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蒋倩

蒋倩

蒋倩
蒋倩

一.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微型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核心部件,它们都置于主机箱中。主机以外的其他部件常被统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周边设备

1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简称ALU,是计算机用来进行数据运算的部件。数据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后者常被忽视,但恰恰是逻辑运算使计算机能进行因果关系分析。一般运算器都具有逻辑运算能力。

2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程序和数据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应放在不同的地方,两者不可混淆。注意图l-l中所表示的信息流动方向:指令总是送到控制器,而数据则总是送到运算器。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址接收或提供指令或数据的装置。

3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计算机的工作就是在控制器控制下有条不紊协调工作的。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逐条取出选中单元的指令,分析指令,根据指令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作用于其它各个部件,控制其它部件完成指令要求的操作。上述过程周而复始,保证了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工作。

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来输入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典型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光笔、图像扫描仪、数字化仪等。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正好与输入设备相反,是用来输出结果的部件。要求输出设备能以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输出信息,如以文字、图形的形式在显示器上输出。除显示器外,常用的输出设备还有打印机、绘图仪等。

二.计算机硬盘的技术指标

1.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目前7200rpm的硬盘是主流产品,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已经高达15000rpm,当然其价格让普通用户难以

接受。

2.寻道时间

该指标是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寻道时间则为磁头移动到正中间的磁道需要的时间。注意它与平均访问时间的差别。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越小性能则越高。现在使用的硬盘平均寻道时间当在10ms以下。

3.单碟容量

因为标准硬盘的碟片数是有限的,靠增加碟片来扩充容量是有限度的。只有提高每张碟片的容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大容量

硬盘采用GMR巨阻型磁头,磁碟的记录密度大大提高,硬盘的单碟容量也相应提高了。

4.潜伏期

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其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就是盘片转半圈的时间。

5.硬盘表面温度

该指标表示硬盘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的情况。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稳定的数据读、写性能。

6.道至道时间

该指标表示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7.高速缓存

指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大容量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

512KB~2MB,2MB缓存是目前IDE硬盘的主流。

8.全程访问时间

该指标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而平均访问时间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

9.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

该指标名称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它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容量)。注意Mb/s 或Mbps与MB/s含义的不同,前者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8位数)。例如某硬盘给出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

10.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

该指标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为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小时以上。

11.外部数据传输率

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它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的硬盘已经全部

三.计算机显示器的技术指标

1.扫描方式

显示器的扫描方式分为“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两种。如果扫描系统采用在水平回扫时只扫描奇(偶)数行,垂直回扫时只扫描偶(奇)数行的扫描方式,这种显示器就被称为隔行扫描显示器,这种显示器虽然价格低,但人眼会明显地感到闪烁,用户长时间使用,眼睛容易疲劳,目前已被淘汰。逐行显示器则克服了上述缺点,逐行扫描即每次水平扫描,垂直扫描都逐行进行,没有奇偶数之分。逐行扫描

使视觉闪烁感降到最小,长时间观察屏幕也不会感到疲劳。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隔行显示器在低分辨率下,其实也是逐行显示的,只有在分辨率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为隔行显示。

2.刷新频率

从显示器原理上讲,你在屏幕上看到的任何字符、图像等全都是由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排列的点阵组成。由于显像管荧光粉受电子束的击打而发光的延时很短,所以此扫描显示点阵必须得到不断的刷新。刷新频率就是屏幕刷新的速度。刷新频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得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有时会引起眼睛酸痛,头晕目眩等症状。过低的刷新频率,会产生令人难受的频闪效应。而当采用75Hz 以上的刷新频率时可基本消除闪烁。因此,75Hz的刷新频率应是显示器稳定工作的最低要求。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显示器性能参数是行频,即水平扫描频率,是指电子枪每秒在屏幕上扫描过的水平点数,以KHz为单位。它的值也是越大越好,至少要达到50KHz。

3.点距

大体来说,点距是同一像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体间的距离。点距越小,显示出来的图像越细腻,当然其成本也越高。几年以前的显示器多为0.31mm和0.39mm,现如今大多数显示器采用的至少是0.28mm的点距。另外某些显示器采用更小的点距来提高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如采用0.25mm点距的柱面管。值得指出的是,不同厂商对点距的定义有所不同,出现了“点距”、“栅距”、“水平点距”等

