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病科护理常规

肝病科护理常规

肝病科护理常规
肝病科护理常规

目录

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3)

二、常见肝病护理常规 (3)

1、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3)

2、慢性肝炎护理常规 (4)

3、重症肝炎护理常规 (5)

4、脂肪性肝病护理常规 (6)

5、肝豆状核变性护理常规 (9)

6、蚕豆病护理常规 (12)

7、自身免疫性肝炎护理常规 (13)

8、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14)

9、肝硬化护理常规 (14)

10、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护理常规 (19)

11、肝硬化大量腹水的护理常规 (20)

12、胸腔积液护理常规 (21)

13、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23)

14、肝硬化脾切除术护理常规 (25)

15、肝性脑病急救护理常规 (28)

16、肝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29)

17、原发性肝癌护理常规 (32)

18、肝癌破裂出血护理常规 (36)

三、特殊检查及诊疗护理常规 (37)

1、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护理 (37)

2、腹腔穿刺术的护理 (38)

3、胸穿与胸腔引流护理 (39)

4、腰椎穿刺术护理 (40)

5、骨髓穿刺术护理 (41)

6、人工肝护理 (42)

7、胃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护理 (43)

8、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护理常规 45

9、肝癌介入治疗(TACE术)护理 (46)

10、PTCD术护理 (47)

11、血液透析护理 (49)

12、放疗护理常规 (58)

13、化疗护理常规 (60)

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新病人在门诊经一般入院处置后,电话联系相应病区,由专人陪同送入病区。

2、病人进入病区,热情接待,按病种、病情安置病室与床位,测T.P.R.BP体重,更换病员服,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安全教育、日常工作流程和有关规章制度,并介绍经管医护、科主任、护士长和同室病友,消除焦虑和陌生感。

3、询问病史,做好护理体检,按规定完成护理病历书写。

4、按病种和消毒隔离质量标准要求,严格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防止医院内感染,并协助医师做好传染病报卡工作。

5、按医嘱实施分级护理,加强巡视,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做好护理记录。

6、及时,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保证抢救治疗顺利进行。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8、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和对症护理,防止护理不当所致的并发症,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和病室安静,指导合理休息、活动、饮食、营养,做好出入量或尿量记录。

9、按年龄、病情不同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环境调整,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10、做好出院指导,如出院带药指导、休息活动营养指导、复查时间等,并予更衣、物品消毒,做好病历记录、整理,定期电话回访。

二、常见肝病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引起并以侵犯肝脏为主的传染病。

二、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肝炎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乙型肝炎起病缓慢,突出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尿呈浓茶样、巩膜、皮肤先后出现黄染,肝脏肿大、有压痛,肝功能损害。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与黄疸型基本相似,但症状较轻,不出现黄疸,有肝肿大及肝区隐痛。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相当一部分病例仅有体征或肝功能改变,多在普查时被发现。

三、特殊检查

1、肝功能检查

2、血清标记物检测:抗-HAV-IgM,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IgM,IgG测定,DAN 聚合酶,HBV-DNA。

3、影像学检查,B超。

4、病原学检查,荧光显微镜检查。

四、护理要点

1、传染病护理常规,按消化及血液体液隔离,隔离期为30日。

2、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应以不疲劳为度,半年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1-2年。

3、急性期选择清淡饮食,忌油腻,鼓励病人多饮水、严重呕吐、黄疸明显者,可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

4、病人的粪便用漂白粉消毒、便器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食具、体温计药杯用0.5~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30~60分钟,注射、采血、输液用具一次性使用,用过应焚烧或毁形及消毒。

5、做好心理护理,调整好病人因隔离所致的孤独,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

6、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对症护理。

(1)消化道症状的观察,对恶心、厌油等给予合理饮食调配。

(2)黄疸深度及大小便色泽的观察;对黄疸病人应保持皮肤清洁,指趾甲剪短,以免抓破皮肤,经常更换内衣。

7、做好恢复期保健和康复指导。

慢性肝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二、临床表现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属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征者。

三、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清ALT、白蛋白或A/G比例,丙种球蛋白测定。

2、肝功能检查、血清学抗原,抗体的检测。

3、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

4、肝脏活体组织检查。

四、护理要点

1、传染病护理常规,按消化道、血液、隔离。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需营养食物,如有肝硬化倾向时,应予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每日1.5~2.0g/kg,应避免粗糙、刺激食物,绝对禁酒。

3、根据病情,采用动静结合疗养措施,可配合适度的体育治疗。

4、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消化道与全身症状及黄疸出血倾向观察,与肝外器官表现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5、根据治疗情况观察相应的药物反应。

6、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多与其交流,树立信心。

7、做好慢性肝炎有关卫生知识的宣教和康复指导。

五、抗病毒药物用药护理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支持,可采用劝解、疏导、暗示等心理支持的方法,增强患者心理应对能力,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细致地讲解肝硬化的预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坚持抗病毒治疗的意义。

2.健康教育:①正规治疗就诊:教育患者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避免偏迷偏信。②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是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曾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用药依从性教育:对患者进行坚持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戒烟酒等生活方式改变等教育,让患者了解到抗病毒至关重要。同时要让患者了解到中途停药的严重性,轻则贻误病情,导致治疗失败,重者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④药物知识宣教:用药前向患者讲述药物的剂型、作用机理、不良反应,药物的保存、服用方法、时间。告知患者漏服、加服、突然停药的危害。

3.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患者病程长,根治难,抗病毒药物价格昂贵,认真做好护患沟通,动员患者利用一切支持系统,保证抗病毒治疗的顺利实施,让患者了解错过抗病毒的时机,对肝脏将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将抗病毒成功的病例介绍给亲属、朋友、单位取得支持。

4..出院随访:出院前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的出院沟通,并发放“医患联系卡”,建立一对一的出院后随访关系。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重症肝炎护理常规

一、临床表现

急性重症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燥不安,神志不清,昏迷等)黄疸迅速加深、肝浊音界聚缩小,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和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或有呃逆)极度乏力等,可见中毒性鼓肠,腹水、肝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等。肝功能损害严重,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血总胆红素在170μmol/L以上。

2、亚急性重症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8周以内出现上述症状。

二、特殊检查

1、肝功能检查。

2、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查同急、慢性肝炎。

3、影像学检查:B超。

4、对症的相应检查:血氨测定,血气分析等,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等。

三、护理要点

1、传染病护理常规,按血液、消化道隔离。

2、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精神护理,调整不良心理反应,创造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3、腹水病人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肝硬化时应给予高蛋白(每日1.5~2.0g/kg)肝昏迷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5~1g/kg)。

4、保持皮肤清洁,每天进行湿式扫床除去渣屑,脏物、平整床单,经常更换内衣、内裤、必要时给予床上擦浴。

5、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氏液清洁口腔3~4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有霉菌性口腔炎时,可用制霉菌素溶液10u/ml,每日数次局部涂擦。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对症护理。

⑴注意病人有无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应警惕出现肝昏迷,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判断肝昏迷的严重程度。如出现烦躁不安时,用床档及时约束带加以保护。按昏迷护理常规。

⑵注意出血倾向(牙龈、皮肤、注射部位)和消化道出血症状、并对症处理。

⑶观察腹水、消退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测量腹围每月一次,体重每周一次,并注意观察使用利尿剂后有无电解质紊乱。

⑷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肠腔PH值,减少氨的吸收,可作食醋灌肠。

⑸观察有无肾功能衰竭表现,注意尿量和血非旦白氮等改变。

⑹准确执行各种治疗,抢救用药医嘱,并观察药物效果效应。

7、做好重症肝炎康复指导和卫生宣教工作,防止复发。

脂肪性肝病护理常规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是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发病率可达10%左右,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在我国,目前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临床上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一、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本病在西方国家成人发病率为10%~24%,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可高达57%~74%。我国今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明显超过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那女患病率基本相同,以40~50岁最多见。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发病缓慢。

1.症状NAFLD常无症状。少数病人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

非特异症状。严重脂肪性肝炎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责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相似。

2.体征严重脂肪性肝炎可出现黄疸,部分病人可有肝脏肿大。

治疗要点:

治疗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包括病因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提倡中等量的有氧运动,饮食控制,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合并高血脂症的病人可采用降血脂治疗,选择一些对肝细胞损害较小的降血脂药如贝特类、他汀类或普罗布考类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本病的药物疗效不肯定。维生素E具抗氧化作用,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建议可常规用于脂肪性肝炎治疗。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营养失调:高于集体需要量与饮食失当、缺少运动有关。

