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

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D.不可度量。

2. 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A)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 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 (C) 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4. 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D) A.Bertil Ohlin. B.Eli Heckscher.

C.John Maynard Keynes. D.David Ricardo.

5.H—O理论说明: (D)

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6.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 (A) A.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B.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7.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要素禀赋。B.国民收入。C.技术。D.消费偏好。

8.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 (B) 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

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D.位置不可判定。

9.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时期内: (A) A.所有与衰退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B.只有那些更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C.只有那些更不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D.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10.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 (B) A.在两国都下降。B.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

C.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11.如果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入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的增长模式为: (C) A. 进口替代。B.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C. 出口扩张。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12. H——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 (D) 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13.以下产品中,哪一种产品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B) A.大米。B.电视机。C.原油。D.矿物。

14.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B) A.富国与穷国之间。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C.发展中国家之间。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14.以下哪项陈述最为正确? (B) A.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B.规模经济不能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将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低价格和产出与贸易的扩大。C.外部经济可以比内部经济更好地解释比较优势,因为外部经济意味着其他竞争公司产出的扩大。D.比较优势可以由内部经济得到最好地解释,因为后者导致了公司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15.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于: (B) A.小规模的纺织业。B.飞机制造业。C.制鞋业。D.小企业。

16.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 (B) A.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资本—劳动比率,他们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

17.在H—O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 (B) A.技术。B.要素禀赋。C.规模经济。D.产品差异化。

18.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 (A) A.零。B.禁止性关税。C.毫无疑问的是正值。D.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19.能给国家带来净福利收益的最优关税要求: (D) A.国家是“价格接受者”。B.不存在消费者剩余损失。C.贸易伙伴国不会受到关税的伤害。D.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垄断力量。

20.关税的设置: (C) A.会带来完全由外国人支付的收入。B.总会提高出口国的国内价格水平。

C.与自由贸易相比,会减少“小型”进口国家的福利。D.总会增加福利。

21.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D) A.总是高于最优关税率。B.是对设置关税的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的度量。

C.取决于相关产品国内产出占GDP的份额,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D.取决于对投入品的关税率,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22.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D)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23.以下哪一项是最为正确的? (C) A.进口配额往往产生垄断租金。B.配额制比关税制更有效率。C.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更适合于在经济情况中使用。D.在竞争条件下,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可以使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获取更大的利润。

24、区域经济合作最松散的形式是(A)

A、特惠贸易协定

B、经济同盟

C、共同市场

D、关税同盟

25.()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建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对其它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设置的障碍。(A)A、技术性贸易壁垒B、进口配额C、紧急保障措施D、反倾销

26.()指出口国企业以低价向进口国出售商品,将进口国生产商逐出市场后再提高价格的倾销。 (C) A、持续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掠夺性倾销D、偶发性倾销

27.内部规模经济指的是一企业随着产量的扩大,平均成本() (D)

A、不变

B、相交

C、递增

D、递减

28.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保护措施使某一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C)

A、加权平均关税税率

B、非加权平均关税税率

C、有效税率

D、名义税率

2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价格-货币流转机制成立假设的是: (B)

A、实行金本位制

B、无竞争的市场环境

C、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具有某种形式的联系

D、贸易商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30.进口替代战略下最基本的贸易政策手段是: (A)

A、高关税

B、低关税

C、高配额

D、低配额

31、一国极端地偏好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称为: (A)

A、需求逆转

B、要素密集度逆转

C、贸易政策

D、人力资本

32、()技术进步是指使生产中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大于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技术进步。 (B)

A、要素中性型

B、劳动节约型

C、资本节约型

D、土地节约型

33、通过进口控制,实行较高程度的保护,鼓励满足本国需求的生产,抑制出口,属于()类型的贸易战略。 (D) A、强外向型经济B、中度外向型经济C、强内向型经济D、中度内向型经济

34李嘉图认为,贸易互利的首要体现就是: (D)

A、生产技术

B、劳动生产率

C、生产成本

D、节约劳动时间

35、出口补贴是向出口行业的出口产品生产发放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是一种直接补贴。 (D)

A、低息贷款

B、外销退税

C、免费为本国产品提供服务

D、对出口企业亏损进行补偿。

36、下列各项中仅征收从量税的是: (C)

A、高速摄像机

B、录像机

C、啤酒

D、化妆品

37.一定时期内,若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量增加,该国贸易条件便( )。 A.恶化 B.不变 C.改善 D.不确定

38.净进口是一国(地区)( )。

A.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B.某一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C.某一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量小于进口量;D.某一商品在一年内进口量小于出口量

