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在农药上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农药上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农药上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农药上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农药上的应用

摘要:相比于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效果更强,作用范围大,已农业生产上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出常用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用助剂也十分重要,可弥补部分农药如药害大等缺点。本文将着重介绍有机硅助剂和一种高科技植物生长调剂剂----芸苔素内酯。

关键词:有机农药organic pesticide 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 有机硅助剂Silicone additives

目前国内市面上销售的农药主要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种,但无机农药作用比较单一,品种少,药效低,且易发生药害,所以目前绝大多数品种已被有机合成农药所代替,但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等仍在广泛应用。由于这类农药易溶于水,因此容易使作物发生病害。有机农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这类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杀线虫剂及杀鼠剂,由于有机农药效果强,作用范围大,已成为了农民们主要使用的农药。

随着科技日益发达,人们需要效果更强,杀虫谱、杀菌谱、杀草谱等更宽的,尤其是药害更小、对人畜毒性更小的农药。目前农业上主要使用的杀虫剂敌杀死(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速克毙(30%甲氰?氧乐果乳油)等对人畜毒害太大,每年都有不少家畜误喝喷过杀虫剂水田流出的水而死的现象。目前除草剂的药害比较大,土壤残留多,且不少除草剂都会影响下茬作物。比如莠去津(阿特拉津)多作物会产生褪绿型药害,是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适用于玉米、高粱、糜子、果园(桃树除外)除草不同作物对莠去津的抗性不同,土豆、向日葵、芹菜、茄子、番茄、甘蓝、烟草、蚕豆、豌豆抗药性中等;辣椒、亚麻、小麦、蓖麻、大豆、燕麦抗药性弱;荞麦、黄瓜、甜菜、白菜、谷子、水稻抗性极弱。通常在上茬用莠去津公顷有效成分,超过1000毫升时,对上述作物都会有程度不同的不良影响或药害。用药量越大,药害越重;抗性越弱,受害越重。水稻是抗性极弱的作物之一,育苗千万不能选用施过莠去津的田土,就是隔一二年也不要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十分重要的农药,配合其他种类农药可大大提高作物产量。下面介绍一种自然界最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水中的溶解度为5mg/kg,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等,常温条件下储存稳定,pH值5.4。

1970年由美国科学家从油菜花粉分离出芸苔素内酯,但是成本非常高,后来研究了其结晶结构,证实是一种甾体物质,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1982年由日本合成复制品。20世

纪八十年代由西南师范大学黄志桂教授、赵明捷教授将天然芸苔素的生产工业化。天然芸苔素内酯是甾体化合物中生物活性较高的一种,他们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在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中,既可促进营养生长,又能利于受精作用i。它的作用机理是调节植物内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五大类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平衡,从而全方位的调控植物从种子萌芽、生长发育到结实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它的活性比前五大类激素高1000倍。农作物使用芸苔素内酯可以达到激活种子生殖机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目的。ii

芸苔素内酯有以下具体功能:

1、全面促进植物器官生长:①促进种子萌发:用芸苔素内酯处理种子能强烈刺激种子生殖机能,使种子从休眠状态迅速转入萌发状态,提早发芽,同时提高种子发芽的活力指数,大大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②促进幼苗生长:经芸苔素内酯处理种子或苗期喷施,能明显促进根系及幼苗的生长发育,使幼苗生长加快,地上部分显著肥大,地下部分根系粗壮、发达、数量多,从而起到促根、壮苗、早发的作用;③促进开花、结果:在农作物开花、结果期喷施芸苔素内酯,可促进雌花柱头伸长,增强雄性花粉活力,有利于授粉受精,辅助植物劣势部位的生长,从而减少落花落果,提高结实率,促进果实肥大,增加营养体收获量,实现大幅度增产。

2、明显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经芸苔素内酯处理后的植物能够降低在低温、干旱等不利条件下细胞内离子的外渗,对生物膜起到保护作用,并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和转移,加快营养物质在果穗库的积累,从而提高对寒冷、干旱、盐碱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同时,施用芸苔素内酯能明显提高植物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3、缓解药害:使用芸苔素内酯可激活植物细胞活性,提高植物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对各类农药所生产的药害有缓解解毒作用,可有效的缓解药害症状,使受害植物迅速恢复生长。

4、提高农产品品质,保幼延衰:经芸苔素内酯处理的农作物特别是瓜果蔬菜类颗粒饱满,品质提高,外观整齐漂亮,卖相好,而且芸苔素内酯能促进细胞再分化,之农作物维持旺盛生长,不易衰老,延长采收期,收获的果实耐于贮藏,不易腐烂,可以极大的提高农产品种植收益。