(1)饮食护理:调整饮食结构,低糖低脂为饮食原则。在满足基础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减少热量的摄入,维持营养平衡看,维持正常血脂、血糖水平,降低体重至标准水平。指导病人避免高脂肪食物如动物内脏,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尽量使用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榄油、菜子油、茶油等)。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瘦肉,鱼肉,豆制品等;多吃有助于降血脂的食物,如燕麦、绿豆、海带、茄子、芦笋、核桃、枸杞、黑木耳、山楂、苹果、葡萄、猕猴桃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制作各种减肥食谱小卡片给病人,以增加病人的健康饮食知识,提高其依从性。

(2)运动:适当增加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体内脂肪消耗。合理安排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每天安排进行体力活动的量和时间应按体重目标计算,对于需要亏空的能量,一般多考虑采用增加体力活动量和控制饮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50%应该由增加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来解决,其他50%可由减少饮食总能量和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以达到需要亏空的总能量。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运动,也应避开凌晨和深夜运动,以免扰乱人体生物节奏;合并糖尿病者应于饭后1小时进行锻炼。

(3)控制体重:合理设置减肥目标,逐步接近理想体重,防止体重增加或下降过快。用体重指数(BMI)和腹围等作为监测指标,以肥胖度控制在0~10%「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为度。

(4)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均可致血清胆固醇升高,应督促病人戒烟戒酒;改变长时间看电视、用电脑、上网等久坐的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有氧运动时间。

(5)病情监测:每半年监测体重指数、腹围、血压、肝功能、血脂和血糖,每年做包括肝脏、胆囊和脾脏在内的上腹部B超。

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与病情进展、饮食受限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肥胖有关。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让健康人群了解NAFLD的病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2.疾病知识指导教育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情绪的调节和稳定,鼓励病人随时就相关问题咨询医护人员。让病人了解本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治疗信心,持之以恒,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饮食指导指导病人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习惯,去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戒除烟酒,实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如不吃早餐,或三餐饥饱不均,会扰乱集体的营养代谢。避免过量摄食、吃零食、夜食,以免引发体内脂肪过度蓄积。此外,进食过快不易发生饱腹感,常使能量摄入过度。适宜的饮食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质代谢和运转,对脂肪肝的防治尤为重要。

4.运动指导运动应以自身耐力未基础、循序渐进、保持安全心率(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心率为100~120次/分,低强度活动时则为80~100次/分)及持之以恒的个体化运动方案,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遇到弄,如慢跑、游泳、快速步行等,睡前进行床上伸展、抬腿运动,可改善睡眠质量。每天运动1~2小时优于每周2~3小时剧烈运动。

二、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优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初期表现为肝细胞脂肪性变性,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短期严重酗酒也可诱发广泛肝细胞损害或肝功能衰竭。本病在欧美国家多见,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据我国一些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成人的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左右。临床表现:

因饮酒的方式、个体对乙醇的敏感性以及肝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症状一般与饮酒的量和酗酒的时间长短有关。

1.症状一般情况良好,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胀痛或不适;酒精性肝炎常在大量饮酒后,出现全省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腹泻、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急性肝衰竭表现;酒精性肝硬化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相似,以门静脉高压症为主,可伴有其他慢性酒精中毒的表现如精神—神经症状、慢性胰腺炎等。

2.体征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酒精性肝炎可有低热、黄疸、肝肿大并有触痛。

治疗要点:

1.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戒酒4~6周后可使酒精性脂肪肝恢复正常。彻底戒酒可使轻中度的酒精性肝炎临床症状、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病理学改变逐渐减轻,而且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病人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2.营养支持长期嗜酒者,酒精取代了食物所提供的热量,故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所以酒精性肝病病人需要良好的营养支持,在戒酒的基础上应给与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并补充多种维生素。

3.药物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科稳定肝窦内皮细胞膜和肝细胞膜,降低脂质过氧化,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其伴随的炎症和纤维化。美他多辛有助于改善酒精中毒。

4.肝移植如同其他晚期肝硬化治疗,严重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可考虑肝移植,但要求术前戒酒3~6个月,且无其他脏器的严重酒精性损害。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自我健康管理无效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

(1)严格戒酒:积极引导病人戒酒,要坚持逐渐减量的原则,每天饮酒量以减少前一天的1/3为妥,在1~2周内完全戒断,以免发生酒精戒断综合征。出现严重的酒精戒断综合征时,光凭意志力或家人强行戒酒很容易发生危险,应及时治疗。有重度酒瘾的人戒酒,应寻求病人家属的支持和帮助。

(2)心理护理:戒酒过程中,由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迅速下降,可能出现情绪不安、暴躁、易怒、出汗、恶心等反应,要适时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在戒酒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接收各项治疗。戒酒同时要配合进行心理行为治疗。

鼓励家属对病人多加关心和照顾,帮助病人克服忧郁、疑虑、悲伤等不良情绪,让病人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人生价值和健康的重要。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大量饮酒、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

(1)饮食护理:酒依赖者,多以酒代饭,进食较少,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

应以低脂肪、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为饮食原则,紧急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营养均衡,多吃瘦肉、鱼肉、牛奶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等。

(2)营养监测: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定期测量病人的体重,了解营养状况的变化。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焦虑与病情进展、戒酒有关。

健康指导:

选取宣传饮酒危害的教育片和书刊,提供病人观看或阅读,宣传科学饮酒的知识,帮助病人认识大量饮酒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协助病人建立戒酒的自信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戒酒和配合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护理常规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对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WD的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30 000~1/100 000,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本病在中国较多见。WD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稍多,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WD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发病机制:

正常人每日自肠道摄取少量的铜,铜在血中先与白蛋白疏松结合,在肝细胞中铜与α2-球蛋白牢固结合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铜蓝蛋白。循环中90%的铜与铜蓝蛋白结合,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重要生物酶的合成。铜在各脏器中形成各种特异的铜-蛋白组合体,剩余的铜通过胆汁、尿和汗液排出。

疾病状态时,血清中过多的游离铜大量沉积于肝脏内,造成小叶性肝硬化。当肝细胞溶酶体无法容纳时,铜即通过血液向各个器官散布和沉积。基底节的神经元和其正常酶的转运对无机铜的毒性特别敏感,大脑皮质和小脑齿状核对铜的沉积也产生症状。铜对肾脏近端小管的损害可引起氨基酸、蛋白以及钙和磷酸盐的丢失。铜在眼角膜弹力层的沉积产生K-F环。与此同时,肝硬化可产生门静脉高压的一系列变化。

临床表现:

1.神经和精神症状

神经症状以锥体外系损害为突出表现,以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为主,并有面

部怪容、张口流涎、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等。震颤可以表现为静止或姿势性的,但不像帕金森病的震颤那样缓慢而有节律性。疾病进展还可有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理征、腱反射亢进、假性球麻痹、癫痫发作,以及大脑皮质、下丘脑损害体征。精神症状表现为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反应迟钝、情绪不稳,常伴有强笑、傻笑,也可伴有冲动行为或人格改变。

2.肝脏异常

肝脏受累时一部分病例发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炎,大部分病例肝脏损害症状隐匿、进展缓慢,就诊时才发现肝硬化、脾肿大甚至腹水。重症肝损害可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脾肿大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3.角膜K-F环

角膜色素环是本病的重要体征,出现率达95%以上。K-F环位于巩膜与角膜交界处,呈绿褐色或暗棕色,宽约1.3mm,是铜在后弹力膜沉积而成。

4.其他

肾脏受损时可出现肾功能改变如肾性糖尿、微量蛋白尿和氨基酸尿。钙、磷代谢异常易引起骨折、骨质疏松。铜在皮下的沉积可致皮肤色素沉着、变黑。

治疗:

1.药物治疗

以驱铜药物为主,驱铜及阻止铜吸收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药物,一是络合剂,能强力促进体内铜离子排出,如青霉胺、二巯丙磺酸钠、三乙烯-羟化四甲胺、二巯丁二酸等;二是阻止肠道对外源性铜的吸收,如锌剂、四硫钼酸盐。

