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护理在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并比较分析两组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
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理疗;临床效果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人群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年轻人长期的姿势不正确等不良工作、生活、学习习惯有着密切关系。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筋骨劳损以及气滞血瘀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原因[1]。
本研究特选取我科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中医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男36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4.2±8.7)岁;实验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5.6±8.6)岁。
两组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腰椎间盘突患者经过腰椎CT扫描后所有病例均得到证实。
1.2方法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基础护理等;实验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如下:(1)中医情志护理:患者由于各种因素会产生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放弃治疗的行为,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患者治疗的意义及放弃治疗的后果,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情志护理,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解答患者对于疾病的疑问,缓解其负面情绪;(2)中医饮食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及身体素质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饮食计划,给予患者银耳汤进行化痰润肺,针对咳痰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实施中药治疗及银耳汤食疗护理;(3)针灸护理:采用毫针刺法,对患者太溪穴、腰俞学、环跳穴、委中穴、肾俞穴、腰点、承扶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并留针1小时左右,接着再对患病部位进行推拿按摩。
124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江珊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将其中44例接受中医护理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外44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参考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79.5%;同时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0%,显著优于参考组患者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护理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造成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患者普遍有腰痛、下肢麻木和活动受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该病症被归入痹症、腰痛范畴。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以控制为主,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效护理至关重要。
我院近年来采用中医护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全部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麻木和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
将其中44例接受中医护理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外44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参考组。
参考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5例和19例,年龄从33~75岁,平均为(46.8±5.3)岁。
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6例和18例,年龄从32~77岁,平均为(47.3±5.7)岁。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
1.2 方法对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2.1 辨证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实际情况做全面了解和有效分析,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中医护理的效果。
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6月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的病患内抽取68例,1:1分为二实验组、对照组,均34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中医护理,对比效果。
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腰椎肌力、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症状,减轻疼痛。
关键词: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广泛的健康难题,主要因素是持久运用的腰椎间盘逐渐显露各类型的衰老现象[1]。
在外部力量作用下,腰椎间盘的纤维或许会断裂,从而使内部的髓核组织从裂缝中滑出或者突出,对脊神经制造压力,进而引起病患者疼痛,甚至可能出现下肢感觉麻木等病症[2]。
虽然腰椎间盘的衰老是这种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但长期承受的外部力量可能会加重腰椎间盘的衰老程度[3]。
成人之后,腰椎间盘的血液供给逐渐减少,从而使其自我恢复能力降低,也推进了腰椎间盘病症的进展[4]。
通过病理变化和CT扫描的结果以及治疗方法,可以将腰椎间盘突出分类为膨出型、突出型、瘫痪游离型以及Schmorl型[5]。
根据疾病的种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有非手术治疗,例如完全卧床休息、理疗、按摩、牵引等,这种治疗方式较适合第一次发病且病情轻微的患者。
对于病症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年龄在20-80周岁,平均为(53.92±1.21)周岁,男18,女16,平均病程(7.65±1.43)月。
对照组年龄在20-80周岁,平均为(53.91±1.23)周岁,男19,女15,平均病程(7.55±1.44)月。
资料分析,P>0.05。
(1)知晓试验。
(2)可正常沟通。
(3)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作者:潘兆新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干预中联合中医护理,能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48-001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造成马尾神经、神经根刺激所引起一种综合征,中医学归属为“腰腿(脚)痛”范畴。
现阶段临床往往对上述患者予以非手术措施干预,以绝对卧床休息、牵引、推拿等治疗方式,上述治疗方式适用于初次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且病症较轻患者。
对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通过术式干预减轻疼痛感,往往术式开展期间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缓解患者整体疼痛感尤为重要,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后续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文章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療中开展中医护理效果进行以下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经患者、家属同意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依从性高,能配合后续医护人员。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存在影响本次研究顺利开展相关疾病;③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
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74岁,平均(46.9±3.4)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6岁,平均(47.6±3.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护理的临床观察【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多因椎间盘组织退化,加之外力作用而诱发。
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以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变。