5、效果持久:芸苔素内酯持效期长达45天,使用一次相当于普通叶面肥或调节剂数次。

6、适用各类农作物并适用同一作物的不同时期:芸苔素内酯可广泛应用于水稻、大豆、玉米、杂豆、小麦、马铃薯、甜菜、烟草、油菜、南瓜、西瓜、甜瓜、黄瓜、番茄、辣椒、

茄子、菜豆、豌豆、丝瓜、苦瓜、白菜、甘蓝、韭菜、葱、蒜、萝卜、胡萝卜、葡萄、苹果、草莓、梨、人参、平贝、五味子、花卉、草坪及观赏植物种子处理,苗期、生长期、开花结加法期均可使用。

7、芸苔素内酯安全、高效、无毒、无残留,可应用于绿色食品。iii

天然芸苔素内酯是一种集营养调节、预防为一体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适用于一切具有生命力的植物,在植物的整个生命期均可使用,用量极少即可达到显著效果,经过20多年的试验与推广,天然芸苔素内酯尚未出现药害及食品安全事故。

农药剂型可加入某种在生物上是惰性成分的助剂,提高药效、增强对作物的安全性、降低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助剂可以说已成为现代作物应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多的是有机硅助剂,有机硅农用助剂符合农业助剂的最核心的要求,相比其他常规表面活性剂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势,可提高农药功效,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农药喷施,包括用水、用工的综合成本,用量低,毒性低,环境友好。起初,有机硅农用助剂主要用于桶混,随着对产品特性的进一步了解,也为了市场的需求,制剂工程师逐渐将其用于农药配方中,例如用作润湿铺展剂、润湿渗透剂、油相增效剂和消泡剂等,选择合适的有机硅农用助剂可以改善农药配方的不足。iv

有机硅助剂主要功能成分是烷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是新一代高效农用助剂,有机硅因明显优于以前使用过的其他类助剂,故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

农用有机硅的优点

1、农用有机硅能有效解决蔬果区农药残留问题:目前,我国蔬果出口贸易所面临的一大障碍便是农药残留问题。在我国,由于教育程度、传统使用习惯等因素,农民在喷洒农药时偏向于高浓度和高喷雾量,残留问题较为突出。流失的农药还会破坏周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形成恶性循环。而国际上对农药残留的检验标准却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注重。因此,减少农药残留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东南沿海、胶州半岛等蔬果重要产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有机硅助剂的应用,可促进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果蔬品质。

2、节省水源,减轻劳动强度:试验证明,有机硅农用喷雾助剂最多可帮助节省70%的水若能得到有效推广,对我国日益紧张的水资源无疑能起到缓解作用。相比传统助剂,有机硅农用喷雾助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效果,很小的喷雾量就能达到理想的功效,从而节省了成本并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广大干旱地区,应用前景广阔。

3、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能有效减少农药的用量:倍易润农用有机硅喷雾助剂是一种

有机硅助剂,被广泛应用于杀虫剂中,其对原药不分解,具有超低表面张力和超级扩展能力(扩展能力大于纯水的9倍以上),可很好地增强药液对植物体表、昆虫体表的渗透。和覆盖,从而提高了药效;另外,其还能增强药剂抗雨水冲刷能力。这样以来相应的降低了农药的用量。在某些虫害大爆发时,更具有良好的作用。v

当今,有机化学正在农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农药、生长调节剂、种衣剂等都是有机合成物质,其制作原理用到有机化学。但有机农药仍需要继续改良,农业生产中十分需要药害低、土壤残留少、对下茬作物无影响的除草剂,对人畜毒性小、见效快、杀虫谱宽的杀虫剂等等。相信未来有机化学不仅在农药上广泛应用,更必将为人类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i王焕民芸苔素内酯: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种基本调节物质- 农药ISTIC PKU,2000,39(1)

ii孙振令张红雨芸苔素内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第2期

iii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柳三淑2010版

iv廖洪流有机硅助剂在农业中的应用进展[J].应用科技,2008,16(14):26-27

v杨学茹黄艳琴谢庆兰《有机硅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现状,能说出有机化学发展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几个科学家及其成就。2.知道有机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理解有机物的一般特点及与无机物的联系与区别。 1.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有机化学所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 (1)下列三种有机物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说明它们的主要来源:①甲烷:天然气;②乙烯:石油裂解;③苯:煤的干馏。 (2)乙醇是酒类的主要成分。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反应进行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2===CH 2+H 2O ――→催化剂 △ CH 3CH 2OH ,该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有下列有机物:①乙酸乙酯、②聚乙烯、③乙醇、④醋酸、⑤甲苯、⑥油脂、⑦淀粉、⑧蛋白质。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②⑦⑧;

(2)人类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是⑥⑦⑧; (3)⑤的结构简式是,其有机物类别是芳香烃; (4)能够发生酯化反应的是③④; (5)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是①⑥⑦⑧; (6)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的是④。 探究点一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1.我国早期的化学实践活动 (1)3 000多年前已经用煤作为燃料。 (2)2 000多年前掌握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技术。 (3)1 000多年前学会了从植物中提取染料、药物和香料等。 2.近代有机化学的形成 (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逐渐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在实验室用无机盐氰酸铵(NH4CNO)合成了有机物尿素[CO(NH2)2],打破了早期科学家提出的“生命力论”。 (3)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定量分析法和早期的“基团理论”。 (4)1848年~1874年间,关于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等理论逐渐趋于完善,之后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使有机化学成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 3.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 (1)关于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和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使人们对有机反应有了新的掌控能力。 (2)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和X射线衍射(XRD)等物理方法的引入,使有

