺、电脑、缝纫、烹饪、木工、机械、摄影、绘画、乐器等丰富多彩的实用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通过对学生实行各种基础的技术培训,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职业、行业与谋生,并使他们从中积累和发展了隐性知识。

中西方大学课堂教学比较

一、授课形式上。中国的大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课堂是教师为主导;西方大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课堂是学生为主导。这样概括也许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同样也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一味“把持”讲台而无师生互动,但就总体情况而言,中西方大学的教学确实存在上述区别。毫无疑问,除了实验课、实践课,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师讲授占了相当的份量,尤其是理论教学;而西方大学教师的讲授占课堂的比重十分有限,有的仅三分之一。在欧美大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除通常意义的讲授外,还有专题讨论会、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个人陈述、实验、讲座、实地调查、案例分析、辩论、个别辅导等,其中以课堂讨论为最,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学生们认为最精彩的课不是教授的讲授课,而是师生共同的讨论课。

二、在教学方法上。西方大学论辩占据主导地位。在对研习作品进行分析、拆解、揭示关系的基础上,教师从书中抽取出所有富于争议的命题,让学生进行直接考察, 然后展开辩论,使真理

在不同的意见相互碰撞中浮现出来。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课程的教学重在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教师只是当好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5]

三、学习方式上。合作学习也叫小组学习,是西方大学中另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方法。如果说课堂讨论课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表明,在大学期间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也不是教授,而是他们的同学。据说这一发现在很多大学经过无数次重复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四、学习气氛上。在西方大学里,即或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是轻松、活泼的。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提问,不管有无见地,老师都给予鼓励。因为这证明学生在思考,而不是只用耳朵听。师生之间没有“师道尊严”约束的平等关系是课堂和谐气氛的基础,因此,课堂上师生之间直呼其名,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并质疑老师的讲课。被指出问题的教授并不因此感到难堪,不仅马上纠正自己的错误,还会对学生的质疑表示赞赏。这种情况在中国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教师是课堂权威的象征,在知识的传播与真理的探求中,尤其是在对知识的占有上,师生并不是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五、课程内容上。西方大学从课堂教学上就给学生的学习以很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其实,除了课堂教学,西方大学在很多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自由教育”的理念。例如,在选课上,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课程,实行完全学分制,课程之间的关系也不强求先修后修;课程内容包罗万象,除了一般各学科专业的课程外,诸如“爬树课”、“行走的艺术”、“哈利波特与科学”、“同性恋音乐学”、“哲学与星际迷航”等,不一而足;没有固定的班级,以课程为单位组织授课,不分专业和年级,多为10-20人的小班教学,教学组织形式松散;上课时间也很有弹性,有的教师甚至征求学生的意见安排授课时间;上课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不要求学生必须到课。“在美国的高校中,如果有些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专长,那么学校也会给予他们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绝不会强迫他们接受统一安排的课程。在教与学方面显示出极大的自由度。

六、考试形式。中国基本上还是在延续着科举考试制度。考试的时候大家都答卷子,现在考试有一些变化,不用再长篇大论地写答案了,而是选择答案,删掉错误答案等等。今年高考又有新的A卷B卷等不一样的形式。可是美国的升学考试就跟中国的升学考试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按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定,究竟什么时候上大学,由自己来定。比如说这个孩子自我发展得比较好,在比较早的时候,用比较短的时间内自学完很多课程,那他可能在高一的时候或者高二的时候就觉得我可以达到高考的水平了,他就去参加SAT的考试,拿到大学入学资格的证书。拿到这个入学考试资格证以后,就可以随时去进大学了。具体什么时候进大学也没有规定,也许他认为我还只有高一,还没到年龄,我还想玩两年再上,那你就还玩两年吧。或者你拿到了证,你年龄也到了,但你突然觉得很累或者你有什么其他原因,想去旅游,也许搞掉一二年,等到你想去学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学。同时也不受年龄局限,有很大年龄的大学毕业生,好几十岁了。中国现在这方面也很好,打开了这个渠道,非常的好。他们的大学里采用学分制,中国现在也很普遍了。一年内你把所有的学分都积够了,你就可以毕业。如果你采用马拉松式的学习,学了一年又去打一年工挣一年的钱,你再学一年,你可能学六年,或者是八年,只要学分积够了就可以不读了。如果你想同时读两个专业,只要积分够了就可以了。这就是国外的考试,跟中国的区别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