(1)D-青霉胺(D-penicillamine,PCA):是本病的首选药物,为强效金属螯合剂,在肝脏中可与铜形成无毒复合物,促使其在组织沉积部位被清除,减轻游离状态铜的毒性。青霉胺与组织中的同类子络合成铜-青霉胺复合物,从尿中排出。本要口服易吸收。药物副作用有恶心、过敏反应、重症肌无力、关节病、无疱疮,少数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视神经炎、狼疮综合症。剥脱性皮炎、肾病综合征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另外,当患者首次用药时应做青霉胺皮试,阴性者才能使用。本病需长期甚或终生服药,应注意补充足量维生素B。

(2)二巯基丙磺酸(DMPS):DMPS 5mg/k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静滴,每日1次,6天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2天,连续注射6-10个疗程。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减退及轻度恶心、呕吐。可用于有轻、中、重度肝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的肝豆状核病患者。(3)三乙烯-羟化四甲胺(TETA):药理作用与D-青霉胺相似,是用于不能耐受青霉胺治疗时的主要药物。副作用小,但药源困难、价格不菲。

(4)锌制剂(zinc preparations):常用有硫酸锌、醋酸锌、葡萄糖酸锌、甘草锌等。在餐后1 h服药以避免食物影响其吸收,尽量少食粗纤维以及含大量植物酸的食物。锌剂副反应较小,主要有胃肠道刺激、口唇及四肢麻木感、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紊乱等。对胎儿无致畸作用。锌剂的缺点是起效慢(4~6个月),严重病例不宜首选。

(5)四硫钼酸盐(tetl.athiomolybdate,TM):能促进体内的金属铜较快排出,改善WD的症状与PCA相当,副作用则比PcA少得多。本药在国外仍未商品化,至今国内未有使用的经验。

(6)中药治疗:大黄、黄连、姜黄、金钱草、泽泻、三七等由于具有利尿及排铜作用而对wD有效,少数患者服药后早期出现腹泻、腹痛。使用中药治疗WD,效果常不满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推荐用于症状前患者、早期或轻症患者、儿童患者以及长期维持治疗。

2.对症治疗

有震颤和肌强直时可用苯海索口服,对粗大震颤者首选氯硝西泮。肌张力障碍可用苯海索、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还可服用氯硝西泮、硝西泮、巴氯芬,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试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有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时,可选用氯硝西泮、硝西泮、氟哌啶醇,合用苯海索。对于精神症状明显者可服用抗精神病药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氯氮平,抑郁患者可用抗抑郁药物。护肝治疗药物也应长期应用。

3.手术治疗

对于有严重脾功能亢进者可行脾切除术,严重肝功能障碍时也可以考虑肝移植治疗。[护理:

1.饮食护理

①避免进食含铜量高的食物:小米、养麦面、糙米、豆类、坚果类、薯类、菠菜、茄子、南瓜、蕈类、菌藻类、干菜类、干果类、软体动物、贝类、螺类、虾蟹类、动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可可。某些中药(龙骨、牡蛎、蜈蚣、全蝎)等。

②适宜的低铜食物:精白米、精面、新鲜青菜、苹果、桃子、梨、鱼类、猪牛肉、鸡鸭鹅肉、牛奶等。

③高氨基酸或高蛋白饮食。

④勿用铜制的食具及用具。

2.用药护理

开始用药后应检查肝肾功能、24 h尿铜、血尿常规等,前3个月每月复查1次,病情稳定后3个月查1次。肝脾B超3—6个月检查1次。同时必须密切观察药物的副反应。

3.康复及心理治疗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在WD患者中非常常见,已有的调查发现约30-60%患者存在抑郁。因此要加强对WD患者的心理疏导。

①加强公共宣传与教育,减少对患者的歧视。

②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和综合素质,学习心理学、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③加强生活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文娱体疗和各种技能训练,有利于改善睡眠与精力、进食、运动与感觉等躯体功能状况,创造宽松舒适的住院环境和丰富的训练活动,有利于缓解精神紧张,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感。

④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相关,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帮助。

⑤患者的预后与家庭支持有密切关系,患者家庭作为其最主要的支持系统,对患者心理

及身体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蚕豆病护理常规

俗称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俗称蚕豆病。全世界约2亿人罹患此病。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患病率为0.2-44.8%。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为高。G6PD缺乏症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治疗原则:

G6PD缺乏症在无诱因不发病时,与正常人一样,无需特殊处理。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其次是对妊娠晚期孕妇或新生儿服用小剂量苯巴比妥,可有效减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输血是本病急性发作时最有效的疗法,其次是纠正酸中毒、处理肾衰。轻中度溶血患者一般用补液治疗。

护理:

1 .生命体征的观察溶血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入院后应严密进行生命体征观察和T、P、R 测定,防止因贫血缺氧引起重要器官的损伤。患儿出现嗜睡、昏迷、抽搐、头痛、呕吐、气急、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或尿少、尿闭,均提示合并有脑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维护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

2 .贫血的观察应协助医生,密切观察贫血的进展和速度,做好血红蛋白的测定与记录,及时补充损失的红细胞,纠正贫血。

3 .尿的观察主要观察血红蛋白尿的排除状况。大量溶血时,尿呈浓茶或酱油色。随着溶血的终止,尿逐渐由浓变淡而恢复正常。观察尿的颜色,可预示溶血的程度和转归。同时应做好尿量的记录。若出现尿少或尿闭,预示有可能出现溶血尿毒症。故入院后给予碱化尿液等处理,防止酸性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4 .输血观察与护理危象的主要处理是紧急输血。入院后应积极做好输血准备,及时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输血前查对受血与供血是否一致,防止错输或血液污染。在输血过程中根据年龄、贫血程度,严格控制滴速和血量,防止输血过快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在输血过程中,除防止血液污染,还应积极地做好输血反应的应急抢救准备。如出现高热、寒颤、皮疹、心累、气急或哮喘发作,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过敏性休克表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5 .饮食及一般护理溶血危象发生主要与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某些药物有关。入院后立即终止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给予与溶血无关的饮食。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活动,病房要保持安静,对于极度烦躁的患儿给予镇静治疗。对于发热的患儿,应进行物理降温,避免药物降温,尤其是解热镇痛药物的应用,防止解热药物引起再次溶血发生,而使病情加重。

6 .心理护理由于起病突然,可在无任何前驱症状下大量溶血、贫血,年长儿及其家属易引起恐慌。应向患儿及其家属讲明发病原因。避免诱发因素,通过输血一般愈后较好。

7 .出院指导出院后,尤其在发病季节,应尽量避免接触蚕豆或其花粉、蚕豆制品及某些药物,如磺胺炎、呋喃类,或苯、砷、萘等均易引起溶血的化学物品。

自身免疫性肝炎护理常规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其确切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国内文献报道的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被认为是主要因素,而其他因素可能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引起机体免疫耐受机制破坏,产生针对肝脏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破坏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并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约34%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因体检发现肝功异常而就诊;30%的患者就诊时即出现肝硬化;8%患者因呕血和(或)黑便等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而就诊;部分患者以急性、甚至暴发性起病(约占26%),其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较高,临床过程凶险。约17%~48%AIH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等,甚至是部分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AIH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异常,减慢向肝纤维化的进展。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

1.治疗指征:

(1)绝对指征血清AST≥10倍正常值上限,或血清AST≥5倍正常值上限伴γ-球蛋白≥2倍正常值上限;组织学检查示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

(2)相对指征有乏力、关节痛、黄疸等症状,血清AST和(或)γ-球蛋白水平异常但低于绝对指征标准,组织学检查示界面性肝炎。

2.初始治疗方案

(1)单用强的松疗法适合于白细胞明显减少、妊娠、伴发肿瘤或硫嘌呤甲基转移酶缺陷者,或仅需短程治疗者(≤6个月)。第一周:强的松60mg/d;第二周:40mg/d;第三周:30mg/d;第四周:30mg/d;第五周起:2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2)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合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心理不稳定或有高血压者。强的松剂量为第一周:30mg/d;第二周:20mg/d;第三周:15mg/d;第四周:15mg/d;第五周起:10mg/d。第一周开始即同时服用硫唑嘌呤5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3.初始治疗的终点及对策成人AIH应持续治疗至缓解、治疗失败、不完全反应或发生药物毒性等终点(见表3)。90%患者开始治疗2周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γ-球蛋白水平即有改

