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新人教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6
2.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
[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课时安排]:1-1.5课时[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一、锋面系统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总结“暖锋”(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高,狂风暴雨大风沙暴天气水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水平气压梯地转偏向风向注意说明:气旋、反气旋与低气压、高气压的关系;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吹的风的方向不同。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锋系统等。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的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天气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2. 天气图的识别与分析。
3. 天气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种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天气图的识别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特征及影响。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天气现象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常见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种类及其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锋系统的概念、特征及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图,让学生识别各种天气系统,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天气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天气系统的了解。
附: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整理笔记。
2. 收集有关天气系统的图片,分析并描述其特征。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天气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常见天气系统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天气现象的能力。
3. 收集和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天气系统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2. 辅助材料:天气图、天气预报视频、相关文章和案例。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第二课时:讲解冷暖锋系统的形成和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2. 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3. 授课时间:2023年2月16日,第3节4. 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种类和特点,如高气压、低气压、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
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各种天气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天气系统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图,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中应用常见天气系统。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4. 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常见天气系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5. 思维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学习者分析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图、地球仪、地形、气候等。
他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如温度、湿度、风向等。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风等。
这些知识为学习《常见天气系统》奠定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气象知识。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来推测天气变化。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讲授过程】:【导入】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大家首先要清楚一个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我们在小学、初中语文课中就学过“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雨纷纷”等描写天气的诗句,以及我国北方流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皆为描绘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想一想天气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答】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归纳一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那么下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锋面系统【书】。
而在学习锋面系统之前,我想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气团,何为气团?请看课本课本P.42注释1【讲述】一、气团及分类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特质也和相似的大团空气。
根据气团的温度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冷空气和暖空气。
【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当原有气团被新移来气团代替时,天气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两种气团的交界地区,天气变化尤为剧烈。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交汇区)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判断所属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 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3. 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4. 冷暖气团交汇区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5. 实际天气现象的分析与判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交汇区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难点:实际天气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判断所属的天气系统。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交汇区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判断所属的天气系统。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天气预报,分析其中的天气系统,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路、逻辑表达能力,以及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天气预报视频: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天气系统示意图:用于讲解和展示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
3. 实际天气现象案例:用于分析weather systems 的影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2)掌握锋面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3)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天气图,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运用模型演示,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2)使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2)锋面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3)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锋面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系统对生活的影响;(2)提问:你们知道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教学新课:(1)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2)介绍锋面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3)讲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气象资料,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小组展示:让学生运用模型演示,解释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2. 观察天气预报,分析实际案例中锋面系统和高压低压系统的影响;3. 思考:如何利用天气系统的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2. 学生对天气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学生对天气系统在农业和生活中的应用意识的培养。
3.3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常见天气系统”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3节是在前两节讲述的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概念,然后在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
本学时重点介绍锋面系统,包括锋的形成、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是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关于锋面的分类,教材中讲述了冷锋和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要使学生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这一难点,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因此在讲解时应该注重课件和教具的应用,通过课件展示和自作教具演示,使学生形象的认知冷暖锋的区别。
二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异明显,所以当锋面过境时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可先介绍当一个地区受单一冷气图或暖气团控制时的天气状况,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说出锋面过境过程中的天气变化情况。
教材最后安排《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由学生活动完成,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有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1、理解锋的概念、分类及其天气特征。
2、掌握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类型。
2、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3、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
2、学会做简单的天气实况分析及趋势和预报。
德育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团的概念、锋面及锋面的分类。
2.描述三种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现象。
利用锋面示意图,根据冷气团移动方向、锋面符号或降水部位等差异判断锋面类型。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三种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及相应的天气状况。
4.了解寒潮的危害,认识其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5.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6.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与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某地区天气变化规律;锋面系统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冷锋和暖锋的对比区分;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及其天气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回忆思考、
湿气流、气压等,
一、气团
1.气团概
念:
2.气团分
类:
PPT展示天气预报图,引出气团
回答问题。
(1)什么是气团?按性质如何划分?
(2)影响气团性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教师小结给出正确的概念。
读图,分析
图
让学生自主认识
气团的概念
根据学过的物理
知识明确冷气团
温度低、密度大、
“锋面天气”
二、锋面系统:
1.锋面概念:
[过程体验]大气中的冷暖气团我们肉眼看
不见,现在用冷、暖水来演示其交界处的运动
特点。
在一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
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与蓝色冷水,为了使实验效
果显著,将冷水中加入一些盐。
在向上抽出隔
板的数秒内,观察冷暖水之间的移动现象。
(板图)画出锋面
板图边讲边画,引导学生理解锋的形成,
及锋面、锋线、锋的含义。
小结强调:冷暖气团交汇的界面称为锋面,
由于两侧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较大,
因此在锋面附近天气是多变的。
锋面移动就会
带来某一地区天气的变化。
过渡:当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发生变化
时锋面就会运动,那么锋面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实验,
体验大气
运动过程,
分析思考
冷暖气团
运动特点。
学生在学
案上画出
锋面
使学生形象地理
解气团交界面产
生降水的原因。
培养学生绘制简
图的能力,建立锋
面空间概念。
明确
锋的形成以及结
构。
为后面画出冷
锋和暖锋示意图
奠定基础。
2.冷锋系[教师讲解] 如果冷气团势力强大,冷气学生同步通过动手画出锋
3.暖锋系统与天气
[教师讲解] 如果暖气团势力强大,暖气团
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暖锋。
(板图)画出冷锋锋面侧视图
[问题引领] 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天气会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变化?
[问题引领] 你能举例说出生活中你经历
学生将暖
锋侧视图
画在学案
上。
分析讨论
天气现象
及变化,填
写学案。
学生讨论
回答,填写
通过动手画出锋
面示意图,准确掌
握暖锋的特点,并
为分析暖锋对天
气的影响奠定基
础。
学会分析天气状
况。
引导学生关注生
活中的天气变化
规律和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