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邪侵犯经络,气血不通而痛。
【关键词】腰椎问盘突出症;综合护理;临床观察我科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从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中,运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心理、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调护、中药离子导人、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综合护理,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观察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5岁。
病程最长5年,最短7天。
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3天。
1.2护理方法观察组对患者从日常生活起居、心理护理、饮食调护、中药离子导入、康复锻练等综合护理方法配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级别护理方法配合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度,可恢复体力劳动。
②有效:症状体征大有好转,功能基本恢复,可参加轻工作。
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1.4统计学处理方法计算资料用x2检验。
3讨论3.1腰椎问盘突出多与日常生活起居不当有关,为此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嘱患者卧硬板床,仰卧时腰部垫一小枕,侧卧时屈膝屈髋,可避免椎问盘的进一步损伤,减轻对破裂椎间盘的压力,促进局部炎症反应物的吸收,从而使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适当下床活动,但要佩带护腰以保护腰部,以侧身下床为宜,即先侧卧,两膝半屈,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半屈的髋、膝关节即可移于床边,这样可使躯干做整体移动,不至于加重腰痛和不适,不宜久坐,坐位时必须调整凳子的高低,以使髋、膝关节处于同一水平,足底可踏到地面为宜,不宜做弯腰、急扭腰动作,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被,注意腰部保暖。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外贴强腰壮骨贴膏和内服止痛壮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80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外贴强腰壮骨贴膏和内服止痛壮骨胶囊,对照组采用外擦扶他林和口服腰痹通胶囊。
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在症状、体征及JOA评分等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贴强腰壮骨贴膏和内服止痛壮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强腰壮骨贴膏;止痛壮骨胶囊;何氏骨科【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078-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工作强度的逐渐加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自2016 年3月—2017年2月采用外贴强腰壮骨贴膏和内服止痛壮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18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0例均为2016 年3月—2017年2月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
治疗组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48.59±10.88岁;病程3月~10年。
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47.34±12.24岁;病程2月~11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阐述了中医经典理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的影响,中医药疗法、针灸和推拿、运动疗法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最后总结了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中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中医护理提供更多价值,并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腰腿痛、中医经典理论、中医药疗法、针灸、推拿、运动疗法、应用分析、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和下肢无力。
该病病因复杂,既包括外伤、劳损等外因,也与体质虚弱、情绪紧张等内因有关。
据统计,该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手术风险高、恢复周期长,而药物治疗又可能带来副作用。
越来越多的患者转向中医护理来寻求治疗。
中医护理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疗法和运动疗法等手段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脏腑,促进患者病症的康复。
据研究发现,中医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有显著的疗效,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护理中的应用,从中医经典理论的运用到各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对患者的影响。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总结中医经典理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现状,揭示其对腰腿痛症状的调理机制;2.分析中医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3.探讨中医药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4.评估针灸和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5.分析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中的应用效果和注意事项。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69318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监护·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张丹丽,孙丽佳(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4)0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髓核出现突出现象并进入到椎管,进而压迫到硬膜囊和神经根,致使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股神经痛等情况[1],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归属于痹症、腰痛等范畴,目前的治疗方法多以控制为主,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尤为关键。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32-76岁,平均(46.78±5.21)岁,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33-77岁,平均(45.62±5.23)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应用中医护理,具体内容:①辨证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辨证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与食疗护理,对于腰亏肾虚患者则选用滋养类食物,例如贝类、肉类与蟹类等;对于血瘀凝结患者则选用易消化清淡类食物,禁食用甘肥类食物,避免气血堵塞和痰湿加重;对于湿寒患者则选用多元化营养类食物,禁食用生冷油腻类食物,对于偏阴虚患者则选用补益性强类食物,例如枸杞、甲鱼等;对于偏阳虚患者则选用羊肉、鱼肉、虾类等食物[2];对于气郁血滞患者则选用红花和三七给予加服。
中医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常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和无
力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采用随机
对照实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中医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
中医护理干预组:研究对象共计50名,其中男性27名,女性23名。
研究对象年龄为32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
研究对象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在治疗期间,中医师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了不同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案。
具体的中医护理干预包
括针灸、拔罐、艾灸、推拿、按摩等。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疼痛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显示,中医护理干预组的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神经