善, 但组织学改善滞后3~6个月,所以通常需要治疗12个月以上才可能达到完全缓解。尽管有些患者停止治疗后仍可持续缓解, 多数患者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4.复发及其对策复发指获得病情缓解并停药后转氨酶再次升高超过正常上限值3倍和/或血清γ-球蛋白水平超过2 000mg/dL。一般在停药后的2年内发生。复发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发生消化道出血及死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性更高。对首次复发者可重新选用初治方案,但复发至少2次者则需调整治疗方案,原则是采用更低剂量以及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以缓解症状并使转氨酶控制在正常值5倍以下。一般在采用泼尼松诱导缓解后每月减量2.5 mg,直至保持上述指标的最低剂量(多数患者的最低平均剂量为7.5 mg/d)后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为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可在病情缓解后将泼尼松在每月减量2.5 mg的同时增加硫唑嘌呤每天2 mg/kg,直至将泼尼松撤除单独应用硫唑嘌呤的最低维持量。此外也可采用联合治疗的最低剂量。

5.替代治疗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下仍无组织学缓解,或出无法耐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其他药物作为替代方案。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布地奈德等可能对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成人患者有效,对不能耐受硫唑嘌呤者可试用6-巯基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此外,也可试用熊去氧胆酸、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但上述药物的疗效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6.严重者行肝移植。

护理:

护理同肝炎肝硬化病人护理常规。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1、按传染病护理常规隔离孕产妇,严格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多食含维生素类食物。

3、注意孕产妇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尿色、生命体征变化及精神状态,及时发现肝昏迷先

兆症状。

4、注意有无肝区疼痛及胃肠道症状。

5、遵医嘱听胎心,指导孕妇数胎动,间歇上氧。

6、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有无出血倾向,按医嘱注射维生素K1针或其它止血药。

7、临产先兆出现,遵医嘱备新鲜血,尽量缩短产程。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宫缩剂。

8、产后注意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按产科护理常规护理。

9、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哺乳。

10、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肝硬化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1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 PBC :SB (umol /L )

17-68 1分;68-170 2分;>170 3分 总分:Child-pughA 级5-6分;B 级7-9分;C 级≥10 分 4

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上消化道出血,低钾性碱中毒,低血容量与缺氧,镇静药\麻醉药,高蛋白饮食,肾功能衰竭,感染,便秘,快速大量利尿、放腹水。 护理问题\关键点

1 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2 腹水

3 水电解质失衡

4 门脉高压

5 出血

6 肝性脑病

7 感染

8 三腔二囊管的护理

9 内镜下诊治 10 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 基础生命体征

2 皮肤黏膜情况:有无肝性面容、有无脾脏肿大、皮肤瘙痒、色素沉着、黄疸、蜘蛛痣、肝掌、双下肢及全身水肿程度等

3 有无内分泌系统失调表现,如男性乳房发育、女性闭经或不孕、血糖水平(肝硬化并发血糖异常)等

4 腹部体征:有无腹隆、腹胀、腹痛、腹水,有无肝脾肿大

5 胃纳及大便性状,如有无便秘、腹泻,观察大便颜色及尿量尿色 6

评估有无侧支循环建立:如腹壁静脉曲张、痔疮、消化道出血等

7病程、此次入院的原因、有无门脉高压,是否行过内镜下治疗

8有无出血情况如呕血、便血、牙龈鼻腔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

9肝硬化的病因:饮酒史、肝炎史、长期用药史、血吸虫病史、肝硬化相关疾病等

10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经济情况

11实验室检查结果:CBC、肝肾功能、大便OB、电解质,PT等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

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心率:口服心得安患者不得<55次\分

呼吸节律、频率和呼吸音情况

2神志水平:有无肝性脑病

定向力:人物、时间、地点

简单计算能力

肝性脑病分期:四个期(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

3心理状况:长期的病程需要激励乐观的态度,学会自我护理

4腹部体征:腹胀、腹隆和腹痛情况

5皮肤完整性

6三系降低及凝血功能低下者严密观察全省出血情况

颅内出血:头痛、呕吐、神志改变

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

7尿量和全身水肿情况,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评估有无副作用如水电解质失衡等

8大便次数、颜色和性状(肝硬化患者每日以1~2次大便为好)

9抽胸腹水后观察:出血、渗漏

10胸腹引管护理:观察是否通畅,记录量和颜色;按医嘱定量夹管,间歇开放

11实验室和特殊检查结果:CBC、UA、STOOL、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白蛋白、电解质水平、CT、BUS、血氨、ABG

12用药的效果

13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用Child-pugh分级评定

干预措施

1活动卧床休息,适当活动,避免碰撞和剧烈活动

大量腹水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双下肢水肿患者抬高下肢

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禁饮酒,勿暴饮暴食。

肝性脑病先兆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有腹水时应少盐或无盐

禁酒及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禁用损害肝脏的食物,避免进食过酸、过辣、刺激性食物

大量腹水的患者饮水量控制在1000ml\d左右,如有显著低钠血症的,应限制在500ml\d 以内。腹水消退后仍需限制钠的摄入,以防腹水再次出现。

合并有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进食、禁水,待出血停止后禁食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食物,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食无渣易消化饮食。

3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鼓励家属共同关心照顾患者,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4抗感染,根据部位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5输血、输血浆注意事项,输白蛋白时注意冲关生理盐水的量。

6保持大便每天1-2次,避免用力排便,肝性脑病患者严禁肥皂水灌肠。

7腹穿后卧床休息,注意观察有无腹腔出血和局部渗液情况。腹带包扎。

8利尿剂的使用

首选螺内酯

速尿:观察电解质水平,特别是血钾水平,静推时速度避免过快,使用后注意尿量。

9注意观察其它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通便药、止血剂(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质子泵抑制剂)、心得安、降血氨类药物。

10做好口腔护理,以消除肝臭味,增进食欲,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刷牙用软牙刷或口腔护理棉棒。

11出血量的估计: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出现黑便时——每日出血量在60ml以上:呕血者——胃内储血量250ml以上:出血量不超过400ml,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当出血量大500-800ml时患者可有循环血容量减少的表现。出血量达1000-1500ml时,临床上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改变。总之,出血量的估计应根据临床表现,特别是对血压和脉搏的动态观察,以及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中心静脉压测定等综合考虑、全面评估。

12大出血的急救

患者有呕血、便血等出血病史,出现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出冷汗,脉搏细速,肠鸣音亢进,应首先考虑有出血情况,并观察血压。

患者出现呕血,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绝对卧床,禁食,及时备吸引器。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或主管医师。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大号针头),同时抽血型、血交叉、配血、如已有输血患者,则加快输液速度,如已有备血立即提血。

测血压、脉搏、体温、每隔15-30分钟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呕吐物、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做好记录。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备好三腔二囊管,配合医生插三腔管进行止血。

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及扩容药。

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做好重病护理记录。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如经内科治疗出血不止,应考虑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

13脐疝患者用棉垫保护,避免衣服反复摩擦,分钟贯穿伤。

14白细胞过低的患者注意保护性隔离。

15胸闷气急患者给予吸氧,观察血氧饱和度及ABG情况。

16硬化剂注射或套扎后护理

疼痛的观察:胸骨后轻微的疼痛和不适是正常的。

出血的观察:呕血、黑便(备三腔二囊管、负压装置)

感染的观察:肺部感染、结核、腹腔感染等。

17三腔二囊管的护理

注射空气时,必须先向胃囊注气,再向食道囊充气。胃气囊充气要足。

放置三腔管气囊压迫时间不超过48小时,每隔12小时气囊放气5-10分钟,以防止食道胃底黏膜发生糜烂、坏死。

气囊压迫48小时后胃管内仍有鲜红血液吸出,说明气囊压迫止血无效,应立即报告医生。

记录每日胃液吸出量及性质,以供每日补充水了、电解质时参考。

防止过度牵拉或滑脱而造成食管气囊堵塞咽喉导致窒息,特别在气囊注气牵引时,如患者发生呼吸困难,要立即放松牵引和抽出食管气囊内空气,如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剪短三腔二囊管。