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前景

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前景 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据统计,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全部生产中,化学过程的工业占高比例,以美国为例占到30%。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自从1828年合成尿素以来,有机化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近两个世纪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链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它又为相关学科(如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能源、信息、材料、人口与健康、环境、国防计划的实施中,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巨大能力。 此外有机化学还是一门极具创新性的学科。在有机化学的发展中,它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建立在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和物理化学基础上的物理有机化学,在定量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性和反应机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指导着有机合成化学,而且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有机合成化学在高选择性反应的研究,特别是不对称催化方法的发展,使得更多具有高生理活性、结构新颖分子的合成成为可能。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为有机合成化学提供了高选择性的反应试剂和催化剂,以

及各种特殊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有机化学以它特有的分离、结构测定、合成等手段,已经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非凡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武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有机化学在结构测定、分子设计和合成设计上如虎添翼,发展得更为迅速。同时,组合化学的发展不仅为有机合成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内容,而且也使高通量的自动化合成有机化合物成为现实。 在21世纪,有机化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有机化学本身的发展及新的分析技术、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人类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反应以及合成方面将有更新的认识和研究手段;另一方面,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新的要求,都给有机化学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有机化学将在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分析和计算化学,农药化学,药物化学,有机材料化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有机化学问题的科学,是一门指导有机化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学科。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有机化学反应如何发生和为什么发生,从中找出规律,指导设计、合成新的物种,预见和发现新的有机化学现象。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现代光谱、波谱和显微技术的发展为表征分子结构提供了基础。它对原有的各种反应机理和活泼中间体(协同反应、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卡宾反应、激发态反应、电子转移反应等)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一.命名下列化合物,若为立体结构式需标明构型。 1. CH3CH2CHCH2CHCH3 33 2. (CH3)2CHCH2CHCHCH2CH3 2 CH3 CH3 3. CH3CHCH2CHCH2CH2CH3 32 CH3 4. CH3CHCH2CH2CHCH2CH3 CH3CHCH3 CH3 5. Cl 2 CH3 6. Br CH3CH2 7.H3C CH3 8. 9. Cl 10. Br 11. C C COOH CH3 H CH3CH212. CH3CH2CH2CHCHC CCH3 CH3 CH2CH3 13. CH3CH=CHC CH14. CH=CH2 CH3C C 15. CHCH2CHCH3 CH2 16. C C 2 H H3C H CH3 17. CH3 2 CH3 OH H 18.HSCH2CH2OH 19.SO3H CH3 20. OH OH 21. OH 22. OH 223. SO3H 2 24. CH3CH2OCH=CH2 25. CH3CHO 26. CO2H OH 27. CH3CH22CH(CH3)2 O 28. CH3CH2CHCH2COCl 3 29. H OH CO2H 330. COOCH2CH3

31. CH3CH22COOCH3 O 32. HCON(CH3)2 33. CH3CH2CONHCH3 34. N(CH3)2 35. N COOH 36. N N F . 37. O CHO 38. N CH3 39. COOH H H2N CH2SH 二.根据名称写出其结构式 1. 螺[3.4]辛烷 2. 2,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 3. 双环[3.2.1]辛烷 4. 2,3-二甲基-.2,4-己二烯 5. Z-3-甲基-2-氯-2-戊烯 6. (Z)-3-乙基-2-己烯 7. 1,6-二甲基环己烯 8. 乙基 9. 乙烯基 10. 异丁基11.异戊基12.苄基 13. 苯基 14. 烯丙基 15. 叔丁醇 16. (2R,3R)-1,2,3-三氯丁烷 17. (2R,3R)-,2,3-二氯-1-丁醇 18. 反-2-甲基-2-丁烯醇 19. 4,5-二甲基-2-乙基-1,3-己二醇 20. 甲异丙醚21. 苯甲醚22. 3-戊烯醛 23. 4-甲基-2-戊酮24. 苯乙酮25. 1-环己基-2-丁酮26. 2-甲基-1-苯基-1-丁酮 27. R-乳酸28. L-2-氨基丙酸 29. 丙二酸 30. 3-羟基戊二酸 31. 顺-丁烯二酸酐 32. 乙酸丙酸酐 33. 乙酸乙酯34. 3-甲基丁酸乙酯35. N-甲基苯甲酰胺 36. 1,4-戊二胺37. N,N-二甲基苯胺 38. N-甲基-N-乙基环己胺 39. 溴化甲基三乙基铵40. 氢氧化三甲基异丙基铵 41. 2-呋喃甲醛 42. N-甲基-2-羟基咪唑 43. 5-乙基噻唑 44. 嘌呤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i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利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相信,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维勒的实验结果给予“生命力”学说第一次冲击。此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学说才逐渐被人们抛弃。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台成出来的。“生命力”学说渐渐被抛弃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却沿用至今。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有机化合物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为有机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3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建立了氮的分析法。这些有机定量分析法的建立使化学家能够求得一个化合物的实验式。 当时在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结合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初,有机化学用二元说来解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二元说认为一个化合物的分子可分为带正电荷的部分和带负电荷的部分,二者靠静电力结合在一起。早期的化学家根据某些化学反应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由在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基团和在反应中起变化的基团按异性电荷的静电力结合。但这个学说本身有很大的矛盾。 类型说由法国化学家热拉尔和洛朗建立。此说否认有机化合物是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基团组成,而认为有机化合物是由一些可以发生取代的母体化合物衍生的,因而可以按这些母体化合物来分类。类型说把众多有机化合物不同类型分类,根据它们的类型不仅可以解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而且能够预言一些新化合物。但类型说未能回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有机化合物按不同类型分类,根据它们的类型不仅可以解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而且能够预言一些新化合物。但类型说未能回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从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珀等提出价键的概念,并第一次用短划“-”表示“键”。他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是由其组成的原子通过键结合而成的。由于在所有已知的化合物中,一个氢原子只