40.贸易条件是指( )。

A.投资环境 B.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比价 C.进出口商品比价 D.市场价格水平41.上海经香港从美国进口电脑( )。

A.因货物从美国直运上海,不属转口贸易 B.因属转口贸易,货物必须经香港转运 C.货物虽不转运,仍属转口贸易 D.因属转口贸易,必须在香港过境42.世界贸易统计中( )。

A.世界出口总额等于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大于世界进口总额

C.世界进口总额大于世界贸易额 D.世界出口总额小于世界贸易额43.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应计入( )。

A.总贸易进口额 B.总贸易出口额 C.专门进口额 D.专门出口额44.贸易量指标是用( )表示的。 A.数量 B.金额 C.指数 D.比值

45.日本某公司向西欧出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香港转船,这种贸易可称之为( )。

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C.转口贸易D.第三国贸易

46.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同类商品多于出口同类商品称为( )。

A.净出口 B.复出口 C.净进口 D.复进口

47.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国际生产关系 D.国际贸易

48.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 )间的分工。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49.二战后,世界市场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有( )。

A.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贸易 B.机械产品比重迅速增长

C.成套设备贸易迅速增长,但中间性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

D.工业制成品生产增长带动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

50.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先天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 C.上层建筑 D.生产关系

51.一国有形商品进出口额和无形商品进出口额( )。

A.同时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B.同时显示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C前者仅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D.后者同时显示在该国的国际收支表和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

52.转口贸易的商品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 )。

A.只能采取间接运输 B.只能采取直接运输 C.既可直接运输,也可间接运输 D.只能过境运输

53.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

A.社会早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早期

54.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55.战后发达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主要表现为( )。

A.工业品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B.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c.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超过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 D.实现经济一体化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

56.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57.二战后,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分工上看,( )在逐步发展。

A.工业国与矿业国的分工 B.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C.同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 D.一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

58.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占( )比重。

A.进口额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 D.出口额

59.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 )。

A.奢侈品 B.农产品与原材料 C.农产品与工业品 D.矿产品

60.以国境和关境作为标准,国际贸易可分为( )。

A.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B.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

C.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D.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61.按照是否有第三国参加作为标准,国际贸易可分为( )。

A.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B.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C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D.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62.按是否进入国境作为标准划分国际贸易,称为( )。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过境贸易 D.转口贸易

63.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 )。

A.世界地理大发现以后 B.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C.始于19世纪80年代,止于20世纪初 D.第二次产业革命后

64.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标准的贸易叫( )。

A.总贸易 B.进出口贸易 C.专门贸易 D.贸易量

65.总贸易体系说明( )。

A.一国作为生产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

B.一国作为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

C.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

D.一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

66.某年世界出口货物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货物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货物贸易额为( )。

A.0.1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3.3万亿美元67.1998年某国的出口贸易额为1 8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 400亿美元,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0 000亿美元,则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

A.12.8%B.14.7% C.16.2% D.18.5%

68.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

A.国际供求关系 B.买卖双方的约定 C.各国政府间的协商 D.各国资源的禀赋6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B.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决定因素C.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与市场

70.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要受到( )。

A.国内生产价格的制约B.国内供求规律的制约 C.国内价值规律的制约D.国际价值规律的制约

71.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 )。

A.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B.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72.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了( )。

A.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B.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C.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D.国际分工深化发展阶段

73.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是在( )。

A.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D.16—18世纪中叶

74.可以对国际分工起到推进或延缓双重作用的是( )。

A.上层建筑 B.资本流动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制度

75.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 )之间进行的。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宗主国与殖民地

76.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单指世界( )。

A.出口货物总额 B.进口货物总额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量

77.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

劳动强度( )。

A.成反比B.相同 C.成正比 D.不相关

78.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最初出现于国际分工的( )。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深化阶段

79.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

A.国际资本的流动 B.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C.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D.黄金80.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采取的是( )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

81.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来表明。

A.对外贸易 B.贸易顺差 C.有形贸易 D.贸易差额

82.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指标。 A.贸易顺差&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83.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 )。

A.直接贸易 B.过境贸易 C.转口贸易 D.服务贸易

84.一国的( )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A.国民收入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

85.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和内容不同分为( )。

A.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B.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C.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D.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86.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特点,并揭示( )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A.贸易往来 B.贸易冲突 C.贸易利益 D.国际商品

87.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叫( )。

A.对外贸易依存度 B.贸易差额 C.国际商品地理分布 D.国际商品流向88.1999年,某国出口贸易额为220亿美元,进口额为170亿美元,则该年贸易差额数为( )。 A.净出口50亿美元 B.贸易黑字50亿美元 C.贸易逆差50亿美元 D.贸易顺差390亿美元