每日口腔护理2-4次,从鼻腔沿三腔管滴石蜡油数滴。

出血停止12小时后,方可从胃管内注入药物,注入前认清标记严防灌错。

肝病患者为避免诱发肝昏迷,可通过胃管注入乳果糖等类药物,促使肠内积血及其他含氨物质排出,同时抑制肠道细菌以减少氨的生成。

出血停止24小时,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完全抽去气囊内空气,继续观察无出血可吞服石蜡油20-30ml,润滑管壁后再拔管,以免因血块的黏滞拉破黏膜再次出血。

三腔二囊管压迫的并发症:鼻出血、呼吸困难或窒息,心律失常,食管狭窄,拔管后再出血,拔管困难,食道粘膜损伤,吸入性肺炎,气囊漏气、破裂,食管穿孔。

18正确记录尿量和24小时进出入量。

19皮肤护理皮肤黄疸瘙痒患者可用温热水擦浴或涂炉甘石洗剂。

20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护理。

21血小板过低,凝血时间延长患者,注射结束后应按压针眼处15-30分钟。

22每日测量腹围(晨起排尿排便后,平卧位皮尺过脐一周)。每日测体重(五定:同一时间、同一秤、空腹、排空大小便、同一衣服和鞋子)。

23并发症的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

肝性脑病:注意有无性格、行为的异常表现,患者双手是否有扑翼样震颤,呼吸是否带有烂苹味,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热、腹痛、部分伴有腹泻及呕吐。

肝肾综合征: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低血钠或低尿钠。

肝肺综合征:呼吸困难与紫绀。

原发性肝癌:BUS/CTA、血性腹水、肝区胀痛、AFP。

门静脉血栓形成:剧烈腹痛、腹胀、便血、呕血、休克等。

教育应与家属同时宣教

1代偿期患者一般可参加轻体力活动,但应注意劳逸结合。失代偿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适当下床活动,以减轻肝脏负担。

2强调正确饮食的重要性。

3教会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口服心得安者)。

4教会正确测量腹围、体重和记录尿量的方法。

5宣教如何观察各种出血症状:黑便、鼻、牙龈出血、瘀斑、头痛、血尿等。

6教会家属辨别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和避免诱发因素。

7戒烟戒酒。

8预防感染,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9宣教正确服用药物的目的和方法。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护理常规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UDCA)是惟一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的治疗PBC安全有效的药物。尽管PB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仍未被证实,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PBC 的病情呈进行性,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是终末期PBC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①乏力(fatigue)

②瘙痒(pruritis)

③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④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⑤黄色瘤(xanthomata)

⑥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fat soluble vitamin malabsorption)

⑦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⑧恶性肿瘤(malignancy)

疾病治疗:

1.无论组织学分期处于何期,只要存在肝酶异常,均推荐UDCA13-15mg/kg/d口服。如果同时应用消胆胺,与UDCA的服药时间至少间隔4小时。有一种建议是给予无肝硬化(组织学分期1–3期)的患者UDCA联合布地奈德(6–9 mg/d) 治疗(III/C2)。临床上亟需对此方法及其它联合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

2.疾病进展期的患者应考虑肝移植,其具体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超过6 mg/dL (103 umol/L),失代偿期肝硬化导致生活质量无法耐受,或因难治性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反复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等导致预期生存期小于一年。

3.瘙痒的治疗

(1)考来烯胺4–16 g/d或其他树脂类药物是治疗皮肤瘙痒的一线药物

(2)对胆汁酸螯合剂效果欠佳的难治性皮肤瘙痒,可使用下列药物:a.利福平150-300mg 每天两次。b.口服阿片拮抗剂如纳曲酮50mg/d。c.如其他药物无效,可试用舍曲林(Sertraline )75-100mg/d。

4.干燥综合征的治疗

(1)干眼症的处理包括:a.人工泪液应该做为初始治疗。b. 人工泪液无效的难治性干眼症

可使用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或西维美林(cevimeline)。c.如其他药物无效,最好

在眼科医生的监测下使用环孢素眼膏。

(2)口腔干燥或吞咽困难的治疗包括:a.可使用唾液替代品。b.对于使用唾液替代品后仍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或西维美林(cevimeline)。

(3)阴道干燥的患者可使用润滑剂。

5.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1) PBC患者首次确诊时即应检测骨密度,以后每两年检测一次。

(2) 进行健康教育(如:锻炼、戒烟),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

(3) 必要时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最好是经皮给药。

(4) 如果有严重骨质疏松,建议给予双磷酸酯。

6.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治疗:对于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最好给予水溶剂型的脂溶性维生

素进行替代治疗。

7.甲状腺疾病:在诊断PBC后应检查血清甲状腺刺激激素(TSH),以后定期检查。

8.妊娠

PBC患者计划妊娠时,停止所有特异性治疗,例如UDCA,因为该药在妊娠前3个月的安全性

还没有得到证实。UDCA在妊娠后3个月应用是安全的,而且有利于缓解母亲的胆汁淤积。

护理:

详见肝炎与肝硬化相关护理。

肝硬化大量腹水的护理常规

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以饭后明显。大量腹水时腹部隆起,腹壁绷紧发亮,病人行动困难,可发生脐疝,膈抬高,出现呼吸困难、

心悸。部分病人伴有胸水,为腹水经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腹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门静脉压力增高:门静脉压力增高时,腹腔脏器毛细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间液回吸

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功能减退使清蛋白合成减少及蛋白质摄入和吸收障碍,发生低

清蛋白血症。低清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在腹腔可形

成腹水。

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肝内淋巴液生成增多,每天可达10L(正常1~3L),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淋巴管内压力增高,使大量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

4.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容量不足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统激活及抗利尿急速分泌增多,导致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储留。

治疗要点:

1.限制钠和水电摄入,部分病人可通过限钠发生自发性利尿。

2.利尿剂的使用,如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排钾利尿剂呋塞米和氢路噻嗪。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1.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2.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3 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4.胃炎护理常规 5. 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 6.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7.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8.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护理常规 9.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常规 10.肝硬化护理常规 11. 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12..消化道肿瘤化疗护理常规 13.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术护理 1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护理 15. 胃镜检查护理常规 16.肠镜检查护理常规 17. 食管癌支架置入术护理 18. 腹腔穿刺术护理 19.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 ?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4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重,病人入院时测量1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并记录于护理病历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与粪便标本送作常规检验。 8、严重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作小结与总结。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注意事项。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或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症状、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新鲜,室温18~20°C、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加强安全管理。 做好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密切观察输液成分、速度、反应。巡视卡悬挂醒目,记录准确。 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 遵医嘱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做好特殊检查的宣教及准备工作,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加强饮食合理供给。

2017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肿瘤内护理常规

目录 1. 压疮护理 (3) 2. 疼痛护理 (4) 3. 高热护理 (5) 4休克护理 (6) 5. ............................................................... 昏迷护理7 6. 肿瘤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8) 7. ................................................................................... 经 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9-10 8. 静脉化疗药 9. 肺癌护理. 11. 肠癌护理 12. 原发性肝 13.乳腺癌护理 10. 胃癌护理 14.放疗科 15. .................................................................... 食管癌放疗护理常规18 16. 鼻咽癌()放疗护理常规 (19) 17. ......................................................................................................... 肺癌放疗护理常规.. (20) 18. 宫颈癌放疗护理常规 (21) 19. 胃癌放疗护理常规 (22)

20. 脑胶质瘤放疗护理常规 (23) 压疮护理常规 [ 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有无长期卧床、肥胖、营养不良、水肿、大小便失禁、活动受限、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2、观察患者局部有无红、肿、热、触痛,特别是压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股骨大转子、髋部、肩胛部、肘部、内外踝部、足跟部、耳廓、枕部,或是否已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情况。 3、评估患者压疮预防措施的应用情况,如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等。 4、根据压疮的分期,科学评估压疮的病变程度。 [ 护理措施] 1、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进食困难者,采取胃肠外营养、深静脉营养等措施。 2、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1)对于长期卧床、大手术后、年老等不便翻身的患者应睡气垫床,以缓解局部压力。 (2)定时变换体位,每2小时1次翻身,避免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给予温水擦浴。 3、避免皮肤受潮湿、摩擦等不良刺激 (1)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屑。 (2)翻身时,动作应轻巧,避免推、拉、拖等动作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3)及时擦干汗液、尿液,更换潮湿衣服。 4、根据压疮的分期给予护理 (1)1期,以缓解局部压力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主,切勿按摩。 (2)n期,用生理盐水清创后,保持创面无菌、湿润,避免受压。 (3)川期,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生长为主。 (4)W期,护理的关键是清除坏死组织,保持痿管内渗出物引流通畅。