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与水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应用化学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与水果中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 2、掌握综合实验的各种操作。 二、实验原理 农药是当前农业生产用于防治病、虫、杂草对农作物危害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重要的作用。农药施用到农作物上以后,一部分因多种原因而转移到环境水体中,一部分残留在水果蔬菜上,被人食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以及生物降解快的特点,广泛用于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种植中害虫的防治。 因气相色谱温度高使农药发生分解,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中氯氰菊酯的含量,其国标含量为0.2mg/kg。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研钵,电子天平,超声波提取器,离心机,恒温水浴槽 有机溶剂:丙酮(分析级),正己烷(分析级) ,市售的氯氰菊酯 四、实验步骤 1、样品的制备与提取:称取经捣碎的新鲜水果样品10g于50mL烧杯中,根据样品含水量多少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除水。然后向烧杯样品中加入13mL丙酮:正己烷((3:10,体积比)混合溶剂,混匀后在超声波提取器中提取30min,将烧杯上层提取液转移至l00mL烧杯中。逐次向烧杯样品残渣中加入5mL,3mL混合提取剂,重复以上萃取、离心分离操作两次,合并烧杯上层提取液至另一烧杯中。若合并提取液中还存在水分,再加适量无水硫酸钠除水。 2、浓缩:将烧杯中液体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取上层清液在50℃恒温水浴槽中挥发溶剂至0.3ml,再次过滤将其转移至2ml的样品瓶中保存,用正己烷定容至1mL,加盖密封,以备液相需要。 3、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10mg氯氰菊酯,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至50ml。 4、色谱操作条件:色谱柱 ODS-C 8 检测波长 230nm

医疗药品第二学期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练习及答案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日期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16分,1-6题每题1分,7-8题每题3分,9-10题每题2分): 二、完成下列反应式(打 号者写出立体化学产物)(30分,每个空格1分): 三、选择及填空题(25分,1-17题每题1分,第18题6分,第19题2分): 1.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可以起碘仿反应 A.CH3CH2CHO B.CH3CH2CH2OH C.CH3CH2COCH3 2.下列哪种化合物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A.对硝基苯酚B.邻硝基苯酚C.对甲基苯酚D.对甲氧基苯酚 3.下列羰基化合物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加成时平衡常数K值最大的是 A.CH3CHO B.CH3COCH3 C.C6H5COC2H5 D.ClCH2CHO 4.Williason合成法是合成的重要方法 A.卤代烃 B.高级炔 C.混合醚 D.伯醇 5.下面反应的机理为 A.亲电取代 B.苯炔机理 C.亲核加成-消去 D.亲核取代 6.分子式为C4H10O的所有异构体的数目为 A.5 B.6 C.7 D.8 E.9 7.下列反应正确的是 8.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芳香性的是

9.下列卤代烃在KOH-C2H5OH溶液中消去卤化氢速度快的是 10.下列化合物能溶于硫酸的是 A.甲苯 B.丁烷 C.对硝基苯酚 D.苯甲醚 11.下列含氧化合物中不被稀酸水解的是 12.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手性的是 13.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合物是 14.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15.分子CH3CH=CHCl中不存在的电子效应是 A.p-π超共轭 B.σ-π超共轭 C.+I效应 D.π-π共轭 E.–I效应 16.下列碳正离子中最不稳定的是 17.下列试剂中,亲核性最强的是 A.CH3COO— B.CH3CH2O— C.OH— D.C6H5O— 18.指出下列各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构造异构体、同一化合物、对映体、非对映体、构象异构体或顺反异构体)a ;b ;c ; d ; e ; f 。 四、对下列反应提出合理的反应机理(10分,每题5分): 五、从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15分,每题5分): 六、结构推导(4分): 1.化合物A分子式为C6H12O,能与羟胺作用生成肟,但不起银镜反应。将A催化加氢得到醇B,B经脱水、臭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后得到两种液体C和D,C能起银镜反应但不能起碘仿反应,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如下: 农药残留原因 (1)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 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在。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农药的内吸性、挥发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响其在植物、大气、水、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 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