功能恢复情况也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此外,中医护理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得分
也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中医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中医护理干预应
该被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
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护,针对不同疾病证型,实施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并应用针灸、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技术。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如卧床休息、心理安慰、功能锻炼指导等。
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5.29%和11.76%,好转率为50.98%和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等突出物压迫或累及椎管周围相应的脊髓、神经或血管而产生的综合征,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壮年。
临床研究表明,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护理后病情得到缓解或被治愈[1]。
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为治疗本病提供了保障。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辨证施护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本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3]和保守治疗的适应证[4],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
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18~76岁,病程3个月~28年;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2~74岁,病程6个月~26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卧床休息、心理安慰、功能锻炼指导等。
观察组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瘀证、风寒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并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情志护理、饮食调护、中药汤剂服用指导、推拿针灸、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杨琴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5期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
虚型)治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患者,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正常治疗之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方式。
结果治疗
组患者无论是在症状改善情况还是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个组的数据对比的差异非常明显。
结论即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症状[1],而且还能帮助患者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临床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是腰腿疼痛症状的常见病因,经过相关研究证明,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外,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治疗中的功能越来越显著。
[1]为了更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临床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60例患者,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两组平均年龄(40~65岁)。
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没有显著区别,可以进行后续的研究对比。
[3]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患者腰腿疼痛,剧烈活动之后疼痛加剧,休息之后痛感减轻。
经过临床检查发现患者的腱反射能力降低,肌力减弱;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涉及到中药外敷、拔火罐、耳穴贴压等多方面治疗方案,达到舒筋活络、祛湿散寒,缓解腰腿疼痛的效果。
1.4 护理方式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
根据患者的痛感选择相应的护理模式[2],比如,采用中药热敷、耳穴贴压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痛感。
2 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模式,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生活起居护理
①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
下床活动时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不宜久坐。
②做好腰部保护,防止腰部受到外伤,尽量不弯腰提重物,减轻腰部负荷。
③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对腰部的保健,提倡坐硬板凳,宜卧硬板薄软垫床。
工作时要做到腰部姿势正确,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同时还要防止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④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注意保护腰部,避免诱发和加重疼痛。
⑤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5]。
(2)饮食护理
①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黑芝麻、黑白木耳等。
药膳方:莲子百合煲瘦肉汤。
忌辛辣香燥之品。
②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
食疗方:干姜煲羊肉。
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3)情志护理
①了解患者的情绪,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净。
②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③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4)中医宣教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就从中医的角度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案,让患者对中医治疗和护理产生信任感;在出院的时候告知患者注意饮食,加强日常锻炼,心情舒畅,让患者充分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疾病康复,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3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多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痛感,主要的治疗方案就是中药外敷、拔火罐、耳穴贴压等。
除了采用必要的治疗方法之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这对最终的治疗效果起到很大的帮助。
本次研究充分证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还能舒缓患者紧张的神经和不良心理情绪,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翀,姜飞,宋兴华,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肝肾亏虚型)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10):1288-1292.
[2] 陳立恒,王小萌.温针联合热敷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肝肾亏虚型)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2):224-225.
[3] 付江涛,孟向超,王勇刚,等.热敷散治疗寒湿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镇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7,27(3):41-42.
[4] 李桐桐.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影响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5):123-125.
[5] 张毅,张妮.中医情志护理在恶性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药,2017,37(1):98-100.
[6] 周敏,崔艳.中医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7):155-156.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