各种说法。

对于荫罩式和荫栅式显像管来说,它们的点距定义是不同的。对于荫罩式的显像管,它的红、绿、蓝三色荧光点呈三角形排列,因此所谓点距可以有两个说法:对角点距、水平点距,一般以对角点距为标称点距,例如:标称点距0.28mm的其水平点距在0.22mm左右。而对于荫栅式的显像管,它的红、绿、蓝三色荧光点呈垂直条形排列,因此,它在垂直方向上的点距可以看做是0,其标称点距则以水平点距为准,严格说应该称为“栅距”,一般都在0.25mm以下,显然比荫罩式的显像管要精细得多。

传统荫罩式为减小点距,用在屏幕障板上蚀刻更加精细的小孔来实现。一般地说,这些孔的大小要跟障板的厚度相匹配,也就是说,孔的尺寸不应该小于障板的厚度,这样一来,点距的大小就受到了限制。因为障板不能无限的薄,当厚度小于0.28mm以后,其自身的形状已经无法维持了,所以传统荫罩式结构的显像管点距难以再小。而荫栅式显像管则可以通过围框张力把薄薄的荫栅支撑起来,加大这个支撑力后,还可进一步减小点距。如果把屏幕上三个彼此最接近的同色磷光点连接起来,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底边长就是点距,而这底边上的高即斜边(也等于底边,即点距)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其长度就是水平点距。由几何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水平点距=点距×0.866,其值要小于点距。不少厂商就利用这一点进行误导,标称其显示器水平点距(有的商家更故意直接标为点距)为多少多少,购买者如果不清楚其区别,拿来与直

接标点距的显示器比,就很容易发生不当的选择。

4.分辨率

分辨率的概念简单说就是指屏幕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显示的点数。比如1024×768,其中“1024"表示屏幕上水平方向显示的点数,“768"表示垂直方向显示的点数。分辨率越高,图像也就越清晰,且能增加屏幕上的信息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分辨率是与刷新频率密切相关的,严格地说,只有当刷新频率为“无闪烁刷新频率”,显示器能达到最高多少分辨率,才能称这个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为多少。而不少厂商所标的最高分辨率,往往连60Hz的刷新频率都达不到,是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这容易误导消费者。

5.带宽

带宽是衡量显示器综合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以MHz为单位,值越高越好。带宽是显示器性能差异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带宽决定着一台显示器可以处理的信息范围,就是指特定电子装置能处理的频率范围。工作频率范围早在电路设计时就已经被限定下来了,由于高频会产生辐射,因此高频处理电路的设计更为困难,成本也高得多。而增强高频处理能力可以使图像更清晰。所以,宽带宽能处理的频率更高,图像也更好。每种分辨率都对应着一个最小可接受的带宽,如果带宽小于该分辨率的可接受数值,显示出来的图像会因损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一般来说,可接受带宽的一般公式为:可接受带宽=水平像素×垂直像素×刷新频率×额外开销(一般为1.5)。带

宽越大,在高分辨率下就越稳定。一般来说带宽的大小体现了制造厂商的实力,不是每个厂商都能把带宽做得很大,带宽提高,成本随之提高,而且技术不易达到,要靠显示器电路的精心设计才可实现。

6.亮度和对比度

最大亮度的含义即屏幕显示白色图形时白块的最大亮度,其量值单位是cd/m2,一般情况下,背景较暗时白色的亮度在70cd/m2以上即已经可以令人满意,但为了兼顾单种颜色显示时的亮度或者使用场合较亮以及某些特殊画面效果的要求,产品制造时往往将亮度指标放有较大余量,当然,并不是越亮越好。

对比度的含义是显示画面或字符(测试时用白块)与屏幕背景底色的亮度之比。对比度越大,则显示的字符或画面越清晰,一般要求显示器在正常显示时其底色可以调到基本看不见。

7.尺寸

显示器的屏幕尺寸说的实际上是显像管的尺寸。而你实际能用上的远远到不了这个尺寸。原因是显像管的边框占了一部分空间,14英寸显示器可视范围往往只有12英寸。因此,购买显示器时一定要挑那些可视范围大的。有的杂牌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几乎只有一些高档15英寸显示器的一样大。一般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

13.8英寸就很不错了,但有的能达到14英寸。

四.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组装电脑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安装电源。对机箱进行拆卸,并且将电源安装在机箱。

2安装光驱。将光盘驱动器固定在光盘驱动器舱。

3安装硬盘和软驱。将硬盘驱动器和软盘驱动器分别安装在硬盘驱动器舱和软盘驱动器舱。

4安装CPU及其风扇。根据CPU的针脚,将CPU准确插入CPU插槽里,扣好扣具,上好硅胶并安装CPU风扇。

5安装内存条。将内存插入内存条槽插。

6固定主板。将主板安装在机箱底板上。

7安装显卡和声卡以及其他PCI插卡。分别将显卡、声卡等插入各自的插槽中。由于目前主板一般集成显卡和声卡,可以不安装独立显卡和声卡,除非电脑用户有特别需求(例如做效果图,对显卡要求比较高,就要安装显卡;做音乐,要求有很好的声卡)。