89.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某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144,则该国的净贸易条件是( )。

A.1.2 B.0.83 C.1.1 D.1.3

90.关境和国境的关系是(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等于和小于

91.对外贸易量是指( )。

A.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B.按协议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C按浮动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D.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92.对外贸易对(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A.资本主义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C.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D.资本原始积累

93.中国某高校聘请外教到本校进行讲学属于( )。

A.过境交付 B.跨境消费 C.自然人流动 D.商业存在

简答题及论述题

1、简述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地域分工论”。

2、简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则认为,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

3、简述贸易差额与一国的经济发展的关系

贸易差额衡量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资本项目差额也反映了国际收支的状况),单纯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顺差比逆差好。但一国的贸易状况往往与国际经济环境、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关系相关联,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首先,长期存在顺差,意味着大量的资源通过出口而输出到了外国,得到的只是资金积压。其次,巨额顺差往往会使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扩大出口,并且会造成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紧张。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是出超好还是入超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简述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和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含义

答: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

5、请列举6种非关税措施。

答:⑴进口配额制⑵“自动”出口配额制⑶进口许可证⑷外汇管制⑸进出口的国家垄断⑹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7)出口押金制(8)禁止进口(9)技术性贸易壁垒(10)绿色贸易壁垒

6、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前者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地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与合作,从而使资源得到最合理配置。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不干预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同时,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以鼓励出口。保护贸易政策以增进本国本民族利益为目的,其实质是“奖出限入”。

7、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答:1)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

2)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绝对成本、比较成本等理论,是静态的贸易利益学说)没有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观点,动态贸易利益观点)

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抹煞了国家利益。(与第一点对应)

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是阶段性政策)

李斯特关于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主张

1)保护对象的选择

国内工业(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部门,发展有希望的工业,而非农业)

2)保护关税的应用

a对国内受保护的工业品进口制定高关税以禁止进口;

b从自由竞争过渡到保护阶段再到开放阶段时期的关税标准改变要温和;

c关税的尺度要固定

8、关税同盟的动态效益有哪些?

答:关税同盟的效应包括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方面。关税同盟的动态效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建立关税同盟能够加强同盟内的竞争。建立关税同盟后,同盟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消除,

各国生产者面临着同盟国低成本产品的威胁,必须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从而刺激同盟内各国总体竞争水平;

⑵关税同盟形成的广大的市场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贸易壁垒取消后,同盟国低成本的

生产者现在面对更大的市场,可以出口更多商品,所以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

另一方面,由于同盟内专业化分工程度加强。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大为减少的同时,产品单位成本大大降低;再次,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可能刺激非成员国到关税同盟内投资设厂(即所谓的关税工厂),就地销售,以避免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产品继续保持歧视性贸易壁垒;

最后,建立关税同盟后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使同盟内各国的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

9、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优惠关税。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废除关税

与数量限制,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

贸易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关税同盟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对非

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并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在域内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域内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大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域内各国在经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都完全统一。

10、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答:⑴生产活动的全球化;⑵贸易活动的全球化;⑶信息活动全球化;⑷金融活动的全球化

11、WTO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⑴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指的是成员方

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⑵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有益补充。在实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待遇基础上,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应该享受与该国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

⑶市场开放原则。为了维护一个更自由的贸易环境,通过多边谈判,开放市场.为货物和服务在国际间的流动提供便利;

⑷公平竞争原则。成员方应避免采取扭曲市场竞争的措施,纠正不公平贸易的行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⑸透明度原则。世贸组织成员需要公布有效实施的、现行的贸易政策法规及其变化情况,不公布的不得实施。

21当代国际分工有哪些特点?

答:⑴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工

⑵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发展为产业部门内的分工

⑶由国内市场调节的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分工过渡到由跨国公司协调的企业内部的分工

⑷水平型国际分工已开始逐渐多于垂直型国际分工

12、WTO争端解决的程序是怎样的?

答:⑴磋商⑵仲裁、斡旋、调解和调停⑶专家组审理

⑷上诉机构审理⑸争端解决机构裁决的执行及其监督

13、请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宗旨

答: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同时使世界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又增加了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4、如何判断是否存在倾销?一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条件是什么?