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降解速度,影响农药残留。 (2)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 一般来讲,乳油、悬浮剂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要大一些。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 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使用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而不加节制地滥用农药,必然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农药残留的危害 (1)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2)农药残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导致药害事故频繁,经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土壤中残留的长残效除草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药残留的控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题库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新题库 [第0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就是( ) A、CO B、CH4 C、H2CO3 D、K2CO3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就是( D) A、CH3CH2OH B、CH4 C、CCl4 D、CO2 3、下列叙述不就是有机化合物一般特性的就是( ) A、可燃性 B、反应比较简单 C、熔点低 D、难溶于水 4、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的特性之一就是( A ) A、易燃烧 B、易溶于水 C、反应速率快 D 、沸点高 5、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D ) A、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难溶或不溶于水 B、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易燃烧 C、所有的有机化学反应速率都十分缓慢 D、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 6、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C ) A、碳碳单键可以就是σ键或π键 B、σ键与π键都可以独立存在 C、σ键比较稳定,π键不稳定,易断裂 D、叁键中有两个σ键与一个π键 7、在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都呈现( B ) A、正4价 B、4价 C、负4价 D 、3价 8、在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就是( D ) A、O B、N C、H D、C 9、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 B ) A、同分异构现象 B、同分异构体 C、同系物 D、同位素 10、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主要就是( B )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11、关于σ键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B ) A、σ键就是成键轨道沿键轴重叠 B、σ键只能与π键同时存在,不能独立存在 C、σ键成键的两个原子可以自由旋转 D、σ键电子云重叠程度大,稳定 12、按照有机化合物所含官能团分类,下列物质属于炔烃的化合物就是( A ) A、CH3CH2C≡C-CH3 B、CH3COCH3 C、C6H5-COOH D、CH3CH2CH2-OH 二、填空题 13(1)、有机化合物就是指及其衍生物。 14(1)、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易形成个共价键。 15~18(4)、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容易、不耐热、不易导电、水、反 应速度、反应产物复杂、普遍存在现象。 19(1)、共价键的键能越,键越稳定。 20(1)、游离基反应中,共价键发生。 [第02章饱与烃] 一、单项选择题

浅谈超分子化学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浅谈超分子化学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冠醚与穴状配体等大环配体的发展以及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和有机半导体、导体的研究进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催化、超分子器件及超分子材料等方面。其中分子识别功能是其余超分子功能的基础。超分子学科的应用主要是围绕它的主要功能-识别、催化和传输来进行开发研究。 1987年,莱恩(Lehn J. M.)、克拉姆(Cram D. J.)和彼得森(Perterson C. J.)三位化学家以其对发展和应用具有特殊结构的高分子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莱恩在获奖演讲中,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同时克拉姆创立和提出了主—客体化学理论,彼得森则发展和合成出大批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冠醚。至此,以“超分子化学”为名称的新的化学学科蓬勃地发展起来,并以其新奇的特性吸引了全世界化学家的关注和热衷。近年来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杂志的创立说明超分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化学家的普遍认同。 目前超分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学科的研究不仅与各化学分支相结合,又与物理学、信息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紧密相关。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超分子科学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化学(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而且还涉及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由于超分子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意义,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近十多年来非常活跃。涉及的应用包括:在化学药物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在光化学上的应用,在压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识别作用(酶和受体选择性的根基)的应用,在有机半导体、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富勒烯中的应用,作为分子器件方面的研究,在色谱和光谱上的应用,催化及模拟酶的分析应用,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等等。 超分子化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药物分子和其它有机分子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药物超分子化合物,可有效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性质,成为药物制剂的一个新选择。超分子药物化学是超分子化学在药学领域的新发展。该领域发展迅速,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正在逐渐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迄今已有许多超分子化学药物应用于临床,其效果良好。更多的超分子体系正在作为候选药物进行临床研究开发。超分子化学药物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低毒性、不良反应少、高生物利用度、消除药物异味、克服多药耐药、药物靶向性强、多药耐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五年制高职药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任务 《有机化学》是五年制高职药品营销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有机化学的教学目的是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医药有关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用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期为学习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培养具有一定医药知识的医药营销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本门课程面向医药营销类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 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本门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现场实际,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课程资源。 5、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产、学、研结合,走订单式教育 本课程要求学生到医药企业参观学习的认识实习,还有生产实习,把产、学、研有机的结合起来,订单式的教育是我们的目标。 7、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校内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团体,参加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专题一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学习任务】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并能通过计算求得有机物的分子式。 2、了解利用基团理论、光谱分析等确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学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你能说出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学习思考】 一、有机物的概述 1.概念:含有________的化合物。 2.组成元素:除碳外,通常还有氢、_____、_____,_____、_____及卤素等。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 1.我国早期有机化学 (1)3 000多年前已经用煤作为燃料。 (2)2 000多年前就掌握了_____和_____的开采技术。 (3)从植物中提取_____ 等物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2.有机化学的形成 (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_____ 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 (2)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家提出“_____ ”,认为有机物只能由动 物或植物产生,不可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3)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利用无机物合成了第一种有机物尿素,冲破了“生命力 论”学说的束缚,打破了_____ 的界限。 3.现代有机化学 (1)_____ 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2)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了、以及等多个新型学科。 (3)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_____ ,标 志着人类合成蛋白质时代的开始。 三、有机化学的应用 糖类油脂蛋白质 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 2.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用药物(大多数是有机物)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思考讨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吗? 提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氢)盐、KSCN、