8连接主板电源线及数据线。电脑各个部件装好后就要连接各部件的数据线。

9确认无误后盖上机箱盖。为了便于做最后的检查,也可以暂时不盖机箱盖。

10连接鼠标、键盘、显示器及电源。将鼠标、键盘、显示器以及电源分别插接在相应的位置。

11检查全部组装部件。组装电脑完成后,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机箱内部连接,确认CPU及风扇是否装好,内存条是否插到位,电源线以及数据线是否已按主板说明书接好,机箱内部有无短路的接线或者部件装错,确认无误后盖上机箱盖。再检查显示器接口与主板接口、鼠标、键盘与主板的连接是否紧密,最后再查看电源插板是否都插好。

五.使用笔记本计算机有哪些注意事项

1忌摔

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大戒就是摔,笔记本电脑一般都装在便携包中,放置时一定要把包放在稳妥的地方。注意电脑放在包中时一定要把包的拉链拉上,或拉链打开后就一定要将电脑取出来。笔者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因为拉链打开后没有及时取出来,待处理完其他事后拿电脑时忘了已将拉链打开,结果包被提起来后电脑摔到了地上,这可是用惨痛教训换来的经验啊。另外,由于笔记本电脑是要经常带着走的,所以免不了会磕磕碰碰,而笔记本电脑又确实经不起磕碰,因此要格外小心。

2怕脏

一方面,笔记本电脑经常会被带到不同的环境中去使用,比台式机更容易被弄脏;另一方面,由于笔记本电脑非常精密,因此比台式机更不耐脏,所以需要你精心呵护。此外,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的便

携包是不防水的,所以如果你经常背着笔记本电脑外出 偷糜幸恍┓烙甏胧 ?

3禁拆

如果是台式机,即使你不懂电脑,拆开了可能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而笔记本电脑则不同了,拧下个螺钉都可能带来麻烦。用了多年笔记本电脑,我都未敢完全拆开过它。不仅稍不留神就可能将它拆坏,而且自行拆卸过的电脑,厂家还未必接受保修。所以平时有硬件方面的问题,最好还是去找厂家处理。在此还补充一点体会,买笔记本电脑一定要买名牌大厂的。由于笔记本电脑各种配件的通用性并不都是很好,很多不容易在配件市场上买得到,过了三两年,不是名牌厂家的话,连代理机构都找不着了,还怎么谈得了服务呢。

4少用光驱

光驱是目前电脑中最易衰老的部件,笔记本电脑光驱大多也不例外。笔记本电脑的光驱多是专用产品,损坏后更换是比较麻烦的,因此要爱惜着用。用笔记本电脑看VCD或听音乐不是个好习惯,更换笔记本电脑光驱的钱足够你买一台高级VCD机或CD随身听的了,何必要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光碟呢?再说笔记本电脑上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恐怕也都很是平平。

5慎装软件

笔记本电脑主要是为移动办公服务,在笔记本电脑上应该只安装你很了解的没有问题的软件,不要拿笔记本电脑试一些你没有把握的软件。笔记本电脑上的软件不要装得太杂,系统太杂了免不了要引起一些冲突或这样那样的问题、隐患。另外,笔记本电脑更应该谨防病毒,因为你很可能遇到一些人或场合,要用你的电脑看一下软盘或光盘。

6保存驱动程序

笔记本电脑的硬件驱动都有一些非常具有针对性的驱动程序,因此要做好备份和注意保存。如果是公用微机,交接时更应注意,笔记本电脑的驱动丢失后要找齐可是比较麻烦的。

7注意使用环境

笔记本电脑上面有电路和元器件,注意不要在过强的磁场附近使用。当然在乘飞机时也不能用,这一点空姐会提醒你的。不要将笔记本电脑长期摆放在阳光直射的窗户下,经常处于阳光直射下容易加速外壳的老化。

8散热的问题

散热问题可能是笔记本电脑设计中的难题之一。由于空间和能源的限制,在笔记本电脑中你不可能安装像台式机中使用的那种大风扇。我拆开我的一台奔腾级笔记本电脑看过,其CPU上仅有一块单层

的薄金属片,余下的热量可能就要靠机壳底板来散发了。因此,使用时要注意给你的机器的散热位置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不要阻挡住散热孔,而如果机器是通过底板散热的话,就不要把机器长期摆放在热的不良导体上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