答:倾销一般来说是指以比国内更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商品。是否存在倾销,《WTO 反倾销协议》明确规定要看是否以低于正常价值在国外销售,具体主要看是否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⑴是否低于出口国的国内正常价;⑵是否低于正常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

⑶是否低于正常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利润之和。以上三个条件只有一条符合,就可以断定为倾销,否则就不能确定为倾销。

倾销成立是进口国政府实行反倾销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是否对倾销采取反击措施还要看倾销是否真正伤害了本国的相关产业。根据WTO规定,一国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⑴倾销成立,⑵国内产业受到损害,⑶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其中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是指这一产业的全部生产商或绝大部分生产商的生产经营受到损害,而不是少数或几个生产商的生产经营受到损害。

15、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在表现形式上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贸易工具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导,与传统贸易保护强调“限入”,并普遍采用关税手段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更侧重进口限制、反倾销、反补贴、自动出口限制、报关手续干扰、技术和卫生标准。

⑵区域化壁垒加强,传统的贸易保护都是以国家为壁垒,但新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重视利用集团或区域的力量进行贸易保护,在集团或区域内,他们相互关税,享受内部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对外则推行贸易限制政策,借助集团力量对付外来竞争,以获取贸易保护的局部利益。

⑶实行系统化的贸易管理,贸易管理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间的协调性保护政策,它通过各种贸易立法强调单边管理,将非关税壁垒措施法律化、制度化,使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合法化,为贸易保护披上合法的外衣。

16、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体制的直接影响有哪些?

答:加入WTO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直接的影响,也包括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⑴政府保护国内市场的传统方式如关税、配额、财政补贴等基本不再适用。因此,应积极探索符合WTO规则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国内市场的新方式;

⑵政府支持国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式必须改变。加入WTO后,为了支持国内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政府必须改变保护市场、直接补贴等办法,将重点转向促进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维护公平竞争、保护与鼓励技术创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等方面

⑶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角色和方式必须转变。加入WTO后,涉外经济管理法律与政策将更加透明,有关政策更具有可预见性。在司法审定、进出口许可程序等方面中国已做出了具体承诺,这就促使政府在涉外经济管理方面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管理与服务并重。同时,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也要相应转变,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克服管理的随意性;

⑷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必须调整。兑现中国加入我WTO的承诺,原来一些政府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或者不再存在,或者大大减弱,或者交给了市场或社会中介组织;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涉外经济管理职能亟待加强,如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与国外的贸易谈判等。随着政府涉外经济管理职能的改变,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设置也要进行调整。

间接影响:

⑴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人WT0后,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将会更为紧迫;

⑵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加入WTO后,在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的同时,也要求取消对国内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施加的有悖于国民待遇原则的种种限制.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地方和部门对国内市场的行政性分割状态,加快实现国内市场的统一;

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政府是改革的发起者与推动者,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落实加入WTO承诺.大部分都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因此。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17、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

答:贸易条件长期恶化是指在几十年间跨度里,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一直表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在于:

⑴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导致对两种商品需求的增长趋势差异。一般说来,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因此随着各国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制成品需求的增加会大于对初级产品需求的增加,结果制成品价格比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更快。

⑵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它们的价格走势也有影响。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往往在垄断市场上以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出售,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市场通常是竞争性的,无法对工资水平和价格施加向上的压力。

⑶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价格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初级产品的价格在经济周期上升时期上涨的速度和程度小于制成品的价格上涨,而在经济周期下降时期下跌的程度又大于制成品。

⑷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对初级产品的需求,缓解了初级产品价格向上的压力。

⑸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机制越来越多地成为恶化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重要原因。

18、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的上述思想可简单概括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比较利益学说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简单、苛刻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凝固的状态;(2)该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全面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3)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国际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

19、关税种类、关税征收方法和标准以及海关的相关作用。

答:关税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说、过境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

关税征收方法和标准: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混合税。

海关的相关作用:海关的任务是根据本国有关的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对进出口商品、货币、金银、邮件、行李、运输工具等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查禁走私物品,临时保管通关货物和统计进出口商品等。海关有权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进出口货物不予放行、罚款、没收或销售。

20、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种类与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押金制、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征收各种国内税、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采取苛刻繁多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

21、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你认为一国哪些产品应该予以保护?

答: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我认为一国的幼稚产品应该受到保护。幼稚产业保护论最初由汉密尔顿提出、经过李斯特全面发展而成为最早、最重要的贸易保护理论,其依据和行业或企业生产中存在规模经济有关。某一产业对某些国家而言还刚刚起步,属于幼稚产业,而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由于起步早或某种偶然的原因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以较低的成本,占领国际市场。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刚起步国家的这一产业将受到国外低成本进口的冲击,缺乏发展的空间。该理论认为如果后来的国家通过进口限制,对其幼稚产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护,推动它们实现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直到单位成本降低到能够出口的水平,世界市场上将增加一个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者,无论幼稚产业受到保护的国家,

还是世界作为一个整体都将获益。根据这一理论,因而一国的幼稚产品应该得到保护。为保护幼稚产业,政府应采取关税、配额、补贴等一系列具体保护措施。

22、计算题

假设有甲、乙两国生产小麦和布匹,在国际分工前各国的投入产出如下:

解:甲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120/15=8,生产布匹的劳动生产率=100/5=20;

乙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120/10=12,生产布匹的劳动生产率=100/10=10;

所以,甲国在生产布匹上具有绝对优势,乙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绝对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 加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进口控制,实行较高程度的保护,鼓励满足本国需求的生产,抑制出口,属于()类型的贸易战略。 A、强外向型经济 B、中度外向型经济 C、强内向型经济 D、中度内向型经济 2.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结果是: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3.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A.取决于对投入品的关税率,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B.是对设置关税的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的度量。 C.取决于相关产品国内产出占GDP的份额,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D.总是高于最优关税率。 4.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 )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5.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赫克歇尔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 6.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 ) A.趋于上升 B.趋于下降 C.保持不变 D.升降不定 7.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 ) A.高于其进口商品 B.低于其进口商品 C.低于其进口替代商品 D.高于其进口替代商品 8.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是( ) A.土地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劳动密集型产品

9.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 ) A.对进口品既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不许进口),又要征收进口关税 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C.一国免税进口的数量限额,超过限额的进口要缴纳常规关税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优惠限额,超过限额的不能享受优惠待遇 10. 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条件成交,货物装船时从吊钩脱落掉入海里造成的损失由( ) A.卖方负担B.买方负担C.承运人负担D.买卖双方共同负担 11. 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 A.在两国都下降。 B.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 C.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 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12. ( )是指以物易物,即货物出口的一方在进口某一价值货物的同时,向对方提供等值的出口货物,通常不涉及到第三方 A. 补偿贸易 B. 易货贸易 C. 抵消贸易 D. 互购贸易 13. 进料加工是指( )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辅助材料(简称料件)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销往国外的一种贸易方式 A. 国外客户购买后提供给有关经营单位 B. 可由国外客户购买后提供也可由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 C. 我国加工单位用外汇购买 D. 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 14. 某进出口公司6月间在现货市场上出售钢板一批,进货价为每公吨1150美元,9月份交货,为了避免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该公司以相同价格和数量在期货市场购进9月份交割的期货合同,这种做法被称为( ) A. 卖期保值 B. 买期保值 C. 多头 D. 空头 15. 寄售协议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代理关系 B. 买卖关系 C. 委托与受托关系 D. 上下级关系 16. 补偿贸易是买方以( )形式从卖方购进机器设备等 A. 赊销 B. 代销 C. 返销 D. 信贷 17. ( )是指不享有独家经营权的代理。 A. 购货代理 B. 独家代理 C. 一般代理 D. 销售代理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D ) A 、嘉图 B、赫克歇尔 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 2、从世界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 )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B )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 ) A、 FOB计价 B 、CIF计价 C、 CFR计价 D、 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B ) A、3.3万亿美元 B、 1.6万亿美元 C、 1.7万亿美元 D、 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C )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 )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 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某公司,该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而言称为( C )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D )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 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 ) A、 2% B、 4% C、 10% D 、20% 二、多选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1、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 A A、关税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协议配额 2、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指标。 B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4、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或执行( A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管理贸易政策 5、由出口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称为( C )。 A、出口信贷担保 B、买方信贷 C、卖方信贷 D、长期信贷 6、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 A )体系。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对外贸易 D.国际贸易 7、以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商品倾销方式是( B )。

A、偶然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社会性倾销 8、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 C ) 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出口贸易 9、一国的( A )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A.进出口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 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A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失衡 D.贸易平衡11、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D )来表示对外贸易。A.国外贸易 B.外国贸易 C.商业贸易 D.海外贸易 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13、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统计界限。 A A.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服务进出口 14、下面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是( A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进出口总额 D.货物贸易额 15、倾销是出口商( C )。 A、低价出口 B、低于进口国价格出口 C、低于出口国价格出口 D、低于其他国家价格出口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 D各国的政策 2.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确切地反映对外贸易规模的是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C.进口额D.出口额 3.发展中国家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而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取代原先的进口产品,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为()。 A、初级产品出 B、进口替代 C、出口导向 D、出口替代 4.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 A.产业内贸易说 B.技术差距说 C.人力资本说 D.偏好相似说 5、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表明。 A.对外贸易 B.贸易顺差 C.有形贸易 D.贸易差额 6、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指标。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7、转口贸易又称() A.间接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 8、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特点,并揭示()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A.贸易往来 B.贸易冲突 C.贸易利益 D.国际商品 9、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10、以货物通过海关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称为() A.总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 C.转口贸易体系 D.对外贸易体系 11、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服务贸易 12、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 A.10% B.11% C.12% D.9%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小论文