农产品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农产品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化学农药以其高效、快速的防治作用,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得到广泛的施用,但由于化学农药的有毒成分难以降解,致使这些有毒物质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累积,又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污染。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而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时有报道。如何快速、简单的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呢?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实验。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生活经验不多,因而,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实验,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在实验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学校电脑室上网查询食品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有用信息,在指导老师和学校的实验员、仪管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购买了必要的实验药品,精心设计实验步骤。人们每天进食量的三分之一是蔬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少数菜农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使食用蔬菜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我国蔬菜主要有3类农药残留:一是有机磷农药。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症状。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毒性一般较大,还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三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随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引起人体机能病变。因而,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铜鼎农贸市场上随机购买了白菜、冬瓜、空心菜等日常蔬菜,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我国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试验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现在,普遍采用气液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先进仪器分析,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分析周期长,设备昂贵,基层不易推广。如何快速测定农药残留,有四种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可供选择:1、利用能产生荧光的细菌,当细菌受到样品中残留农药作用后其荧光减弱,且减弱程度与毒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已能用来测定甲胺磷等常见有机磷农药。2、利用实验室饲养的敏感家蝇对供试样品中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其有毒污染物进行测定。如在一瓶内放人10克蔬菜后,再放入50只敏感家蝇,3小时后,若家蝇死亡5只以上,说明农药污染超过限量标准,死亡在10只以上,说明农药污染很严重。3、分子生物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能产生免疫抗体的原理,将抗体筛选制成试剂盒,通过抗体与抗原之间发生的酶联免疫反应,然后比色确定农药的残留量。4、生物化学法,根据酶的化学反应原理,研制的农药速测卡,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我们这次采用的就是固化胆碱酯酶和靛酚乙酸酯试剂的速测卡技术,速测卡技术有整体测定法和表面测定法两种方式。1、整体测定法实验之前,我们在实验室配制了PH7.5的缓冲液,PH7.5的缓冲液配制方法是:分别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 PO4 ],用500mL蒸馏水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总复习

药 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若为立体结构式需标明构型。 1. CH 3CH 2CHCH 2CHCH 3 33 2. (CH 3)2CHCH 2CHCHCH 2CH 3 2CH 3 CH 3 3. CH 3CHCH 2CHCH 2CH 2CH 3 CH 32CH 3 4. CH 3CHCH 2CH 2CHCH 2CH 3 33 CH 3 5.Cl 2CH 3 6. Br CH 3CH 2 7.H 3C CH 3 8. 9. 10. Br 11.C C COOH CH 3 H CH 3CH 212. CH 3CH 2CH 2CHCHC CCH 3 3 CH 2CH 3 13. CH 3CH=CHC CH 14. CH=CH 2CH 3C C 15.CHCH 2CHCH 3 CH 2 16. C C CH 2H H 3C H CH 317. CH 3CH 2CH 3 OH H 18.HSCH 2CH 2OH 19.SO 3H CH 3 20.OH OH 21. OH 22. OH 2 23. SO 3H 2 24. CH 3CH 2OCH=CH 2 25. CH 3 CHO 26. CO 2H OH 27. CH 3CH 22CH(CH 3)2O CH 3CH 2CHCH 2COCl H OH CO 2H COOCH 2CH 3