内分泌科室三年建设规划

内分泌科室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 年度) 一、三年建设目标:建设成省级重点专科,向国家级重点专科进军。通过三年的建设,力争使内分泌专科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专业与地域覆盖面广、具有中医特色突出、疗效显著、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服务规范、科研及教学水平一流、人才梯队合理、设备先进、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的中医内分泌疾病医、教、研基地。 二、三年建设具体任务和内容: 1、医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①中、西医双重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②严格进行规范化的内分泌科单病种质量管理,逐年增加,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全面推广应用;有计划地制定内分泌疾病诊疗及护理常规,数量与质量每年滚动式提高。 ③开展消渴病的证的客观化诊断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中医特色诊断的准确率及可推广性。 ④中医治疗率、病床使用率、急危重症患者比例高于全国三甲中医医院相同病种的平均水平;平均住院费用、专科人均门诊费用、平均住院日低于本地区同一病种水平;接受其他医院转诊、会诊;出院患者随访率》20%。 ⑤在 2 个相关疑难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上有较突出的疗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达到国内或国际领

先水平。 ⑥查房种类齐全,落实三级查房制度,不断提高中医查房质量;建立学术指导小组,保证医疗质量。 ⑦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及相关领域的护理研究。 ⑧自制中药制剂品种数>2种,临床使用率》50%。 ⑨中医治疗率逐年递增。 2、主攻方向的研究和科研建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病之一,发病率高达90 %,是糖尿 它又病足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致残率较高,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根据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关键是痰瘀阻络,提出益气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研究复方糖痹胶囊及芪桃片益气化痰、活血通络,并配合非药物中医特色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和研究,总有效率达92.5%。临床疗效在国内同行处于先进水平。 今后所要做的主要工作: ①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中医证型的微观和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完善诊疗常规。 ②研究有效中药单方、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客观指标疗效较佳的方剂。 ③在进一步总结糖痹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基础上,对糖痹胶囊配伍规

2013-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第六章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等。 2.评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 1.严格饮食管理,给予糖尿病饮食。 2.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安全。 3.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低血糖。 4.做好糖尿病监测工作。 5.协助口腔及皮肤护理。 6.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系统规范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三、指导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知识,提高遵医行为。 2.指导患者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 3.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 4.交待患者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给予糖尿病治疗,观察降糖药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低血糖。如出现心慌、脉速、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并抢救处理。其处理是:立即平卧、测血糖<3.9mmol/L,通知医生,补充葡萄糖,意识清楚者给予含糖的饮料100ml或糖块2~4块;意识障碍者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每15分钟监测血糖1次,直至血糖正常。 2.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尿酮及电解质等情况,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第二节糖尿病酮症酸昏迷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既往有无糖尿病及其类型,有无糖尿病症状加重的表现。 2.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胰岛素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等诱发因素。 3.评估生命体征、意识、面色、末梢温度及尿量,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及有无烂苹果味。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糖、血酮等。 5.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给予氧气吸入,持续心电监护。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5.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以及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6.遵医嘱检测血糖、血酮及生化指标,及时报告医师,做好记录。 7.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8.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不可自行减量或随意停用。 2.避免受凉、感染及过度劳累,积极治疗各种诱因。 3.交待患者当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 四、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糖尿病酮症酸昏迷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2.补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如治疗前已有休克,宜先输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尽快纠正休克,输液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以每小时每千

综合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新入院病人进入病房后,应及时接待安置床位,介绍入院须知并 签字载入护理病历。交代生活用物。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重症除外,必须在体温单上写明如:轮椅或平车等)。2.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四次,连续三日,正常后改为每日两次, 发热病人每4小时一次,体重每周一次。 3.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给予24小时内留检大、小便常规标本、血 标本等。 4.病人原则均应卧床休息,按医嘱实行分级护理和重病计划护理, 准确给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治疗疗效,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按医嘱给予饮食,轻病人进食自理,为重病人喂饮或鼻饲。 6.做好清洁卫生处理及早、晚间护理。 7.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子昂病人 进行卫生宣教;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但必须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8.推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病人,做好皮肤护 理,按时翻身,防止压疮。必要时建立翻身卡,在日载入护理病历中。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做好床头交接班,并有一般护理 记录和危重护理记录,对于病人的各种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并载入病历的护理记录部分,记录内容要准确、

今明扼要、字迹工整、并正确使用医学术语和书面用语。 膀胱冲洗流程 1.遵医嘱准备药物。 2.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原因及流程。 3.排空膀胱内尿液,观察尿量、颜色、气味、性质、量并记录。 4.应用无菌操作技术行膀胱冲洗。 5.记录冲洗液量,保留时间。 6.观察引出的冲洗液。 7.记录时间,引流液的量、性质及病人状况。

血糖测试流程 1.与患者共同选择清洁、干燥的测试平面,备齐测试用品。 2.检查试纸瓶与显示区代码是否相同。 3.安放采血针。 4.调节穿刺深度。 5.患者清洗双手(手臂下垂20秒)。 6.采血(降采血笔紧压采血部位,按下按钮)。 7.轻柔挤压手指。 8.取一滴血于试纸测试区。 9.根据提示插入试纸条。 10.显示结果后记录。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 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 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 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 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症。病位在涉及心、脾、肾。多由于久病废虚,感受外邪引发病。临床辨证分为寒饮束肺、痰湿壅肺、痰热郁肺、痰蒙心窍、肺肾气虚证。西医学中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空气清新,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寒饮束肺和肺肾气虚应保暖防寒;痰热郁肺者室温宜凉爽,痰湿壅肺者,室内湿度偏低些。 三.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坐位,注意预防褥疮护理,病情缓解会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四、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应记录出入量。 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六、密切观察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喘息、浮肿、咳嗽、咯痰、舌象、面色、出汗、四肢、二便等变化。 若见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写作处理:

内分泌科带教目标和计划备课讲稿

内分泌科带教目标和 计划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实习生教学目标和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本科室环境、布局,了解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人员职责。 2.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各基础专科护理操作严格规范。 3.掌握专科知识:糖尿病的分型,临床表现,急慢性并发症,治疗原则,护理要点。 4.掌握糖尿病降糖药物,抗甲状腺药及甲状腺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5.掌握胰岛素泵,胰岛素笔,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6.掌握整体护理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掌握护理病历书写方法。 7.熟悉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健康宣教 8.了解内分泌科常见急症临床症状;配合抢救要点。 二、教学计划: 1.选取优秀的护理人员成立带教小组,设立总带教并实行一 对一带教,严格按照带教要求带教; 2.护生入科第一天,进行详细的入科宣教及入科评估(学生 学校、学历、轮转科室、动手能力); 3.合理排班,护生的排班与带教老师一致。

4.每周一次知识小讲座、本科生主讲业务学习一次,安排护 理查房一次。落实并予教学登记本登记签名。 5.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遇到的工作生 活上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听取实习生对科室的带教意 见。 7.做好合理的教学安排: 第一周:熟悉内分泌科环境,各班流程、职责;了解本科 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示范指导血糖监测,胰岛素注 射,胰岛素泵使用,各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第二周或第二至第三周:指导学生熟悉本科常见病、多发 病的临床表现和专科护理技术;掌握本科常见病的入院宣 教;了解各类降糖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素等的使 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周或第三到第四周:熟悉我科常见急症临床症状,指 导学生如何识别、配合抢救及护理。熟练掌握胰岛素笔, 胰岛素泵,血糖仪的使用,能对糖尿病甲亢病人进行正确 有效的健康宣教。 8.及时完成出科考试,并登记;及时在实习鉴定手册签写符合实际的评语,签名。 9.做好出科护生的出科问卷调查,听取意见及时整改。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2)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 四、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5) 五、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6)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7) 七、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9) 八、甲状腺炎护理常规 (10) 九、尿崩症护理常规 (11)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2) 十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3) 十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4) 十三、高血钙危象护理常规 (15) 十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6) 十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17) 十六、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18) 十七、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19) 十八、低钾血症护理常规 (20) 十九、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21) 二十、护理部相关专科检查护理常规 (22)

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及急救准备,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9、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 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实用】-尿崩症护理常规