浙江GDP增长代价与对策 10012135 张佳萍 [摘要]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负效应,如资源锐减,环境污染等,这些都成为经济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形成这些负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一味地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绿色GDP是一个衡量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指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本文根据浙江省GDP增长的情况,分析了GDP增长中的代价并对如何减少GDP增长中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对如何构建绿色GDP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对绿色浙江的建设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浙江经济,GDP,增长代价,绿色GDP 一.浙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之快 用“快速列车”来形容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恰如其分的。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达到13.1%,人均GDP从40美元增加到2 44O美元。2004年浙江成为中国第4个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目前,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浙江省比2002年又增加了4个,达到30个,占了全国的近1/3。[1]浙江经济发展一直以快速、稳健而闻名,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四个超万亿的省份,浙江经济模式曾经全国闻名。浙商也成为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 (二).经济发展之险 浙江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就人均而言却是能源缺乏、土地资源有限、森林资源与环境容纳力极不充裕。资源短缺阻碍浙江经济发展,据调查,浙江现在可用于工业用地的耕地不足400万亩,按一年使用50万亩的速度计算,8年后浙江的工业用地将告罄;同时,浙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瓶颈。 受此影响,浙江企业成本上升很快,一些企业出口订单无法完成,一些新增投资受阻,企业纷纷外迁,影响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宏观形势、体制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情况的变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资源约束将会是未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因素。所以浙江经济发展是快中有险,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一系列负效应就是经济发展的为线所在。所以,要考虑如何保障资源供给、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要选择适合浙江资源供给状况的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向高级化发展。使得浙江经济发展快而无险。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3、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4、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 5、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X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可流动要素劳动的实际报酬不变,X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报酬增加,而Y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报酬下降。() 6、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出口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 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如果X商品和Y商品的价格同时都上升,则所有投入生产的要素的实际报酬都上升。() 8、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9、根据贸易理论,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10、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际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额、出口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 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4.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生产与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扶植幼小的海外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5.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对研究、开发、生产、出口进行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和配额等措施和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 6.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在1968年通过达成普惠制决议之后取得的。该决议规定,发达国际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原则) 7.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的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进口国主管当局通常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进口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8.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9.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 10.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范围:国际服务贸易指涉及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的交易。具体的解释是:1过境交付:通过电讯、邮电、网络提供的境外服务;2:境外消费消费者在境外得到服务而进行的消费;3商业存在:允许外国投资者到本国开设服务型企业;4自然人流动:允许国外单独个人到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11.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二、问答题: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 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 3、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 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4、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 实现。() 5、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 X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可流动要素劳动的实际报酬不变,X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报酬增加,而丫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报酬下降。 () 6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出口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 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如果 X商品和丫商品的价格同时都上升,则所有投入生 产的要素的实际报酬都上升。() 8、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9、根据贸易理论,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 丫。 () 10、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 是由规模经济引起。()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商品 B 、资本 C、人员 D 、技术 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 对该国是()0 A、有益 B 、有害 C、不变D、不能判断 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判断 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A、生产达到均衡 B、消费达到均衡 C、市场出清 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6 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A、市场占有率 B 、技术优势 C 、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 7、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机会成本假定是()。 A、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8、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 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9、假定有两个国家A与B,生产两种产品X与丫。A国生产X产品有比较优势的 条件是(0。