31. CH 3CH 22COOCH 3O 32. HCON(CH 3)2 33. CH 3CH 2CONHCH 3 34. N(CH 3)2 35. N COOH 36. N N F . 37. O CHO 38. N CH 3 39. COOH H H 2N 2SH 二.根据名称写出其结构式 1. 螺[3.4]辛烷 2. 2,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 3. 双环[3.2.1]辛烷 4. 2,3-二甲基-.2,4-己二烯 5. Z-3-甲基-2-氯-2-戊烯 6. (Z)-3-乙基-2-己烯 7. 1,6-二甲基环己烯 8. 乙基 9. 乙烯基 10. 异丁基 11.异戊基 12.苄基 13. 苯基 14. 烯丙基 15. 叔丁醇 16. (2R,3R)-1,2,3-三氯丁烷 17. (2R,3R)-,2,3-二氯-1-丁醇 18. 反-2-甲基-2-丁烯醇 19. 4,5-二甲基-2-乙基-1,3-己二醇 20. 甲异丙醚 21. 苯甲醚 22. 3-戊烯醛 23. 4-甲基-2-戊酮 24. 苯乙酮 25. 1-环己基-2-丁酮 26. 2-甲基-1-苯基-1-丁酮 27. R-乳酸 28. L-2-氨基丙酸 29. 丙二酸 30. 3-羟基戊二酸 31. 顺-丁烯二酸酐 32. 乙酸丙酸酐 33. 乙酸乙酯 34. 3-甲基丁酸乙酯 35. N-甲基苯甲酰胺 36. 1,4-戊二胺 37. N,N-二甲基苯胺 38. N-甲基-N-乙基环己胺 39. 溴化甲基三乙基铵 40. 氢氧化三甲基异丙基铵 41. 2-呋喃甲醛 42. N-甲基-2-羟基咪唑 43. 5-乙基噻唑 44. 嘌呤

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里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由于科学条件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因而许多化学家都认为,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维勒的实验结果给予“生命力”学说第一次冲击。此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学说才逐渐被人们抛弃。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合成出来的。“生命力”学说渐渐被抛弃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却沿用至今。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认识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有机化合物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为有机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3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建立了氮的分析法。这些有机定量分析法的建立使化学家能够求得一个化合物的实验式。 当时在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结合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初,有机化学用二元说来解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二元说认为一个化合物的分子可分为带正电荷的部分和带负电荷的部分,二者靠静电力结合在一起。早期的化学家根据某些化学反应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由在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基团和在反应中起变化的基团按异性电荷的静电力结合。但这个学说本身有很大的矛盾。 类型说由法国化学家热拉尔和洛朗建立。此说否认有机化合物是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基团组成,而认为有机化合物是由一些可以发生取代的母体化合物衍生的,因而可以按这些母体化合物来分类。类型说把众多有机化合物按不同类型分类,根据它们的类型不仅可以解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而且能够预言一些新化合物。但类型说未能回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困扰人们多年的谜团。 从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才解开了这个不解的谜团,这一时期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珀等提出价键的概念,并第一次用短划“—”表示“键”。他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是由其组成的原子通过键结合而成的。由于在所有已知的化合物中,一个氢原子只能与一个别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氢就选作价的单位。一种元素的价数就是能够与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个数。凯库勒还提出,在一个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结合这一重要的概念。 1848年巴斯德分离到两种酒石酸结晶,一种半面晶向左,一种半面晶向右。前者能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转,后者则使之向右旋转,角度相同。在对乳酸的研究中也遇到类似现象。为此,1874年法国化学家勒贝尔和荷兰化学家范托夫分别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同分异构体,圆满地解释了这种异构现象。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页眉 1 / 19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若为立体结构式需标明构型。 1. CH3CH2CHCH2CHCH3CH3CH32. (CH3)2CHCH2CHCHCH2CH3CH2CH3CH3 3.CH3CHCH2CHCH2CH2CH3CH3CH2CH3 2,4-二甲基己烷2,5-二甲基-4-乙基庚烷2-甲基-4-乙基庚烷 4. CH3CHCH2CH2CHCH2CH3CH3CHCH3CH3 5.ClCH2CH3 6. BrCH3CH2 2,6-二甲基-3-乙基庚烷(1R,3R)-1-乙基-3-氯环己烷顺-1-乙基-4-溴环己烷 7.H3CCH38. 9. Cl10. Br 3,6-二甲基二环[3.2.2]壬烷1,3,8-三甲基螺[4.5]癸烷5-氯螺[3.4]辛烷2-溴二环[4.3.0]壬烷 https://www.doczj.com/doc/f819148557.html,COOHCH3HCH3CH212. CH3CH2CH2CHCHCCCH3CH3CH2CH313. CH3CH=CHCCH14. CH=CH2CH3CC E-2-甲基-2-戊烯酸4-甲基-5-乙基-2-辛炔3-戊烯-1-炔1-戊烯-3-炔 15.CHCH2CHCH3OHCH2 16. CCCH2HHH3CH CH3OH17.CH3CH2CH3OHH18.HSCH2CH2OH 4-戊烯-2-醇(2R,4E)-4-己烯-2-醇(S)-2-丁醇2-巯基乙醇

19.SO3HCH320.OHOH 21. OH 22. OHNO223.SO3HNO2 2-甲基苯磺酸间苯二酚2-萘酚5-硝基-2-萘酚5-硝基-2-萘磺酸 24. CH3CH2OCH=CH225. CH3CHO26.CO2HOH 27. CH3CH2CCH2CH(CH3)2O 乙基乙烯基醚对甲基苯甲醛3-羟基苯甲酸5-甲基-3-己酮 页眉 2 / 19 28. CH3CHCHCH2COClCH329. HOHCO2HCH330. COOCH2CH3 3-甲基戊酰氯D-乳酸(R-2-羟基丙酸) 苯甲酸乙酯 31. CH3CH2CCH2COOCH3O 32. HCON(CH3)233. CH3CH2CONHCH334. N(CH3)2 3-戊酮酸甲酯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丙酰胺N,N-二甲基苯胺 35. NCOOH 36. NNF. 37. OCHO38. NCH339.