尿崩症护理常规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多见,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病因未明,后者多为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1.护理评估 1.1病史:了解尿崩症的原因及诱因,询问尿量、饮水量、体重变化及伴随症状。 1.2症状: 1.3多尿:尿量明显增多,24h尿量5-10L,最多不超过18L 1.4烦渴、多饮: 大量饮水,且喜冷饮。 1.5心理社会反应:因大量饮水及排尿,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 1.6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体液不足:与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病变有关。 2.2知识缺乏:与新患疾病、文化水平低、缺乏指导有关。 3.护理措施 3.1提供病人喜欢的冷饮料,如冷开水,以保证病人足够的水分摄入。 3.2如病人烦渴中枢受损或处于意识不清状态,遵医嘱予以胃肠外补液。 3.3遵医嘱给予激素替代疗法。 3.4监测尿量、尿比重及体重等指标。 3.5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尿崩症基本知识及治疗方法。 3.6告知病人准确监测液体平衡的重要性,包括每日称体重(同一时间穿同样衣服)。 3.7如能使用长效尿崩停针剂治疗,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并深部肌内注射,慎防用量过大引起大中毒。 3.8口渴一定要保证液体供给。

3.9定期门诊复诊。 4.健康指导 4.1患者由于多尿、多饮,要嘱患者在身边备足温开水。 4.2注意预防感染,尽量休息,适当活动。 4.3指导患者记录尿量及体重的变化。 4.4准确遵医给药,不得自行停药。 5.护理评价 5.1患者住院期间口渴程度减轻,尿量减少,尿比重上升,体重未有明显下 降。 5.2患者已对本疾病知识和药物治疗有所了解,能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内分泌科操作

血糖检测 【目的】 快速、方便的监测血糖,为控制血糖提供依据。 【操作准备】 1、病人准备:病人双手手指皮肤颜色、温度、污染及感染情况,合作程度 2、用物准备:血糖仪(安装电池并经过密码设置)、血糖试条(必须与血糖仪型号相同)、 一次性采血针、75%乙醇棉球、干棉球。 【操作要点】 1、确认血糖仪密码条与试纸一致 2、酒精棉球消毒,待干 3、快速针刺,正确采血 4、正确读数,告知患者 5、及时处理采血针,及试纸条 【关键注意点】 1、在测试前确认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盒的代码一致。 2、取血部位酒精消毒后,须等酒精挥发后再采血,以免酒精与试纸条接触导致检测值不准 确。 3、不能挤压,按揉手指,但可以从指端向指尖压血,无须弃掉第一滴血。 4、指导患者干棉球按压采血处。

血糖检测操作规程 自身准备,自我介绍。 抄医嘱,双人核对 评估病人病人双手手指皮肤颜色、温度、污染及感染情况,合作程度 (口述:治疗台,治疗车,治疗盘清洁,可以使用。) 洗手,戴口罩。 血糖仪(安装电池并经过密码设置)。 备齐用物血糖试条(必须与血糖仪型号相同)。 一次性采血针、75%乙醇棉球、干棉球。 核对,解释 病人准备 取舒适体位 部位选择:用75%乙醇棉球消毒指尖皮肤,待干燥。 插入试纸条,屏幕显示密码数字,与试纸筒上密码数字一致。 拧开针帽,核对床号、姓名。 血糖测试用力将采血针按压在手指尖一侧皮肤,按下针身,血液自然流出。 弃针 将血滴在测试区 用干棉球按压伤口,以免感染。 持续约5秒(根据不同机型而定),显示屏出现测试结果,口头报测试结果。 将使用过的试纸条拔出后放入污物杯。 核对床号姓名 洗手,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洗手,脱口罩,记录。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教材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新病人,作好入院介绍,并立即通知医生,对重危者交接后积极抢救处理。 2、24小时内完成护理入院录,新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日二次,连续二天,以后 一日一次。体温37。5℃以上者每日3次,体温不升或38℃以上4次/日39℃以上6次/日,体温正常二天后每日一次。病危病人按医嘱及病情需要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3、新病人入院时测体重一次,以后每周一次。不能测体重时,分别用平车或卧床表示。 4、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留送大小便标本及其他化验检查,每天记录大小便次数,观察 色、量、性状。三天无大便者应作通便处理。大便异常者,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5、密切观察病情,有变化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按病情正确记录尿量或出入量。 6、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病人皮肤、头发护理,新病人入院时做好病人的清洁卫生护 理。 7、了解病人饮食习惯,进餐时护士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饮食和进食情况,尤其是治疗 饮食及试验饮食落实情况,并做好饮食指导。自理困难者协助进食。 8、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的需求,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做好 心理疏导,避免一切医源性刺激。 9、所有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出院指导。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并进行紫外线消毒。 2、病人入院后,接待安置,介绍入院须知,责任护士自我介绍。 3、新病人入院应立即报告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及时处理。测体温、P、R、BP,体重, 做好记录。 4、按医嘱通知营养室饮食种类。急腹症未开医嘱前予禁食,并准备胃肠减压,输液等 器具 5、根据病情确定分级护理,认真执行护理体会,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及家庭情况,对病 人心理、生理,社会关系有整体动态的评估。。责任护士24h内完成入院护理病历和出院小结。 6、新病人测体温、P、R 2次/日X2天。一般病人1次/日。重危,手术后3天及体温在 37.50以上者,3次/日。380以上者4次/日。390以上者6次/日。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后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文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有无恶心、呕吐、厌食、极度口渴等表现。 2.有无呼吸困难,呼气中有无烂苹果味。 3.皮肤弹性,眼球有无下陷,精神状态等。 【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安排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恶心、呕吐的护理: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观察尿糖和酮体情况。 3.精神症状的护理: (1)加强病情观察,如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及反应、体温、呼吸、血压和心率等,协助医师治疗。 (2)注意安全,意识障碍者应加床挡,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完整性。 (3)遵医嘱给予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 4.感染的护理: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清洁。 【健康指导】 l.指导病人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位置、剂量、尿液检查法等。 2.指导病人如出现神志恍惚、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极度口渴等需要立即就医。 3.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胰岛素,定期复查。 4.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适当运动,避免劳累过度。

低血糖 概念: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50mg/dl,同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疾病相关知识】 1、诱因:药物过量、进食不足或未按时进食 2、低血糖指标:小于2.8mmol/L 3、症状:出汗、心慌、饥饿、软弱无力、面色苍白、肢体发冷、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 2、绝对卧床休息 3、监测血糖 4、不宜空腹运动 5、做空腹检查前,停用一切降糖药 6、外出随身携带含糖食物 【饮食指导】 1、清醒患者,应进食含糖食品或饮料 2、按时、按量、规律进食 3、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定时、定量进餐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食欲欠佳时,及时通知医师调整胰岛素及药物用量 【心理指导】 1、消除害怕焦虑、恐惧心理 2、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 3、告知家人理解患者并多与之沟通,以排除不良情绪 【健康指导】 1、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在医生指导下增减用药 3、外出时随身携带甜品及糖尿病生命卡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咯血患者的护理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史等,询问以往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注意咯血的诱因。 2.仔细观察咯血量、颜色、持续时间及频率。 3.评估咯血有无伴随症状,如心慌、头晕、气短、发热、胸痛、呛咳、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贫血等。 4.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肺部体征及全身营养状况。 5.观察再咯血征象及窒息的先兆,如胸闷、气促、呼吸不畅、情绪紧张、面色灰暗、喉部有痰鸣音等提示有再咯血的可能;如喷射性大咯血突然停止,提示可能为窒息所致。 【护理措施】 1.患者咯血未明确诊断之前,暂行呼吸道隔离。 2.患者咯血量少时,适当休息;大量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宜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患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加床栏。 3.大咯血时禁食。咯血停止后,可给予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进食刺激性强和粗糙的食物。 4.及时发现再咯血和窒息的先兆,及时通知医师,作好抢救准备。 5.大咯血的护理①护士守护床旁,细心安抚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②发现患者突然大咯血,如现场无任何抢救设备,应立即将患者上半身移向床边,取俯卧朝下倾斜体位,轻拍背部,或抬起患者下半身呈倒立位,使躯体与床面呈45°,托起头部向背侧稍屈曲,撬开牙关,清除口腔内血块,轻拍背部,以清除咽部积血。③床旁备有抢救设备时,将患者平卧,撬开牙关,迅速行口腔、咽部负压吸引,吸出血液和血凝块。④若吸引无效,立即准备和配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咯血停止且病情稳定后,向患者讲解如何避免咯血的诱因,预防再咯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是否存在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础疾病。 2.评估出血倾向,如患者出现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遍及全身,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或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 3.评估休克或微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志改变等。 4.评估微血管栓塞表现,如浅层栓塞,表现为皮肤发绀,进而坏死、脱落;深部器官栓塞,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等。 5.评估微血管病性溶血表现,如呈进行性贫血。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2.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 3.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4.有广泛性出血倾向时,延长穿刺部位压迫的时问;鼻出血时,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或碘仿纱布填塞鼻腔;高热时,禁用酒精物理降温。 5.应用抗凝剂期间,密切观察出血症状,及时采集血标本。同时备好鱼精蛋白,以便对抗肝素使用过量。 6.备齐抢救药物和器械,随时准备抢救患者。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 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七)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内分泌科、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修改通知