国际贸易理论复习题库与部分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2.绝对优势 3.要素禀赋 4.H-O定理 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6.里昂惕夫悖论 7.差异产品 8.产业内贸易 9.对外贸易依存度 10.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1.贸易条件 12.要素密集度: 13.倾销: 14.消费的示范效应 15.雷布津斯基定理 16.关税 17.非关税壁垒 18.幼稚工业 19.关税同盟 20.出口导向 21.进口替代 22.关贸总协定 23.世界贸易组织 24战略性贸易政策 25自由贸易区 26共同市场 27完全经济一体化 28萨缪尔森-斯托尔珀定理 29贸易创造 30贸易转移 二、选择题 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2.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A)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 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 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消费者剩余是: (C) 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生产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 B.消费者通过支付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 C.以下状况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低于他们中一些人愿意以及能够为该商品所支付的价格。 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 4.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 (A) 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 B.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5.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 (C) 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6.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D) A.Bertil Ohlin. B.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学时:68 课程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前提知识储备的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微积分、国际经济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掌握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熟练掌握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经济特区等贸易政策与措施,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发展,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并把握当今国际商务活动的特点和趋势以及WTO的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问题与现象,为进一步完善相关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了解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2.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 3.经济发展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 (1)“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 (2)“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 (3)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 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 分工、国际贸易理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 A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世界贸易量 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 .提高 B. 下降 参考答案: 1. A 、 2. A 、 3. B 、 4. D 、 5. A 第一章 国际分工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 C .不变 3?—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D. 变化方向不确定 )来反映。 A ?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量 4.转口贸易又称( A .直接贸易 C .过境贸易 B. 贸易差额 D. 国际贸易量 ) B. 间接贸易 D. 中转贸易 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 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 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 A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A .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俄林 2. 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A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C .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3.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 A ?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 B.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 C .垄断国际市场 D.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 参考答案: 1. A 、 2. B 、 3. B 复习思考题 1 .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 什么是“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 3. 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5. 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 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8. 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 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 参考答案: 1-7 题答案参考教材 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题(开卷)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题(开卷)(补)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最后一次修订是在( D )。 A.2001年11月 B.2002年1月 C.2003年11月 D.2004年3月 2.保障措施与反倾销性质上的差异表现为( D )。 A.实施保障措施所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要比实施反倾销的前提条件更为严格 B.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只能是4年,反倾销的实施期限一般为5年 C.实施保障措施时出口方成员可获得补偿或行使报复权,而反倾销不允许 D.保障措施是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的产品进口实施的限制措施,反倾销主要是针对当竞争行为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征收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期限是( C )。 A.3年 B.4年 C.5年 D.10年4.我国于哪一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A.1947年 B.1995年 C.2000年 D.2001年5."保障措施"作为一个正式的法律规则术语,首次出现在( C )。 A.《GATT1947》第19条 B.《GATT1994》第19条 C.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保障措施协定》中 D.美国《1974年对外贸易法》中 6.当前,遭受反倾销诉讼次数最多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中国 C.巴基斯坦 D.印度 7.目前与反倾销相比,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A )。 A.比较小 B.比较大 C.差不多 D.很难判断 8.受世界贸易组织约束的贸易扭曲行为包括( B )。 A.垄断 B.倾销 C.特别保障措施 D.高