1.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1.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D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现状,能说出有机化学发展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几个科学家及其成就。2.知道有机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理解有机物的一般特点及与无机物的联系与区别。 1.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有机化学所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 (1)下列三种有机物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说明它们的主要来源:①甲烷:天然气;②乙烯:石油裂解;③苯:煤的干馏。 (2)乙醇是酒类的主要成分。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反应进行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 CH3CH2OH,该反应类型是加成反+H2O――→ 催化剂 △ 应。 2.有下列有机物:①乙酸乙酯、②聚乙烯、③乙醇、④醋酸、⑤甲苯、⑥油脂、⑦淀粉、⑧蛋

(3)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定量分析法和早期的“基团理论”。 (4)1848年~1874年间,关于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等理论逐渐趋于完善,之后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使有机化学成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 3.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 (1)关于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和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使人们对有机反应有了新的掌控能力。 (2)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和X射线衍射(XRD)等物理方法的引入,使有机分析达到了微量、高效、准确的程度。 (3)逆推法合成设计思想的诞生,使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实现了程序化并进入计算机设计时代,大大提高了新化合物的合成速度。 (4)有机化学还能破译并合成蛋白质,认识并改造遗传分子,第一次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的奥秘。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成功利用无机物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有机化学的应用 (1)人类衣食住行用到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等。(2)合成的有机物也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

苏教版有机化学专题1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2、通过对有机化学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生命科学等结合较紧密的内容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有机物,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日益增多,是许多新诞生领域的研究基础。 3、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探究活动,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对有机化学与有机物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1、我国早期的有机化学: 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用煤作燃料,2000多年前掌握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从植物中提取染料和香料等物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2、有机化学的形成: 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逐渐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现代有机化学: 21世纪的今天,各种合成有机物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有机化学已经与其它学科融合形成了多个新型学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介绍:德国化学家维勒 1828年,贝采利乌斯的学生、德国年轻的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中加热无机物氰酸铵时无意中得到了尿素。NH4CNO CO(NH2)2 第一次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的生成不必借助于所谓生命力的作用。 二、有机化学的应用 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 天然有机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物: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 2、具有特殊功能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命体中许多物质都是有机物,如细胞中存在的糖类、脂肪、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都是有机物。 4、药物中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延长寿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1965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 课堂小结: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有机化学发展史

有机化学的发展 环境科学09-1班曾丽 2009013108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里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由于科学条件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因而许多化学家都认为,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维勒的实验结果给予“生命力”学说第一次冲击。此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学说才逐渐被人们抛弃。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合成出来的。“生命力”学说渐渐被抛弃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却沿用至今。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认识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有机化合物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为有机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3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建立了氮的分析法。这些有机定量分析法的建立使化学家能够求得一个化合物的实验式。 当时在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结合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初,有机化学用二元说来解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二元说认为一个化合物的分子可分为带正电荷的部分和带负电荷的部分,二者靠静电力结合在一起。早期的化学家根据某些化学反应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由在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基团和在反应中起变化的基团按异性电荷的静电力结合。但这个学说本身有很大的矛盾。 类型说由法国化学家热拉尔和洛朗建立。此说否认有机化合物是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基团组成,而认为有机化合物是由一些可以发生取代的母体化合物衍生的,因而可以按这些母体化合物来分类。类型说把众多有机化合物按不同类型分类,根据它们的类型不仅可以解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而且能够预言一些新化合物。但类型说未能回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困扰人们多年的谜团。 从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才解开了这个不解的谜团,这一时期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珀等提出价键的概念,并第一次用短划“—”表示“键”。他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是由其组成的原子通过键结合而成的。由于在所有已知的化合物中,一个氢原子只能与一个别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氢就选作价的单位。一种元素的价数就是能够与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个数。凯库勒还提出,在一个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结合这一重要的概念。 1848年巴斯德分离到两种酒石酸结晶,一种半面晶向左,一种半面晶向右。前者能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转,后者则使之向右旋转,角度相同。在对乳酸的研究中也遇到类似现象。为此,1874年法国化学家勒贝尔和荷兰化学家范托夫分别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同分异构体,圆满地解释了这种异构现象。 他们认为:分子是个三维实体,碳的四个价键在空间是对称的,分别指向一个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原子则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当碳原子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连接时,就产生一对异构体,它们互为实物和镜像,或左手和右手的手性关系,这一对化合物互为旋光异构体。勒贝尔和范托夫的学说,是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的基础。 1900年第一个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被发现,这是个长寿命的自由基。而不稳定自由基的存在也于1929年得到了证实。 在这个时期,有机化合物在结构测定以及反应和分类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但价键只是化学家从实践经验得出的一种概念,价键的本质尚未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