第五章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分泌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护理常规 三、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 四、甲亢危象患者的护理常规 第二节内分泌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糖尿病护理常规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四、尿崩症护理常规 第三节内分泌科专科技术护理常规 一、使用胰岛素泵护理常规 第六章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二、肺结核护理常规 三、伤寒护理常规 四、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第五章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分泌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必要时用约束带。 2、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2条静脉通路,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如无心力衰竭一般在前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液体,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节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 3、严格控制胰岛素给药速度,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血糖下降过快或过慢均应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为输注5%葡萄糖溶液。告之病人进餐前仍需皮下注射胰岛素。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定期检测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用胰岛素治疗期间,遵医嘱测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6、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如眼球凹陷、唇裂、口腔、皮肤粘膜干燥,感觉异常、麻痹等有无好转或加重。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肾脏穿刺护理 一、目的 (一)对疑难肾疾病经临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二)采取肾脏活体组织作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以诊断肾脏病理类型,病变程度及治疗后的反应。 (3)对肾脏移植术后有严重的排异反应者,通过活检确定治疗方法。 二、用物准备 (一)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 (二)无菌肾脏穿刺包:内有肾脏穿刺针、腰椎穿刺针、5ml和20ml注射7号针头、尖头手术刀、洞巾、纱布。 (三)其它用物:2%普鲁卡因、无菌手套、多头腹带、小砂袋、盛有甲醛固定液之标本瓶、无菌生理盐水、甲紫溶液。 三、操作与护理 (一)术前准备: 1、进行普鲁卡因皮试、测定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术检查正常者方可穿刺。 2、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及超声检查,以了解肾脏的位置、轮廓、功能及距离皮肤的深度,便于确定穿刺点。有条件者,可在放射线电视下选择穿刺部位。 3、测定血型,配血,必要时输血。 4、术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取得配合,并训练病人床上使用便器,反复练习吸气屏气动作,以配合手术。 5、准备穿刺体位,病人取俯卧位(最好卧于硬板床上),腹部垫以厚枕,以固定肾脏,防止向腹面移动。 6、穿刺部位选择,一般取背部12肋下缘0.5-1.0cm,距背正中线66.5cm,可参照X片校正,使穿刺点远离肾门区,穿刺点确定后用甲紫在皮肤上作一标记。左侧穿刺有可能损伤脾脏,故一般穿刺右肾,铺好橡皮巾和治疗巾。 7、协助术者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2%普鲁卡因自皮肤行局部浸润麻醉直达肾包膜。 8、术者先用腰椎穿针在穿刺点垂直刺入,以试肾脏距皮肤深度,针尖进入

内分泌科室护士职责

主班护士岗位职责 一、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参加科室会,交接做到“五清楚”,“五有数”。 二、对患者做到九知道。负责患者的初诊、复诊管理。 三、严格执行等级护理制度,按要求巡视治疗区,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并做好记录。 四、负责病区患者及陪伴人员的管理。 五、初步了解患者心理、饮食情况,做好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记录。 六、按整体护理要求,对患者实施治疗指导,卫生宣教。 七、各种治疗记录及时,有关文书书写完整,签名规范。 八、熟练掌握项理疗技术,仪器操作,针刺艾灸后的护理,掌握常用穴位。 主班工作标准 一、交接班质量标准:(五清楚) 1、对基数药品、毒、麻、剧、贵重药品数量当面交接清楚,并登记签名,钥匙随身携带。 2、对新患者及手术、产后、重患者的病情交接清楚。 3、待执行的医嘱及各种临时治疗等交代清楚。 4、对危重及正在抢救、输液或特殊检查的患者必须交接清楚。 5、急救药品、器械、设备及物品交接清楚。 二、五有数:

1、做到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心中有数。 2、治疗处置心中有数。 3、潜在的护理问题心中有数。 4、拟采取的护理措施心中有数。 5、健康教育重点心中有数。 三、九知道: 排号、姓名、入院日期、诊断、病情、相关治疗、护理级别、心理状况、饮食要求。 治疗班护士岗位职责 一、参加科室会,做到“五清楚”。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负责科室的治疗任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准确、及时。 四、熟悉各种针刺,仪器使用,药品的配伍禁忌,保证各种药品无变质,无过期。负责基数药品、限、剧麻、贵重药品的补充、检查和保管,做好药品的安全管理。 五、保持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的清洁,整齐,物品完备并放置有序。 六、做好物品、器械、设备的管理。 治疗工作标准 一、严格交接班标准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DOC

第七节甲状腺炎护理 【概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20~50岁成人,但也见于青年与老年,女性多见,3~4位于男性。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又称桥本病(Hashimoto dis-ease)或桥本甲状腺炎。目前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也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本病多见中年妇女,有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 【护理评估】(一)健康评估 1、亚急性甲状腺炎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患者血清中对某些病毒的抗体滴定度增高,包括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目前认为本病病因与自身免疫有关。 (二)临床症状与评估 1、亚急性甲状腺炎 1)局部表现:早期出现的最具有特征的表现是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可先从一叶开始,以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或者始终局限于一叶。疼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放射,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根据病变侵犯的范围大小,检查时可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可超过正常体积的2~3倍;或在一侧腺体内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表面不规则,质地较硬,呈紧韧感,但区别于甲状腺癌的坚硬感;病变部位触痛明显,周围界限尚清楚;劲部淋巴结一般无肿大。到疾病恢复期,局部疼痛已消失,急性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如体积较小可自行消失,如结节较大,仍可触及,结节不规则、坚韧、表面不平,周围界限清楚,无触痛。有些病人病变轻微,甲状腺不肿大或仅有轻微肿大,也可无疼痛。 (2)全身表现:早期,起病急骤,可有咽痛、畏寒、发热、寒战、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如病变较广泛,甲状腺滤泡大量受损,甲状腺素释放入血,病人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如烦躁、心慌、心悸、多汗、怕热、易怒、手颤等。有些病人病变较轻,仅有轻度甲亢症状或无甲亢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甲状腺滤泡内甲状腺素释放、耗竭,甲状腺滤泡细胞又尚未完全修复,病例人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如乏力、畏寒、精神差、易疲劳等。随着甲状腺滤泡细胞的修复及功能恢复,临床表现亦逐渐恢复正常。 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全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 【评估】 1、评估病人的发病年龄、生活习惯、心肺病史、吸烟史和职业粉尘接触史。 2、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胸痛、喘息、声音嘶哑、消瘦。 3、对病人出现的呼吸系统常见症状进行评估。 【护理要点】 1、休息:在疾病急性期,如发热、频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室内禁吸烟,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维持室温18~20℃,湿度60%左右。 3、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有缺氧,二氧化碳储留的病人注意观察紫绀、球结膜充血、意识的变化。 4、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 ①详细观察咳嗽和咳痰的情况,准确记录痰量和痰的外观,及时正确采集痰标本。 ②教给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为病人实施拍背及胸部扣击疗法。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餐前进行。 ③痰液粘稠时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吸入结束后为病人拍背助其排痰,并观察疗效。每日饮水1500ml。 ④对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在肺功能尚好情况下,采取体位引流。 ⑤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床边备吸引器、口咽气道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 ⑥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采取经鼻或口咽气道吸痰术,防止痰堵窒息。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 ⑦观察痰液潴留病人,唇甲紫绀,球结膜充血及意识的变化,根据血气指标判断病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2)咯血病人的护理 ①卧床休息: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减少交谈,保持安静,大咯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