额关税 9.实施临时保障措施的方式是( A )。 A.提高进口关税 B.数量限制 C.配额 D. 关税、配额并用 10.保障措施的期限一般不超过( C )。 A.100天 B.200天 C.4年 D.3年11.关税按征税的目的分类(B)。 A.进口税和出口税 B.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C.进口附加税和特惠税 D.从量税和从价税 12.一国对外国产品进口施行限制往往会导致该商品在进口国(A )。 A.国内价格上涨 B.国内价格下降 C.国内价格保持不变 D.其他影响 13.《基础电信协议》正式生效于(C)。 A.1995年1月1日 B.1997年2月15日 C.1998年1月1日 D.1997年12月13日 14.商品价格在货币价值(A),商品价值(A)时会提高。 A.不变、提高 B.不变、降低 C.降低、提高 D.提高、不变 1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第八轮谈判的三大议题是(D)。 A.反倾销、反补贴、服务贸易 B.政府采购、反倾销、农产品贸易 C.服务贸易、政府采购、反补贴 D.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商品形式划分,国际贸易可分为(AB)。 A.有形商品贸易 B.无形商品贸易 C.总贸易 D.专门贸易 E.转口贸易 2.有关国际贸易的形成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CE)。 A.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同时产生的 B.国际贸易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C.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完整版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大纲 一、论述部分: 1.试论述21 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具体趋势体现在: ①传统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办公和通讯设备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部门; ③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 (2)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实行大规模的行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大大扩大了国际贸易。 (3)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成为贸易方式的主流: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简化了贸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4)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 2. 试述H—O 理论的基本原理。 (1)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不变以及既定的商品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富余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2)根据要素富裕度的价格定义,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劳动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更便宜,资本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更便宜,可见不同的要素价格将产生不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也就是说各国的相对要素富裕度,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3)因此,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这样可以使贸易双方获益。 3.试述关税同盟效应 (1)关税同盟的效应包括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方面。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指关税同盟建立后导致贸易规模的增加,一些原来在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同盟内部其他国家更低成本的进口产品所取代。贸易转移指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 (2)关税同盟除了具有上述静态效应外,还有动态效益。 ①建立关税同盟能够加强同盟内的竞争,够消除贸易壁垒; ②各国生产者面临同盟国低成本产品的威胁,必须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③关税同盟形成的市场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贸易壁垒取消后,同盟国低成本的生产者面对更大的市场,可以出口更多商品,所以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 ④同盟内专业化分工程度加强,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减少,产品单位成本降低;⑤刺激非成员国到关税同盟内投资设厂,就地销售,避免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产品继续保持歧视性贸易壁垒; ⑥建立关税同盟后,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使同盟内各国的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 4.试述倾销的认定与反倾销的实施条件 (1)倾销指出口国以比国内更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是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2)由于倾销经常被企业用来作为争夺国外市场的手段,这时倾销变成了一种不公平竞争,为此,关贸总协定在努力降低各国关税壁垒的同时,允许各国对倾销征收关税,以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 (3)如何确定某一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 WTO 反倾销协议》明确规定主要看这一产品是否以低于它的正常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具体来说,看这一产品的价格是否符合以下条件:低于相同产品在出口国正常情况下用于国内消费时的价格,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低于①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②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销售费等费用和利润。符合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则倾销存在,否则不算倾销。 (4)进口国是否对倾销采取反击措施还要看倾销是否真正伤害了本国产业。根据 WTO 规定,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倾销成立;②国内产业受到损害;③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如果调查结果表明倾销存在、产业受损,进口国政府就可以实施反倾销措施。一般是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出口国厂商不合理的价格。 5.试述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1)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初由汉密尔顿提出,经过李斯特的全面发展而成为最早、最重要的贸易保护理论。 (2)其基本理念就是,当处于幼稚阶段的国内产业无法与成熟的国外产业相竞争时,可以通过征收进口关税实施保护,给国内产业足够的时间成长,直到具有和国外产业同样的竞争力之后,就可以取消保护。 (3)李斯特的理论一直被经济落后国家广泛引用,成为他们保护本国工业的主要论据。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 班级z102 姓名秦鹏欢学号104273 成绩 评分标准:每错一小题减1分,减10分以内为优,减20分以内为良,减30分以内为及格,减30分以上不及格。 一、填空题(40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分配时,是以___单个经济社会_____作为基本的单位。?2、要素禀赋理论是指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它们不同的_ _______。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_____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决定的。 ?4、从广义上看,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要经历_初始期_____、_成长期____和__成熟区______。 ?6、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7、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它描述了一国的条件。 ?8、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叫,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反映了产品转换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 2*2*2 模型。 ?10、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w/r)A>(w/r)B,则称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11、如果在 k/l(A)> K/L(B) 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13、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1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15、按照古典和新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 ?16、如果说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主要从供给的角度对战后的产业内、行业内贸易加以概括的话,那么则是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项选择 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D )指标。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2、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 D )来表示对外贸易。 A国外贸易 B外国贸易 C商业贸易 D海外贸易 3、一国在其境内设有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时,其关境( B ) A 大于国境 B 小于国境 C 等于国境 D 与国境无关 4、一国关境与其国境相比( D ) A关境可以小于国境 B关境可以大于国境 C关境可以等于国境 D以上都对 5、以货物通过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 D ) 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总贸易 D专门贸易 6、转口贸易又称( A ) A间接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对外贸易 7、贸易顺差是指( 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8、某国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 200亿美元,同年该国出口贸易为240亿美元, 进口贸易额为200亿美元,这—年该国贸易依存度为( C )。 A.出口贸易依存度力16.6% B.进口贸易依存度为20% C.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6.6% D.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6.6% 9.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 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B ) A、对外贸易方向 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对外贸易结构 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 B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失衡 D贸易平衡 11、在世界贸易中,( A )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是各国主要市场。 A发达资本主义 B发展中 C不发达资本主义 D转型 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 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13、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个进口商品,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是( B ) A贸易依存度 B贸易条件 C贸易结构 D贸易比率 14、具体商品的进出口属于( A ) 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进出口贸易 D商品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

《国际贸易》(第1单元-第13单元)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 B 混合型国际分工 C 水平型国际分工 D 垂直型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指出,()。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获利更多

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5.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止货币出口 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 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 B 世界进口总额 C 一国进出口总额 D 国际贸易量 7.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8.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 9.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 B 工业制成品 C 工业原料 D 都不是 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 B 3.5 C 7.2 D 3.7

国际贸易练习试题_答案

《国际贸易》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 1、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见下图。 (2)需求偏好相似学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用国家之间需求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林德认为,赫-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提出的,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和特点的理论。格鲁贝尔等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另一类是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所谓产业品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同类产品,或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4)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思路为: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最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第2章国际贸易政策 1、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什么? 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2、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本或资金 (5)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 3、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 (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4)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7)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4、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保护的对象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已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保护的措施不只限于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 (4)保护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5)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5、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12页

《国际贸易》(第1单元-第13单元)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 B 混合型国际分工 C 水平型国际分工 D 垂直型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指出,()。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获利更多 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5.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止货币出口 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 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 B 世界进口总额 C 一国进出口总额 D 国际贸易量 7.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8.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 9.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 B 工业制成品 C 工业原料 D 都不是 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 B 3.5 C 7.2 D 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